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南方周末法治中國

南方周末法治中國

發布時間: 2022-03-26 04:35:12

A. 南方周末:中國需要文藝復興嗎

編者按:秋風先生針對劉軍寧「中國,你需要一場文藝復興」的疾呼提出,中國更需要的不是「人的解放」、啟蒙的再造,而是道德與社會的重建。雖然兩者的共識都是恢復和復興社會、文化的傳統,催生和呼喚中國精神的變革,但所論相異,正構成了「中國需要文藝復興嗎」這一論題。本期特刊發秋風先生另一篇深入闡明其觀點的文章,相當精彩,予人啟迪。敬請讀者垂注。 崔衛平先生的《我們的尊嚴在於擁有價值理想》,引入啟蒙運動的思想資源,闡發軍寧先生提出的「個體至尊」命題。她恰當地指出:「有關個人尊嚴和自由的任何一種理論,實際上都是一種社會理論而不僅僅關乎個人,都是考慮在社會生活里如何保持個人的自由。」但我有點驚訝地發現,她的文章幾乎很少關注到社會,而幾乎完全在論述個體。她呼籲文化的現代性、審美的現代性,而據她說,現代性的核心內涵就是每個人自我引導、自行營造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她也呼籲人性的鍛造與刷新,當然,鍛造的主體仍然是理性的、自足的個體。 這是一套標準的現代性論辯,是在中國盛行了近百年的啟蒙話語。但對這套話語在當下中國的相關性,我始終持有一種質疑,這也正是我質疑「中國文藝復興」命題、提出中國所需要的是道德重建與社會建設的依據所在。當然,要支持這樣的判斷,需要探討文藝復興及其精神的直接繼承人———啟蒙運動,究竟如何理解人的本質、理性的性質、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人的存在及其尊嚴的含義等等最為深刻的哲學與倫理問題。 啟蒙的迷信文藝復興致力於發現人,繼之而起的啟蒙運動則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而其主要手段都是康德所說的,「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性」。也即,每個人運用自己的理性,自我引導,自行營造生活的價值與意義。因而,18世紀這個啟蒙運動長期以來被稱為「理性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個人主義的時代。 但越來越多的思想史家認識到,從11世紀算起的中世紀,同樣是一個理性的時代,是一個發現人的時代,是一個古典文化復興的時代。從19世紀末開始,嚴肅的歷史學家,其中以阿克頓爵士為代表,已經不再談論所謂「中世紀的黑暗」。事實上,中世紀經院哲學所代表的正是理性的精神,它復興了古典哲學。美國法律史大家伯爾曼的研究表明,西方近代的法律傳統是由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在1075年發起的,近代憲政主義則形成於英格蘭中世紀歷史過程中。也就是說,構成現代性之核心因素的思考方式、法律與政體,都紮根於中世紀,而不是近代啟蒙哲學從理性的天堂扔給人間的一塊大餡餅。 誠然,中世紀有黑暗的一面;但這樣的評論同樣適用於近代以來的「現代性」。假如我們能夠意識到中世紀的另一面,則對於自負的現代性,對於誇張的啟蒙話語,我們或許可以保持某種程度的清醒。現在已經可以看得越來越清楚,歐陸啟蒙主義的話語從一開始就是自負的、誇張的:它把它之前的中世紀描述為黑暗的,但它在帶來了個人的解放的同時,也創造了另一種黑暗或黑暗的可能性。 啟蒙哲學是個人主義的,同時又是唯理主義的。古典與中世紀哲學認為,人存在於一個井然有序的宇宙整體中,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人的目的是真理、善及美。到啟蒙哲學中,人成為一個自足的實體,他就是宇宙的原點。個體具有雙重屬性:他的驅動力是無窮盡的物質性慾望,比如自我保存、或征服他人,這是人的本質特徵。但同時,人又具有無限完美的理性,能夠洞見實現上述慾望的手段。因而,近代以來,人普遍地成為一種精於理性的利益計算的「經濟人」,經濟學的帝國主義傾向乃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從笛卡爾、萊布尼茨,到法國啟蒙運動,一代一代近代哲學家從這個原子式個體出發,運用邏輯演繹的方式構造一切社會共同體形態。古典及中世紀哲學則認為,家庭、職業團體、城邦等等自小到大的社會共同體形態,都是人為了實現其目的而自然地生成的,使人趨向於圓滿。到啟蒙哲學那裡,這些東西都成為個體意志的產物,甚至家庭也是個體通過契約的方式、為了實現自己的動物慾望而構造出來的。在康德那裡,婚姻就是「兩個不同性別的人,為了終身互相佔有對方的性官能而產生的結合體」,婚姻家庭沒有社會或者文化價值。今天的經濟學家用市場交換原理來分析愛情婚姻,正是這一邏輯的自然延伸。 這種由原子式的個人通過自由選擇構造社會的理念,被哈耶克恰當地稱為「建構論唯理主義」。啟蒙哲學家相信,只有經由個體契約有意識地構造出來的社會,才是最適合於人性的社會。反過來可以說,人完全可以按照理性的設計達致完美狀態。這樣的觀念,與國家統制、計劃體制及種種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烏托邦之間,存在著直接的關聯。 至於一切道德、信仰、社會組織等制度,也都是人通過契約的方式構造出來的。既有的道德、信仰、社會組織等傳統制度,必須到啟蒙哲學家所組成的理性的法庭上接受最嚴厲的審判,若不能通過理性檢驗,就應予以摧毀。啟蒙哲學家進而承諾,在此廢墟之上,可以依據理性塑造出新人,並經由這些新人的有意識構造,形成新道德、新文化、新信仰、新社會組織形態。這樣的信念從法國大革命時代一路傳遞到中國,形成新文化運動,並一直綿延至今,改造人性成為無數志士的理想。 可以說,啟蒙哲學為了讓人擺脫所謂「不成熟狀態」而毫不猶豫地驅逐了上帝,但人自己卻成了上帝。而人支配自然和社會的惟一資格是他具有天生的自然理性。啟蒙時代的理性是一元的、單薄的理性。從亞里士多德到托馬斯·阿奎那的傳統認為,人的理性乃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所在,因而是十分珍貴的;但人的自然理性須以經驗為依託。另一方面,理性是有限度的,啟示和習慣對於人的存在同樣重要。啟蒙哲學卻只承認個體的自然理性,而拋棄了經驗,真理和智慧只需通過個體秉具的自然理性即可獲得。 人成為上帝,及理性面前人人平等,為大眾民主制度開辟了道路,以智慧的名義進行少數人統治不再具有正當性。不過,這種論證卻也為絕對專制主義開辟了道路:當年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論證說,既然人人都只有自然理性,那國王就可以跟法官一樣親自審理案件,也不需經國會同意即可隨意變更法律。以賽亞·伯林所說的「積極自由」的可怕政治後果,恐怕只存在於後啟蒙時代。因為,假如人的理性是平等的,則意志就從後門潛入,意志強大的個體或群體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性改造世界和人性,法律也不過就是強者的意志而已,這強者可能是獨裁的個人,也可能是某個群體或大眾。啟蒙之後似乎人人都是法律實證主義者。然而,若統治、法律只是意志———不論其為善惡———之事,則法治、憲政喪失了根基。 當然,我並不準備像啟蒙者形容中世紀那樣形容啟蒙。啟蒙確實讓人擺脫了束縛,釋放出了人的創造性。但這不是啟蒙的惟一後果。啟蒙也用一種偏見替代了另一種偏見:它創造了一種理性的迷信,及對個人慾望的隨意承認。當國人呼喚文藝復興、呼喚啟蒙的時候,確實需要深思啟蒙的這另一面後果。 個體尊嚴不在個體身上從胡適到傅斯年再到殷海光,一直到今天,這種激進的啟蒙傳統在中國代有傳承。因為他們痛切地感受到了個人所遭受的壓抑及普遍的不自由,因此,本能的反應就是解放個人。當然,他們並未否定道德、信仰、社會的價值,但其論述中隱含了一個奇特的兩階段解決方案:先摧毀舊的政治、道德、信仰、傳統,把個人從束縛下解放出來,成為新人,享有純粹自由和無上尊嚴的個人;再由新人自由地制定新道德、新文化、新制度,產生新權威,享受新生活。 但是,已故美國學者愛德華·席爾斯曾精闢指出,任何把傳統推倒重來的努力,最終得到的後果都只有廢墟,而不可能成功重來。近百年來主流知識分子一直致力於全盤推倒的工作,每遭遇一次重大政治、社會、文化挫折,知識分子的本能反應就是更激進地解放個體。然後,中國文化、道德、社會諸領域進入被啟蒙得七零八落但新道德又無法重來的困境中。正是這種狀態,讓很多中國人毋須猶豫即成為物質與權力拜物教的信徒,而不再承認世間還有對與錯、是與非。盡管中國還遠沒有現代化,但社會上顯然已充斥著現代性的兩種典型精神症狀:物質主義及由此導致的虛無主義。 要樹立人的尊嚴,即應對這種物質主義、虛無主義,因而,當代中國確實需要一場精神變革。不過,繼續解放個體,讓每個人更絕對地自己為自己立法,似乎是南轅北轍。因為,在沒有「元規則」的前提下,每個人自己為自己立法,結果必然是個體的動物慾望更猛烈地釋放。 個體的尊嚴需要在超越動物性存在的層面上、即在人的社會性、道德性存在中去尋找。將人還原為孤立的個體,也就無所謂尊嚴。人的尊嚴必然體現於與他人、與各種共同體的關系中。 由於把人還原為慾望的實體,所以霍布斯說,人的尊嚴和自由只存在於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因而,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只存在於自然狀態,即每個人對所有人戰爭的狀態。這樣的尊嚴和自由是狼的自由,對於人來說當然毫無意義。這一霍布斯式的尊嚴悖論表明了,魯賓遜的狀態與人的尊嚴根本是不相乾的。 因此,重申人的價值的尊嚴的希望,不是繼續解放那孤立的個體,讓其慾望更加不受阻礙地放縱,而是通過某種道德重建與社會建設運動,讓個人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也即個人積極參與自己賴以存在的文化、道德、社會。在此過程中,個人將會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價值與尊嚴。 為此,就需要存在一套讓個體有尊嚴地合作的規則,也即讓個體保持尊嚴的道德規范、法律規則、商業慣例、文化習俗等等。當代中國所需要的精神變革,就是讓每個人具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生成此類規則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空盪盪的個體身上是無從發現的,因為,這個自認為享有主權的個體排除了他人的存在;因為,形成規則所需要的理性遠遠超出了個體自然理性之潛能;因為,就像博弈論所揭示的,單純自利的理性算計,形成不了合作性規則。自由人只能在元規則之下的互動中,才能生成趨向於自由和尊嚴的規則。 對此,另一個啟蒙傳統可以給我們提供足夠啟發。 另一個啟蒙傳統一說到啟蒙運動,人們立刻聯想到巴黎的「啟蒙哲學家」及由此演變而來的歐陸唯理主義傳統。然而,啟蒙運動真正的發源地是英國,法國啟蒙運動是一個「後進」國家知識分子對前者的成功作出的一種激進解讀———這樣的解讀一直以來對同樣處於後進狀態的中國知識分子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但從1990年代始,人們開始關注西方理性主義、個人主義的另一個傳統,即哈耶克所說的「英國式自由主義」,以英格蘭普通法傳統為經驗基礎的英國個人主義傳統。這一啟蒙傳統強調了個體自然理性的有限性。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普通法法律家愛德華·庫克爵士精彩地闡述了這一點。他反對詹姆斯國王之君主專制的理據是,普通法乃是無數代法官之司法的「技藝理性」的完美成就,它高於任何單個人的理智,因此,任何人都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改變普通法———哪怕是國王或者國會。由此他得出了憲政主義的根本原則:國王必須服從法律。依此類推,國王或者國會無權改變道德,插手文化,干預社會,控制市場。因為,所有這些制度所蘊涵的智慧,都是國王或者國會議員們的理性不可能全面理解的,它們屬於並且只屬於相應共同體中的全體成員。英國啟蒙運動———其集中表現是蘇格蘭道德哲學———承續了這一普通法理性傳統,誠如哈耶克所說,英國式個人主義「首先是一種社會理論」,從社會性的角度來理解人。 個體之存在有賴於諸多個人所不能理解、但最終有利於個體形成穩定預期的正當行為規則,人首先是一種遵循規則的動物,因為這些正當行為規則蘊涵了無數人的智慧。當然,規則不是神聖的,人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通過持續的互動創造出新的正當行為規則。但這種創新只是在傳統的邊緣上進行的。道德、法律、文化、社會組織形態不可能有絕對完美的狀態,但藉助於人在其中的努力,可以從壞的趨向於較好,而這同時也是個體之自由擴展的過程。也就是說,個體是在既有的道德、法律、文化、社會的框架內通過邊際上的創新尋求自由的,而不可能劃分為先解放、後再造這兩個階段。獲得自由與人的自我馴化、相互馴化是同步的。 在此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正是「元規則」。沒有元規則,人們的互動就無從展開。它們為人的行為確定了客觀的規則,它可能表現為律法,可能表現為既有的倫理規范,或者習俗慣例,以及法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也不是完美的,但依循這些規則,卻可以與他人合作,並藉助每個人的創造性,生成擴展自己自由的新規則。正是那些元規則,把超越個體之短淺目光的持久性價值,比如善,傳達給個體,這些超越性價值賦予個體的行為以意義——意義不是個體能夠自我生成的。 因而,個體的自由、尊嚴不是逃避他人,把他人當作叢林中的敵人,把文化、道德、社會看作實現自利的純粹工具。社會性是人之存在的構成性特徵。道德、文化、社會是人的本質所在。只有在具體的道德、文化、社會中,人才有談論自由及尊嚴的資格和必要。自由不意味著解放,只是意味著人在規則之下但又可以不斷創新規則,人生活於社會中但又可以改進社會。自由呈現為一個漸進擴展的過程,而不是一種終極狀態。人的尊嚴正體現於對自由的這種明智追求過程中。

B. 請教:如何聯系媒體

先找到一家報社的記者,可以通過查114知道當地報社的電話,然後打電話過去,如果是經濟類問題就找經濟類的記者,然後把你要報道的事跟他講清楚,告訴他有何新聞價值!並且一定要承諾,如果這個新聞見報的話,該記者可以拿多少紅包或禮品(一般是300元~500元/篇),並請該記者幫忙找其他相關媒體的記者一同過來,待遇一樣!他們同行之間經常因為采訪碰面都認識的!
以前我在另外一家公司時,我們就是這么操作的!
注意:禮品和紅包不要當面在電話里說明,只要大概透露一下就可以了,如在電話里說:「如果這個新聞能見報的話,我們公司也准備了一些小禮品和辛苦費等等之類的!」
記者拿了你的東西,自然會想辦法讓你的新聞見報!

C. 「南方周末孫志剛案」的報道原文是什麼

報道原文:《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3月17日:在廣州街頭被帶至黃村街派出所。



3月18日:被派出所送往廣州收容遣送中轉站。



3月18日:被收容站送往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



3月20日:救治站宣布事主不治。



4月18日:屍檢結果表明,事主死前72小時曾遭毒打。



孫志剛,男,今年27歲,剛從大學畢業兩年。



2003年3月17日晚10點,他像往常一樣出門去上網。在其後的3天中,他經歷了此前不曾去過的3個地方:廣州黃村街派出所、廣州市收容遣送中轉站和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



這3天,在這3個地方,孫志剛究竟遭遇了什麼,他現在已經不能告訴我們了。3月20日,孫志剛死於廣州收容人員救治站(廣州市腦科醫院的江村住院部)。



他的屍體現在尚未火化,仍然保存在殯儀館內。



孫志剛死了。



先被帶至派出所,後被送往收容站,再被送往收容人員救治站,之後不治。



孫志剛來廣州才20多天。2001年,他畢業於武漢科技學院,之後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20多天前,他應聘來到廣州一家服裝公司。



因為剛來廣州,孫志剛還沒辦理暫住證,當晚他出門時,也沒隨身攜帶身份證。



當晚11點左右,與他同住的成先生(化名)接到了一個手機打來的電話,孫志剛在電話中說,他因為沒有暫住證而被帶到了黃村街派出所。



在一份《城市收容「三無」人員詢問登記表》中,孫志剛是這樣填寫的:「我在東圃黃村街上逛街,被治安人員盤問後發現沒有辦理暫住證,後被帶到黃村街派出所。」



孫志剛在電話中讓成先生「帶著身份證和錢」去保釋他,於是,成先生和另一個同事立刻趕往黃村街派出所,到達時已接近晚12點。



出於某種現在不為人所知的原因,成先生被警方告知「孫志剛有身份證也不能保釋」。在那裡,成先生親眼看到許多人被陸續保了出來,但他先後找了兩名警察希望保人,但那兩名警察在看到正在被訊問的孫志剛後,都說「這個人不行」,但並沒解釋原因。



成先生說,其中一個警察還讓他去看有關條例,說他們有權力收容誰。



成先生很納悶,於是打電話給廣州本地的朋友,他的朋友告訴他,之所以警方不願保釋,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孫志剛「犯了事」,二是「頂了嘴」。



成先生回憶說,他後來在派出所的一個辦公窗口看到了孫志剛,於是偷偷跟過去問他「怎麼被抓的,有沒有不合作」,孫回答說「沒干什麼,才出來就被抓了」。成先生說,「他(孫志剛)承認跟警察頂過嘴,但他認為自己說的話不是很嚴重」。




D. 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評選結果

韓寒

作為公民韓寒,他首先盡到了一個合格市民的本分,他對自己生長的城市,這一年發生的種種不平之事尖銳地批判,這是因為他愛這里,真把她當家園。率真而理性,不高調也不犬儒。
韓寒的可愛可敬,就在於他在中國社會追求最大限度的獨立與自由,做自己最喜歡的事,說自己最想說的話。

周立波

中國政治脫口秀的拓展者。他的海派清口主題定位於「時事點評」,每當「小滑稽」侃侃而談改革開放三十年,模仿調侃布希和薩科奇時,笑浪就要掀翻美琪大劇院的屋頂。
他詼諧逗趣的「政治玩笑」拓展了娛樂的言論空間,是平民智慧與宏大政治的精巧對接。周立波現象,不僅僅是文化新氣象。

趙長青

75歲的刑法教授為重慶「黑社會」出庭辯護。有人說他是黑社會的「狗頭軍師」,是「法學敗類」。對於非議,他只有一句:這是普法的失敗。趙長青和周立太們堅持「程序正義」的立場,在法制工具主義仍然沿襲的轉型期,在人治與法治的PK中,身體力行努力將法治留在中國的舞台上。

湖北救人大學生

為營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5名大學生手拉手撲進長江。在三名學生捐軀之後,這方江水變成了一面魔鏡,它折射出社會的諸多遺憾。
這些90後的年輕人,用悲壯完成了他們的成人禮。他們透明的義舉本身,凸顯了魔鏡中扭曲的慾望,並讓清者更清,濁者更濁。

身體維權者

孫中界,砍下手指向「釣魚執法」說不,在維權所抵最高處留下標記;張海超,為求真相開胸驗肺揭穿謊言,以滿腔的炙熱映襯出外界的冰冷;唐福珍,為抗拒拆遷最終點燃自己。
他們以鮮活的生命為權利而斗爭,在刀鋒和烈火中伸張正義,他們是為生活奔波的小人物,是權利運動的悲情踐行者。

王傳福

從創辦比亞迪公司開始,這個安徽的木匠之子大膽發揮了中國人多的優勢,最終令「土狼」化解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池商。
他帶著對技術創新的執著,巧妙進入汽車製造領域,成功改變了中國企業在全球格局中的「追隨者」形象。2009年,43歲的王傳福以350億身家,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的「中國首富」。這是資本市場對他始終堅持創新給予的獎

伍皓

2009年,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成功把全國的注意力引到了雲南。從省委宣傳部主動組織「躲貓貓真相調查團」,到「小學生賣淫案」親自上網回帖,再到要求慎用「不明真相」等詞彙、建立網路新聞發言人和媒體義務監督員等舉措,伍皓以宣傳部官員的身份,通過「新聞新政」,嘗試推動黨和政府的信息公開與透明,這一努力值得贊嘆。

王帥

上海白領王帥上網發帖舉報家鄉違法征地,被家鄉公安部門跨省追捕。他的遭遇提醒人們,「網路監督」與「因言獲罪」只有一紙之隔。王帥以個人的勇氣和抗爭,維護了自己的權利,為這一事件劃上了光明的句號。但必須看到,因網上發帖而被控「誹謗」而遭抓捕的,王帥並非第一個,更非最後一個,公眾期待更自由地發表言論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吳君亮

從2008年5月發出第一份申請開始,吳君亮和他的「公共預算觀察志願者」團隊,已經向中國上百個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發出了數以千計的政府預算公開申請,並成功地推動了今年廣州政府第一次向普通市民公開預算。
吳君亮以其深刻的社會關懷、堅韌的規則參與,以及善意的理念堅持,為轉型中的中國社會塑造了公民參與的成功典範。

E. 有哪些好看的時事政治法制類的報紙和雜志如參考消息..

《環球時報》現在變成日報了,以前上高中時,一周才出三刊,每次同學都搶著內看,參考消息是站在外容國人角度看問題,可以參考,但不可以全新,而環球時報,則有國外媒體的摘要,也有國內專家的點評。
《青年參考》青年必讀報紙,統觀全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報道,是個很全面的報紙,趣味性也比較高。
《環球》 大家都知道這本雜志的名氣有多大,都說是中國的時代周刊。
《世界知識》 比環球分析問題更加深入簡出,一些評論的比環球還要有水平,裡面的評論家有很多是清華的老師。分析的很務實,不像環球那麼小資,經常找些港台的作家寫些雜七雜八的文章。

F. 時事政治、經濟、法治類的報紙和刊物有哪些

世界知識》 比環球分析問題更加深入簡出,可以參考,但不可以全新,也有國內版專家的點權評。分析的很務實,不像環球那麼小資。
《青年參考》青年必讀報紙,統觀全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報道《環球時報》現在變成日報了,以前上高中時,參考消息是站在外國人角度看問題,一周才出三刊,每次同學都搶著看,裡面的評論家有很多是清華的老師,而環球時報,是個很全面的報紙,趣味性也比較高。
《環球》 大家都知道這本雜志的名氣有多大,都說是中國的時代周刊,一些評論的比環球還要有水平
但一般《南方周末》的文章比較長,因為它的信息是很全面的,建議買一份,對於全面了解我們國家也很好。另外《南方周末》主要是我國底層的一些報道和解析,而且不是那種官方的報道

G. 郝勁松的相關事件

2006年4月27日,因買到漲價的火車票,郝勁松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訴鐵道部2006年春運漲價不開聽證會程序違法.
2006年5月9日,北京市一中院書面裁定不予立案,郝勁松隨即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06年9月11日,北京市高級法院撤銷北京市一中院不予立案的裁定,指令一中院立案受理.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審理此案,12月1日判決郝勁松敗訴.12月7日,郝勁松上訴.
2006年12月27日,鐵道部發言人宣布,2007年春運漲價幅度將在1月中下旬公布,此時北京高院二審尚未開庭.
2007年1月7日,郝勁松在最高檢旗下的<<;檢察日報>>;發表致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公開信,要求徹底停止春運漲價.
2007年1月9日,鐵道部官員向<<;京華時報>>;表示,鐵道部不會因為郝勁松寫信而改變原先的計劃.
2007年1月10日上午11點,鐵道部發言人突然宣布,實行了14年的春運火車票漲價制度廢除,今後不再漲價.
<;南方周末>;隨即刊發文章:春運漲停 24小時驚天大逆轉

2006年12月,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選區,郝勁松在30多位師生的推薦下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競選海淀區人大代表,郝的競選小組先後在選區散發競選宣言<;選一個揮舞法律斧頭的人當代表>2600份,並成為公告中的初步候選人,在正式候選人確定過程中被醞釀掉,最後以另選他人的方式得票406票,《公益時報》以<;公益訴訟人士郝勁松的競選故事>;對競選過程進行了公開報道。 郝勁松與華南虎事件
2007年11月,郝勁松介入陝西華南虎事件,先後制定六套方案,向山西法院起訴周正龍,向國家林業局申請行政復議並舉報陝西林業廳,隨後因對國家林業局答復不服而起訴國家林業局。2008年5月郝勁松分別向國家林業局和陝西林業廳申請信息公開,6月26日因對信息公開答復不服,郝勁松赴西安起訴陝西林業廳。6月29日,陝西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華南虎造假事件,並查處14名政府官員。2008年9月27日,因申請旁聽公審周正龍案被拒,郝勁松在陝西旬陽縣法院門外撐起黑傘展現其行為藝術作品《傘於華南虎》,新京報對此事件進行圖片報道.2008年11月周正龍二審被判處有期徒刑.2008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和信息產業部聯合舉行手機漫遊費降價聽證會,此前郝勁松用特快專遞報名旁聽被國家發改委以「會場條件限制」書面拒絕,國家發改委和信息產業部拒絕公開會議地點及聽證會代表名單,1月21日郝勁松向北京一中院遞交訴狀起訴國家發改委要求撤消國家發改委拒絕其旁聽的行政行為,一審二審法院均裁定不予立案。1月21日北京的<;法制晚報>;率先披露聽證會舉辦地在河南大廈,1月21日晚,郝勁松入住河南大廈,1月22日在聽證會舉辦地河南大廈,很多記者被拒絕進入會場,郝勁松在大廳展現其行為藝術作品《黑色花瓶與聽證會》指聽證會隱蔽,秘密,不公開,黑箱操作,象花瓶一樣是擺設.在聽證會之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郝勁鬆手持發改委書面答復跳上椅子質問國家發改委官員以「會場條件限制」拒絕公民旁聽是在撒謊。南方都市報與中國青年報對此事件進行了圖片報道.土豆網進行視頻報道.郝勁松隨後在天涯論壇發表文章我在手機漫遊費聽證會現場的24小時.2008年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修改了<;政府價格決策聽證辦法>;,新辦法規定了:公開舉行的聽證會要設旁聽席,公民可以旁聽.消費者代表由過去的不少於三分之一修改為不少於五分之二,公開舉行的聽證會設記者席.聽證會舉行30日前向社會公布並選拔代表和旁聽人員.聽證會舉行15日前,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告聽證會舉行的時間、地點,定價聽證方案要點,聽證會參加人和聽證人名單。 2009年9月下旬,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發生了震驚全國的釣魚執法事件,上海白領張暉與河南來滬農民孫中界分別被上海閔行交通隊與浦東交通隊栽贓式釣魚執法,被扣車罰款.張暉在網上發帖控訴,孫中界一怒之下用菜刀砍斷了自己的手指,張暉與孫中界不約而同地找到郝勁松做為他們的訴訟代理人.
當張暉通過電話聯繫到郝勁松,郝迅速決定介入此案,為張暉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電話中,郝只提了一個條件:無論勝敗,決不能撤訴.張暉同意.郝鼓勵張暉說:你是好樣的,至少你還敢挺身而斗,很多人是一輩子都不敢的,他們一生都不敢反抗,他們永遠都是受害者.郝和他的同事立即召開會議擬定了詳細計劃,
第一步,在國慶前9月28號遞交訴狀起訴上海閔行交通隊,有效利用國慶7天長假,郝計算出10月9號是立案的最後一天,在上午接到法官打來的立案通知電話後,郝立即向外界發布了這個消息,全國媒體迅速報道.
第二步,2009年10月18日,郝勁松用18封特快專遞向上海18個區縣申請近三年來打擊黑車罰款總額的信息公開.郝勁松認為:「釣魚式執法在各地普遍存在,有愈演愈烈之勢。這背後有著巨大的利益鏈條。龐大的處罰金額支撐起了一個畸形的執法平台,執法機關僱用無業人員假扮『乘客』搭車,『乘客』則負責引誘司機收費,並把車引入執法人員設好的埋伏圈。」
「從派出釣餌、設套、埋伏,到抓人、扣車、罰款,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一輛車少則罰一萬元,多則2萬到3萬元。以上海閔行區交通執法大隊為例,兩年時間處罰5000輛所謂的『黑車』,罰款5000多萬元,巨大的罰款金額讓許多交通執法部門不惜鋌而走險,不擇手段,陷合法公民於非法,上海每年處罰20000輛車,罰款高達兩億元,已形成龐大的產業鏈,『釣魚式執法』 已涉嫌有組織犯罪。」
郝勁松強調,有些真正的黑車,在向交通執法部門定期交付保護費以後,得以公開運營。
第三步,揭開上海車主此前在釣魚執法案件屢訴屢敗的秘密.究其原因,背後是上海各級法院撐起巨大的保護傘,為執法犯法的交通執法大隊保駕護航。
2009年10月21日,郝勁鬆通過媒體向社會披露上海高院違規制定的內部文件《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庭關於審理出租汽車管理行政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郝勁松發現該意見居然是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和市交通執法局等有關部門和專家」研討出來的。郝勁松質疑該《意見》存在多種違背常理和法理之處,明顯偏袒行政執法部門。
09年10月26日下午4點,上海閔行法院行政庭庭長黃江跑到張暉單位大吵大鬧,用當手指著大喊張暉,你要聽話!要求張暉撤訴.聞訊趕到現場的郝勁松截法官黃江,雙方展開激烈的語言交鋒.當晚,郝勁松在天涯論壇發表帖子閔行法官黃江:張暉,你要聽話!該帖配現場圖片和錄音,點擊率高達70多萬,網民回帖6900多條支持張暉強烈譴責法官黃江.
第四步,2009年10月28日,郝勁松用郵寄方式向上海市公安局書面舉報規模龐大的釣魚執法人員涉嫌有組織犯罪.
2009年11月12日.張暉收到了要求其撤訴的恐嚇信,郝勁松鼓勵張暉要堅持下去!
郝堅定地告訴張暉:我們將在法庭上打敗他們!
2009年11月19日,上海閔行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宣判張暉勝訴,法院認為閔行交通隊使用不正當手段取證違法,訴訟費50元由閔行交通隊承擔. 北京地鐵廁所收費案
郝勁松2004年12月在地鐵天安門東站使用廁所時,支付了如廁費五角錢。後郝勁松向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對地鐵復八線天安門東站未設固定免費廁所而使其不得不上收費廁所作出書面解釋,判令地鐵公司退還如廁費五角錢。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於2005年12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郝勁松的訴訟請求。
郝勁松對一審判決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郝勁松上訴認為,地鐵公司在五方面違背了《民法通則》的公平原則:一是復八線設計存在缺陷,未設固定免費廁所;二是為彌補設計缺陷,配置了移動廁所卻要收費;三是「同樣是3元車票,環線乘客免費使用廁所,而復八線乘客卻要另付五毛錢,這違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四是復八線為地鐵職工設置了固定廁所,卻不許乘客使用;五是地鐵公司拿納稅人的錢出資興建廁所再向納稅人收取如廁費,違背了公平原則。 另外,郝勁松強調,地鐵顯然屬於原國家計委(2001)398號文件規定的公共客運場所,公共廁所理應免費開放。 地鐵公司表示,由於復八線9座車站均沒有建設公共衛生間,為解決車站乘客如廁難的實際問題,公司在車站非付費區域設置了9套18座移動式免沖衛生間,費用屬於企業投資自建。考慮到購置成本及使用期間的維修、材料等項費用,公司規定收取如廁費五角錢。 二審法院北京市一中院認為,地鐵復八線在設計施工時未設置固定公共衛生間,地鐵公司在接管運營後,為方便乘客,自籌資金在各運營站台設置免沖環保投幣式移動衛生間,並根據消耗成本確定收費數額並取得收費許可,地鐵運營公司的行為未違背法律規定。原國家計委發布的計辦價格(2001)398號文件的適用范圍不涵蓋地鐵運營,地鐵衛生間的設置也不屬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京政管字(2002)32號文件所指的政府出資所建公共廁所。 郝勁松變「行為藝術家」
過去一直以公益訴訟方式出現在公眾視野的郝勁松如今被冠上了藝術家的身份,且大搞特搞起行為藝術。如華南虎案一審結束後,郝勁松在陝西旬陽法院門口做了「傘與華南虎」的行為藝術,他撐開的一把巨大的雙層復式黑傘上寫著「周正龍=替罪羊」,表達了他對虎照門事件的看法。
郝勁松稱,他創作的藝術作品《蹲下雙手抱頭》。人們看到這個作品可能會想到,他為什麼蹲下?他為什麼雙手抱頭?他違法了嗎?他犯罪了嗎?誰命令他蹲下的?他為什麼不敢站起來?……郝勁松說,等開庭時,他准備帶著以他這個姿勢為原型創作的雕塑,放到法院門外。 郝勁松法律公益網
中心發起人郝勁松簡介:青年法律學者,北京「三味書屋」法律顧問。「復式訴訟」理論的提出與倡導者,主張動用密集的火力轟擊可疑地區,並延伸掃射,以肅清某些不合理的現象。曾先後七次提起帶有公益性質的訴訟,狀告國家部委及壟斷集團。因索要發票未果,在四個月內連續三次把「鐵老大」告上法庭,並最終勝訴,迫使鐵道部向全國各鐵路局發出《關於在鐵路站車向旅客供餐及銷售商品必須開具發票的通知》,結束了中國火車不開發票的歷史。因打破霸王條款被新浪網和《環球財經》雜志聯合評選為「構建經濟和諧十大受尊崇人物」。被先後提名為2005中國法制新聞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兩起案件分別入選2005中國十大案件,2005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並以「維權戰士」的身份寫入2005中國法治藍皮書。
2006年4月,郝勁鬆起訴鐵道部春運車票漲價不開聽證會程序違法,同年12月1日,北京市一中院一審宣判郝勁松敗訴.郝勁松隨即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07年1月7日,郝勁松發表致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的公開信,呼籲春運徹底停止漲價.2007年1月10號,鐵道部宣布今後不再實行春運漲價制度.同年1月郝勁松入選《2006中國法治藍皮書》
中心研究員:郝勁松,張愛軍,甘霖,馮繼剛,賈元春,霍思佳,張璐,李孔軍,鄒學自,賈寶軍,王哲君,張明山,曹曉東,馬永順,程蘭海,王曉峰 人物周刊:網上對你攻擊最多的是你的律師資格證,有人說,你連律師資格證都沒有,是偽律師。
郝勁松:我本來就不是律師,我沒有資格證,也從未假裝過我有資格證。我是一個公民,一直以公民的身份作戰。因為如果你是一個律師,在一些事情上,司法局和你所任職的律所就有辦法讓你很難受,你要受指揮,你會有顧忌。正因為我沒有單位,沒有人可以指揮我,我是一個自由人。我需要自己做主,不喜歡被任何力量控制或者要挾。而且我會因此成為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不是律師也照樣可以擁有法律的武器。
人物周刊:你現在代理的這些案件中,代理人怎麼稱呼你?
郝勁松:隨便,比如張暉就叫我「郝哥」,孫中界叫我「郝律師」,網上有個帖子說,老百姓覺得律師就該是像你這樣的人。
人物周刊:中國是個講究「名正言順」的國家,沒有律師執業許可對你開展工作有影響嗎?你的收入來源是?
郝勁松:我是三家公司的法律顧問,收取顧問費,這工作不會占據我過多的時間精力,所以我有足夠的時間來介入公益事件,無償提供法律援助。我每天都用很長時間關注國內外互聯網上的事件,然後選擇目標出擊,看這個戰役,是否適合我。比如鄧玉嬌案件,我覺得那案子不適合我,因為我不是律師,就無法進到看守所里會見當事人。
人物周刊:你似乎從小就是個「刺頭」,總是有人會很慷慨地把「訟棍」、「刁民」這樣的詞彙送給你。
郝勁松:凡有上級有管理者,我都試圖去改變他,改善他,如果他不服,我就和他拼一拼。包括這次「釣魚案」,我們去區政府要求旁聽,有一個局長說:你可以去接待室喝點茶水,參觀一下我們的建築。我說如果不能旁聽就算了,我對建築不感興趣。過一會兒他的手下來了,說:郝先生你站在這兒也不太好,都是上訪的人,你去接待室坐一下吧,配合一下。我說:我沒有義務配合你,我是一個不服從的公民。
網民就是我的狼群
人物周刊:實際上,早在2004年起訴地鐵的時候,你對於將來戰役往哪裡打已經有一個大的規劃了?
郝勁松:是的,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選擇地鐵這個企業,有政府色彩又是公用服務的企業。在此以前,中國沒有發票管理,我們要填補這個空白,為了上廁所的發票打官司,我們當時就覺得法院和政府都會支持,因為發票涉及到稅收,我們向地稅局舉報他們偷稅漏稅,後來罰了他們2萬多,所以第一次就把他們打敗了。
人物周刊:老百姓看到你索要公廁發票的案子,會不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么無聊?這么小題大做?他是不是就想沽名釣譽吸引眼球?
郝勁松:無聊?我們會告訴他:一張小小的發票,濃縮了你的權利,這是最簡單的東西,你可以扔掉,但是裡面凝聚著法制和民主的力量。發票背後有國務院發票管理辦法,法規被踐踏了你都沒有維護,今天你失去了發票的權利,明天你失去了其他,總有一天你的房子、你的地什麼都失去了,因為法制在被踐踏的過程中你從沒有維護過它。
這個世界所有的不幸其實和我們每一個人密切關聯。就像美國波士頓那個猶太人紀念碑上神甫所說的那段話:起先他們屠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後來他們屠殺共產主義者,我也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也不說話。最後他們提著刀沖我過來了,沒有人替我說話,因為大家都倒下去了。
人物周刊:你把每個案件都當成一場戰役來打,特別注意戰略戰術,我想你一定是軍事愛好者。
郝勁松:非常愛好!我出生在軍人家庭,我父親就是一個老軍人。我從青少年時代起研究了大量的戰役,尤其是二戰,包括海戰、陸戰,但我最喜歡研究狙擊:一個很小的個體力量,有時卻可以阻擋一整支軍隊的前進,甚至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人物周刊:你有自己崇拜的軍事家么?
郝勁松:拿破崙!拿破崙在土倫城堡的時候,集中排炮對著國會大廳,以前大家從沒遇到過這樣的打法,把所有的重炮都集中起來。他整體的戰術是非常干凈利落的,他自己概括的就是:「不玩弄太復雜的伎倆,集中精力各個擊破。」我覺得這句話對我處理很多事情都有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能取得成功,我希望我們的名字能被刻入法制的重要歷程。
人物周刊:你說的「我們」是指?
郝勁松:我說「我們」,有的時候也是我為自己壯膽,這樣一說,就好像有這樣一個團隊、有一個集體,「我們」包括很多網民,很多民意的力量,共同關注、介入一些公共事件。我有時沖在前面,像一桿標槍一樣往前扎,是巨大的網民在我的背後把我使勁兒向前推。
人物周刊:可曾有過這樣的感覺:你以為有人在背後支持你,推你,可是真的發生什麼動真格的事情,你回頭一看,身後沒有人,你一個人在孤軍奮戰。
郝勁松:迄今為止我還沒有這種感受,每次我身後的人都巨多。我研究二戰時候的一些戰役。德軍為了打斷盟軍,就開展「狼群戰術」,在大西洋分布了上百艘潛艇,神出鬼沒,擊毀了大量盟軍的運輸船,盟軍也採取了相應對策。這種「狼群戰術」有時是非常管用的,網民就是我的狼群!
我需要召喚到大量的人介入公共事件,並讓大家明白,對不平之事,你的反抗是有效的,只要你用適當的途徑、適當的技巧、適當的尺度。就像古裝片中的城門,堅固,高大,攻城的人群拿粗壯的圓木用力撞擊,門固若金湯,但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人,不停地撞,使勁撞,雖然門還沒倒塌,但從微觀物理上來講,它已經在慢慢變化了。
每一座城池都是這么攻下來的,每一個網民的留言都可能成為攻陷城門的最後一次撞擊。我需要網民在這些戰役中成熟、成長起來,使網民認識到我們沒有沉淪,我們可以參與決策進程,並在社會正義的關鍵時刻站出來力挽狂瀾。
揮舞著法律的斧頭
人物周刊:中國法律圈裡,有你特別佩服的人嗎?
郝勁松:江平算一個,他是一個高山仰止的人物,但是他比我們年齡大太多,也很少出來發言,他說想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另外,張思之當然也算一個,我們第一次見面,他知道我,還摟著我照了一張相,他給我一個評價,「我是老好事之徒,你是小好事之徒。」
人物周刊:張思之大律師是把你引為同類了?
郝勁松:對,我想最起碼,他是知我的。他絕不會僅從某個個案來了解我,以為這個人很無聊,就是為了一張車票或一張發票在四處告狀,我想張律師能解讀到這些案件背後的深意。
法律一直是我的嚮往,治理國家最終我們依靠的是法律,法律就是我的工具,我的斧頭,當這把斧頭磨得鋒芒畢露的時候,我們就試著揮舞它,在試驗它並使用它的時候,我們也賦予它力量。
人物周刊:我們通常都說「正義之劍」,為什麼你說「法律的斧頭」?
郝勁松:斧頭更像我的打法。劍那玩意兒很長,它的招式就比較傳統、正規,舞劍必須遵循一定的套路,對我來說,劍術有時也是一種規則的束縛,而斧頭則不然,斧頭更靈活,它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
人物周刊:在你揮舞斧頭的過程中,這個斧頭是不是也會傷到一些人?
郝勁松:傷!絕對的。比如說鐵路發票那個案子,我們起訴了3次,第三次當我們掌握到了足夠白條(證據)的時候,鐵道部其實很緊張了,因為他們感覺就要敗訴了,涉案的兩個車長到處找我,希望能通過說情讓我撤訴,後來我聽說那兩個車長被免職了,被貶到貨運列車了。
人物周刊:也許有些人因為你,命運就被改變了。
郝勁松:一個時代的進步,在它往前走的時候,總會犧牲一些人,如果這些人的利益很小,犧牲就犧牲了,在所難免。
人物周刊:所以你並不顧惜他們?
郝勁松:不顧惜!那個證據對我非常重要!他只是被免職,而且據我所知,幾年後他又官復原職了。我覺得這種犧牲很小。
人物周刊:媒體也是你每場戰役的外援,你似乎特別懂得調動媒體,什麼時間點,放出什麼樣的消息。
郝勁松:我已經習慣了不斷地接受采訪,回答相似的問題。張暉一開始覺得很麻煩,對他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干擾,我告訴他,你每接受一次采訪,我們勝訴的可能就增加1%。最初他很悲觀,認為勝訴的幾率很低,我說,即使落敗,也要把對方送到被告席上。原告只需要掏50元,但是政府要請律師需要幾千元,如果大家都有法律意識,政府的違法成本就會巨增。訴訟有時是有效地緩解憤怒的渠道,社會總得有個泄洪口。
人物周刊:如果你現在需要媒體幫助,你能調動的媒體資源能有多少?
郝勁松:其實也不會超過20家,這20家還是有些能登出來,有些登不出來,我手頭掌握聯系方式,以及采訪過我的媒體記者大概有150多位。
民主還是一個孩子
人物周刊:聽說張暉考慮過退縮。
郝勁松:我一開始就跟張暉說,代理你的案子,我可以一分錢不要,但我就一個條件:堅決不能撤訴!一、二審的司法程序必須走完,拿到判決書。哪怕最後你敗了,民眾也會知道到底誰對誰錯,也會讓他們通過敗訴判決知道一些問題,比如法院並不是永遠正確。
人物周刊:為何你如此堅持不能撤訴?
郝勁松:張暉有很多顧慮,如果他頂不住,撤訴了,我們就前功盡棄。張暉在接受采訪時提到自己很害怕,害怕鉤子報復等等。我告訴他,這種信息你不能釋放出去,對手知道你怕什麼,就會用你害怕的方式來對付你。
經過這些事,他也在成長,他有時候會長時間地坐在電腦前,看網友給他的留言支持,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很強大。他從一開始不願意露面,不願意暴露真實姓名,用了個化名「張軍」,到最後願意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把「張軍」改回原名張暉,他說:我突然覺得我又沒做錯事,我為什麼怕他們呢?
人物周刊:上海政府已承認在張暉和孫中界的事件里確實存在非法取證,張暉也領回了自己被罰的款子,要他抵制壓力堅持繼續訴訟,是不是很困難?
郝勁松:除了張暉和孫中界,還有大量的「釣魚」受害者得不到公正的裁決,我們還沒有真的折斷釣鉤以及釣竿。張暉去領罰沒款時,閔行區建交委門口聚集了很多圍觀者,人群中有人對他喊,「你的錢領回來了,我們的錢還沒。」
張暉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收入相對富足的中產階級,他被「釣魚」後非常憤怒,首先通過論壇發文給媒體,行使了自己言論自由表達的權利,他正是我需要的一個人成長為公民的標本:一個溫文爾雅的知識分子,通過這個事情開始反抗。
孫中界是另一種類型:小孫是剛滿18歲的農村青年,從沒受過城市工業化、機械化生活的傷害,他對大城市有美好的嚮往,離開家鄉來到城市工作,到上海的第三天就遇到「釣魚」,他整個人崩潰了,城市的形象在他心裡倒塌了,他覺得城市裡的人不應該這么壞,他想不通,這促使他操起了菜刀。這種行為是有血性的,一個民族有血性,這個民族還有希望。中國烈性男兒太少,遇事不敢反抗,看到別人出事也很冷漠,覺得和我無關。不作為的公民太多,他們根本稱不上公民,沒有法律意識,沒有監管政府的意識。很多人覺得我只是個體,胳膊擰不過大腿,我們就要改變這種傳統想法。
社會彷彿人之肌體,有些病症,你應該不斷去暴露它,病灶才會被及時發現、被醫治。如果你覺得司法體制黑暗,你就不去使用它,它會越來越爛,等到做手術的時候也沒用了。公民如果沒機會成長,剩下的就是一群暴民。誰也不願看到社會動盪,誰也不願看到天下大亂。民主是一個孩子,它有個成長過程,你得培育它,為它的成長准備條件,一個健全的社會應該懂得培養它的公民。
人物周刊:你覺得你的方法有效嗎?
郝勁松:成長不能靠說教。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從2004年到2009年,全國各地的法院接到大量官司,如果有人能調查到這個數據,會發現這是個劇增。我和北京市高院的法官聊天,他們星期天都加班,因為案子暴增,法院增加人手的速度,追不上案子增加的速度。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是個好事兒,公民試圖上法院去告狀,就說明他有了法律的意識,並且邁出了行動。我看到許多人打官司我就很興奮,我知道那裡頭有我,有我的功勞,以及我的同類。

H. 法制類報紙雜志有哪些

法制日報,南方周末也有涉及的,挺好看,還有中國法制報

I. 法治快報網投訴電話

熱點內容
篡改文件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2 18:48:32 瀏覽:278
國有企業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7:29:17 瀏覽:398
2017勞動法補貼 發布:2025-01-22 17:23:24 瀏覽:63
小學生道德發展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歲 發布:2025-01-22 16:47:07 瀏覽:909
刑法66條 發布:2025-01-22 16:20:00 瀏覽:677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