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觀念
1.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1)道德觀念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2. 道德觀念的道德名言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馬斯·莫爾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3.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3)道德觀念擴展閱讀
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 「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
4. 為什麼是弘揚道德觀念而不是發揚道德觀念呢
因為道德觀念已經有了但是不夠深刻普及,所以需要弘揚讓更多人知道明白遵守。
5. 我們古往今來的道德觀念是怎樣形成的
在為人處事就是儒家在對待事物就是道家,儒家道家的觀念深入人心,就形成了道德觀念。
6.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6)道德觀念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7.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例如,在對待恐懼時,有三種選擇,魯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這種選擇就被認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兩種選擇就被認為是違反道德的,所以說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但是,一隻燕子帶不來春天,一次良好選擇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還要多加一個限定,即養成習慣。綜上所述,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
(7)道德觀念擴展閱讀: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
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8. 道德觀念是什麼
積極向上的心理,積極進步,關愛家人和友人,以善為美!
9. 道德觀念和道德概念有什麼區別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規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在不違背自然發展的前提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也是遵循不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我從80年代開始查找道德的定義,沒有很恰當的解釋,思考請教好多前輩,終於得到以上結論。拿來共同教育後人。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moral)是一種社會現象,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人不能離開群體而孤立地生活。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其行動必須顧及別人或自己所屬群體的利益,否則就會引起糾紛或沖突。早在原始社會中,人們為了維護部落成員的共同利益,協調彼此的關系,就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調節各人行為的准則。遵守這些准則,便稱之為善,就會受到輿論的贊許或使個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則,便稱之為惡,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或使個人感到內疚而力求改正。這些由輿論力量與人們的「良心」所支持的行為規范及其施行的總和,就是道德。道德規范(moralnorm)是一種分辨善惡的尺度,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改變。自從社會出現了對立的階級,道德就成了各階級內部協調關系和維護本階級利益的手段。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對於善與惡往往有各自的標准與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從總體上說也就有了階級性,而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也總是統治階級的道德。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里,盡管舊道德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台、還有一些影響,但占統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階級的道德。在工人階級看來,凡是有利於人類徹底解放事業的行為都是善行;凡是損害廣大人民利益的行為都是惡行。工人階級的道德正是我國現在所提倡的道德,這是用來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促進社會走向共產主義的道德,所以也叫社會主義的或共產主義的道德。
什麼是道德?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們最終的追求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為了維護我們的幸福而逐漸約定俗成的一些行為規范。
從物質和意識的領域來理解,信仰就是一種意識,道德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從真理的概念來理解,信仰就是正確的意識,道德就是正確的行為。
如果我們站在個人的角度來講: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為是的信念。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為。
因為人是時代的產物,因為物質決定意識,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盡相同,所以,人與人的信仰是不盡相同的。當你幼小熏陶於清真教的教化中,那麼你的信仰就是真主了;當你幼小受教於天主教的感化里,那麼,你的信仰就是上帝了;如果你幼小污染於金錢銅臭之環境,那麼,金錢就是你的上帝了。
因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們的道德觀也就不盡相同,所以人們的道德行為也就不盡相同,所以社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就是不和諧社會的根本原因。
相反,如果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麼,我們的世界必然會是一個和諧的世界。
物質決定意識,所以,一個脫離了生存危機的人的崇高信仰,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從優良的教育中學來的,是從愛的熏陶中萌發的,是在適合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崇高的信仰,來自於一個偉大的時代,來自於偉大的社會——幸福主義社會。
物質決定意識,所以我們的信仰和道德應當服從於客觀規律,服從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大地是人類的母親,所以,呵護地球,保護自然就是愛我們的家,就是愛我們的母親,所以讓地球更和諧地存在應當是我們最崇高的理想,因為他關繫到我們人類的千秋萬代。
歷史地看,封建社會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和諧的社會,因為它存在著高等人與低等人的矛盾,但它與自然卻是相對資本主義社會和諧的多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是平等的社會,但它與自然卻是極為地不和諧,濫砍濫挖,亂捕亂殺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大自然已被現代社會給破壞到了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危險程度,而我們還在高呼著GDP萬歲,自由萬歲!現代的人類,你們太不道德了,你們對不起祖先,對不起我們的子孫。
[編輯本段]道德定義
道德應該是合於天理的行為規范。由於人類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准即隨之提高。
在《博弈聖經》中說道:「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詞源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道德的定義與道德觀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道德的階級性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指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行為規范。
它是統治階級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創造的精神產物。目的是使被統治者自願的放棄自己的利益,心甘情願的接受統治階級的奴役。
因此階級社會的道德往往是一種最卑鄙的雙重標准,對於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行為規范。
統治階級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於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要求被統治者的個人利益無條件的服從虛幻的集體利益(即統治階級的利益),甚至必須毫不猶豫的犧牲個人的生命。
中國
中國道德從上古發展而來,傳說中堯、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經》,到漢朝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發展的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以後儒家又將《五經》發展為《十三經》,這些儒家經典學說,成為中國道德的主要思想來源。盡管各個時代中國社會的道德觀並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學說是歷代中國社會道德觀的依據。
道德是判斷一個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國家,要「以德以法」,道德和法律互為補充。同時,法律反映立法者的意志,順應民意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條文,反映了社會道德觀念在法律上的訴求。
道德具有普適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全皆適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學》:「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人之有階級、等差,各國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於天賦人權之說。吾國之言平等,則基於人性皆善之說。以禮之階級為表,而修身之平等為里,不論階級、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