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治申論
❶ 以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為話題寫文章可以寫依法治國么(包含這兩個內容)
從以下九個來方面做好普法工作,自深化法制治建設: 1、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切實加強法治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3、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 4、推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 5、推動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 6、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及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 7、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 8、健全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守法、依法辦事制度。 9、推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❷ 申論大作文提對策有幾個方面,宣傳教育,法治,監管,還有什麼
第一審題。
主要審身份有沒有明確問題以及審身份:要提出對策就首先要明確問題所在,看清楚題干中有沒有說到什麼問題,如果題干中沒有明確指出問題,那麼久去材料中找,如果明確給出,就針對題干中的問題提出對策;審身份就是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提出的對策要和自己的身份符合。如,2016年河北省的第三題:根據給定資料3-5,就如何提高眾籌項目的成功率,向有意創業者提出建議;2015年河北省自主命題的第三題:創意提升農業,思路決定出路。請根據材料4和6,就如何發展創意農業提出建議,這都是直接的考察提出對策的能力。
第二找點。
有四種情況,首先是直接對策,材料中有直接對策那就直接抄下來;其次針對問題和原因題對策,這樣是反過來說,比如某省人大代表、醫學院研究生處處長趙某分析,現在的職稱評定體制存在問題,只注重論文的數量而忽視質量。那麼此題中的我國現在的職稱評定體制存在問題,只注重論文的數量而忽視質量,那麼反過來說提出的對策就是改變現有的科研職稱評價體制,在注重數量的同時,也重視論文質量;再比如2001年,我國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取消了原來的教育集資和教育附加,學校的經費減少,同時學校讓有限的經費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樣,有效投入降低,於是進行大撤並。撤並之後,留下了大量校舍,部分處於閑置狀態。在這道題中造成大撤並的原因有兩個就是沒有資金和投入效率低,那麼就可以反過來說提出對策:政府擴寬資金來源渠道,吸引社會和企業資金,提高資金有效投入,解決農村學校經費緊張問題;再次,成功經驗就直接拿來用,別人這樣做成功了,那麼為什麼我們不拿來用呢;最後,失敗的教訓也是反過來說,別人這樣做失敗了,那麼我們不這樣做就可以了。
第三加工。
加工包括內容語言上的加工和邏輯上的加工,語言加工就是在對策書寫時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身份不同所用的語言也不同,邏輯就是要總分的的邏輯。
(一)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政府處理公共管理問題的常用手段,包括立法和執法兩個方面:立法是對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從制度上進行規范,從而建立起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執法就是通過司法手段解決已發生的問題,如提起訴訟等。
(二)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決問題,是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強制性和時效性特點,但其往往只在短時間內奏效,這也恰是其局限性所在。
常用的行政手段包括制訂機關政策、貫徹執行政策;實施職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規劃管理、市場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改革行政審批運行機制,切實轉變職能;推進行政民主化進程,實行透明管理;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群眾路線;樹立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加強督辦、查辦,強調落實,提高執行力;加強信息工作,加速推進電子政務等。
(三)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就是採取經濟調節的方式解決問題。經濟手段具有間接性、自願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經濟手段一般包括宏觀經濟調控和微觀經濟規制。在宏觀上,政府要運用財政、金融、收入、產業政策等手段,採用參數調節的方法對經濟進行宏觀調節。在微觀上,解決問題往往要求採用經濟手段,引導人們的行為,使人們配合行政措施。
(四)管理手段
常用的管理手段包括掌握管理規律,實現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探索先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管理規章制度,做到照章辦事;明確職責、權利,切實加強對有關工作的管理;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強化社會管理、社區管理、屬地管理、行業管理;樹立「人本」意識,加強人性管理、柔性管理;加強協調溝通,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會環境,人際環境、上下級環境、勞資環境;加強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開發人力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節約管理成本
(五)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包括實施普法教育,樹立全民法治意識;推行社會主義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準;加強黨性教育,搞好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掃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質;關心青少年教育,加強有關適應性、針對性短期培訓;加強繼續教育,建立學習型社會;努力培養選拔科技人才隊伍、企業家隊伍和管理者隊伍;深化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計算機網路,加強宣傳教育,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等。
(六)監督手段
監督手段包括黨紀國法監督、司法監督、新聞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內部監督、審計監督等。
(七)協調手段
協調手段主要包括樹立協調意識和利他觀念;注意協調溝通,形成工作合力;統籌兼顧,注重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注意利益協調,兼顧各方利益,實現雙贏多贏;注意協調方法與技巧;選擇適當的協調方式;注意上下級協調、干群關系協調、矛盾各方協調等。
(八)自律手段
自律手段主要包括建立有關機關單位的自我約束機制;有關方面不斷自我完善、自我調節、自我修正;領導幹部要接受監督,加強自律;要加強公民道德修養、職業道德修養、官德修養;自覺樹立誠信觀念等。
❸ 2021國考申論該如何備考有什麼有效的備考方法
如果你要准備訓練的話,那麼平時就要多練練習一下,平時可以多多練習一下往年的真題,這是最有效的備考方法。
❹ 關注時事政治的重要性
1、關注時事政治有助於我們增強公民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幫助我們提高自身政治素質,提高政治參與能力。
2、關注時事政治還有助於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3、在當代,我國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應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身在校園,心繫天下是我們青年學生的高尚情懷。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維護我國的利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使我們參與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4、了解時事政治,有助於人們放眼世界風雲,緊扣時代脈搏,開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眼界。
5、有助於人們知道世界運行的規則,知道了世界的真實運行規則,人們才能知道國家為什麼要發展這個戰略,才知道國家一定會往什麼方向加入投入,那麼作為國家的公民也進入到國家投資的方向,即「順勢而為」,響應國家號召。
(4)關於法治申論擴展閱讀:
了解關注時事政治是人們參與政治生活的一部分。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離開世界而單獨存在和發展,國際社會的競爭與合作對每個國家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屬於時事政治的有:
1、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5個核武器國家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5個《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締約國6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簽署儀式。
2、美國財政部發言人5日表示,根據2010年出台的《美國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簡稱《合規法案》),美國已經同新加坡政府就稅務信息共享達成實質性協議,正式的政府間協議預計將在年底前簽訂。此前美國已經與包括瑞士在內的60餘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類似的政府間協議。
3、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劃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按照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2014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這項成果一經發布,立刻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❺ 2013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分為abc三類,abc三類試卷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中公教育專家指出,ABC三類試卷的劃分,讓山東申論命題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加貼近崗位的要求;A類可以總結為法律類,B類可以總結為財經類,C類可以總結為綜合管理類(傳統類,無嚴格專業要求)。
三、材料主題和熱點選擇上:
A類可能會更多的涉及法律、法制、制度層面的題材;
首先,深刻領會中央文件精神,將法治精神與公務員崗位特點有機結合。黨的十八大報告吹響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號角。對公務員的法治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了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作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這就給各級政府建成法治政府提出了時間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針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不作為、亂作為、粗暴執法等突出問題提出的,「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對依法行政、行政執法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把依法決策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並列作為決策的基本要求;除了政治建設,十八大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部分也對法治建設提出新要求,這也是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必須引起重視。
其次,備考中要密切關注與法制建設相關的社會熱點。例如:食品安全、暴力拆遷、城管執法、網路反腐涉及到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問題;「摔倒老人該不該扶」、「小悅悅事件」折射出的法律短板和人性缺失;「長春偷車殺嬰案」給人們特別是嬰兒家長們帶來的法律、法制、制度層面的警示;法律類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應關注社會熱點與法治精神、法制建設、法治宣傳、政府責任等圍繞「法律」主題展開的知法、護法、守法;也就是政府提倡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
B類可能更多涉及經濟技術、財務管理和審計等方面的題材;
首先,深刻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八大文件」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重要經濟專家的論述,把握近來經濟工作的新動向。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確定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並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穩」就是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這樣才能為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穩定全局創造條件。「增強消費基礎作用、高質量推進城鎮化、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2013年經濟動向指導關鍵詞。
其次,將中央精神與社會熱點結合,梳理出熱點中的問題、意義、原因、對策等關鍵內容。例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為下一步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指明了方向;「創新驅動」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新動力之一;城鎮化正成為中國進一步保持高速增長的內生動力;結構性減稅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減輕居民和企業稅負,以激發市場活力,本質上是政府的一種宏觀調控手段;為應對通貨膨脹,中央打出政策「組合拳」穩定消費價格,同時多部門聯手採取措施;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 ,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倍增≠平均翻番。創新強省、城鄉一體化、旅遊經濟、對口援建、實體經濟等一系列經濟熱詞應當引起考生的重視。
❻ 以"讓權力下降 讓法治上升"為題的申論作文
讓權力下降 讓法治上升
現代法治社會本質上是「權利社會」而不是「權力社會」,法治社會要維護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
利,因為「權力」只是手段,「權利」才是目的。然而由於國人對權力的迷戀已經深入骨髓,所以只
要是存在權力的領域就必然發生權力尋租,正像有人說到的「我國已經進入了全民尋租的時代。」當
下,我國社會各個權力領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權力濫用問題,這不僅會滋生腐敗,而且還會造成社
會不公,嚴重影響社會風氣,制約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里,讓權
力下降,讓法治上升。
「讓權力下降,讓法治上升」是法律至上原則的必然要求。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
邦的總章程,我國將12月4日設立國家憲法日,不僅是增加一個紀念日,更要形成舉國上下尊重憲
法、憲法至上、用憲法維護人民權益的社會氛圍,構建法律至上的認知與信仰。法律是最高的准繩
和最後的裁決。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政府機關都要遵守法律、按法律辦事,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
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也沒有人可以擁有不受憲法法律約束的特
權,任何人違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
徇私枉法。
「讓權力下降,讓法治上升」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偏私與不公的問題。國人對權力的崇拜,讓人
治理念堅不可摧,人治的最大弊端就在於不可避免的偏私與不公,以權謀私、因私廢公的情況就必
然會經常發生。相反,在法治社會,法律具有最高權威性和最大強制性,可以對權力進行有效規范
和約束,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因個人的情感偏私而導致的不公,平衡社會各階層利益。概言之,法
治具有公正性的巨大優點,這也就是我們必須奉行「讓權力下降,讓法治上升」的原因。
隨著我國改革逐漸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糾葛交織、社會矛盾多
發,用精細化、集約化的法治來約束權力,是防止權力「越軌」滋生腐敗問題、平衡展紅利與風險
的必然選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准確把握權力邊界,如何用鐵的
規矩處理好權與法、權與利、權與民等關系,則是影響深遠的重大課題。用法律制度手段約束公權
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是對權力進行制約的最有效途徑,也是依法治國、實現良政善治
的關鍵所在。
❼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申論
請參考給定材料,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論點明確,有思想高度;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語言流暢,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