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病立法
1. 腹瀉如何治療
腹瀉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膿血,並且排便次數頻密,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周圍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極少是嚴重疾病的症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由於腹瀉會丟失大量的腸液,多次腹瀉後可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紊亂,特別是鉀離子丟失過多,造成全身不適。如果腹瀉持續不止或伴有膿血便、劇烈嘔吐或高熱,應到立即醫院就診。一、腹瀉的自我診斷要點伴隨的症狀可能的診斷急性腹瀉,水樣便,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臍周疼痛胃腸炎,多為食用不潔、變質或使用過敏的食物引起急性腹瀉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並發現大便中帶膿血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腹瀉伴發熱常見於慢性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和結腸癌等慢性腹瀉還有間歇性便秘結腸過敏、直腸或結腸息肉,還須排除結腸癌糞便呈醬紅色或血水樣,含有膿血小塊,量較多且有惡臭急性阿米巴痢疾糞便量多,惡臭異常,呈灰白色油脂狀一般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礙所致的腹瀉嚴重腹瀉,伴有劇烈嘔吐、發熱、嚴重脫水,糞便呈米泔水樣,病情凶險可能為霍亂和副霍亂常見腹瀉的病因及治療夏季是菌痢的高發季節,此時,沙門氏菌腸炎、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也到了發病高峰期。由於三者在臨床上均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易混淆診斷。此外,菌痢與沙門氏菌腸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盡相同,而輪狀病毒性腹瀉則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對三者加以鑒別,於及時治療有重要意義。菌痢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少見,首發症狀為先瀉後吐,同時有腹痛,以左下腹痛為主,腹瀉的特點是便次頻繁,每日大便次數超過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狀為粘液或膿血便,里急後重明顯,大便鏡檢滿視野白細胞,大使培養可查到志賀氏菌。氟哌酸為目前最佳抗痢葯物。沙門氏菌腸炎多由食用不潔食物如牛奶、蛋類、家禽、內臟等引起發病,1歲以內幼兒多見。首發症狀為先吐後瀉,常有嘔吐,以臍周腹痛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狀為水樣帶粘液,里急後重不明顯,大便鏡檢白細胞總數多正常,大便培養可找到沙門氏菌,治療葯物選用復方新話明、氯黴素、氨苄青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輪狀病容是6歲以下幼童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以6個月~2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性腹瀉首發症狀為嘔吐、咳嗽,腹瀉每日3-10次,大便為稀便、水樣或蛋花樣。有酸臭味,無粘液及膿血,大便鏡檢、大便培養均陰性,血象不高,病毒檢測可分離出輪狀病毒。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葯物。抓「肚筋」醫治拉肚子 查看更多39健康網名醫解答http://ask.39.net/
2. 重型腹瀉病的臨床表現
重型腹瀉病的臨床表現
有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
1、消化道症狀突出
每天大便十多次至數十次不等,大便量很多,多在每次每公斤體重10毫升以上,大便多為黃綠色水樣便,有腥臭味,含水分很多,嚴重時稀水便可由肛門噴出,幾層尿布都可濕透,打開尿布可見糞、水分開,糞質很少,糞質周圍浸水很寬。大便在顯微鏡下檢查白細胞可多可少。有些孩子嘔吐較重,有的可吐出咖啡渣樣液體,這是粘膜損傷引起的。由於液體丟失較多,尿量很少或無尿。
2、中毒症狀嚴重
多數患兒體溫升高,有的可達39℃~40℃,患兒精神不好,有的煩躁不安,有的萎靡不振,危重患兒眼球呆滯,嗜睡或昏迷。
3、脫水分三度
由於重型腹瀉患兒進食很少,加上嘔吐、腹瀉丟失大量體液,身體必然缺水,為了方便補液,可將脫水分為三度。
輕度脫水:體液丟失約為原有體重的3%~5%。患兒精神稍差,口腔粘膜稍干,前囟和眼窩稍凹陷, 皮膚彈性稍差,哭時有淚,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體液丟失為原有體重的5%~10%。患兒煩躁或萎靡,口腔粘膜乾燥,前囟和眼窩明顯凹陷,皮膚彈性差,哭時淚少,四肢稍涼,尿量明顯減少。
重度脫水:體液丟失為原有體重的10%~15%。患兒極度萎靡或昏迷,前囟和眼窩極度下陷,雙眼閉合不好,口腔粘膜極干,皮膚彈性極差,無淚,由於血液濃縮,循環血量不足,所以呼吸心率加快,心音低弱,皮膚發花,四肢冰涼,血壓下降,尿量極少或無尿。
3. 經常腹瀉是哪些疾病的預兆應該如何預防
經常腹瀉可能是腸胃炎、脾胃功能損傷的前兆。腹瀉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像是著涼、吃壞東西等,都會引發腹瀉。不過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在生活中我們應當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習慣,避免自己出現長期腹瀉的症狀。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遠離疾病的侵擾。
早晚可以給自己煮碗粥,來調整自己的身體。在粥里加些蔬菜和肉類,更有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一些,不要暴飲暴食,就可以有效避免腹瀉帶來的危害。
4. 經常腹瀉是什麼疾病
經常性的腹瀉主要考慮是脾胃不好,同時也考慮是有慢性腸炎導致出現的症狀,也考慮是有一定的胃腸功能紊亂的原因。
平時主要是注意不要吃任何酸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不要經常喝酒、不要吃一些太油膩性的食物,主要就是應用一些止瀉的葯物配合應用一些補脾益腸的葯物等進行對症治療,同時也要注意肚子的保暖避免受涼就會減少腹瀉的情況
5. 拉肚子有哪幾種原因啊
腹瀉分成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內,大多是感染引起,包括細菌和病毒感染等。
慢性腹瀉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性腹瀉、腸道非特異性炎症、腫瘤、小腸吸收不良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可以引起腹瀉。此外,還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內臟高敏感性引起的胃腸動力失調。
胃腸道受到寒冷的刺激後,比如:天氣寒冷、腹部受涼或進食較涼的食物,胃腸道的蠕動會加速或出現收縮不規律,此時,糞便形成的時間縮短,也容易出現腹瀉。
夏季拉肚子原因:
1、夏天天氣炎熱,吃太多生冷瓜果、冷飲或偏冷食物,以及在空調房中久待,會導致身體受涼腸蠕動加快出現腹瀉;
2、夏天食物保質期短、很容易變質,吃了剩飯或其他一些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可以出現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3、吃太多或者食物種類太雜可以出現消化吸收不良,食物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短,可以出現肚子脹、惡心、腹瀉等;
4、身體免疫力低,病毒、細菌侵入並損傷腸黏膜,導致腸黏膜吸收面積減少、吸收功能減弱,可以引起腹瀉。
(5)腹瀉病立法擴展閱讀:
長時間腹瀉可以出現很多並發症:
1、低血糖:腹瀉時通常出現食慾下降,能量攝入不足,會出現心悸、出汗、面色蒼白、眼前發黑等低血糖症狀。
2、酸中毒:腹瀉時大量水分從腸道丟失,經由腎臟排出的尿液會隨之減少,甚至無尿,體內產生的廢物排出減少而在體內蓄積,可以出現中毒症狀。
3、心腦血管意外: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能忽視。體內大量水分丟失,身體處於脫水狀態,體內血容量減少,血粘度增加,血流緩慢,很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阻塞心腦血管。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鉀鈉鈣鎂等離子對維持心跳節律有重要作用,離子失衡也是有危險的。
為了避免腹瀉找上門來,夏天飲食要格外注意,盡量不要吃過夜的剩菜剩飯,生冷食物一次不要吃太多,少吃路邊攤,燒烤等盡量烤熟。急性腹瀉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較多,出現腹瀉後要及時就醫,除了針對腹瀉原因治療外,為防止脫水鼓勵多飲淡鹽水(加少量白糖)。
6. 經常腹瀉是什麼病
你好!!
夏日腹瀉多是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是一組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病原菌十分繁雜,目前已知的病原體有數十種之多,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三大類,如引起細菌性痢疾的志賀氏菌、引起胃腸型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還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等。這些腹瀉病原菌廣泛存在於各種家畜的腸道、內臟和肌肉中,以及各種海產品中。如果我們日常膳食中的肉類、蛋品、乳類、水海產品受到了這些病菌的污染,而人們在食用時又未能煮熟、蒸透,就容易導致腸道疾病的發生。
夏日腹瀉原因眾多
造成夏秋季節腹瀉流行的原因很多,但細算起來主要是5點:
1.夏秋季節天氣炎熱,雨水較多,為腸道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自然條件。
2.雖然人體本身對外界病原體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口腔有一定數量的溶菌酶,胃液含有大量的胃酸等均可殺滅隨食物進入消化道的致病菌,但腸道致病菌能採用「以多制勝」或「乘虛而入」的戰術侵害人們的健康。
3.夏季出汗較多,大量飲水,稀釋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而且夏季炎熱,人們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瀉病。
4.夏秋季節多有各種瓜果、涼拌葷素菜或冰鎮飲品。如果這些食品的製作過程稍有不慎,極易造成污染而導致人們食用後感染機會增多。
5.夏秋季節蒼蠅和蟑螂滋生,可攜帶致病菌,傳播疾病。
生活注意能防腹瀉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重點是防止「病從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問題,就會減少腹瀉病的發病機會。
1.注意飲用水衛生。飲用水煮沸後用,可殺滅致病微生物。
2.講究食品衛生。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
7. 腹瀉如何分類
腹瀉是一種症狀,其發病機制相當復雜,引起腹瀉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瀉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
急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並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腸痙攣所致的腹痛,病程在兩個月以內者;臨床上,如腹瀉持續或反復超過兩個月,可稱為慢性腹瀉。當然,這種區分是人為的,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固然可稱為慢性腹瀉,但病史短於兩個月者亦未必全為急性腹瀉,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瀉的初期,或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慢性病例的初次發作,在實際診斷時,必須與急性腹瀉互相參照。
(2)根據病理生理的特點可分為
①滲出性腹瀉;
②分泌性腹瀉;
③滲透性腹瀉;
④吸收不良性腹瀉;
⑤胃腸蠕動加速性腹瀉。
(3)按解剖部位可分為
①胃原性腹瀉;
②腸原性腹瀉;
③內分泌失常性腹瀉;
④功能性腹瀉。
其中,腸原性腹瀉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
①病原感染性腹瀉;
②炎症非感染性腹瀉;
③腫瘤性腹瀉;
④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礙性腹瀉;
⑤食物(中毒、過敏)性腹瀉;
⑥葯物作用或化學品中毒性腹瀉;
⑦功能性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