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行政研究
① 我國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主要內容 是什麼
行政管理法制化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對國家行政管理的各項活動、各個環節進行調節和規范,將行政管理的一系列技術方法、協調手段、行為方式、步驟和程序法律化,為國家行政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行政管理(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是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是一類組織系統。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分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現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法治原則主要包含以下三項內容:
1、行政行為必須具有法律依據。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授權的范圍內採取行動,這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根本要求。對於公民而言,只要法律未明文禁止,就可以自由行動,而無須法律授權。但是,對於行政機關來說,則沒有這種自由,而必須嚴格遵循「凡法律所未允許的,都是禁止的」規則。這是行政行為與公民個人行為的最大區別。唯有如此,才能使行政機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包括事務、時間和地域三方面),主要規定在憲法、法律等成文法之中,當成文法規定不明確時,行政法院根據法的一般原則對成文法的規定進行補充和解釋。行政機關不得超越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范圍自由行動,否則,構成「無許可權」。無許可權行為是最為嚴重的違法行為,在越權之訴中,「無許可權」是行政行為被撤銷的首要理由。但是,如果無許可權機關所作出的行為,屬於羈束行為,且該行為的內容符合法律規定,有管轄權的機關在同樣的情況下也只能作出同樣的決定,行政法院對這種行為並不撤銷,因為撤銷該行為「並不影響行政決定的結果和當事人的利益,而徒浪費訴訟時間。」
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要求。行政法治不僅要求行政行為的存在須有法律依據,而且進一步要求行政行為的實施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程序和目的。也就是說,行政法治要求行政行為過程必須合法。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法律對行政行為全程的監督和控制,使行政權在法律所設定的軌道上運行。但是,我們不能把行政法治的這一要求,簡單理解為行政機關只能機械地把法的抽象原則適用於具體事件而沒有任何斟酌選擇的餘地。行政行為有羈束行為和自由裁量行為之分,它們受法律制約的程度上是有所區別的。但是,二者都必須受制於法律這一點是共同的,不可動搖的。根據行政法治原則,行政行為必須符合如下法律要求:
第一,形式合法。形式合法是指行政行為的方式和程序符合法律的規定。法律往往出於不同的目的和考慮對行政行為規定不同的形式和程序,比如行政條例的咨詢、討論和公布程序,行政處理的說明理由和書面形式等。由於法律規定的大部分形式和程序是出於保障相對人權利的考慮,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遵守,否則行政法院將宣布該行為無效。但是,出於行政效率的考慮,行政法院對於形式違法的行政行為也並不是一概予以撤銷,而是根據形式違法的具體情況分別作出撤銷、不予撤銷和補正等不同形式的靈活處理。
明確的管轄權與合法的形式共同構成了控制行政權行使的主要條件,無許可權和形式上的缺陷是國家參事院(最高行政法院的前身)撤銷行政決定的最初的兩個理由。在當代的法國,形式和程序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因為「手續不僅限制每個公務人員的權力,也使每個公務人員受到其他公務人員的制約和補充。」 比如,法國在 1978 年公布實施了《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1979 年公布實施了《說明行政理由及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1983 年又公布實施了《行政機關與其使用人關系法令》等單行的行政程序法。
第二,目的合法。行政行為的目的合法也是行政法治原則的重要內容。首先,任何行政行為都必須符合法律的一般目的,即必須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的,而不能出於以私人或黨派或者所屬團體的利益。例如,當某家旅館與市長的某個親戚開辦的旅館形成競爭時,該市長不得以危害公共秩序為借口關閉該旅館。其次,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授權的特別目的。例如,在 1875 年的巴利塞訴省政府一案中,行政法院撤銷了省長作出的關閉 巴利塞 先生的火柴場的決定,理由是該行為的目的不是法律與規章授予他權力時要保障的目的,而是為了維護國家財政部門的利益。
行政行為的目的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是行政法治原則進一步深化的表現。在法國行政法治進程的初期,只要一種行政行為是由具備法定許可權和資格的行政機關依據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作出的,行政法院就會認定該行為合法,而不問該行為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隨著行政法治的進一步發展,行政法院發展了濫用權力的理論,根據該理論,行政法院可以審查行政行為的目的和動機。如果行政行為的目的和動機不符合法律規定,該行為將被行政法院以濫用權力為由予以撤銷,從而使每一項行政行為都處於行政法院的監督和控制之下。行政法院對行政行為目的和動機的審查極大地擴展了行政法治原則的內容,狄驥認為這導致了自由裁量行為概念在公法領域的消失。
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除了要求行政行為的形式和目的合法之外,還要求行政決定的內容和法律根據合法。
3. 行政機關必須以自己的積極行為來保證法律的實施。行政法治有兩層含義:消極的行政法治和積極的行政法治。消極的行政法治要求行政行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方式、程序和目的。積極的行政法治要求行政機關以自己的積極行動保證法律的實施,這是法國行政法治原則的最新擴展。
根據積極行政法治的要求,不僅行政機關拒絕作出實施法律的具體行政處理決定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而且當法律和上級機關條例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制定條例,而行政機關不履行該義務的行為同樣也是違法的。法國最高行政法院在 1959 年的一個判決中聲稱,行政機關在情況需要的時候如果未制定有效的條例來維持秩序,就是違反法律。 1969 年,最高行政法院又重申了上述觀點:當制定行政條例為實施某個法律所必要時,行政機關有義務制定這個條例。
② 依法治國和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算比較新的研究方向么
今年兩會上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努力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要深入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執法體制。
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近來人們熱議的話題,有學者認為,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中國的第五個現代化,可見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性。對於政府來說,提高治理能力的關鍵就是要建設法治政府,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只有如此,才能使政府治理既高效又優質。
傳統上,中國國家治理是一種人治的治理。雖然古代思想家中有法家一派,對於中國古代治理模式有巨大影響,但是,法家之法治,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法治。法家的法治,是統治者以法律為統治人民的工具和武器,統治者操刀而割,自身卻並不受法律的約束。而法家之外對中國政治文化和政治傳統有巨大影響力的儒家,則更加註重於人治與德治。在人治或德治的理念下,國家治理方式以治理者的主觀意識和主觀判斷為准繩,而不是以法律精神與法律規定為圭臬,治理能力取決於官員的自身能力和道德良知。在傳統人治的治理模式下,任意與專斷成為治理的本質特點,人民面對朝三暮四、隨心所欲、無法獲得確定的預期,無法確信無疑地安排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人民的一切行為行同賭博,他們不知道任意和專斷的統治者會如何對待他們的行為。
建設法治政府才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路徑。法治政府有來自法律的明確授權。有法律明確授權的政府執行力,也就是治理能力,必然是有力的,因為它以法律為後盾。現代社會的法律本質上體現著全體人民的意志,因而具有無比的力量,具有無上的權威和合法性。政府的權力有來自法律的授權,更加能夠得到人民的認同和服從,因而其力量比任何獨斷專行的人治的力量更為強大,更為高效。
法治政府的權力來自法律的授權,這種權力既受到法律的保護,也受到法律的約束,就是說,政府的權力是有邊界的。正因為有約束和制約,法治政府的權力才能夠不但高效而且能夠做到優質。對於法治政府來說,只有法律授權的,才是可以作為的,凡是法律並未明確授權的,都是必須保持沉默的。沒有法律的授權,政府便寸步難行。在法治社會中,政府及其官員的自由裁量權必須要降到最低,法治政府必須做到其行為「無一字無來歷,無一字無依據」。無法律授權的個人專斷和任意行為,必須被禁絕。政府的權力被約束、受規范,政府的治理才能達到廉潔和優質,才能真正符合人民的要求和願望,這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如果對回答滿意,請採納,鼓勵鼓勵熱心人,這年頭助人為樂也不容易啊~~~·
③ 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成立於1994年10月11日,繫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下屬事業單位,為全國省級政府法制系統中率先設立的以應用研究為主的行政法制研究機構。
注冊資本:45萬人民幣
④ 依法行政這些熱詞與中國法治實踐有怎樣關系
摘要 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是邏輯層遞關系,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 簡述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義是法律高於行政。
第一,職權法定。行政機關的職版權,指中央權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
第二,法律保留。凡屬憲法、法律規定應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規范中作出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原則。
第三,法律優先。含義包括:
1)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於法律相抵觸,凡有抵觸,都以法律為准。
2)在法律尚無規定,其他法律規范作了規定時,一旦法律就此事項作出規定,法律優先,其他法律規范的規定都必須服從法律。
第四,依據法律。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即體現為制定規范的抽象行政行為和體現為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必須依據法律。
第五,職權與職責統一。職權,就是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的權力。
⑥ 中國行政法方向有哪些有名的教授
林鴻潮:現任抄中國政襲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師,中國政法大學應急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行政法學研究》編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行政法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季宏: 萬國重點學科班
王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憲法學、行政法學。曾獲中國人民王鍇大學研究生學術新星一等獎。在《中國法學》、《比較法研究》、《法學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八篇.
⑦ 中國依法行政網是什麼機構編制
網路搜索顯示中國依法行政網是中國依法行政研究會主辦,以法治回新聞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門答戶網站,也是政府上網工程領軍網媒。
中國依法行政研究會從名稱看可能是非營利性全國性社會團體。
該網站今天公告內容上說「中國依法行政網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關懷下,在國務院法制辦的理論業務指導和支持下,專門從事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等方面的理論研究,以及對廉政文化氛圍進行宣傳宣講的專業權威網站。」「網站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 」
該公告沒說自己是什麼行政機關、哪一級政府部門或者是屬於哪一級政府部門。
而機構編制管理屬行政管理范疇。
所以,從以上信息判斷,該網站僅僅是網站而已,不存在什麼機構編制一說。
⑧ 行政法角度,中國的行政法治之路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與完善
首先、我國行政法律、法規以及現行規章多為實體之規定而少程序之規定,對公民義務性規定甚至於權利性規定不少卻缺少公民權利受到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的法律規定。由憲法到各具體法律規范,我國公民享有若干權利,但這些規定大多過於抽象,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司法實踐中這些權利的救濟往往因為法律沒有具體規定而陷入真空,如受教育權被侵犯後怎樣予以救濟,我國各部教育法規都沒有明確的司法或行政救濟條文,僅規定學生有權進行申訴,但是申訴之規定也沒有明確規定受理部門及程序,根本解決不了受教育權被侵犯的現實問題。近幾年來,大量受教育權訴訟案件的發生就是最好的明證。在該領域之內,一旦WTO成員方公民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在我國接受教育並發生受教育權被侵犯之時,我國政府該如何應對,畢竟我國受教育權行政救濟與司法救濟之規定與WTO規則之規定差距甚大啊。同時與我國簽署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關於保障個人受教育權的規定也不一致。
其次法律、法規特別是行政規章之間沖突嚴重。「2003年10月22日的《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法與法撞車我們該聽誰的』再一次講述了『艾滋病疑似患者申請結婚登記』使婚姻登記機關無所適從的故事。涉及到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與《婚姻法》、《母嬰保健法》、《傳染病防治法》互相之間關於結婚登記必要條件之間的沖突;同年10月9日,重慶一名在校大學生申請登記在讓重慶教委尷尬為難之時也揭示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與《婚姻登記條例》、《婚姻法》之間的沖突。」而涉及入世的法律法規沖突特別是行政規章的沖突早在我國的《中國加入工作組報告書》第五部分「與貿易有關的只是產權制度」第251條表A、表B,特別是表B第二部分加入時就廢止的四部部門規章,己說明我國目前的法規、規章沖突嚴重,急需清理。
⑨ 如何理解中國行政法確立的行政自由裁量權與中國行政法治的難題
裁量權是賦予法官的一項權力,運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是一把雙刃劍
⑩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是什麼單位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宗旨
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弘揚正氣遏制邪惡、反映民情民意,促進公平正義,展開學術爭鳴,推動法治進程。(從事企業戰略發展調研與策劃、政府重大項目戰略發展調研與策劃、重大法治個案調研、執法執政行為調研、綠色環保全面調研)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簡介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是司法部主管、中國行為法學會下屬的國家級綜合類法治調研單位。下設辦公室、顧問辦、研究室、社會工作部、宣傳部、機要室、對外聯絡部、機關事務接待處、內參部、編輯部、教育培訓中心、疑難及重大案件論證中心、事業發展部、資料檔案室、各省市聯絡處、法治人物評選委員會、全國培訓基地(暫定北京、湖南、浙江、廣東、遼寧)、等機構。
工作職能:進行法學理論及立法行為、行政行為、監察行為、審判行為、檢察行為、偵查行為、法律語言行為、企業商事法律行為、律師執業行為等實踐性調查研究。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的調研員和研究員分布全國多個領域,由著名法學家、行為科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大法官、高級檢察官、高級警官、高級律師、人代代表和政協委員組成,其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可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法制辦、著名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及地方黨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部門和領導的決策依據。
重大法治動態、優秀調研報告和具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調研中心不定期以《內參》或《法治動態》形式刊發並轉送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領導及各省、市主要領導。
調研、監督、策劃、指導地方執法、執政、執教、醫療和環保行為是本中心義務。若有重大事件和個案,歡迎投稿或投訴。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
1、主 任:鮑衛兵
2、常務副主任:唐建華
3、副主任: 黃開堂、楊繼純、劉旭輝、任樹輝、何雨春
4、首席調研員:
5、各省、市調研分部主任、調研員
6、各機關、企業研究員
7、基層通訊員、聯絡員、監督員
中國法治網通聯部
部長:曹衛國
中國法治網通聯部湖南分部
主任:史有德 副主任:羅修雲、史承龍
中國法治調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