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給我讀道德經

給我讀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3-27 02:38:26

『壹』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的好處:

1、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1)給我讀道德經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貳』 道德經給我的人生啟示

有很多人生啟示。舉個例子吧: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即:守住六根:眼不亂看,耳不亂聽,鼻不亂聞,口不亂吃亂說,身不亂走去不良場所,心不亂波動。磨去銳氣使其圓融,化解內在的煩惱,收斂光芒,在塵不染塵。

『叄』 《道德經》該怎麼讀

道德經要是「讀」的話很簡單,反復誦讀、根據名家的解釋來看,讀一句專看一下解釋;但是道德經的屬內容不是僅僅靠讀和看別人的解釋就能理解的,經書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萬物的認識及其相關規律等等,很多東西都是虛無看不到的,也可以說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時還要通過修道、練功等等來實際印證,由讀經轉化到實踐經文內容,這才是最好的「讀」

『肆』 讀《道德經》的真實感悟是什麼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我們讀老子的道德經,可以說不僅是簡簡單單的讀和學習,而是一種做人,一種對自己人生的檢驗,從學習老子道德經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一些問題。

就如老子所說言,德善,德信,聖人皆孩之這幾個看似普通的字句,卻能讓人感悟到了人生智慧,並對你的思想及靈魂都會受到洗禮,使我們每一個學習道德經的人都會感到震撼。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伍』 怎樣讀《道德經》

如何讀懂老子的《道德經》 欲讀懂老子的《道德經》,必須要先了解老子所處的時代(春秋)的社會情況,從中才能找到老子的思想來源的現實基礎。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繁榮強大的西周和戰亂不息的東周都對中國社會制度的變遷和中國文化的發展上都產生了極其深厚的影響。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西周的統治很有特點,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與禮樂制,對以後的中國社會有很大影響。西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種典章制度

『陸』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謂博大是無所不包,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深就是非常究竟正確直達根本。什麼叫「究竟」,什麼叫「根本」?好比開始時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再過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回頭一看,原來卻是錯的。我們當初以為是對的其實是表面的、粗糙的,我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更遠大深邃的層面,結果為以後埋下了禍因,這就不能叫「究竟和根本」,更不能叫「博大與精深」。

博大精深文化的根本是引導我們、引導宇宙萬物走向生生不息,走向圓滿美好。《道德經》正是揭示這宇宙顛撲不破真理的經典!

在世界上,人們對於中國的《道德經》非常敬仰和推崇,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西方人漸漸覺得中華文化真的非常悠久深遠值得學習,他們慢慢了解中國理解中華文化,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給《道德經》。

現代的人讀了很多書,以為道理懂了很多,什麼都知道,可是我們卻難辨是非。看看民主選舉制度的國家就很清楚了,往往選出來的人都是會開支票的人,只管拉選票,寅吃卯糧,不管國家長遠的利益的。看到這些,我們就要反省,難道我們真的有長遠的讓人民都走向更好的智慧嗎?沒有啊!

在《道德經》里,老子揭示著雋永的真理,揭示著讓民眾歸於致遠寧靜、世界長治久安的道理。幾千年了,我們現在去讀,漸漸深入體會,發現老子講的都是人生宇宙的真理!

當年孔子問禮於老子,學習大道的奧理,而後孔子提倡五常仁義。

孔子的《論語》教導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才是合乎大道的規則,文字相對淺顯,往往我們就以為都懂了。而我們讀《道德經》,卻有一個觀感,覺得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會生出遊龍之嘆。

《道德經》共八十一章,裡面每一章好像各說各都不相關,可實際上它們都有一個主軸貫穿於其間。雖然我們要經過長長的經歷才有可能看到或有幸觸碰到、把持住這個主軸,可當我們一章一章讀下來,我們會浸潤在聖賢的心胸氣度里,秉受著聖賢的教導和熏陶,漸漸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中華文化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回頭看幾千年人類發展的歷史,一直以來人們一再地肯定《道德經》,驚嘆《道德經》裡面所昭示的道理之真,不斷從中獲益。

《道德經》點出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根本處的不同點。譬如在《道德經》里有「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之說,教導我們「後其身而身先」,這跟現在的西方教育不同。

現在西方的教育都要人們去表現自我,要拿第一名,強調我是最棒的,不斷加強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走這條路線。可一個人即使不斷地拿第一名,也不能保證他能有快樂的能力,有為他人著想的存心,有為這個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能力。在這種教育之下,人們的內心只會越來越痛苦。

《道德經》卻教導我們摒棄對第一的追求,貌似讓我們不思上進,實際上是教導我們在內心無小我私慾的牽絆,心中有他人,把大眾的利益放在前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這樣人們就能好好過自然美好的生活。

現在的人喜歡人定勝天,什麼事都要跟天來爭,但是《道德經》的看法卻不一樣,《道德經》有一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說很大很大的風沒有吹一上午的,傾盆的大雨沒有下一整天的,都是一陣子而已。以天地之大能,做這些事情都不能持久,更何況渺小的我們呢?

即使一個人很行,占據著高位,有錢有勢,追求物質的佔有、滿足,如果以此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又能持住多久呢?「飄風不終朝」啊,得要回到平實裡面才有雋永的安寧。

如果不懂得謙虛下來,不懂得回到「絕聖棄智」,不懂得「後其身而身先」,這樣的盛狀是不會長久的,這就是為人處世的大哲學,這些道理讓我們一輩子有享受不完的益處,得到非常幸福滿足安寧的心境,這些都可以從《道德經》里收獲的。

《道德經》的這些道理,跟現在的西方不管別人死活、只管自己、為了自己的利益到處侵略霸佔的理念完全不同。

我們要讀老子的《道德經》,特別是乘著復興中華文化的東風,好好來學習《道德經》,擺正我們的生活態度,恢復我們的天然純良的心性,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提升,使得我們的生活、家庭更加的美滿。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來學習《道德經》。

——本文來源:張慶祥講《道德經》

『柒』 怎樣去讀《道德經》

李厚黑說的好:先是走馬觀花,然後再細細品讀。要有下面三個過程。
1、與古人為敵;
2、與古人為友;
3、與古人為師。

『捌』 讀道德經的感悟。高分

怎樣才能讀懂老子,《道德經》解讀方法

木子: 您認為《道德經》是一部講述什麼內容的書?

草樹先生: 如果你問一百個研究道德經的人會有一百個答案。因為絕大部分人對道德經的研究方式都好比是盲人摸象。

《道德經》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哲學理論體系,是修道、修德、做學問、做領導的方法論,是啟發我們看問題的思考方式。

所以,道德經不會使人變得更聰明,但可以開發你的大智慧。佛家講「聰明於塵境發,究竟愚痴;智慧自本心生,終歸正覺」

木子: 在不少《道德經》的翻譯解讀中,我看到不少「意識形態和教條主義」的理解,不同程度的曲解了老子的本意。

草樹先生: 的確如此。對於修道也好、做學問也好一定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見解,要敢於懷疑,獨立思考。

木子: 歷史上,被認為讀懂《道德經》的人幾乎只有莊子一個人?

草樹先生: 在有歷史記載的人中,莊子對道德經的理解最接近老子本義,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莊子還是帶有自己的一些角度,還沒有完全站在大「道」的角度,所以還不是究竟。後世對《道德經》的消極見解與莊子不無關系。

當年釋迦穆尼如果看到道德經的話,我相信他將是有史以來最懂得道德經內涵的人。

木子:為什麼這樣說呢?

草樹先生: 如果您對金剛經和道德經又較為全面的認知的話就會發現,佛的主張都是對「道」的進一步註解和展開。可以說,釋迦穆尼的佛理與老子的道德見解幾乎沒有任何沖突的地方。

木子: 請問,以你的見解,怎樣才能最有效的讀懂《道德經》呢?

草樹先生: 《道德經》這部哲學體系就像是一棵參天大樹,而總章「道可道,非恆道......」則是這棵樹的種子(本體),其它八十章都是由這粒種子生長出來的。

所以,要真正讀懂老子的道德哲學思想,就要從「道德」總章開始,尤其要對此章的內容進行定性化分解(分類)。理解了總章,再來解讀其它章節也就好比順藤摸瓜——順理成章了。

木子: 一般認為,現《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恆道......」是道經總章。
草樹先生:然而,我的研究則認為它是「道德」總章——道經和德經的總章。

何謂「德」?老子是如何定義德的?在《道德經》裡面,有人能指出來具體的回答來。
木子: 好象是找不到。

草樹先生: 其實是有的,但老子沒有直接用德字。它就在第一章裡面,與 「道」交替進行了論述,還指出了兩者的關系——「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研究道德經其實並不難。只是研究《道德經》的人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學術研究常識,那就是對研究對象的從大類到小類的定性化分解和結構研究——分類、歸類。

比如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物種,那麼他們首先會根據這個物種的體貌、習性、飲食等明顯的大特徵將它與其它物種進行比較,從而將此物種歸入某種大的類別,然後再按照某些小特徵在大類別裡面一層一層的歸入更小的類別裡面去,並最終實現對這個新物種的全面了解。

然而,《道德經》的研究者們往往習慣了儒家橫向思考問題為主的簡單邏輯方式,而不能按照整體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問題。所以才導致了你前面提到的對道德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盲人摸象式的七零八散、意識形態和教條主義的文本解讀。

--------------------------2009年9月3日於廣州白雲山

國學大師誤讀「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對「絕聖棄智」和「不上賢」,普遍的解釋都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或許違背了老子的本意。甚至還有 「智者」試圖為老子「平反」,而將簡本「絕聖棄智」篡改成「「絕智棄辯」等。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是在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爭…」觀點的基礎上得出的根本措施。

-----我認為,老子所言「不上賢」的意思是:不要象製造偶像、明星一樣把那些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較大成就,或名氣、地位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眾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個人價值的普遍典範。

如何理解 「不上賢,使民不爭」?
草樹先生
何謂「不上賢,使民不爭」?老子為什麼提出「不上賢」的主張?
不崇尚有才能的人並不代表社會不需要有才能的人。
事實上,人人都是天才,個個都是聖賢。這是真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由自然創造,都有自己潛在的,獨一無二的才能和特長,就象山上山下的各種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一樣,在保持社會自然生態方面都有各自不可或缺的價值。
然而,一旦這個社會將個別人的才能、特長,作為普世價值觀的做法時,就必將導致個人自性的自然需要與內心慾望不一致,以及實際能力與預期能力不一致。
這種不一致必然個人內心的沖突,從而導致社會矛盾、斗爭的產生,而這又必然導致生社會生態的失衡。
有矛盾和斗爭就必然會導致投機取巧、弄虛作假、虛榮、欺世盜名等現象的出現。
所以,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即人與人之間互不將對方的價值標准作為自己的價值標准時,自身的潛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內心的沖突也才會降至最低。這樣,人類的矛盾與紛爭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消解,自然、和諧、安定,富足的社會就會實現。
因此,老子所言「不上賢,使民不爭」的意思是:不要象製造偶像、明星一樣把那些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較大成就, 或名氣、地位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眾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個人價值的普遍典範,這樣就能夠消除個人內心的沖突,從而最終避免了社會的矛盾與紛爭。
-----草樹先生 [email protected]

何謂「執大象」「天下往」往哪裡?
《道德經》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對於「執大象」,一般的解釋都是把握規律或法則,我以為此解釋不夠准確。

---------因為,掌握了規律、法則只代表掌握了理論,理論只有在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時才會產生價值。

---------譬如,按照社會的自然發展規律,下一階段(未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將會產生怎樣不可逆轉的變化,政府如能及時的順應這種變化,自然也就能夠得到國民的擁戴,政權也就可以穩固。

---------然而,理論與實際如何才能結合,准確的預測道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呢?這就需要對象和數的准確把握了。

---------所謂的「象」也就是現象,而「數」則是對現象的數據化測量、歸納、分析的結果。

---------南懷瑾老先生說,《易經》所要告訴我們的是揭示世界上一切奧秘的方法,總結起來也就是五個字:理、象、數、通、變。這其中理、象、數是解開宇宙萬物奧妙的方法,而「通」和「變」則是宇宙的特點。

---------所以,掌握了事物發展變化的「理」——規律、法則,再通過「數」——對過去和現在的大現象的數據化分析,就能夠預知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前作好准備,從而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的變化,和滿足大多數人們的願望,並得到大多數人們的擁戴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古今中外掌握社會發展之「道」——理、象、數、通、變的人大都是專家學者,而不是統治者。但「天下往」,歸順的肯定是統治者,而不是專家學者。

---------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開明的統治者只是按照專家學者的意見來治理國家。所以說,統治者「執」的「大象」不可能是指「大道」——自然規律和法則,而是指大自然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

---------因此,對於「執大象,天下往」,可以理解為統治者只要尊重人才、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為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條件,那麼制定出來的國家發展和管理政策、方針就能夠順應社會、民心的發展變化需要,也因而能夠得到人們的擁護和愛戴。

{草樹先生[email protected]

何為德?《道德經》老子如何定義德?
【草樹先生試解】
道、德、仁、義者。
道乃德之因;
德乃仁之因;
仁乃義之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在自然界,道創造萬物潛在本體內涵,德使萬物潛在本體演化為物理世界具體存在的各種事物。
《莊子》:「物得於生,謂之德」。
「有,名萬物之母」
就人事而言,
研究人和社會一切方面的發展規律和趨勢,並規劃人事目標、方向者為「道人」。
古代三公(司徒、司馬、司空)是朝廷最大的官,就是為國家發展做戰略規劃的。
而「大德」則是掌握、組織社會資源,最大限度的使社會發展按照自然規律、民意進行的最高領導人,也包括幫助他人實現生命和人格完善的人。
「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
以古今觀之,知慧者受人尊重,就連帝王也對有大學問的人恭敬有加。而擁有最高權力的人,則擁有或掌管著最多的資源,因此稱為「貴」。
道者尊,而尊者未必道;德者貴,貴者未必德。

【提示】:對形而上的哲學問題的研究,可以參考別人的研究方法,但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見解。

『玖』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修身養性,頓悟人生與自然。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拾』 道德經 怎麼讀

鄙人正在讀,推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老子解讀》,11年的版本。這本書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國學書籍,正適合你。有解釋,有辨義,有翻譯,有當代視角的解讀,感覺很不錯。本書不是私人出版的講個人見解的書,這樣的書摻雜私人見解,難免有不合老子願意的地方。本書是名家編撰的,對不同的見解觀點都盡行羅列了出來,供讀者自己選擇、思考,這樣的書很不錯。千萬不要讀簡單講解,然後配個故事的那種書,這種書更像快餐,讀著容易,沒什麼營養,不能真正領悟老子道德經的原意,甚至把你引導到了錯誤的地方。

熱點內容
共青團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2 15:53:24 瀏覽:418
九江法院位置 發布:2025-01-22 15:45:06 瀏覽:734
聯考法律碩士國家線 發布:2025-01-22 15:38:07 瀏覽:508
公司法電影 發布:2025-01-22 15:10:56 瀏覽:871
審理法官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15:05:27 瀏覽:74
員工辭退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14:46:58 瀏覽:51
道德公民圖片 發布:2025-01-22 14:31:53 瀏覽:392
自然法學派概念 發布:2025-01-22 14:31:14 瀏覽:688
自考2017年4月勞動法答案 發布:2025-01-22 13:58:25 瀏覽:196
道德宣誓 發布:2025-01-22 13:41:20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