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情緒

道德情緒

發布時間: 2020-12-21 16:07:39

道德感指的是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高級情感,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對自己或他人的動機、言行是否符合社會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
道德感就是履行義務、執行道德法則的「絕對命令」的情感沖動,即道德感就是義務感。道德感就是得道感、敬重情感、義務感。道德感教育的重心,就是使人們因獲得「倫理上的造詣」而得「道」;以對道德准則的敬重,培育道德上的「優美靈魂」和源頭性的「靈魂驅動力」;培育以自我解放為本質和追求的義務意識。

一、分類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憤怒、厭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
(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
(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
(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二、基本特質
道德感既是一種道德的主觀意志,也是一種見諸行為的道德沖動。「意志作為主觀的或道德的意志表現於外時,就是行為」,而且「道德的意志表現於外時才是行為」。作為一種主觀形態和沖動形態的道德,道德感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質。

Ⅱ 情緒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道德判斷

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道德判斷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特別是在大中小學道德問題頻繁出現的社會背景下,對道德判斷開展研究十分必要。人們逐漸認識到情緒在道德判斷中的作用。積極情緒條件下道德判斷能力顯著低於控制組,控制組顯著低於消極情緒組;不同的積極情緒條件下道德判斷能力差異不顯著;不同的消極情緒條件下差異不顯著;男性的顯著大於女性;大四的明顯大於大一,其他年級之間差異不顯著

Ⅲ 道德情感

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指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裡體驗。
在個人的道德品質構成中,道德情感具有 3種作用:①評價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狀態,表明某種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宜性;②調節作用,即能以某種情緒傾向,強化或削弱個人對某種道德義務的認識和實踐;③信號作用,即能以特有的情緒形式如表情、動作,向他人傳遞其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或從他人的某種情緒形式獲取自己道德行為價值的信息。個人一旦對某種義務和行為形成道德情感,就會積極地影響其道德選擇。某種道德情感一旦擴展為社會性的情感,也就會程度不同地影響社會道德風尚。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重要環節。它包括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強同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變那種與應有的道德認識相抵觸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強健康的、正當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訴諸個人理智,訴諸個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個人在實踐中經受長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練。
道德情感是人類獨具的高級社會性情感,又是與人的非理性因素之——情感機制——結合最牢的一種道德意識。盡管人們實際上總是把這樣那樣的道德情感帶進自己的生活和勞動中,但遠不是所有人都自覺意識到道德情感的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確理解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對道德情感功用的低估、無視,甚至否定,是當今社會一部分人產生「情感冷漠」、「情感壓抑」、「情感枯竭」、「情感危機」的主觀認識根源之一。而對道德情感功用的高估或誇大,又導致一部分人產生「情感濫用」、「情感泛濫」、「情感至上」、「情感主義」行為。所以,全面、深入地考察並科學地闡明道德情感的功能和作用,就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且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屬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踉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①人的精神屬性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兩大部分。理性指人們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抽象思維形式和思維能力。人類理性的作用極其巨大:客觀規律的發現,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社會進步的實現,都依靠理性的力量。非理性指不屬於理性范圍的直覺、靈感、無意識、情感、意志、慾望等認識形式和心理因素的總和。
什麼是道德情感呢?道德情感是人對道德原則、規范在情緒上的認同、共鳴,又是人對道德理想、道德建構的嚮往之情。它們可能表現為積極的、肯定性的情緒反應,如:道德自豪感、尊嚴感,利他行為後的愉悅感,也可以表現為否定性的,但同樣是積極的情緒反應,如:羞愧感、內疚感等。但無論哪一咱情緒反應都以當下或者未來出現滿足、愉快、安心、尊嚴等自我肯定的情緒體驗力精神報償。
」道德情感是從社會形成的道德出發,用道德原則的觀點感知各種現實的觀點時,人所體驗的所有情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見論文P10

這樣給道德情感下定義會把道德教育引向唯認知主義的道路.近來許多有關情感的研究對這儀定義提出了質疑.道德情感不是依附於道德認知的產物.它有它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運行機制.有著道德認知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發生的過程包括情緒激活,認知評估,情緒體驗三個相互關聯,過渡的環節.道德情感既是人對道德的認知,評價的結果,也是人對道德的感受,體驗的結果.它可以不藉助於理論,觀念等手段,不通過邏輯思維而直接通過感覺,知覺,想像,依靠情緒記憶中的生活積累進行道德判斷.道德情感的發生即包含了人的邏輯思維形式,又包含了人的感覺知覺形式.在道德情感中既有清楚的道德的」自我意識」,又有個體的強大的下意識的東西.在道德情感中,人的意志能力不是懾於外在的強制的約束,而是出於情感體驗所轉換成的個體的需要和願望.其情感是理性中的情感;其理性是有情感滲透的理性.在道德情感里理性,意志,情感水乳交融,對道德的形成起著巨大的作用.
道德情感在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許多人對道德情感教育重視不夠,在進行道德教育是片面強調道德認知的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而忽視了道德情感教育.這樣,德育的收效就不理想.

道德認知不一定能導致道德行為,其中介是以道德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一種道德行為的發生,除了取決於道德認知外,還取決於個體對道德認知在情感上的共鳴.一個人如果僅僅只有道德認知能力,而無情感上的需要,那麼他和外部所建立的道德關系只能是一種被動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個體很難產生強烈的道德動機,形成正確的道德態度,主動地進行道德活動。

1)休謨認為"理性,由於冷漠而又超然,因而不是行為的動機,它僅僅通過給我們指明到達幸福或避免痛苦的手段而引起我們出自慾望或愛好的沖動。而情感,由於它產生快樂或痛苦並由此構成幸福和苦難,因而就能變成行動的動機,是慾望和意欲的第一源泉和動力。"(《道德原則研究》,論文P12)

2)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列寧全集》見論文P12)

3) 朱小蔓說「關注人的情感發展是教育中的一個本源性,根基性的問題。因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屬於個人的,它是內在的,獨特的,視人類真實意向的表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本質正是其情感的質量及其表達。我們確信一個人的認同、遵循某種價值,乃至於形成人格,雖然需要以一定的認知為條件,但根本上是一個人情感變化、發展,包括內在情感品質與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長的過程。」(《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見論文P12)
道德情感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玲 發表於 2007-3-24 10:36:00

1. 它是道德行為的動力

人類先天具有趨向積極情感體驗和迴避消極情感體驗的傾向.這種傾向使得情感具有調節人的行為的功能,決定著人對某種情境是迴避還是接近,是喜歡還是厭惡,從而決定人採取何種行為方式. 斯賓諾沙認為 "愛不是別的,乃是為一個外在的原因的觀念所伴隨著的快樂.恨不是別的,乃是為一個外在的原因的觀念所伴隨著的痛苦.凡我們想像著能足以增進快樂的東西,我們將努力實現它;反之,凡我們想像著違反快樂或者足以引起痛苦的東西,我們將努力祛除它或消滅它."<倫理學>見論文P13

2. 它影響道德認知的選擇

道德情感制約著個體對道德認知對象的選擇,規定著道德認知的重點,影響道德認知的速度和走向,因為人的情感具有強化定勢的機能.過去在生活實踐中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體驗,會儲存在我們的記憶中,構成橫常的心理背景.在我們遇到新的問題時,他它會對當前的信息加工進行協調。積極健康的情感能是道德認知充滿活力;消極的,不健康的情感回壓抑人的道德認知能力,或將道德認知引想歧途.

3. 使個體情感內容泛化."愛屋及烏"

道德情感不但會指向道德情感客體本身,還會擴展到與該客體相關的一切方面,出現擴散、泛化現象。假如我們發現某人對我們所愛之物感覺快樂,則我們將對他有一種愛的感覺;反之,如果我們發現某人對我們所愛之物感覺痛苦,則我們將對他有一種恨的感覺。比如:母親因為愛其子女,可能會愛喜歡他孩子的老師。愛國主義不僅僅表現為對祖國的熱愛,而且會因為這種情感而萌發愛一切為國作出貢獻的人,憎恨一切背叛祖國的敵人。.斯賓諾沙認為「假如我們想像某物具有與平常引起心靈快樂或痛苦的對象相似的性質,雖然某物不是這些情感的致動因,我們仍然會僅僅因為這些相似之處,而對那事物發生愛或恨的情感。」《倫理學》見論文P13
道德情感的生成
玲 發表於 2007-3-25 10:26:00

道德情感:個體與外部進行具有道德的性質的活動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情緒反應和內心感受。它要以一定的道德認知,道德判斷和推理為基礎,兒童沒有道德情感。隨著他的成長,個體與外界交往增多,個體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矛盾和沖突著增加,個體的體驗和感受不斷豐富,就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有社會含義的道德情感。有的人能養成社會所希望的道德情感而有的人卻不能。原因很多:自身的認知,個性差異,環境,教育,安全感,歸宿感,敬畏感,自尊感等一些紮根於人類本性的、自然的,對道德情感的發生發展具有驅動和保證作用的情感。

皮亞傑認為:「有三種情緒或情感能夠影響兒童的道德生活:1)愛的需要,它以各種形式在人叢嬰兒到青少年期的發展中起主要的作用;2)兒童對比他自己強大的人有一種畏懼感,這在他的服從和信奉行為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3)混合感情,同時由愛和恐懼構成,這是所有倫理家所著重強調的重要情感。」《皮亞傑教育論著選》見論文P14。

Ⅳ 情緒和道德認同的不同作用

情緒是一個人的脾氣,
而道德是一個人做事的標准,
它們之間肯定是不同的。

Ⅳ 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

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每個人的情緒都應該受制約的,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觸犯道德底線。

Ⅵ 道德的心理結構包括什麼

品德的心理結構內容包括有哪些?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來看看,下面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准備了「品德的心理結構有哪些」內容,僅供參考,祝大家在本站閱讀愉快!

品德的心理結構有哪些

(1)道德認識

亦稱為道德觀念。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准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斷自己或他人行為的是非、善惡和好壞,道德評價是道德認識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事業感、自尊感和羞恥感。其中,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如我們常說的「三軍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4)道德行為

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看一個學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認識到什麼,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如「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等。

拓展閱讀:品德心理結構的特徵

品德結構的統一性和差異性。品德的四個心理結構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有了道德認知,伴隨著產生道德體驗,緊跟著發生道德行為,其中道德意志起著調節作用。但是品德中的各成分又是不均勻的,在其形成、發展和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個別差異和發展水平的差異。

品德心理結構各成分具有層次性。有些研究結果表明:道德認識可以分為道德知覺、道德表象、道德判斷和道德意識等層次;道德情感可以分為直覺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倫理的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可以分為簡單的道德行動、道德模仿行為、初期道德意志行動(即不完全自覺)和自覺的道德行為。

品德心理結構各成分發展的順序性和連續性。如道德行為由原來的被動、不穩定發展為主動的、穩定的行為。總的來說態度和品德的形成遵循「依從-認同-內化(信奉)」的原則。

品德心理結構的穩定和可變性。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因此說品德的心理結構具有穩定性。但品德結構中的個別心理成分又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所以說品德的心理結構還具有可變性。穩定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

品德心理結構發展的多端性。一般順序是提高道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鍛煉品德意志和培養品德行為習慣。但也可以從培養道德行為習慣開始,也可從激起主體的道德情感入手,還可以從提高其道德認識做起,或同時並進、相互促進。

品德心理結構發展的階段性。從品德發展來看,個體的品德發展有年齡階段的特點。如皮亞傑把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了前道德階段、他律道德階段、自律道德階段和公正道德階段。科爾伯格把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了三水平六階段。佐西莫夫斯基提出了兒童道德發展的三階段、六時期學說。

Ⅶ 為什麼要合理表達情緒 道德與法治

我們都是成年人,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學會,管理學會控制,這就是我們最基本的一種能力。

Ⅷ 情緒跟道德有什麼關系

情緒有級別,情來緒跟本自質和道德都有關系。
情緒好的人,不與人爭,道德好,但是不一定,這是沒惹著他,惹著他的時候你再看看,情緒最不好,最不是個東西。所以,情緒好的人,道德好的人不等於本質好。怎樣區分呢?你再看看,他道德好的時候,情緒好的時候,是為什麼事好的,如果是為自己無關的事好的,看不出他的本質,只有涉及到他的利益時,才能看出他的本質。所以不能根據一個人的暴跳如雷的情緒就來判斷這個人人品不好,往往越是場面上大度的人越壞。

Ⅸ 道德情緒效價是什麼

緒通常被理解為個人化的、偏頗的,具有兩極性,因而情緒往往被看作是使人的評價、認知產生偏差,是不理性的,例如我們平時說某人很情緒化,就是這個含義。

Ⅹ 道德情感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它既可以表現為個體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也可以表現為在道德觀念的支配下採取行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滲透在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中。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直覺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倫理的道德情感。
1.直覺的道德情感
解析:直覺的道德情感,即由於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由於其產生非常迅速,因而當事人往往不能明顯意識到這個過程,未經過現場的充分准備與醞釀。比如由於它產生得非常迅速,而往往對這個過程的道德准則的意識則不太明顯。
例如,某人突然看到有人落水,萬分危急的情況促使他沒有思考餘地,當機立斷,果斷跳入水中,救起落水者。當時直接驅使這位英雄模範採取行動的並不是被清晰意識到了的某種道德觀念,而是由迅速感到的危急情境引起的直覺道德情感。這種直覺的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
2.想像的道德情感
解析:想像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像而發生的情感體驗。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情感,是因為它是以社會道德標準的化身而存在的,又具有極大的鮮明性,因而能使人更容易理解道德規范的要求及其社會意義,也更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勵。如在聯想起某些有道德意義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時,激起的較自覺的情感體驗。如想起岳飛、文天祥、劉胡蘭等英雄人物,多半會喚起欽慕之情。
易混淆:想像的情感體驗與直覺的情感體驗不同在於前者是在別人的生活與行為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取決於間接的道德經驗。然後才逐漸變成個人主觀經驗的有機部分。在間接的道德經驗中,別人行為的具體表現是作為道德標準的體現者而被保存下來的,人們可以通過別人的行為表現來預測自己的行為及其道德價值,指導自己的行動。而後者則是取決於個人的直接經驗。
3.倫理的道德情感
解析: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它具有清晰的意識性和明確的自覺性,具有較大的概括性和較強的理論性,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情感就屬於倫理的道德情感。

熱點內容
法院黃院長 發布:2025-01-20 07:01:50 瀏覽:301
上海市法院文員 發布:2025-01-20 05:17:23 瀏覽:320
法院執行情況 發布:2025-01-20 05:12:55 瀏覽:475
新浪微博法院 發布:2025-01-20 04:56:08 瀏覽:697
公司與股東的法律關系 發布:2025-01-20 04:54:37 瀏覽:956
婚姻法的出台時間 發布:2025-01-20 04:54:35 瀏覽:992
保證法規 發布:2025-01-20 04:37:28 瀏覽:259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