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文化建設的意義

法治文化建設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2-03-27 10:43:10

Ⅰ 如何理解法律文化建設對我國法治建設的意義

1、法律文化建設是現代民主法治的靈魂;
2、法律文化建設是深入推進依法治國回方略的現實答需求;
3、法律文化建設,是做好新時期人大工作的內在要求;
4、法律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建設,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Ⅱ 論法治文化建設在創建法治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培育城市法治文化既要明確目標,又要堅持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培育法治文化的關鍵在人,因此,加強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是提升法治城市創建水平的重中之重。 以創建法

Ⅲ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大致有三個:
1、增強全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版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權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特別是注重引導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起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
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重要的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傳播法治文化,創新法治實踐,培養起全民發自內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識和法律信仰;
3、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體系。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促進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傳,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觀的真正形成,需要從根本上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來實現。

Ⅳ 從依法治國和文化強國的角度,談談我國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意義

你好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版法治文化建
設,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客觀需要,是建設權社會主義文
化強國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義。

Ⅳ 法制文化建設對依法治國有什麼好處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會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土壤,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貫徹落實這一重大部署,必須高度重視和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對依法治國的促進作用。

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精神支撐作用,營造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氛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在我國法治實踐中長期積淀形成的,對法治建設起著無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弘揚法治精神,需要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營造良好氛圍。一是樹立法律信仰。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們對法律越是尊重與信仰,法治意識與法治氛圍就越濃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應以此為契機,加強法治文化教育,引導人們逐步形成對法律的信仰。二是堅定走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引導公民樹立崇尚法治的信念,培育和發展法治文化,促進全社會尊法、護法、守法、用法,使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信念和追求目標。

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價值塑造作用,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風尚。法治文化由法治價值內化而來,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和調控功能,能夠凝聚全社會的思想共識與行為共識。只有法治成為人們自覺踐行的核心價值觀,全社會才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風尚。法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發揮法治文化的價值塑造作用尤其重要。一是繼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精神。重視從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豐富的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思想,是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重要思想資源。二是借鑒國外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我們既要認真學習西方國家法治經驗,又絕不照抄照搬。應根據我國社會實際借鑒國外法治經驗和法律條文,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動力保障作用,開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良好局面。法治文化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力,是推動我國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法治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必須強化領導、完善機制,多措並舉、持之以恆。一是充分發揮黨對法治文化建設的領導作用。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根本保證。二是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建設運行機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法治文化建設工作機制與規范體系,將法治文化建設上升到制度高度,為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戰略部署提供重要保證。三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作為法治文化建設主體的作用。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大力促進公平正義的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使全社會真正理解現代法治精神,自覺弘揚法治文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揮應有作用

Ⅵ 法律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結合法律與文化的關系談談當前加強我國法律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轉載

「文化」一詞定義有很多解釋,歸納起來有三種觀點,即「文化,廣義上講,指人類社會歷史時間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廣義的文化觀),「文化是指社會意識形態或社會的觀念形態,包括社會意識和思想體系」(狹義的文化觀),「文化是指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具體說,是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中義的文化觀)。

法律與文化的關系:(1)法律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2)法律是一種特殊文化。「法律是一種文化」這一命題,一方面說明了法律是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法律與文化的密切關系。任何一種法律或法律現象,都是特定社會的文化在法律現象上的反映;(3)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礎。第一,文化是立法的精神源頭;第二,文化是社會執法、守法的內在動力;第三,文化是公民參政、議政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六大報告繼續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一個社會的法律文化。一個社會立法的價值取捨、立法之內容及水平,執法的力度,守法的狀態,監督機制的完備與否,是這個社會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同時,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這個社會的法律文化的主要體現。法律文化與社會的法治化程度是密切聯系的,甚至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法律文化,就有什麼程度的法治狀態。

一代「國學大師」 錢穆先生曾說:「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法律的生命力源自於文化,因為法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從屬於文化,文化為法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種具體形態,它反映的是法律生活中群體化的思想觀念、理想人格、行為趨向、情感傾向。它是社會群體關於權利與義務的價值選擇、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為模式。法律文化是人們對法律的情感和需求的觀念模式的沉澱。實際上,只有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情感對法律有自覺的需求時,社會群體的行為模式自覺選擇法律時,法律才會被人們自覺遵守,法治才能真正實現。這是因為法律的運行必須要有文化的支持。法律的生命深藏於文化之中。對於世界和社會秩序的看法決定了社會權力的分配,決定了社會制度的確立。

文化對於法治的功用:法治國家的建立必須要有法律文化作為支撐,只有在理性的法律文化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起法治國家的大廈。法律的運行並不是國家單方面的行為,更多的是整個社會,包括個人、社會、組織和國家機構按照各自對法律的理解和態度所進行的法律生活。因此,法律的運行不僅僅是國家意志的實現,從更大環境來說,也是文化的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文化的支持,如果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文化的支持,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發展必然受制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也要受影響。也就是說,法律文化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時,法律文化就能維護政治、經濟、社會秩序,就能促進市場經濟正常、健康、迅速地發展;反之,法律文化就會影響和制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發展。所以說,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受法律文化的影響和制約。

法律與文化的關系,證實了法律文化對法律實踐的潛在指引作用和對社會主義法治的作用與反作用,所以我們要重視建立和發展這種與社會主義法治相適應的法律文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完善和發展,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確立,培植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文化已是勢在必行。

Ⅶ 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對於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以文化為載體,以法律法規為內容,用人性化、藝術化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和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而被大家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引導、激勵和娛樂等多種功能,是思想領域、文化領域、法治領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加強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對於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新機制,夯實法治文化建設基礎。必須要在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以機制創新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一是強化責任。二是落實保障。三是整合資源。
2、創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設活力。要扎實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地區優勢,在鞏固、深化和創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實效。一是鞏固法治文化宣傳廣場。二是深化法制宣傳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館。
3、創新載體,增強法治文化建設效能。法治文化建設的難點在於概念虛、基礎弱、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必須要下細功夫、實功夫、慢功夫,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居民的法治意識,提升地區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強融合。二是抓好結合。三是注重整合。

Ⅷ 法治文化建設對化解矛盾糾紛有什麼作用

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文化,重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指針,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要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格依法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於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作為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二是要強化普法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質為前提,法制宣傳教育應以切實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為中心目標,將法治"口號"內化為公民自願自覺的行動,培養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觀念的現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滲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於法律信仰的建立。強化普法宣傳教育,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有機結合。加強機關法治文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為普法教育的龍頭,著力建設以"法治、民本、廉政、陽光"為核心的機關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深化校園普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要深入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活動,創新校園普法載體,增強校園普法效果。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市場經濟要求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企業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普法效果一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法治理念與法人理念同步增強,從而提升企業誠信守法的形象。三是推進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著力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質,促進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傳教育可以實現。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文化觀的真正形成,從根本上講要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實施中滿足了人們的安全、正義和秩序的需要,使損害得到救濟,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矯正,其威信才能樹立,其權威性、公正性和神聖性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義法治價值體系形成的巨大潛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實施為目的、為保證、為重點。

Ⅸ 結合實際談談群眾文化法治建設理論建設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及其實踐所具有的深沉文化內涵,是法治信仰、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原則、法治價值、法治習慣的總和。隨著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治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法治中國的精神構成要素,日益成為法治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最終是由社會的全體成員來推動和實現的,而每個個體的行動都不僅受法律制度和經濟利益的約束,而且深受諸多精神世界的影響。歷史發展表明,蘊含、體現和弘揚法治精神的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積淀中形成的,對法治建設起著無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唯有讓法治成為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一種核心價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實現真正的良法善治。
我國文化法治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從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和完善法律體系的新形勢新要求來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在文化法規體系建設方面,文化立法層次仍然較低,文化領域法律很少,大部分為法規和規章;文化建設各領域立法不平衡,現行文化立法主要集中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市場管理方面,其他領域的立法較少;文化領域至今沒有一部統領全局的基礎性法律。二是在文化執法方面,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法律保障仍不充分,執法的有效性受到影響,與文化執法面臨的重要任務及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承擔的重大責任不相適應。三是專業化的文化法治隊伍數量太少。據統計,全國只有40%的省級文化部門設有法規處或政策法規處,在政府職能轉變的大背景下,難以滿足文化發展對政策法規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增強文化法治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推進文化法治建設。

Ⅹ 法治文化建設在創建法治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文化建設是現代民主法治的靈魂。從某種意義上講,法治文化就是法律和文化的有內機融合,容是實施法治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礎和人文環境。法治不是憑空而生的,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相應的文化影響,任何法律的實施同樣也要受到相應的文化解讀、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相適應,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全體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並遵循的心理意識與行為方式,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沒有先進的法治文化,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熱點內容
催收死人承擔法律責任不 發布:2025-01-22 08:45:33 瀏覽:591
中醫有關道德 發布:2025-01-22 08:23:28 瀏覽:570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