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治成為一種信仰
A. 讓法治成為一種信仰宣講的新聞稿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源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B.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發展歷程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與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和長遠角度,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我們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由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的工業文明乃至知識文明轉變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和理性追求,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發展之路。
在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了「現代化」這一概念,他說:「我們已經或者即將區別於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將取得使我們的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地向著現代化發展的可能性。」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詞中,毛澤東向世人宣告:要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1956年9月,黨的八大將建設現代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任務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1957年,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59年底,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進一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是四個現代化目標的第一次完整表述。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提出,為中國發展樹立了具體、明確的戰略目標,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964年12月,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周恩來再次提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兩步設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一時期,中國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再次吹響了現代化建設的號角。之後,鄧小平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並指出:「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確定20世紀末中國只能達到「小康水平」,而基本實現現代化要推遲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說,作為小康社會的「中國式的現代化」,是由鄧小平提出並推動的。
1997年,黨的十五大對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新的規劃,即: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三步走」戰略,為我們描繪了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指出,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後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強調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走向。正如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所說: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中國,「現代化」的概念才在全世界普及開來。在短短的時間里,中國讓現代化具有了最全面和最豐富的形式。
鑒往知來,今天我們回顧和反思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是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從而讓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走得更好、更遠,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