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反
㈠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注釋
1、反者:循環往復。一說意為相反,對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這里指道的有形質,與一章中「有名萬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無相生的「有」字。
4、無:與一章中的「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相同。但不同於「有無相生」的「無」。此處的「無」指超現實世界的形上之道。
㈡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萬物依賴道生長的,它們消亡也要回歸道。道不是耀眼的,而是不可見的,道以不可察覺的方式生養萬物,消亡萬物。
㈢ 《道德經》中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動。道本來無所謂動或者不動,反或者不反。但是我們畢竟是人,人是有主觀、有立場的。所以我們現在,是站在 人的立場來做學問,而不是為學問而學問。中國人的學問都是為 人生而學問,為人要生活,為人要生存發展,為人的站天地而來 做學問,老子就站在人的立場來看自然。 我們都認為死就是生的反,但是會有人會講,生是死的反, 會嗎?大概不會吧?生就叫來,死就叫去,因為那是不同的空 間。所以我們一般人的正反,他有一個,大家不約而同的,共同的認知,死就是生的反,禍是福的反,無就是有的反,從生到死,從福到禍,從有到無,都是一個反字。
㈣ 《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什麼意思
【現代註解】 反者道之動 , 弱者道之用 。 道的運動規則是正反兩個方面對立統一循環往復以致無窮。道用弱的一面來對待自然,換言之就是順應而不是改變。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從「有」中生出,「有」從「無」中生出。 否定之否定的哲學思想
㈤ 《道德經》第四十章中的「反者道之動」是什麼意思 是有「物極必反」的意思在裡面嗎
不同的理解吧.我認為反就是否定,也就是這里講的是老子的否定觀,與馬克思的比較象,他也認為事物的發展要否定,是一種揚棄
㈥ 《道德經》中「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原文出自於戰國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白話譯文: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6)道德經中的反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作者簡介: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作品有《道德經》。
㈦ 道德經中對於反的理解 A反向思維 B相反相成 C禍福相依 D道法自然
反 通假字 通 「返」
所以,選 B C
㈧ 《道德經》第四十章中的「反者道之動」是什麼意思
「反者,道之動」
譯文: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
含義:道所使用或運用的是弱而不是強,是柔而不是剛。道來到世間,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他救了別人,卻不能救自己。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出自:《老子》第四十章。
譯文:
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㈨ 在《道德經》中,對於反的理解正確的是。
在《道德來經》中,自 對於「反」的理解正確的是 ( ABC) A. 禍福相依 B. 相反相成 C. 反向思維 D. 道法自然
㈩ 假如將《道德經》反著讀,我們會得到什麼啟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認為是倩女幽魂里抓鬼捉妖的經典台詞。很久以後才知道是先秦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的開篇。
至於說對我們的啟示,我覺得大概就是三點,第一點就是,把自己看得低一點,把別人捧起來,你把自己放的越低,別人把你看得越高,你越弱,別人越尊敬你,有些沒必要的東西就要捨去,這樣你才能得到更多。
第二點是善於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但是能夠認識自我的才是高明,善於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但是能夠戰勝自己的才是強者,知道滿足別人的人就是富有,但是能夠堅持實踐的人才是有志氣。
最後一點是常言道,知足者常樂,很多人不快樂就是因為不知足,很多情況中,快樂是相對而生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家庭有十萬元,居住在一個人均兩萬元的小區中,人們的生活狀態是不會相同的,太多攀比的慾望,足以讓人走向快樂的反面。因為有慾望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感慨時運不濟,感慨命運多變,殊不知自己已經是千千萬萬人眼中的幸運兒,只有知道滿足,才能抓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