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人性的盲點

道德與人性的盲點

發布時間: 2022-03-28 01:59:24

1. 以"道德與人性的盲點"為話題的作文

此為典型的話題作文,提供材料,確定了學生理解的范圍,提示了立意方向,既考查辨正分析能力,又考查認識水平.
從話題來看,是關系型話題作文,但是很明顯,材料暗示「道德」和「智慧」並不是並重的,在立意時應該偏於道德.論證要具體舉例,不能像材料一樣抽象晦澀.我想觀點可以定位為:道德是首要因素,然後才是智慧.可以從兩個方面論證,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充分利用智慧為人類發展為社會作出貢獻,而道德卑下的人有可能利用智慧做有悖於社會人性的事情.
舉例時可以分別從古今中外,從正反兩方面分別舉例.
供參考的素材有:宋朝秦檜,為當朝狀元,很有才華,也算是有智慧的了,但是道德敗壞,迫害岳飛,一心賣國求榮,如此智慧,於國於家,有害無益.
近代的汪精衛,風流倜儻,叱吒風雲,直至當一國之重,然而,一念之差,導致千古罵名,應該也能歸咎於道德問題.
日本的小泉,智慧不可謂不低,但為什麼如當街之老鼠?
法拉第和他的老師的故事.有了智慧,有了地位,成了權威,如果道德的天平稍一偏頗,就有可能阻礙科學的發展.
培根:科學上的巨人,道德上的小人.
——至於正面的例子,有道德,有智慧,從而讓智慧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一個人,關鍵的是道德高尚,即使是沒有多少智慧,也是一個平常的人.但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那麼,不管他有沒有智慧,他都不是一個完整的真正的人.
另外,還應充分利用材料,特別是康德和但丁的話,可以靈活引用. 妖月90 2014-09-23

2. 《道德經》與《人性的弱點》哪個更適合社會人士讀

個人認為《道德經》適合幼兒及少年時期閱讀,而《人性的弱點》適合青年時期閱讀。

3. 道德與人性 有何區別聯系

1、區別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人性就是人的版屬性,權也就是人同宇宙中的其它事物特別是動物相區別的特性。人性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統一。
2、聯系
①道德是人的社會屬性的重要表現,人的社會屬性包括道德、教育和政治等等。
②道德規范的制定要符合人性,違背人性的道德遲早要被新社會否定,比如封建社會「二十四孝」中的「郭臣埋兒」。

4.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是什麼意思

道德的淪喪是指嚴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人性的扭曲是指人的自然、社會和精神屬性嚴重失常。

「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個節目《道德觀察》。這個節目播放的是一些關於倫理、道德、法理的案例討論,主持人在播報開場白和過場的時候說過這句話,後來便被一些網友用來搞笑和調侃。

《道德觀察》作為中國惟一一檔全國平台播出的道德類全日播欄目,直擊種種道德事件,一方面對可歌可泣的高尚行為進行謳歌,在感動中激發每個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另一方面對種種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揭露和鞭撻,在震撼中讓每個人用思考完成心靈的凈化,已成為「深刻反映中國道德現狀、深入進行道德思考、促進中國道德生態建設」的電視互動平台。

5. 人性與道德倫理的關系

這個問題比較復復雜,也比制較難辦,所以很少有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了三個內容,一是人性,二是道德,三是倫理。這三個內容有時是放在一起說的,但人們又常常對他們說不清楚。
我們天天在談人性,但很少有人說明白,而且現在與古代談人性的文章及諸子百家太多了。而且目前來說,很少人去想弄明白這個問題。
人性,比如,食色性也。母愛,父愛,友愛,都是人性,愛錢,愛財,愛帥哥,愛美女,男人愛女人,女人愛男人,都是人性。
道德倫理都是對人性的需求量的控制,以使人在人性的發揮、發展方面有所止,有所足。
道德就是控制或限制人性的發散性,過分性。人性是天生的,不可能消滅,但可以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
比如,你是一個男人,需要一個女人組成家庭,也是正常的。道德上,而且這個法律上,都是許可的。但是你有了心愛的女人,還是外面和別的女人非法同居,這就是違反道德,很多人都說你沒有道德,或者叫缺德。你沒有改變,還和這個女人結婚,這叫犯了重婚罪,違犯了法律。

6. 道德與人性

道德跟人性的定義是: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專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屬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
從定義上看,不用說也應該明白了。

7.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那段句子是什麼

「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這句話出自中央十版二套以前的一個權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道德觀察》以記者的視角調查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值得我們關注的涉及道德倫理和行為規范的事件和人物,主持人在演播室對記者調查的事件和人物做深刻剖析和評述。

《道德觀察》每天上演著關於:愛、恨、情、仇、恩、責、義的人間悲喜劇。這是一個個發生我們在身邊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真實生活——紛繁復雜,千姿百態。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關注我們心靈的環境,共同築造我們良好的道德風尚。觀察了別人,也就發現了自己。

(7)道德與人性的盲點擴展閱讀

從業20年來,始終致力於紀錄片創作和主持人談話節目。

代表作有《我眼裡的爸爸》、《回延安》、《天津市長李瑞環》、《天安門》、《畢業》、《魏家胡同》、《周恩來》、《小毛與麻雀》、《布達拉宮》等。多次獲得國內各大獎項,如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金鷹獎、華表獎;幾次參加國際電影節及展覽,如鹿特丹紀錄片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之「青年論壇」、美國MOMA現代藝術展等。

8. 人性道德的特點

人性的定義
人性就是人個體的價值觀,其核心就是生存至上。
人性包含兩個方面,經驗性與構想性。或者說獸性與道德。
人性的本源
人類的獸性源自自然選擇,是原始的生存選擇價值觀,或者叫生存經驗。爭食、護幼等行為,產生於獨居狀態的人類;隨後,人類進入社會性生存的狀態,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包括家庭利益),在這一部分的指導下,岳飛、狼牙山五壯士成為民族英雄。
道德來自未知的探索,是人類與其它物種唯一的區別。人類有機會探索未經驗的事物,提早在人性構架中設置好預警機制,避免發生生存危機。

人性的核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出人性的真諦,無論道學家們如何遮掩,人性都是對利益的判斷准則,人性的核心就是利。

現存的人種來看,從獨居階段起,人就必須為爭奪生存空間而競爭,包括和蚊蟲、病菌、猛獸進行的種外競爭,包括與同類爭奪配偶、食物、領地的種內競爭。
進入社會性生存階段,人類個體必須首先維護團隊的利益,才有機會維持個體生存。這時,道德開始誕生,並因此設立了法律。有人說:「法律不外乎人情。」更確切的說,是「法律不外乎人性。」.

同樣基於生存至上,這時人類個體的價值觀開始變化,即人性有了升華,不再等同於獨居獸性。

舉例來說,戰士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這就是社會性的一面。如果按照自身的原始性生存而言,他大可逃跑回家照顧老婆孩子,或著根據形勢選擇不同陣營。但在社會性利益面前,他的同群體夥伴不會允許他這樣作,不僅對他進行個人道德的灌輸,還通過法律等暴力手段對他的行為加以約束。

人性的社會獸性還表現在敬老習俗中,只有在社會性生物中,敬老才可能成為本性。因為社會性生物經常需要作出群體選擇,這時有經驗的老生物往往能夠發揮作用,為群體生存作出貢獻。中國人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與野生山羊群中老羊受信賴的情況如出一轍。

獸性與道德

許多學者喜歡將社會獸性稱作道德,這實在是貶低了道德。

社會獸性歸根結底,依然是利益驅動下的價值體系,而道德是超出我們所經驗。

例如見義勇為行為,這種行為撼衛了局部社會的安定,並且為整個社會創造了精神財富,如同法律一樣,震懾少部分將獨居獸性凌架於社會獸性的個體,並且鼓勵了將社會獸性放在獨居獸性的個體。

按照人類由獨居生物進化到社會生物的進程,這種行為推動了人類進步,是對人性的改良行為。

但既使在昆蟲界,見義勇為也不少見,一隻螞蟻見到另一隻螞蟻與別人格鬥,也會上前幫忙;螞蟻也會自發地將受傷夥伴救回巢穴。因此,見義勇為不是道德,而是社會獸性的范疇。

同樣,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也都不是道德,而只是社會獸性。

道德的定義

人類不可能有道德,只有人類成為神,才會擁有道德。

這是因為,道德的定義是對未知經驗的價值觀,而人類目前還沒有超越自身經驗,還依然在獨居獸性和社會獸性的沖突中掙扎。

人類成為神,只是一個比喻,是指人類擁有傳說中神一樣的能力,按照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恐怕已經不遠了。

那時的人類,甚至有能力創造新的物種來平衡這個世界。而在那時起,人類必須建立道德,因為那時已經不能憑經驗約束人類的行為。誰也不知道人類的某些行為是否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那就是人類超越獸性的階段,人性才會完整,同時擁有獸性與道德。

而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類有機會超越生存至上的范疇,生存已經不再成為人類的第一需求,這時的人性將全部歸於道德,徹底脫離獸性。

宗教與科幻都描述過這種境界,不同的是,科幻是通過對科技發展的預測,而宗教只是智者超前的想像,沒有物質基礎,只好歸結到成仙、成佛、輪回等方式。

人性的現實

我們不可能超越這個時代,最腳踏實地的方式就是接受現實。

既然人性還處在獨居獸性向社會獸性進化的階段,現實中的人性典範就是抬高社會獸性,貶低獨居獸性。

我們可作的,就是探索社會獸性的准則,用教育、法律等等手段加以推廣。這就是現實社會的需要。

9. 論語道德經和人性的弱點哪個更值得讀

你可以先看人性的弱點,因為是現代白話比較好懂,如果仔細看完聯系身邊實際,受益匪淺,之後再看論語,再看道德經。

10. 關於道德盲點的800字作文

道德盲點

所謂道德盲點,就是預期的和實際的道德行為之間的差距,即理想的自我和真實的自我之間的差距,用很中國式的解釋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在巴澤曼和坦柏倫塞(美)兩人合著的《發現你的道德盲點》一書中,作者試圖運用旨在研究人們面對道德困境時如何行事,並解釋其原因的行為倫理學這一新思路,研究那些導致普通人甚至善良的人做出與他們自己理想的道德標准相悖的行為的驅動力。

一提起道德,言必談教育。然而作者一開篇便對「傳統的道德教育方式」提出了嚴肅的質疑。在作者看來,行為決策必取決於「道德意識、道德判斷、道德意圖、道德行為」四個不可顛倒次序的步驟。傳統的道德教育方式弊病恰恰在於,只懂得填鴨式的灌輸,而在具體決策程序上發力不多。

這也很容易令我們想像到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一方面是社會物質空前豐富,另一方面是一些人道德倫理素質墮落,生活作風靡爛。每每檢討反思這些現象時,教育總是首當其沖,而亡羊補牢之舉也常常是以教育為重點中的重點。結果又往往是,教育活動「有聲有色」,但類似現象依然如故。過度拔高道德教化意義,其後果往往只是扎扎實實地走過場,而真正影響到道德行為的其它重要環節一再落入盲區,這些人的巨大道德盲點並未得到完全消除。
道德盲點雖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套用一句廣告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們善於正視個人、組織、社會的道德盲點,大力構建覆蓋個人至社會的向善激勵機制,努力降低因道德盲點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才可能在對道德盲點的努力修漏補缺過程中,逐漸讓道德之美爆發出最為強大的力量。

熱點內容
16歲以後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20:10:58 瀏覽:337
勞動法里強制性加班 發布:2025-01-21 19:54:04 瀏覽:450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