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立法質量
1.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怎樣才能提高人大的立法質量
去「行政化」,回歸到人大立法的主導地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我國的立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導型,原動力來自於政府及其部門,從某種情況來講,可以說是按長官意志在立法、修法、廢法,人大難以影響立法的實質性內容,導致了法律制定中的錯位。政府制定規則,借法固權、以法擴權、憑法爭權難以避免,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立法公正。要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必須去立法上的行政化,要回歸到人大立法的主導地位上來。一是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完善立法重大事項向黨委請示報告制度,立法規劃的編制和重要立法項目的制定報黨委討論決定;健全完善立項論證制度,尤其對立項的現實必要性、緊迫性和要解決的問題等逐項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討論,真正做到慎用立法資源。二是在立法許可權上處理好人大與政府的關系,進一步明晰法律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政府規章的界限,改變由政府主導決定立法的狀況。比如,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對那些授權立法的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已經成熟的,應當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及時制定法律。三是要始終把民主立法貫穿於立法工作的全過程,把調查研究作為立法工作的第一切入點,深度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各方力量,除重視政府及部門對立法的基礎支撐作用外,要重點發揮好專家學者、基層人大在法律立項、論證、調研、起草等方面的參謀智囊作用,不斷增強立法的民主性、科學性,確保制定的法規符合國情省情民意,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並自覺遵守執行。
去「地方化」,始終堅持做到法制統一。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從立法體制角度來講需要地方立法。按照立法法規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但是由於主、客觀原因,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沖突歷來存在,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權劃分一直隨著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劃分狀況而變化,地方化現象較為普遍,地方立法之間差異較大,分散的地方保護的法規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小,為執法和公民守法帶來困難。法制統一是維護國家統一、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保障。要去立法上的地方化,始終做到既要突出地方特色,更要做到法制統一。一方面,堅持以憲法為依據,深入貫徹立法法,正視我國目前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等日趨多樣化的實際,按照法制統一的要求,在制定好實施性法規的同時,加強創制性立法,正確處理好堅持法制統一與突出地方特色的關系,切實做到所制定的法規符合實際,管用好用;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地方立法的「不抵觸原則」,使每一部法規既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規定直接抵觸,也不與其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間接抵觸。
去「部門化」,正確處理好公共利益與部門利益的關系。立法成為一些部門佔有權力資源的方式和分配既得利益的手段,通過行政立法,借法擴權,與民爭利,為本部門的行政行為尋求合法外衣,導致了立法行為部門化,部門立法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去立法上的部門化,依法合理地規范部門行為,防止利用法規不適當地強化部門利益而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保證法規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一是人大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主動介入,加強與政府的整體協調,推動政府加強對相關部門立法工作的統籌,界定好行政權的范圍,要從強化公民義務和政府權力向強化公民權利和政府職能轉變,既要考慮到執法部門應有的許可權和利益,更要考慮到涉及全體人民的公共利益。二是要正確處理好權力與權利、權力與責任的關系,堅持職權法定、程序法定、監督有效,做到權力與部門的責任緊密掛鉤、權力與部門的利益徹底脫鉤。三是要處理好有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凡涉及其他部門職權的,要進行充分協商,力求達成一致,防止「部門利益法制化」,維護立法的嚴肅性。
去「短期化」,正確處理好法規的現實性與前瞻性的關系。由於社會實踐的快速發展,立法所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處於急速的變化之中,立法者更多考慮的是現實的格局,而考慮正義的原則、考慮法律的內在理性不夠,同時由於立法者不願意去觸及深層次的問題,導致立法的前瞻性和現實性兼顧不夠,立法中的戰略考量做得不好,立法中的定的功能體現不充分,修法過於頻繁,損害了法律的嚴肅性。要去立法中的短期化現象,必須正確處理好法規的現實性與前瞻性的關系,一方面要及時把改革發展中成功的經驗用法規形式固定下來,用以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現實問題,為改革發展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要增強法規的前瞻性,注意為深化改革留有空間和餘地,把法規的「定」和改革的「變」有機結合起來,使法規內容科學規范,相互協調。
2. 為了進一步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1)①向社會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群內眾意見。這是公容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決策。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②向社會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讓公民享有知情權,這是公民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有利於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 (2)①有助於決策者充分發揚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②有利於促進公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決策的理解,推動和諧社會建設。③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關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責任感。 |
3. 立法決策與立法質量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中國有著悠久的成文法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立法經驗。但這種經驗中的主要成分,是統治者運用立法的方式治國安邦維護家天下的經驗,其中堪稱科學立法的因素並不算突出。而且,在人治當道的情形下,即便有一些科學立法的經驗、理論和知識,也難以受到重視,更難以使其上升到制度層面而在立法實踐中得以貫徹。最近二十年來,關於立法的科學化問題,在有關立法學者的著述中已引為注意,但立法實踐中對立法的科學化問題,殊少有人看重。這種狀況不能不從負面嚴重影響到立法的質量,使大量的法律、法規難以成為良法,難以在生活中獲取好的實效。轉變這種狀況,提升立法質量,更多地產生良法和更多地減少惡法、笨法,從一個重要的側面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亟待重視科學立法,亟待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中國立法的科學原則。
立法遵循科學原則,首先需要實現立法觀念的科學化。要把立法當科學看待,以科學的立法觀念影響立法,消除似是而非貽誤立法的所謂新潮觀念和過時觀念。構造立法藍圖,做出立法決策,採取立法措施,應當自覺運用科學理論來指導。對立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教訓,應當給予科學解答和理論總結。立法實踐主要是摸索的實踐、試驗的實踐而不是自覺的實踐,立法經常付出沉重代價、高額學費,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第二,需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要建立科學的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主體設置和立法運行體制。整個立法制度應當合乎社會和立法發展規律,合乎國情和民情,合適、合理、完善。立法主體應當由高素質的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員組成。第三,更具直接意義的,是要解決方法、策略和其他技術問題。從方法說,立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和注重理論指導相結合,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變動性相結合,總結借鑒和科學預見相結合,中國特色和國際大勢相結合。從策略說,要正確處理立法的超前、滯後和同步的關系;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來確定立法指標;要盡可能選擇最佳的立法形式、內容和最佳的法案起草者;要顧及全局並做到全面、系統,同時還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各個項目的先後順序。從其他要求說,要注意各種法之間的縱向、橫向關系的協調一致,法的內部結構的協調一致;要注意立法的可行性,所立的法要能為人接受,寬嚴適度易於為人遵守;還要特別注意避免和消除立法中的混亂等弊病。
4. 評價立法質量的好與壞主要看哪兩個方面
民主立法是科學立法的基礎和前提 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回善治的前提。黨的十八答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這一重要論述在我省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連日來,大家認真學習全會精神,紛紛表示,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增強地方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依法治省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依法治國,實質上是依良法治國。而良法的制定,就離不開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馮志廣認為,科學立法的根本要求是要立足全局和戰略高度,充分尊重和全面體現客觀規律,使制定出來的法公平合理、切實可行。地方立法必須依據省情民意確定立法項目、設定法規內容、建立立法制度機制、深化立法後評估和法規清理等各個方面的工作。民主立法是科學立法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
5.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什麼要提高立法質量,完善立法體制
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法律來作為治國的依據。
立法的質量決定了法律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
完善立法,社會的公平與公正,防止他人鑽法律漏洞。
6. 怎樣提高立法質量 實現良法之治
(1)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回法行為。 (2)提高依法行政答水平,還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3)題中觀點只看到了一個方面,是片面的。
7. 我們應該怎樣堅持立法先行,提高立法質量
1、調查了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2、切中現行法律法規的漏洞和偏差。
3、依法起動立法程序,依法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