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馬克思認為道德

馬克思認為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3-28 04:45:45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對道德是怎麼解釋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專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屬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1)馬克思認為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范疇。

2. 馬克思如何論述道德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質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築。它作為思想關系,就其一般本質而言,是對社會物質關系的反映,是由社會物質條件特別是經濟關系所決定並為其服務的社會意識形式;而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道德又具有區別於其它意識形式的特殊本質和規定性,從而使道德成為憑借善與惡、下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觀念來把握現實世界的「實踐精神」。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道德本質觀,為我們認識當今社會的錯綜復雜的道德現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馬克思主義道德本質說:道德本質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社會道德體系的性質。經濟關系表現出來的利益直接決定道德體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社會生活中的共同利益,決定著各階級的共同道德觀念。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引起道德的變化。

3.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是怎樣的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是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產生需要這么幾個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都統一於人的生產實踐。

(3)馬克思認為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類歷史上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外倫理思想史上對道德起源有各種不同著法。宗教神學的倫理學把道德歸結為上帝或神靈的意志和啟示。奧古斯丁《天國》認為人間的善惡是按「造物主法則」和「神聖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順序。伊斯蘭教《古蘭經》說,人間的善惡乃真主的旨意。

中國古代,董仲舒把天視為最高的人格神,認為仁義制度之數,盡取於天'唯理主義說把道德說成是理念或「天理」的產物。蘇格拉底、柏拉圖斷言「善的理念」是「超乎存在之上」的至善或善本身,德行是靈魂對至善的回憶;黑格爾也認為美德是對精神或倫理精神的向我意識;

中國宋明理學家二程和朱熹認為「天理」、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的道理,是天地人物「萬善至好的良德;另一些倫理學家把道德起源歸結為人的先天的「善良意志」或良心。康德認為道德律令是由「先於經驗純乎自發」的善良意志所產生的,聲稱: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4.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

道德產生的條件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首先,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是社會的產物,只有形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才會產生道德.其次,人類自我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當人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成員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己與他人或集體的不同利益關系以及產生了調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時,道德才得以產生.

5.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其產生有多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為人們共同生活及專其行為的屬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5)馬克思認為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形成相關發展:

1、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

2、有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無論是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還是居非統治地位的思想、學說,要麼是為了維護現存的政治制度,要麼是為了批判現存的政治制度。

3、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由於其利益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階級的地位決定的。

6. 馬克思強調道德屬於什麼的范疇

馬克思強調道德屬於社會上屋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范疇,在馬克思看來,作為某種特定「意識形態」的道德,一定是特定社會形態的產物,是特定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根源於特定的社會經濟結構,「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態的產物」。因而現實的「道德」首先是個社會歷史范疇,具有鮮明的社會歷史性。

馬克思自身並不否認道德是人類獨有的精神現象,還明確指出道德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類精神和社會意識形態,乃至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但是,馬克思明確反對把道德視為純粹的精神現象。

馬克思道德觀內涵

馬克思是徹底的道德實踐家,他的道德觀是建立在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科學的實踐道德觀,是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在反對舊道德的基礎上,歷史地建構的全新的道德觀。

關於道德的本質,在馬克思那裡,道德本質上是一種最終受社會存在決定的特定社會意識,是物質活動的產物;道德實踐本質上是「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精神交往。

7.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的本質是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最深層的本質是利益關系。道德與利益的真實關系,當然還可以進一步討論,但這種提法至少表明,道德本質上是要以人的現實社會關系為載體的。

要在人的各種現實社會關系中展開的,是要合理地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現實社會關系的。因此,道德所涉及的人的自由問題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自由如何在現實社會關系中實現的問題,它主要不是一個觀念自由的問題,而是一個實在自由的問題。實在自由必然是受外物限制的自由,人要實現這些自由,首先要學會約束自己。

僅僅從一種工具價值的角度來講:

道德其實只不過是人們獲得其他諸多自由的必要條件,因為人若不尊重他人、不協調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他就很難實現自己的諸多願望和利益,在成熟的合作社會尤其如此。

其實,處理好人際利益關系的關鍵是學會兼顧別人的利益,也就是使自己的利益實現形式具有某種普遍性。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道德的任務就是在個人獨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對普遍利益的追求。這也就意味著,道德主體不僅要成為特殊的個體,而且要成為普遍的個體;不僅要實現個人的特殊利益,也要實現大家的普遍利益。

8.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什麼是道德賴以生產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道德作為調節人們行為的規范,是社會關系的產物,特別是經濟關系的產物。人們在從事物質生產的過程中,必然會形成各種社會關系。

在人們的交往活動中,必然會產生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上的矛盾或沖突,為解決這些矛盾或沖突,調節社會關系,就逐漸產生了一些行為准則和觀念,這就是道德。道德歸根到底是人們物質生產和交換關系的產物。

道德的獨立性和能動作用

恩格斯指出,道德觀念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產生以後,就會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現象而存在並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道德觀念與經濟、政治發展不總是相一致的。

另一方面,道德對經濟基礎乃至整個社會生活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就是道德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所謂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准則的基本看法。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道德領域的反映與體現。

9.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什麼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是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產生需要這么幾個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都統一於人的生產實踐。

10.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什麼

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起源於勞動,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1、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於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需要這一根本原因。一是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二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是統一於生產實踐的。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2、道德的本質: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一方面,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相應的道德體系的性質,它所體現的利益關系決定著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會打上階級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能動的。

熱點內容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