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的集體原則

法治的集體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3-28 11:49:22

Ⅰ 論述法治原則基本內容

法制是與人治相對的一種國家管理模式,其核心在於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經濟,政治和社會中的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是尊重和保障人權。
人權是人之作為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是現代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對人的主體地位、尊嚴、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確認。人權來源於人的理性、尊嚴和價值。基本人權則是當代國際社會所確認的一切人所應當共同具備的權利。人的主體地位、尊嚴、自由和利益之所以被宣布或確認為權利,不僅是因為它們經常面臨著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險,需要社會道德的支持和國家強制力量的保護,而且是因為人權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和動力。現代法律就是保護人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和強制力量。正是人權體現了現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權保障奠定了現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礎。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一切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就是為了爭取和實現人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改革開放的時代,隨著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不斷完善,社會利益多元化和社會矛盾復雜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突破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理論,樹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高度重視和維護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視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把工作重點從調整對立的階級關系轉移到承認和保護社會利益多元化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權利義務關繫上來,轉變重政權輕民權的觀念,克服「防民」思想,提高人權保障意識和依法執政的能力。當前,在刑事司法領域,一些執法人員還存在著重打擊犯罪、輕人權保障的觀念,習慣於有罪推定,忽視刑事司法的人權保障功能。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提倡打擊與保護並重的觀念,增強以人為本、文明執法的意識。
其它的內容也簡要列一下: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取向;
三,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
四,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
五,監督制約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機制;
六,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Ⅱ 法治的基本原則

(1)法治基本原則可分實體原則(或價值原則)和形式原則(或程序原則)。

(版2)從實體原則上看權,社會主義法治的實體基本原則和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的實體原則雖然有共同點,但也有不同的理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實體原則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引。具體地看。這些原則包括生存、安全、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義、共同福利、正義、和平、發展等目標。

(3)從形式基本原則上看。法治在形式方面的基本原則是本國法律發展經驗的總結。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可以從《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三大訴訟法中得到說明。包括:①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②進行訴訟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③審判公開舉行;④實行迴避制;⑤實行兩審終審制;⑥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⑦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等;⑧適用法律一律平等。

Ⅲ 法治原則主要有哪些內容

法治也稱「法的統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並嚴格內依法進行管理的一容種國家組織原則。其核心內容是:依法組織和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對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與法治對立的主要是人治。凡是法律權威高於個人權威的都是法治,而法律權威屈從於個人權威的則是人治,法治和人治絕不可能結合起來的。法治一詞並不意味著只是單純的法律存在,它是要創造一種法律的統治而非人的統治,也就是說,法的權威高於人的權威,由法律支配權力才是法治的根本。

Ⅳ 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原則是什麼

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容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憲法確定的治理國家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

依法治國具體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要建立一個部門齊全、結構嚴謹、內部和諧、體例科學和協調發展的完備的法律體系,並且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現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二)社會主義法制應當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要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的民主原則,實現民主的法制化與法制的民主化
(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
(四)要進一步推動司法改革,健全和完善司法體制,切實保證案件審理的客觀、公正、廉潔和高效
(五)建設現代法律文化,提高廣大幹部和民眾的法制觀念,推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建設現代法律文化,提高廣大幹部和民眾的法制觀念

Ⅳ 法治原則的內容

中國的法治原則的具體內容有:(1)在序言中鄭重宣告中國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確認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政黨、團體、組織和個人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在總綱中明文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2)在"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中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等。(3)在國家機構中規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社會團體、行政機關和個人的干涉。
拉茲提出的法治八項原則:(1)法不溯及既往,應公開明確;(2)法律應相對穩定;(3)特別法的制定應受公開、穩定、明確的一般規則指導;(4)保障司法獨立;(5)遵守自然正義原則:公開審理、不得以偏見司法;(6)法院應對於其它原則的執行握有審查權,即審查議會和行政立法等;(7)法院應易於接近:省時省錢;(8)預防犯罪的機構在行使裁量權時不得濫用法律。《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提出的法治原則的內容主要有:(1)法律目前人人平等;(2)未經審判不為罪,法律不得溯及既往;(3)未經正當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權利和自由,憲法所未列舉的權利應為人民保留;(4)國家機關不得行使法律所未授予的職權;(5)司法獨立;(7)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律,任何法律、法令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8)國家機關之間應嚴格實行分權。

Ⅵ 集會遊行示威法的原則,目的,內容 集體主義原則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你在中國最好不要

Ⅶ 依法治國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從當代中國的法治實踐出發,應該遵守的法治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法律應具有至上性:任何社會都存在法律,但未必有法治。作為與人治相對立的概念,法治意味著法律擁有至上的權威,是為所有人、組織與國家機構所應遵循的。
第一,政黨應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第二,政府行為要與法律相一致。
第三,須有確保政府行為與憲法和法律相一致的制度機制。
二 、法律應具有普遍性與一致性:一般來說,法律的普遍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它是針對立法而言的,要求法律調整的對象應具有普遍性,不應因人立法、因事設法。
其次,法律的普遍性也體現在法律的適用上。
最後,法律的普遍性意味著法律制度的統一性。
三 、法律應公開、明確和可預期:從純粹規范功能的視角來說,法律公開的基本目的是使法律為人們所知曉,以指引人們的行為。然而,法律的公開性還來自其他的非功能性價值,如服務於共同體的民眾對所立之法的公共審思與批判。法律應當是明確的。如果法律要想指引人們的生活,那麼就需要被人們所理解,其規定應當清晰,而不是模糊不清或晦澀難懂。法律應具有預期性,即法律應面向未來,而不是面向過去。追溯性法律是對法治硬生生地違反。
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中國法治的重要原則之一。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五條第五款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按照這一原則,任何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權。
五、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第一,司法審判活動應忠於法律,不受政府、公共輿論等的支配,無論是受理私人間還是政府與普通群眾之間的糾紛。
第二,要建立保障司法人員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的制度條件。這就涉及到任命法官的方法、任期制度、工資保障和其他服務條件,其目的是確保他們在行使司法權時,不受外來壓力的干擾,除了服從法律的權威外,不服從於任何權威。
第三,司法既然是糾紛解決的最基本機制,那麼就應該是民眾易於接近的。
六 、正當法律程序的遵守:就正確適用法律及法律指引行為的能力而言,正當法律程序的遵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適用於司法領域,而且也適用於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為等領域。它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它要求程序規則公開以及案件的公開審理。其次,任何人不得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最後,行政、司法機關在作出對當事人不利的決定或判決時,任何人都應有獲得告知、說明理由和提出申辯的機會。

Ⅷ 法治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1、法不溯來及既往,應公源開明確;

2、法律應相對穩定;

3、特別法的制定應受公開、穩定、明確的一般規則指導;

4、保障司法獨立;

5、遵守自然正義原則:公開審理、不得以偏見司法;

6、法院應對於其它原則的執行握有審查權,即審查議會和行政立法等;

7、法院應易於接近:省時省錢;

8、預防犯罪的機構在行使裁量權時不得濫用法律。

法治原則法的道德基礎時,也提出了法治的八項原則。一般認為富勒盡管關注法的道德性,但他主張的法治原則"並不是道德性質的",而實際上不過還是一種形式法治。

(8)法治的集體原則擴展閱讀

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在於:法律至上,即在一國范圍內,居於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權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別是憲法和基本法律。

普遍守法,即一國中的各類社會主體必須普遍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所有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武裝力量、社會組織、黨派、團體、法人、公民都必須依照法律活動,合法地行為;國家護法,即國家必須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和有效性,國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來監督憲法、法律的實施,特別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守法。

Ⅸ 法治原則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1、法不溯及既往,應公開明確;

2、法律應相對穩定;

3、特別法的制定應受公開、穩定、明確的一般規則指導;

4、保障司法獨立;

5、遵守自然正義原則:公開審理、不得以偏見司法;

6、法院應對於其它原則的執行握有審查權,即審查議會和行政立法等;

7、法院應易於接近:省時省錢;

8、預防犯罪的機構在行使裁量權時不得濫用法律。

法治原則法的道德基礎時,也提出了法治的八項原則。一般認為富勒盡管關注法的道德性,但他主張的法治原則"並不是道德性質的",而實際上不過還是一種形式法治。後者(既實質法治)開始於德國學者韋伯對資本主義法律合理性的探討。

自韋伯之後,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紐曼繼續了對形式法治轉向實質法治的觀察,並將韋伯關於現代法發展會出現反形式主義的預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20世紀5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實質法治問題。

1959年印度德里法學家大會所通過的《德里宣言》就包括實質法治價值取向。如在其關於法治三原則的主張中,第一條就明確提出"法治不僅要保障和促進個人的公民與政治權利,且應確保個人合法期望與尊嚴得以實現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

(9)法治的集體原則擴展閱讀:

法治的基本理念是強調平等,反對特權,注重公民權利的保障,反對政府濫用權力。由此,法治應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第一,法治不只是一種制度化模式或社會組織模式,而且也是一種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識。

第二,法治作為特定社會人類的一種基本追求和嚮往,構成了工業化和民主化的秩序基礎。

第三,法治的最重要的含義,就是法律在最高的終極的意義上具有規限和裁決人們行為的力量,法律既是公民行為的最終導向,也是司法活動的唯一準繩。

Ⅹ 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法律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立法法第八十四條也明確規定,沒有特別規定法律不溯及既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

熱點內容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