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法治
① 談談對依法治國與反腐倡廉的認識
反腐倡抄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襲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它的成效直接關系著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
② 有關腐敗的法律文獻
【內容提要】當代中國正在探索著構建權力制衡機制的途徑,目標是建立法治化的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結
構,從源頭上根治權力腐敗。可以說,有了公共權力,便有了對公共權力的監督,法律監督 是人類社會治理權力腐敗的神聖使命和主要方式。
【摘 要
題】法學時論
【英文摘要】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probing a way of establishing
mechanisms of power su p ervision and it aims at setting up institutionalized
political,social and econom ic structures so as to bring power corruption under
permanent control.Legal supe rvision and public powers are,so to speak,twins
parasitizing in the state instit utions.There are state institutions,there are
public powers.There are public pow ers,so there must b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powers.Legal supervision is thesacred mission and principal mode of
governing power corruption in human societi es.
【關 鍵
詞】權力/腐敗/監督/power/corruption/supervision
【正 文】
腐敗,指思想的腐朽、生活的墮落及私慾的膨脹。其中,權力的腐敗乃是核心,正如有人 形容,腐敗是權力和私慾結合的罪惡之子。腐敗的根源,來自於國家機關的壟斷權力,權力
腐敗是權力異化的極端表現形式。因之,在腐敗的種種表現中,最令人擔心的是權力的腐敗 ,對於權力腐敗必須治理也毋庸置疑。
權力腐敗和權力濫用有種種典型表現:(1)不正當佔有公共資源為個人享用,包括貪污行為
、挪用公款行為、侵佔財物行為等,這是腐敗現象的典型表現。它以腐敗者擁有的公共權力
作為基礎,利用這種公共職位,其可以不遺餘力地從事圖謀私利的類似經營的活動,從生活
資料的侵佔發展到生產資料的侵佔,使腐敗從生計型向致富型方向發展。(2)利用經濟上的
好處改變人們對於地位、職位、財產方面的判斷和安排,其行為的外部表現形式就是賄賂。
賄賂的延伸,發展為變相送禮、大吃回扣、強拿硬要等。在賄賂中,受賄者喪失原則,行賄
者以較少的成本獲取垂涎已久的地位或利益,誘使更多人的逐臭效尤。(3)偏離公共的角色 濫
用職權,泛指以權謀私、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行為。在現代,腐敗的核心問題是 以權謀私,腐敗的形式也已經從經濟上的小打小鬧、小偷小摸,發展到了政經勾結的腐敗
類型,引起政府形象的極度損壞。(4)以親疏之別、遠近之別、上下之別、情感之別的私人
關系決定公共關系的確立和維持,在公共權力機關的組成體系中,形成裙帶網路。在中國,
腐敗擁有著地緣與人情的肥厚土壤,這種不正常的關系網路會導致權力腐敗在民間的延伸,
它的可怕之處正在於普通的公民對此安之若素。(5)公共權力的「人治化」行使,體現為嚴
重的官僚主義和特權主義。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官員們製造著一種濃濃的「官氣」,集權
現象、家長制現象、神秘化現象、地方保護主義現象等普遍存在;瀆職無能、擅離職守、拋
棄責任、人浮於事、文山會海、強迫命令、任意決策、好大喜功、管理混亂、道德失范等等
,構成了腐敗產生的溫床。(6)腐敗還帶有行業壟斷色彩,多發生在權力較大的經濟管理部
門和執法司法機關,主要手段是依託部門和行業權力進行勒卡索要。於是,人們又在探討立 法腐敗、行政腐敗、司法腐敗、行業腐敗的特徵及其根源。
自階級社會產生以來,腐敗現象如剜之不去的痼疾,生而需治,治而復生,這使歷代的統 治者在對其「輻輳攻之」中疲於應付。但無論是「天子們」的自我約束,還是包拯、海瑞似
清官的竭忠輔弼;無論是將整飭吏治任務放在第一位的明君治世,還是在腐敗面前繳械投降
的昏君,哪朝哪代的「萬世江山」都逃脫不出因腐敗的政治統治而社稷山崩的命運。現代社
會,腐敗問題仍然是一個世界性問題。1992年,義大利政界爆出受賄丑聞:僅1991年,意大
利各政黨非法收入高達83億美元,賄賂和回扣使這個國家的公共開支增加了30-40億美元。
一位官員形容:「當人們用刀刺透官方記錄的表層時,腐敗便顯露出來,人們甚至在沒有看
到時也能聞到它的氣息」。「這類事件將戰後依舊紛亂的世界驚得目瞪口呆」。[1](P1)
權力腐敗的罪惡後果十分明顯。政治上,腐敗引起人民的普遍反對而威脅著國家社會的穩 定;經濟上,腐敗破壞著分配公平而阻礙著市場的競爭;文化上,腐敗引起社會道德的淪喪
而制約文明水準的提高;思想上,腐敗腐蝕了人事制度的肌體,毀掉了一大批公務人員。特
別是,腐敗是一種超法律、反法律的行為,它動搖著國家權威的基石——法律權威。因此,
各國都把反抗權力腐敗作為完成民族復興、建設富強國家、凈化社會空氣的大事。權力監督
的原理論證,乃是為了解決公共權力的限制問題,最終是為了防止國家權力的超越、濫用、
腐敗、違法問題。其實質,在於倡導法治的方略,弘揚民主的精神,使我國不再走任人治主
義倡行、任特權主義存在、任腐敗行為泛濫的重復之路。具體而言,主要的法治化措施如下 :
一、對權力腐敗的規則控制:以法律制約權力
對權力腐敗的規則控制,指制定嚴密的法律法規,規范權力的運作過程,控制官員的用權 行為。目的在於使易於越軌的公共權力在立法、行政、司法、守法的各個運行環節上都受到
法 律的制約,一旦行為「脫軌」,便有法律依據制裁這種脫軌。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博登·海
默所說:「在法律統治的地方,權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規則的阻礙,這些規則使掌權者受到 一定行為方式的約束。」[2](P344)
回溯中國反腐敗過程,我們曾經走過彎路,即主要靠道德約束和政治運動抑制腐敗,這要 從專制制度中追根溯源。在我國長期的封建政治統治中,極為強調的是管理者自身的素質和
才能,而其素質和能力的判定,有賴於上級的賞識、道德的約束和自我的剋制。在法律監督
方面,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察權均屬於皇權的組成部分,也即行政權的附庸,沒有
形成類似西方國家的議會監督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這一歷史留給今天的痕跡是極其發人深 省
的,它導致我國公共權力的行使不是以法律為度量范圍,而是以長官意志為標准邊界,行政
權力從未受到過法律力量的實質約束。現代社會,人們已充分認識到,控制腐敗甚囂塵上之
勢,必須有賴於法律的制定及其實施。法律基於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而賦予國家機關一定的
權力和職責,就必然要求國家機關符合權力運用目的而不濫用權力,維護公共利益而不以權
謀私,合法執行權力而不越權違法,履行法定職責而不失職瀆職,遵守法定程序而不喪失程
序公正。強化法律監督的作用,正在於法律規范具有道德規范所不能比擬的普遍性、權威性 和強制性。
在反腐倡廉中,法治化的明確要求,首先是必須完善廉政立法。在此方面,世界各國頒行 了諸如《反腐敗法》、《陽光下的政府法》、《公務人員職責法》、《官員道德標准法》、
《官員彈劾法》等,對於規范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的憲
法、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已就法律監督問題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全國人大
常委會、國務院、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也先後頒行了關於禁止黨政機關及領導幹部經商
受禮的規定、關於禁止揮霍公款的規定、關於禁止借選拔任用幹部之機營私舞弊的規定、關
於財產收入申報的規定等相關法律文件和政策性規則。這類文件的及時出台,不能說在監督
問題上無法可依,但我國的監督立法比較簡陋和粗糙,對於腐敗問題的政策性文件多,立法
的規范性和技術性都未能達到應有水平,還需要在立法上出台成熟健全的法律規則,實現制 度的預先控制。
不僅如此,權力監控還必須從嚴。漢密爾頓曾經直白地指出,「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 ;霍布斯也強調,「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一紙空文。」法律監督的目標,是將權力置於法律
規則的控制之下,一旦被監督者有違法擅權行為,能有被察覺、防範、制止、懲戒的可能,
反之,如果監控機制不健全,「得手」的容易會使違法者有恃無恐。因此,國家應當加大對
於國家公職人員貪污、賄賂、挪用、豪賭等腐敗行為的懲治力度,並使法律責任成為腐敗行
為所支付的最大成本。這種控制和懲罰,主要來自於外部的外力,它猶如一種動力,能夠推 動政府及其官員
的行為合法正當,但它更多的是一種威懾力,如同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不法行為會有
力的予以戳穿。就我國目前的情況看,雖然一些重大腐敗案件受到了立案查處,但「漏網之
魚」仍然存在,「特權階層」仍然存在,對一些官員處罰的「輕描淡寫」也仍然存在,致使
僥幸心理的、抗拒法律的人會繼續腐敗。因此,只有在治理權力腐敗方面敢下狠心,才能真
正有利於遏制腐敗。如上述義大利事件發生後,該國警方逮捕1350人,受牽連者約2500人,
捲入了8個政黨,5名內閣部長辭職,多名國會議員、高級官員和企業家受到司法調查、審訊 、逮捕或拘留,這在義大利政界雖是一件丑聞,但懲治腐敗的力度從中可窺見一斑。
二、對權力腐敗的體制控制:以權力制約權力
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人們總是把建立一個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的政府作為一種理想和希望 ,
這未嘗不是好事,但希望必須落實於政治體制的配套之中。以權力制約權力,意味著一種國
家權力對另一種國家權力的外在約束,通過各國家機關之間的相互制約,達到權力的基本均 衡,防止其中的一項權力過於強大而濫用。尤其需要在下列方面有所作為:
充分認識權力監督的必要性。國家機關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關繫到各國的政治、經濟、 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大局,決非可有可無、可重可輕、可大可小的個人事務所能比擬。因此
,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權力定位和相互關系的法治化由來已久。以行政權力為例,從古
至今,這種權力都最為實在、最為廣大、最為權威。行政機關可以運用授權、審批、頒證、
收費、禁止、命令、管制、處罰等權力方式,行使委託立法權、法律執行權、國家管理權、
行政處罰權、自由裁量權,並強制所有的社會成員服從這種權力。這必然導致政府與被管理
者形成矛盾沖突關系,也與其他國家機關形成權力對抗關系。由此而言,重視國家機關之間
的權力制衡,絕不僅僅從「人民主權」的民主意識角度考慮,還表現為一種強化國家管理的
「實用性」要求。應該說,政治家是最實用主義的。可以想像,如果構成國家機體的主要國
家機關相互扯皮,如果公務人員不受限定任意擴張自己的權力,而監督體制顯現出控制不力
、有錯不糾、放任自流的狀況,自然是一種政治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的表現,而如此的社會也 必然是一個失卻秩序亦失去民心的社會。
合理利用人類文明的創造性。在治理權力腐敗的過程中,古今中外有許多成效顯著的範例 。如中國歷史上的監察體制,以健全完備的監察法規、相對獨立的監察機構、廣泛擁有的監
察職權、糾舉權貴的監察實效而著稱於世,監察御史擔負著調查、彈劾、諫諍、審計、監試
、考核、偵查、公訴、審判官吏的重要使命,實際是通過「治官之官」,實現「治吏之道」
,值得當代人潛心研究。而現代國家中,英國、瑞典、新加坡,都是廉政建設的成功樣板。
英國的文官制度嚴密嚴格,通過考核使文官隊伍保持相對純潔,在規范化的制度約束下,公
務員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瑞典自古倡導「消除特權,官民平等」的法律精神,
議會督察專員監督與政黨監督、新聞監督相互配合,有效作用,由此成為北歐政治清廉的主
要國家。新加坡是一個中華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國家,也是一個注重法制的國家,其廉政立
法的健全和明確、廉政機構的獨立和高效、廉政措施的嚴明和有力,都獨具特色和魅力,值 得我國在當今的制度完善中予以借鑒。
切實保障政體改革的有效性。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國家權力設
置而進行的內制改革,它與法律監督所要達成的控制權力濫用的監督目標息息相關,有利於
控權制度的實質性兌現。基本途徑和方法為:(1)權力縮減。政府只保留一部分管理權和審
批權,不能事無巨細橫加干涉。(2)權力分解。權力由不同機關、不同官員掌握,防止重大
權力的獨斷專行。(3)權力制衡。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應切實享有對行政機關的控制權,改
變目前行政權力膨脹而立法、司法權力弱化的局面。(4)權力公開。政府應充分意識「暗箱
操作」是助長權力腐敗的溫床,在反腐敗中,我們決不能忽視「政務公開」的呼籲及其潛在
力量。(5)權力監督。現有的審查制度、審批制度、審計制度、監察制度、質詢制度、考核
制度、罷免制度、聽證制度、復議制度、訴訟制度等,都可以稱之為權力控制的利劍,也都 應該不斷健全發展。
配套建構專門監督的趨向性。除了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間制約關系的建立健全外, 目前,各國在法律監督體制上,正趨向建立外部的、獨立的監督機關以制約權力。因為,「
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多中心』的,不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機關所能個別解決,它需要一個
綜合性機構。」[3](P518-519)新加坡的反貪污調查局、香港的廉政公署、法國的行政法院
、奧地利的憲法法院等,都是相對獨立的監督組織,以地位明確、人員精練、權能強化、效
率高超的特點和優勢,成為新型監督體制的樣板。在我國,各級人大、黨的紀律監察機構、
行政監察機關、人民檢察院、審計組織等都享有一定程度的監督權,在對於腐敗的治理方面
,往往採取「聯合辦公」的形式,查處了許多大案要案。但不足之處是,這種體制使各種平
行的監督機關都享有監督權,尚有機構重疊、分工不明、權能模糊、效率低下的缺陷,需要
對於上述監督主體進行明確的法律定位與權責分工。為此,筆者建議:我國應該合並反貪力
量,成立專門負責腐敗治理的國家廉政總署,實現外部的、專門的、獨立的、實效的監督。
三、對權力腐敗的社會控制:以權利制約權力
以權利制約權力,是指明確國家權力和公民權利之間的聯系和界限,發揮公眾對於國家權 力的制約作用,使他們在保護自身權利實現的過程中,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的權力行
為進行監督。這一立論,主要基於下述三個理由:
合法的權力源於權利。按照「人民主權」的觀點,公權力代表著社會共同體的共同性,政
府只是實現人民共同利益的代理人,政府與社會成員一樣並不擁有特權,相反,它要服從構
成共同體規則的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約束。自近代以來,「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思想
已經深入人心,國家權力由人民授予自然受人民權益限定的原理也通過憲政實踐成為現實。
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社會成員有權通過參政權、選舉權、質詢權、批評權、建議權、罷免
權、聽證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的行使,維護自身利益,制約權力行為,使民主監督
成為確保國家權力合法運行的重要根基。但另一方面,人們也應該深刻地認識到:人民並不
直接享有立法權、執法權、司法權,而需要委託特定的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行使公共權力,
如果權力機關破壞了權力與權利的平衡結構,人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英國學者哈林頓曾
經斷言:「主權應該是必不可缺的東西,然而又是十分駭人的東西。這正像火葯對於士兵一
樣,可以使他安全,也可以使他遭受危險。」[4](P103)因此,國家每設定一種權力,都要
求它代表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當公共權力過於強大,超越權力委託人的意志願望所期待的范
圍,導致權力行為與人民的權利抵牾時,就必須運用法制的手段,從權力的生成、分配和實 施各個方面來約束其不法運作。
違法的權力畏懼權利。民主監督的實質,在於動員各種社會的監督資源,形成社會內部的 多層次的權力監督網路,實現對於權力控制的「綜合治理」。在此方面,亞里士多德給了我
們許多警世名言,他說:「物多者比較不易於腐敗」,「多數群眾比少數人不易腐敗」,「
若干好人的集體一定較不易腐敗」,都說明,大眾對於權力的約束是一種重要的約束。實際
上,腐敗的力量在於把有著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社會「撕成為碎片」,它是一種典型的「
各個擊破」,而當人民形成聯合力量之時,腐敗就無藏身之地,也無用武之地了。在當代,
人們已認識了社會控制力量的強大和深刻,並且通過多種途徑利用這種威力。諸如,新聞媒
介的公開報道,人民群眾的信訪舉報,政協組織的協商對話,工會婦聯對於社會弱者的利益
維護,社會自治團體日益發揮民間調解作用等。我們相信,當人民群眾普遍動員起來之日, 就是腐敗分子無立足藏身之時。
他律的權力需要自律。從權力和權利的平衡關系而言,公民大眾對於政府權力的限制僅僅 是「一相情願」,政府除了受民眾社會的監控之外,還應該受內部自我機制的束縛,達到自
律、自省、自勵的要求。對於各級政府而言,接受制度的規制,遵循職業的紀律,迎合道德
的評判,既是政府性質的體現,也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否則政府會與民眾社會格格
不入。例如,政府會「主動」採取某些自我監控的措施,頒行各種行政法規,嚴格把握重大
管理活動,審慎決策,實行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並且通過內部罷免處分等手段使違紀
的成員受到制裁等,以維護政府自身形象,防範內部機構和成員對於政府行為總體目標的反 叛
。所以,約束有外部和內部之分,有他律和自律之別,有強制與自願之異,但無論如何,約 束的目的均見之於政府權力被「有限化」的後果之上。
四、對權力腐敗的審計監督:以專門技術控制權力
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通過審查原始憑據、帳目、報表、資產、文件,對有關國家機關、
財政金融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活動進行檢查、審核、評價、鑒證,以判斷其真實 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活動。
現代經濟生活中,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不法之徒採取各種手段和伎倆,在財產佔有 、投資增值、交換分配、消費使用的每一個環節,加劇著非法斂財聚財的活動。特別是在一
些大宗的違紀違法行為中,運用帳目做手腳的現象增多,其作案蹤跡隱蔽,作案手段狡猾,
需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關於審計監督特性之認識,正建立在審計技術方法的
優越性基礎之上。審計監督,擁有一套完整科學的操作體系,諸如審閱法、核查法、順查法
、逆查法、盤點法、外調法、線索篩選法、配套還原法、立體查帳法、補帳查帳法等。這類
特殊的技術方法,使審計機關得以揭露和糾正經濟領域的違法腐敗行為,為紀檢、監察、法
院、財政、稅務部門的監督及偵破大案要案建立功績。可以說,審計監督已成為市場經濟大
潮中控制權力腐敗的重要手段,並為其他任何監督形式所不能替代。透視其發展趨向如下:
發揮審計監督的經濟功能。在中國,關於法律監督的理性思考偏於強調政治上的必要性, 政治領域建立相互制約體制的實踐也相對比較成熟。但筆者以為,約束機制並不僅僅適用於
政治社會代議制條件下的立法監督和執法監督,而應該更加廣泛地適用於所有經濟領域的「
權利代理」情形。如在國有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如何對於普遍存在的「化公
為私」、抽逃國家資產現象進行監督,就應該是法律監督討論的重點。廣義而言,人類生存
的基本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利益已成為一切社會活動的原動力,也成為判別人類行為合
理合法與否的試金石。成功與失敗、高效與低能、進步與落後都取決於經濟活動中的權益法
定與權益實現,而權力之腐敗也主要表現為非法權力和非法利益相融合之政治經濟勾結型的
腐敗。這就要求我們把經濟領域的監督問題納入平行於、甚至超出政治領域監督問題的更高
高度看待。可以說,審計監督根植於控制經濟活動的需要,只要經濟活動廣泛存在,審計就
成為必須,審計的經濟意義就應當高於政治意義。運用審計組織來監督經濟運作,保持良好
的競爭環境,不僅能有效地節約經濟成本,而且對於政經勾結型的權力腐敗是最好的防治措 施。
追逐審計監督的實用價值。審計監督的實用性為其他所有監督形式所不具備,即無論在理 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審計工作都與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有關,而且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保駕護
航。在我國,違憲審查還罕見應用,人大代表的罷免權也鮮為行使,社會團體對於局部利益
的維護尚有失偏頗,人民群眾的監督呈現出分散性和無效性,這使上述監督具有著虛幻的成 分和監督的缺漏,但審計監督的前提和後果都是實實在在的,它往往通過經濟數字的量化
指標和科學精確的技術手段予以表現。對於被監督者,一旦被查處貪污腐敗,將在經濟上有
所損失,這種損失是令被監督者痛之又痛的;對於監督者,由於人類文明的積淀,審計人員
可以「胸有成竹」地作出審計結論,置違法違紀者以「無可辯駁」的推理之中,使「狐狸再
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發揮這種審計監督的實用性,是審計監督的生命力所在。但目前,
審計的運用,仍然沒有與它的實用性價值成為正比,在審計監督效果和效益上,我們還大有
潛力可挖。特別要加大對重點審計對象的定期審計,加強對財政、金融、稅收、工商、外貿
活動的審計,以及落實領導幹部在任和離任時的經濟責任審計,才有利於為權力腐敗設置一 道鐵壁防線。
確保審計機關的獨立地位。審計機關擔負著特殊的使命,這要求其在組織體制上必須具有
一定的獨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預。綜觀目前各國審計機關的設置
,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隸屬於議會,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屬於此種模式;二是隸屬
於政府,瑞典、沙特、約旦等國採取這種體制;三是既不隸屬議會、也不隸屬政府,經費、
人事、體制獨立,僅向議會或政府報告審計結果,法國、德國、日本、印度建立了此種制度
。中國的現行體制,基本屬於第二種類型,審計機構是設立於政府內部的工作機構之一,這
使同級審計確有難度。法律監督本身是「挑毛病」,易於「得罪人」,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站在被審計的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的「對立面」,常常面對巨大的壓力和阻力。因此,實現
有效的審計監督,有賴於改革雙重領導制,使審計機構在國家機關中單列組織體系,直接對 上級審計機關負責而不隸屬同級政府,做到有權有責,才能在經濟監督中實現有利有節。
促進審計監督的專職發展。審計監督權力實現之基礎,在於審計主體掌握專業技術知識,
因而,對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也高於一般國家公職人員。審計人員除了應具備必要的政
治素養、法律知識、管理經驗、觀察能力外,還必須熟知金融知識、財會知識、貿易知識、
稅收知識,以及掌握一定程度的會計審計查帳方法,唯其如此,才能使審計監督准確、恰當
、公正、客觀、合法。而審計職能的職業化,意味著審計機關自行安排審計工作計劃,獨立
地對審計事項作出審查、評價和審計報告;意味著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須的經費應當列入
財政預算,由政府予以及時、足額保證;意味著審計人員依法以第三者的身份執行職務,在
實施審計時居於公正地位;意味著審計人員有相對固定的職位,工資、升降、任免、退休都 受法律保障,非違法瀆職不受調動和免職等。
概括言之,反腐敗必須治標又治本,將權力制約納入法制化軌道就是治本之策。而在反腐 敗過程中,尤其需要從嚴格經濟監督的角度控制權力之濫用,將防範政經勾結型的腐敗類型
作為重任。同時,對權力腐敗者繩之以法,也是發揮監督功能的必然要求。我們堅信,腐敗
為敗類所為,為人類共憤,採取法律監督的綜合措施予以治理,必將控制腐敗於未然之中,
打擊腐敗於已然之時。在此過程中,法律監督事業也必然對於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之大局 立有功勛。
【參考文獻】
[1]林喆.權力腐敗和權力制約[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龔祥瑞.比較憲法和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4]詹姆斯·哈林頓.大洋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③ 現在的反腐是法治的提升還是人治的繼續
作為中紀委來反腐,就不能演算法治!
④ 中國法治反腐網是最高檢察院主辦的嗎
中國法治反腐網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嗎?主要關於反腐的都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
⑤ 反腐與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關系
反腐倡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版重大歷史任務,它權的成效直接關系著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
⑥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一要不斷完善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要通過廢、改、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反腐敗法律制度體系。要善於將黨的反腐敗主張和決策轉化為人民的共同意志,通過國家立法將反腐敗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軌道。在十二屆人大已將反腐敗法列入未來五年立法規劃的基礎上,要就盡早著手、科學論證、開門立法、廣聚民意,加快制定出台反腐敗法、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法、公共信息公開法、預防和處理公職人員利益沖突法、舉報人和證人保護法等法律。要在罪刑相適應的原則下,進一步加大對腐敗犯罪的懲罰力度。要做到預防與懲治、治標與治本,監督與查處、實體與程序、運作規則與一般程序並重。要加強黨內立法與國家立法的協調配合。要對現行的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進行清理,過時的及時廢止,不完善的要盡快制定實施細則,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緊制定,切實提高法律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為制度剛性運行夯實基礎。
二要大力培養反腐敗的法治思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具變化性的因素,只有大部分社會成員具備了法治思維,反腐敗法律制度才能落到實處。因此要加強法治文化宣傳和教育,在全社會涵養制度為要、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努力提升法治理念。使全社會成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能體現法治精神,讓「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為一種慣性思維。要加強黨員幹部的黨紀政紀法紀教育,組織幹部學習法律,引導黨員幹部做到一切立身行事都以法律為准繩,自覺忠於法律、遵守法律,增強公務人員執法、守法自覺性。要旗幟鮮明地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切實解決好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使領導幹部真正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崗位。
三要依法監督保證法律制度剛性。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通過不斷深化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強化紀委的監督責任和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來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剛性運行。推進反腐敗治理體系現代化。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盯緊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使各級領導幹部習慣在監督下工作,在法治軌道上用權,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要深化改革,完善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進一步暢通監督渠道,通過治方式引導和規范群眾有序參與監督。鼓勵實名舉報,善於運用法治方式處理涉腐網路輿情,做到積極應對,正確引導。要進一步加強「三轉」,依法加強監督檢查,做到不錯位、不越位、不缺位。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以權謀私等行為,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切實維護法律制度剛性。
四要堅持使用法治方式懲治腐敗。堅持有貪必肅、有腐必懲,把查處違紀違法案件作為紀檢監察機關的基本職能,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做到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同時必須要堅持用法治方式查辦案件,堅守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這一原則。要堅持實體正義和程序合法的統一,健全辦案制度、切實規范自由裁量權的運用,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保障被調查人的合法權益。要規范辦案流程,正確使用「兩規」「兩指」措施,絕不能隨意性執紀、選擇性查處和越權違規辦案。要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作用,加強職能部門間協同辦案、信息溝通、案件移送,做到「快查快結」。要嚴格遵守案件線索規范管理、辦案安全事故相關人員的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細化辦案標准,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准確、量紀恰當、手續完備,使查辦的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五要打造過硬隊伍提高法治能力。要按照打鐵先要自身硬的要求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切實防止「燈下黑」,提高紀檢監察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能力,推進反腐敗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強化教育,進一步增強紀檢幹部的法紀意識,夯實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建立健全考評制度,定期對紀檢監察幹部進行法律知識考核,並運用好教育考核結果,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的幹部。要強化管理,促使紀檢監察幹部進一步樹立「沒有安全就沒有辦案,違反審查紀律就是違反政治紀律」的底線思維,嚴格執行和落實各項制度和規定。要強化監督問責,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堅決制止,對不適合紀檢監察工作的人員堅決調離,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查處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決不袒護、決不手軟,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腐敗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最大的毒瘤,而法治是人類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好的社會治理方式,是治療社會弊病的良葯。紀檢監察機關只有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謀劃工作,才能在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融入到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旋律中去,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⑦ 談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必要性政治
A 談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的必要性
在法治框架下查處腐敗,使反腐敗走向規范化、制度化,這是我們黨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根本方向。
1、腐敗的實質是權力的濫用,反腐敗的核心是制約和監督權力。通過法治反腐,加強改革限權,強化監督制約,才能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徹底壓縮腐敗滋生空間。
某種意義上說,法治反腐也意味著制度反腐,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限制和規范公權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運行機制中,使公權力執掌者不能腐敗、不敢腐敗,達到減少和消除腐敗的目標。
2、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能從源頭上、根本上遏制特權思想、預防權力腐敗、維護法律尊嚴。
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加強頂層設計,更加強調一切皆斷於法,權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註重發揮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對於公權力的引導、規范和制約作用。這一方式,也符合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制度安排:通過不斷加大查處力度產生威懾效應,及時打消腐敗分子的僥幸心理和社會公眾對反腐‚一陣風‛的擔心;通過巡視監督、幹部約談、報告抽查等密集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恆,激發公眾反腐熱情,建構社會反腐信心。
3、在反腐這場艱巨戰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氣,缺乏法治思維,不可能取得反腐決定性勝利,也無法為改革保駕護航,打虎者同樣也應受到監督。
⑧ 為什麼反腐倡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它的成效直接關系著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
⑨ 談談反腐與從嚴治黨,依法治國的關系
反腐倡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
反腐倡廉是新一屆領導集體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回,它的成效直接關系著答改革開放事業能否繼續推進,關系著黨在人民群眾中威望的高低,關系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能否穩固。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反「四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扎實推進以及「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有力舉動,都讓我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和從嚴治黨的勇氣和決心。反腐倡廉既需要從思想上、作風上下功夫,更需要從制度上、法制上著力。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治規范權力、約束權力,使廣大黨員幹部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讓人觸目驚心的腐敗案件,莫不是以權壓法、以權越法、以權替法、以權傲法、權大於法的結果。經驗一再表明,我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和法律,走法治反腐的道路,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敗,才能使各級黨政幹部在鐵面無私的法律面前「不想貪」「不敢貪」「不能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