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道德問題
❶ 當今社會出現了哪些道德問題
【叫陣人性具有的道德】
什麼是道德?有何用?從古今大量褒貶的人物可知,專它是對人屬性有實用的抑惡揚善、獎勤罰懶、互助友愛,尤對將失足者可用道德規范懸崖勒馬的作用。對社會有促文明、公正、進步和匡正歪風的意義。它是生於每人思想上的良知、法庭,明確自己的言行什麼是好的、壞的、該乾的。道德應是人類統一的,否則各行其是必亂,在目前世界法律無望統一時,先提倡統一道德的推行是可能的,以促世界和平。草擬如下,歡迎批評、修改、達共識 。
一,道德定義:凡一切不圖報償的公正利他利眾(善行)的科學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光榮,提倡。凡一切合理、法利己也利人利眾的事業,是人生應盡職責,必做,戒懶。凡一切非理、法損人損公利己(或不利己)的非科學思想和言行,都是缺德的,無恥,禁忌。
二,道德界定:道與德不同,道是站在平等基礎上的講道理,其評判標準是人民法律,道似人人必行的唯一(法律)軌道,凡出軌善的(奉獻)科學思想和言行就是德;凡出軌惡的非科學思想和言行就是罪錯 。
三,道德范疇:人類之愛。
85歲盧建申[email protected]中國。天津
❷ 中國當前的社會道德失范問題有哪些
1、失去中國五千年積累的道德傳承;2、對外來所謂文化崇拜;3、不知道道回德是生命答根本基因;4、沒建立道德教育長效機制;5、不懂中國文化不認中國文化不用中國文化。6、道德和文化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定義完全不明不清。7、對老子道德經注釋解讀應用境界層次不明。8、真講道德受到大笑之,層層堵截。9、人文環境受到破壞。10、道德只浮在表面形式宣傳,沒落實到實處等等!
❸ 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道德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德治傳統是這個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集前人德治思想之大成,提 出了「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德治思想。他的思想,一方面,被後來的儒者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個非常系統的德治思想體系;另一方面,被後來延續 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開明君主不斷地加以實踐,積累了豐富的德治經驗,形成了一整套富於操作性的政治方略、制度、機制和方法。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德 治傳統。
❹ 現在中國的道德狀況如何呢是不是很讓人擔憂呢
公民道德建設研究-認真實施《綱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兩年來,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出現了黨政領導重視、輿論傳媒關注、廣大群眾身體力行社會主義道德的良好局面。
公民道德「20字基本規范"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各種交往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已成為判定行為是否道德的評價標准。不符合基本道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愈來愈受到輿論的譴責和鞭撻;符合基本道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愈來愈得到社會的鼓勵和表彰,社會道德風尚正朝著更加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顯示了強大的力量。特別是在抗擊非典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充分顯示了公民道德覺悟不斷提高和道德品質的不斷升華。兩年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對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
行、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都產生了明顯的積極作用。
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將《綱要》印發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這對於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風氣的改善,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總結兩年來公民道德建設的經驗,認清當前道德建設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強化道德建設「重在實踐」的關鍵環節,不但要使「20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而且要使之成為每個公民身體力行的自覺准則。
要重視「養成教育」。在道德建設中,對於道德的基本規范,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配合,經常進行啟發、誘導、培養和教育,並輔以一定的制約和獎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使人們形成鮮明的榮辱觀念,並自覺地按照道德基本規范去做。只要確立了履行道德規范為榮、違背道德規范為恥的觀念,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力量,促進道德風尚的提高。古人說「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就是說要隨著智慧的增長,使基本道德規范逐漸形成為人們的品性;又說「習慣成自然」、「習以成性」,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在公民道德建設的運行機制中,除了各級領導重視、傳媒強化輿論、經濟政策和法律支持等,還須要輔以一定的管理和某些獎罰的規定,以期能加強道德教育和道德養成的效果。
二
總結《綱要》頒布兩年來取得的巨大成績,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對於建立和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公民道德建設本身就是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決不僅僅是一種觀念的框架,更不是從思想家們頭腦中憑空構想出的一個體系。從根本上說,它只能從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中,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的實然和應然中,特別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實踐中概括和歸納
出來。理論工作者能否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進行正確的研究、分析和概括,關鍵在於能否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把社會的道德實踐上升到理論。我們要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緊密結合起來,要以公民道德建設為契機,促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以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果來推動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我們要在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過程中,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力度,使二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當然,從范圍上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要比公民道德建設的范圍更為廣泛,它涉及的方面更多。我們要建立的道德體系,不僅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還要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綱要》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作了全面的、多層次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際關系的新概括,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對營造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和大眾傳媒等在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對道德建設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對黨的各級幹部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等均作了精闢闡述。這不但是對當前公民道德實踐的概括,也是對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關系、道德實踐的科學概括,對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實施依法治國,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保障法治的順利實行;同樣,為了實施以德治國,還必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沒有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建立和完善,我們就不可能實現「以德治國」的目標。
《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而如何「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以達到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目標,是我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時所應當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公民道德建設,不但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實踐基礎。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化和拓展,我們將在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首先,要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核心、原則和基本要求的認識,要在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中豐富和完善對它的認識和理解,以有助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第二,要把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同法律體系的建設聯系起來,把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法律的相關規定、預防犯罪和犯罪後的教化納入到道德建設的要求之中;把守法和違法提高到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光榮與恥辱的高度,以守法為光榮,使守法成為做人處事的重要道德品質;第三,要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梳理、辨析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並賦予傳統道德以新的內容,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取得廣泛的認同;同時,要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按照以我為主和為我所用的原則,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第四,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把「20字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進一步同社會生活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形成能夠涵蓋各個方面的規范體系網路;第五,要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弘揚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精神和抗擊非典精神等,更好地在道德建設中形成新的有時代氣息的道德要求;第六,進一步加強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政策導向和制度保障,使我們的道德建設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第七,在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強化褒善貶惡、祛邪扶正的輿論力量,使人人都能從自身做起,力行道德,而且能對一切不道德的行為加以抵制,這對完善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第八,在道德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強道德教育,充分運用道德的感化力、勸導力、說服力和輿論的壓力,教人向善,另一方面,還應通過一定的管理規定和獎懲手段,更好地激勵人們棄惡從善。在當前,要通過誠信機制的建立,探索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整體運行機制,促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發展和完善。總之,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必將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創造條件,提供經驗,它的拓展和深化,必將對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范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產生重大的作用。
四
改革開放以來,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努力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現實生活向我們提出的一項重要、艱巨、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
在看到我國道德建設所取得的可喜成績時,我們還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道德建設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有的人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漠,有損國格人格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貪污受賄、違法亂紀,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這些情況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是以德治國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社會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民族精神能否得到更好弘揚、道德風尚能否日益改善的重要環節。在當前,要大力克服一切忽視道德建設的有害思想,忽視以德治國重要性的錯誤思想,增強對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一個社會的道德體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需要認真探討、綜合創新,集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為了深入學習****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國」的論述和中共中央最近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發起,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道德科學研究院、房山區宣傳部和韓村河村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理論研討會,於2001年11月2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區舉行。徐惟誠、羅國傑、溫克勤、陳英、許啟賢、王福霖、夏偉東、萬俊仁、焦國成、葛晨虹等70 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從事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部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就「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以德治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問題」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以德治國」
與會學者指出,「以德治國」思想的提出,是對當今國內外治國經驗的科學總結,具有時代價值和世界價值,同時它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者們從本體論和人性論的角度,對「以德治國」的策略進行了解讀,認為作為本體論意義上的「以德治國」,是對人自身的生存方式及其全面發展內在規定性的把握和引導,人的內心反省、自律和外部輿論的教育約束構成德治的基本路徑依賴,其合理性深源於它的「合乎人性」,即人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
圍繞這一主題,學者們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學者們指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是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原則,二者相結合的思想科學地闡明了道德和法律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系。由於二者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因而我們才有可能將其結合起來。對於在現實中如何對待二者的關系,與會學者們一般認為應該「德法並舉」。首先,這是由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唇齒相依的關系決定的。由於它們是用不同的方式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同范圍進行調節,並且它們調節的效果也不相同,因而決定了我們不能單一的依賴其中的一方。其次,「德法並舉」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加強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就不可能形成規范的是市場經濟,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遵守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等道德規范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對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最後,「德法並舉」是由法律和道德自身的關系決定的。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線,是最基本,但是又是社會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法律只有建立在社會公認的道德基礎之上,才能成為良法,才能為人們所遵守。道德對法律有價值評價和導向職能,法律對道德有保障作用。正因為如此二者不可偏廢。
再者,學者們對「德治」和「人治」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學者們一致認為,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德治」不會導致「人治」,更不能與「人治」相等同。「人治」是小農經濟的產物,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血緣為紐帶、君主暴政為模式的,它是一種「德治」,但是卻和我們現在所提的「德治」決然不同,我們的「德治」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法治為保障、民主自由為目標。這種以尊重個人權利、強調人格平等的全新價值背景使「德治」具有了合理性。在這里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人治」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和儒家的思想有一定的聯系,又不能完全等同於儒家思想。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以便對儒家思想的評價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對於「以德治國」中如何「治」的問題,與會代表提出,「德治」是一種「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善治」要求以認同性、責任性、法治性、透明性、有效性為其原則。「德治」,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普遍的「法治」,在「治」的過程中涉及到制度倫理化的過程、涉及到官德以及相應的監督和約束機制的建立。
(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公民道德建設
學者們指出,《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是我國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件大事,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沒有任何一個政黨頒布過這樣的道德規范要點,來動員全國上下各個部門共同來奮斗,因而具有開創性。《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道德理論上的創新,是道德實踐上的突破,是「以德治國」方略的具體實施。《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對建國以來道德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和提升,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一道德體系從我國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反映了社會道德進步的發展規律,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與人關系的基本要求,使人民群眾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學者們認為《公民道德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具有如下創新性:1)《綱要》強調的主體是公民。所謂公民就是指「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憲法》第三十三條)因而無論你是否是黨員、團員,還是在押的犯人;無論你是八旬老人,還是三歲孩童,只要你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就必須按《綱要》所說的去做。《綱要》中強調「公民」,而不是「人民」,說明《綱要》與以往的文件相比更具普遍性。「公民」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有利於道德建設和法律相結合。2)學者們指出,《綱要》中強調的不是道德規范,也不是道德教育規范,而是道德建設規范。可見《綱要》將道德看作是建設過程的產物,這在倫理學上是首創。以往道德被看作靜態的,在《綱要》中道德被看作動態的過程,是在不斷的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同時,《綱要》是「實施」綱要,因而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可實踐性,是每一個機關、團體、個人的可以確實去做的。3)學者們認為《綱要》中的規范是基本規范,是做人的基本的准則,這些規范並不與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等更高層次的規范相沖突,而是為這些規范的實現奠定更豐實的基礎。《綱要》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提出道德要求,這相對於以前從社會主義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創新。
學者們還探討了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應該遵循的若干原則。1)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公民道德建設,應該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實際,在全社會范圍內普遍形成對個人追求正當利益的行為的善的評價,對見錢思義、見利思義、見得思義思想和行為的認同,同時反對拜金主義、反對只講金錢、不講道德的行為。2)堅持繼承優良傳統和發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公民道德建設,我們不可忽視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傳統美德重視人倫關系的協調,重視精神境界的攀升,重視整體利益的追求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3)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是要從道德上,對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權利,對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得的正當物質利益的思想行為,給予輿論的支持和善的評價。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要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勇於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4)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正相協調的原則。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問題,既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問題。道德領域的公平和效率的問題,是其他領域的反映,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的原則,其目的之一是為經濟領域的效率和公平關系,建立良好的適宜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氛圍。5)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道德境界是多層次的,同時由於社會眾人的道德覺悟也是多層次的,因而決定了我們的公民道德建設不能只從單一的角度出發進行,而需要將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6)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道德規范從他律到自律的轉換過程是道德的社會化的一條必經之路,因而進行道德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熏陶和培養。
(三)、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問題研究
與會學者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角度來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1)從制度生產關系的高度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道德」體系。在這一層面,我們應當認真研究社會主義道德,確立社會道德體系的框架、核心、原則以及各種要求;提倡共產主義道德;要注意防範和克服非公有制經濟基礎上產生的非社會主義道德。2)從組織生產關系的角度確立「市場經濟道德體系」。首先要建立導向性的宏觀調控的基本道德原則;其次要用社會主義思想改造、充實一般市場經濟通行的原則,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最後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領域及對外貿易中的道德規范。3)培養完善的「個人道德體系。在我國當前,個人品德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每個公民的品德問題,開展公民品德教育與研究,有助於道德落實到每個具體人的具體行為,有助於法律對道德的支持。
對於如何實現道德的公正,與會學者認為必須建立明確道德義務與道德權利,建立完善的奉獻與回報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規范體系中,也存在著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的問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既規定了要求人們的道德義務,又規定了保障人們的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不同於其他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地方在於道德義務對於道德權利的先在目的性和主體自律性。道德權利不是道德義務的簡單對應物,而是道德主體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義務之後,客觀上理應得到的相應權利回報。這是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特殊關系的要求,也是社會公正在道德領域中的一種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缺乏一套良性的奉獻與回報機制,導致了道德義務與道德權利的脫節,導致了道德的不公正。因而我們應建立相對完善的奉獻與回報機制,重建道德的公正,這是加強社會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提高全民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的道德機制面臨何種挑戰呢?經濟全球化是二戰以來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就其本質上來講是道德素質和道德力的競爭。我國面臨以下的挑戰:1)影響公平競爭的利益壁壘和舊有政策舉措受到了挑戰。2)商品市場服務體系及傳統的服務意識受到了挑戰。3)企業經營理念受到了挑戰。面對挑戰,我們應加強政府職能的道德化;「培育」道德資產,激活生產要素;「信譽至上」樹企業形象。學者們認為經濟全球化與生態危機有著必然的聯系,而我們要走出生態危機的困境,首先必須打破兩個神話:一個是關於科技的神話,一個是關於市場的神話。
除此以外,在研討會中,與會代表還探討了文化領域的道德問題,教育領域的道德問題,生態領域的道德問題等等。
美國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市,剛滿18歲的高中生塞申斯拿出自己打工所獲的700美元作競選經費,通過選舉擊敗現任市長,成為美國目前年齡最小的在任市長。塞申斯正式上任後,將早上去上課,直到下午2時50分下課,下午3時以後到市府辦公。
塞申斯的成功讓人想起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古話。然而,18歲的塞申斯如果在中國,情形又會怎樣?
第一,他可能會輟學。用我們的標准來看,塞申斯的父母都已失業。他的家庭應該屬於城市低保家庭,塞申斯也屬於窮人的孩子。這樣的家庭很可能因交不起昂貴的學費,而使塞申斯被迫輟學打工掙錢。
第二,他會承受著巨大的高考壓力。雖然這幾年我國的高等學校每年都在滾雪球似的不斷擴招。但是,上大學、上好大學的壓力還是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學生們的身上。很多學生從早晨6點左右起床,就一直忙到晚上12點左右。長時間的疲勞學習,使學生們腰酸背痛,眼睛近視了,身體素質下降了。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時事政治都不關心,哪還有心思競選什麼市長啊。
第三,他會被父母寵著。在中國,哪個家長會放心一個18歲的孩子?你看,一到學校開學時,不管是18歲以上的大學生,還是18歲左右的中學生,家長們都陪著給送到學校。報道、交錢、領書、找廁所等等,什麼細小的環節家長都給考慮到了。為什麼?不放心啊。
第四,他會被學校關著。18歲的孩子正是苦讀書的時候。在學校,老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個好成績,也為了給學校爭光,給自己掙獎金,常常坐在班級看著學生上自習。而且,為了安全起見,學生進了校園後,如果不寫請假條,沒有老師的批准,休想邁出大門一步。
第五,他參加市長競選會被指責為異想天開。雖然從法律上來說,18歲的高中生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18歲的人要想競選市長,有幾道硬杠杠他是必須要考慮的。比如,他有大學本科學歷嗎?他有擔任市長所需要的正科、副處職位若干年的任職資歷嗎?他的身高、體重符合公務員體檢標准嗎?這一切,18歲的塞申斯當然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塞申斯自然也就沒有競選市長的資格。
令我們詫異的是,以上的條條框框,塞申斯都沒有碰到。因為有一個寬松的人才成長和人才認同的環境,有一個靈活的人才選拔機制,所以塞申斯才能夠在諸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嶄露自己的才華,成為一顆讓人羨慕的明星。
當然,塞申斯的情況只是個例,不能代表美國青年的整體成長狀況,也不表明「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我們當然也有我們的優勢和長處,也有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方面。然而,善於學習一切民族的優點和長處,本來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更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可貴品質。從美國18歲男孩當選市長這個個例里,我們難道不該反思我們在人才教育、培養、選拔、使用等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嗎?我們難道不該改進、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規陋習嗎?
❺ 這個時代,咱們中國的道德淪喪問題,有解決的希望嗎
我看這個時代,咱們中國的道德淪喪問題,沒有解決的希望,因為咱們中國的道德淪喪問題很嚴重,咱們中國,沒有道德的人太多,導致咱們中國的好人,難做好人,咱們中國的
國民素質
,越來越差,咱們中國的做人教育,越來越跟不上,導致咱們中國的國民素質,越來越差,咱們中國一部分國人的道德,嚴重
丟丟
,最關鍵的問題是,咱們中國沒有道德的人,會影響下一代人,使下一代人,受他的影響,也沒有道德。
❻ 當今中國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道德問題嗎
道德問題可以算作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只是之一,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尖銳的社會矛盾和貧富差距,此時正處於矛盾凸顯期,當年巴西和阿根廷就是在這一時期沒有把握住,結果沒有能走上一流國家的道路。因此,當前主要的問題都在集中爆發,而西方的和平演變、意識操控和價值觀輸出也從未停止,我們真正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整個國民是否有判斷力和思考力的問題,道德問題只是這一系列問題的一個側面而已。
❼ 中國道德問題啥時候能解決
大部分中國人的道德水平還是挺高的,因為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愛國愛家的情懷,孝敬父母友愛鄉鄰大部分中國人還是能夠做到的,但是這些年拜金主義讓很多中國人走偏,有的甚至為了錢失去人性,要想改變這種狀態不容易,需要從國家層面開始,從小孩子的教育開始。
❽ 如何理解中國的道德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道德出現嚴重問題,所有青年人集中於大中小城市工廠打工,道德規范失去約束,為了生存有多少女性被迫賣淫,有多少女性婚戀幾重,外國嫖賊的猖狂,大街小巷遍地污流,整個城市一片廢墟,我在社會的最基層,看到這現實的一切,我感到悲傷與憤怒
中國的道德問題,道德問題是生死問題。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隨著西方不良思想的入侵,中國國民道德出現了嚴重問題,不堪設想,所有青年人出外打工,大多集中於城市工廠,他們沒有家庭、環境的道德約束,特別是女性,為了求生,他們的環境面臨的生存挑戰更為嚴峻,有多少女性為了生活而出賣肉體,賣淫,喪失靈魂尊嚴,有多少女性婚戀幾重,這是民族的不幸與悲傷。
他們失去了道德約束,因此為所欲為,我們的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事關民族長遠生存發展的問題,為了祖國的下一代,我們必須改變這一切。給青年及全國人民制定合理的道德規范,制定剛性的道德制度,慾望每個人都有,就如犯罪一樣,只有鐵的制度、法律能夠制止這一切,我們國家有能力維護國內治安,更有能力維護道德。治理道德同治理犯罪是一樣的,社會不公、生存不公就會產生暴亂,社會不文明就要改變,每個人都追求文明,我們不能讓他們沒頭沒腦隨波逐流迷沉的活著。人們生存於苦海就會鬧變革,改變時代,真正優秀的人看到這一切就會憤怒,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特別是青年一輩生存在這種環境中會表抗議。廣州火車站北下火車到站入道口。上面貼著一張很大的女人內衣廣告,它讓所有北下的人員第一個看到的是廣州的地道口上貼了一張穿著內衣的大女人相,這是改革開放,改革所突視的問題。我們必須注重形物建設。
刑法的目的是為了制止犯罪,刑法越嚴明,犯罪就越少,這是非常公正、公平、人性、合情合理的,假如包情婦、婚外戀,以強奸罪同罪,那一定能制止這種丑惡而不道德的現象,當然,一開始一些人不能接受,但慢慢的我們的民族必須走這一步,如果每個人都能將心比心去思想,相信可以接受。每個家庭都有女性,有父母,及一切自私自愛的心,每個女性都渴望如一的婚姻,這對每一個人都是公道合理的,唯一的愛情婚姻是珍貴的,有道德才有幸福可言,也是每個家庭的幸福。這提高了人們的人生價值,與生活、心理境界層次。這對整個社會的安定及孩子的教養都有著深遠而優良的影響,為了社會、為了祖國優秀文明的下一代,我們必須改變及創造這符合人性的一切。或者說必須恢復這文明珍貴的一切。我們必須制定道德法律制度,綱領。只有制定了道德綱領法律制度,才可有章可守,就這么簡單,從不同年齡的人抓起。
民族道德必須維持,這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總結出來的,符合長遠發展生存的准則,也是符合人性每個人意願的。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難免突視一些問題,我們發現了就應該改正。
清末,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他們用鋼槍欺凌了我的民族,更為悲慘的是婦女,今天他們又用金錢進入中國,用金錢到處嫖娼、包情婦、婚外情、極其惡劣,讓一些女性自願受屈辱,這些女性為了生存不知榮辱,慘不忍睹,這些現象是應該滅絕的,這與戰爭一樣的殘忍、恥辱。大家是否想過,這樣發展下去是什麼後果,改革開放是開放經濟,開放國門,而不是開放胸乳,這與我們的政策不符,與人性生存不符,與民族道德不符。假設是我當政,我誓必私下派批殺手殺他百把個外國嫖客,制止一下苗頭,我們身為同一民族,這種事都不管活著有什麼意思,大家不能不知道,那些外國人與中國女性個子的差別是那麼的懸殊,人種的差別是那麼的嚴重,更重要的是他們以前侵略與凌辱過我們,這一切能不讓我們憤怒嗎?
那些女性是民族的一份子,國家的成員,我們為政就是為民謀福,換個角度想一下,假設那些女性是身邊的親人,大家會怎麼想,我們這些身為國家棟梁的人,民族樑柱的人能容許我們的民族這樣嗎?能讓我們的大家族變成這樣嗎?不能這樣,絕對不能這樣,我們必須改變這一切。我們要制止一切不道德不文明、性開放的入侵,我相信西方國家也不是那麼不道德,他們的發展時間沒有我們長,他們與我們的種族不同,似如人與動物的區別,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這是符合長遠生存與發展的,這是符合每個人的生存意願的,我們不能與他們混合,不然我們會喪失民族的靈魂,我們要讓西方跟我們學。我們必須樹立民族的道德規范。道德是符合每個人的的生存意願與社會井然文明的,事實上,西方包括亞洲及全世界,有很多國家的道德方面都是很優秀的,有道德才有民族感,才有無窮的力量,有道德才有靈魂感,生活才有意義,才有感情,才知恥辱,這是人類社會的建立追求嚮往的目標與生活准則。萬物生存都有規則,違背了規則就意味著滅亡,這樣發展下去,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會變成怎樣,民族沒有了道德那與死亡沒什麼區別,喪失了靈魂就沒有追求與嚮往,沒有價值,社會將是一片黑暗、骯臟與混亂。民族的獨立最終取決民族的感情,我們有獨特的民族感情就永遠不敗,只要有人在,民族就存在,國家就存在,如果文明的中國人與西方人一樣,可想是多麼的殘忍,五千年成果負之東流,沒有了民族感情,人們會覺得誰做皇帝都一樣,自然會消極抵抗侵略,喪失了民族道德,民族就不復存在。是西方在對我們進行道德攻擊嗎?又是誰在顛履我們的民族?
在這自由發展的城市中女性求生之殘酷,只有和諧的社會才不會讓人憤怒,國家經濟有能力協調殘酷的這一點,創造溫暖陽光的和諧社會,保障困難女性的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思想求生較為落後的群眾,非常有必要.
或許西方對我們採取了道德攻擊戰,我們必須制止這一切,我們有五千年歷史的民族,我們是十幾億人口的民族,我們是有在清朝以上數千年樹立於世界東方的最強大民族的輝煌歷史。我們必須制止改變與清理一切不道德的現象,讓文明古國更加文明、長遠、輝煌、燦爛。
中國的婚姻制度及設施的完善。
我們要讓全體未婚青年都有一個共同的平台選擇對象,而不是讓他們茫茫人海無知音,由於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種種因素,再加上男女未婚青年的性格原因,有很多人苦求找不到對象,環境使他(她)們無法掙扎。有無數的青年苦存求戀難的境地中,當然最主要的是指現在城市的一部分人,這些因素會導致社會不良風氣的出現及惡化、因此,我們要根據現代城市生活建立一個政府設立的,合法的機構平台,凡在婚齡期的青年都必登記找合適對象,而不是像現在一些婚介所那樣簡單虛假沒信益次序,這樣就可以解除很多未婚男女因婚戀難帶來的苦惱及不良因素。 具體措施讓我們進一步去探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