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法治思維
⑴ 通過司法考試能做什麼
可以選擇下列發展方向:
1、進入司法機關成為公務員
通過法考可以從事法官、檢察官和公證員等工作,今年司法考試大改革,在原有人群范圍的基礎上新增加了法律顧問、仲裁員以及政府部門中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等人員也要通過司法考試才有資格上崗。
考公務員對於法律人來說未來更有優勢。法治政府的形成,必然需要一支具備法治思維的公務員隊伍和領導梯隊。這方面的相應崗位也會適時設置,此外對法治素養的要求也會滲透到其他行政類崗位。體制內途徑對於有此追求的法律人來說,還是值得一試的。
2、律師
從事律師的佔了絕大多數,在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之後,可以到律所申請實習並提交相關材料,實習滿1年並且要參加律管部門組織的答辯與培訓。答辯通過即可拿到律師執業證。
這一行更注重經驗和實務能力,真正能做到高端的律師必然是個多面手。走刑辯路線容易出名,但風險也高,也更累,尤其是接外地案子;走上市公司運作、並購重組以及知識產權方向,則更容易在短短數年間實現財富高速積累。
3、公司的法務人員
公司的法務人員主要是為公司提供提供經常性法律服務,比如就公司涉及的有關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或進行指導,草擬、審查法律文書,維護公司合法權益;協助有關業務部門對有關經營或重大事項的決策或談判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等,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4、法考培訓機構
在法考機構擔任教研老師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把你通過法考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用你儲備的知識服務於更多想通過法考的人,同時也可以在工作中繼續深入學習,未來可以向法考講師的方向發展,成為網紅老師之後可以成為自由職業者,甚至還可以自己創立培訓機構。
⑵ 什麼是法治思維,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包括:
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法律實際上是一種規則。法律規則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可以為人們提供基本的行為准繩。有了這種法律思維,人們對於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規則思維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並貫徹它、遵守它。
2、法治思維是平等思維。法律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是平等,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平等思維要求每一個人都拋棄特權思想,自覺將自己置於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之下。法律的制定需要貫徹平等原則,不允許個別人或個別集團將自己的特權法制化;法律的實施更要落實平等原則,任何人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權。
3、法治思維是權力受制約思維。權力受制約思維要求制定科學的制度機制,使權力得到制約,使權力行使具有明確邊界。依據法治思維,權力體制與機制必須保證權力在相互制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
4、法治思維是程序思維。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重要保證。程序思維要求分析問題特別是處理問題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必須遵循規律,為公權力的行使設立科學、合理的程序,並確立違反程序的制裁性後果,從而防止破壞法定程序的行為。
(2)司考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思維
⑶ 法治思維究竟包括哪些思維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法治思維是一個文化范疇。廣義的法治文化包含了精神、制度乃至物質等不同方面,而法治思維則屬於精神方面的文化要素。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
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
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
法治思維與學術界常講的法律思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法治思維與法律思維都是根據法律的思考,以法律規范為邏輯基準進行分析推理判斷。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認知判斷層次、二是邏輯推理層次、三是綜合決策層次、 四是建構制度層次。
⑷ 如何理解法治思維和法律思維
法治思維和法律思維是兩個相似卻有區別的概念.法律思維是指利用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方法來對社會問題進行邏輯的、理性的分析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是以限制權力的濫用為出發點,要求維持權力與權利之間的平衡,視權利為本位,以保障權利的實現為核心,讓權力在法律范圍內行使.兩者雖然都推崇法律至上、都注重程序正義、本質都是邏輯思維、理性思維,但兩者還存在著主體、對應概念、側重點方面的差異.
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主要包括權利義務相統一、重證據、講程序。 (1)權利義務相統一 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思維方式 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養,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要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必須要培養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律思維方式。 (2)重證據 證據是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客觀事實。在訴訟程序中是憑借證據來認定相應事實的,並以此作為適用法律的根據,這就是重證據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證據意識,注意保存和搜集證據。 (3)講程序 法律程序是人們進行法律行為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時間或空間上的步驟和形式。是實現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條件。因此,講程序是法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
⑸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包含哪些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如下
1、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四個層次。
一是認識和判斷層面,即運用法治概念原則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認識和初步判斷層面。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判斷社會上的一些行為或現象是否合法,例如,喝酒和開車是非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是邏輯推理的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分析判斷問題,綜合推理,得出結論和解決問題的層次。法律職業的思維大多處於這一層次。這種思維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個案的法律解決。
三是綜合決策層面,在上述法律認知與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衡量,做出符合法治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法治思維在這一層面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四是制度層面的建設,即在前三個層次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化,使通過法制建設或改革能夠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法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高級領導幹部應有的。因此,在檢驗法治思維能力時,應根據不同的對象和主體設置不同的標准。
2、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
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對於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
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
(5)司考法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與法律思維的不同之處
1、於法治思維蘊含著價值意義上的思考判斷,即在法律思維中必須貫穿以人為本或者人權的基本價值標准。
2、法律思維往往更側重於強調一種職業化的思維方式,為法律職業者所掌握運用,而法治思維更側重於強調一種治國理政的思維方式,是為執政者或者公權力的執掌者掌握運用的思維方式。
3、所以,與法治思維所對立的是人治思維、特權思維,後者將權力置於法律之上,視法律為虛有之物。
⑹ 法治思維的特點
法治思維的特點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規則具有確定性、可預期、可執行等特點,是人們對事物理性期待的體現。規則思維的邏輯起點是:既定的規則告訴人們哪些可為(權利)、哪些不可為(義務),以及如何行為(程序);人們的行為後果是可預期的。對政法機關來說,維護社會穩定,首先要嚴守規則,維護規則的穩定,否則就會破壞人們的預期,理性就變成感性、心安就變成恐懼、有序就變成無序。
法治思維的特點2法治思維是權利義務思維。權利和義務是法律關系的關鍵要素,是判斷是非對錯的標准。法治思維的實質就是從權利和義務角度觀察、分析、處理問題,通過權利和義務的運行,實現法的指引、評價、預測、教育、懲罰功能。
法治思維的特點3法治思維是程序性思維。程序的基本含義:一是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二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同等關注;三是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在監督中行使;四是執法司法者不能從當事人那裡牟利,否則會出現偏私。程序的本質是一種形式合理性、可實踐的理性。藉助程序這個「形式性操作杠桿」,就把利益的博弈和價值衡量轉化為在法治規程上表達的訴求,人情、關系、偏見、恣意才會被消除,相應糾紛和問題最後都會在法治軌道上得以解決。
法治思維的特點4法治思維是權衡思維。法治作為定紛止爭的實踐理性,突出特徵在於對各種價值和正當利益的合理平衡,因而法治思維必然體現著權衡利弊、瞻前顧後、兼顧各方的思維特徵。它所要求的是,看問題、作決策,要依法處理好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個別和一般的關系,盡可能把事情考慮得更周全,把方案設計得更縝密,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法治思維的特點5法治思維是建設性思維。建設性思維以建設社會、修復被損害的社會關系為目的。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法治作為治國理政方式,從來都是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法治思維以建設性思路確定製度,修復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