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道德
1. 市場經濟與道德的關系
市場經濟與道德的並不是互斥的。
市場經濟應該是道德的經濟,當缺失適當的專道德力量的引導,整個社會屬傾向於投機取巧而非去創造社會價值,那這個的社會的經濟也是無法得到長久的正常的發展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社會道德觀也必將產生新的內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也要求全社會各方面樹立新的道德觀。
論語上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愛財也必須恪守道德觀念,取之有道。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既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又要高度重視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真正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進。也只有這樣社會經濟才能取得更為長遠的發展。
2. 怎樣理解市場經濟應該是道德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發展。 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了人們新的道德觀,為道德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並利於人與人之間結成平等友愛的關系。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同時也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與道德並不沖突。主要表現在: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是人類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規律。因此,市場經濟並非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經濟現象,而是縱跨了幾種社會形態的經濟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是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並最終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聯系在一起,決定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必然是在堅持等價交換。尊重物質利益原則的同時,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道德性質必然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與社會進步要求的集體主義精神的統一,從而真正實現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道德進步、經濟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統一。 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型經濟,是主體多元型經濟,因而很難完全避免商業投機行為。但是,規范的市場經濟同時也是公平競爭型經濟、質量效益型經濟和法制紀律型經濟,是文化含量越來越高的經濟形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模式,其運行秩序要求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道德價值之中實現,所以道德必須介人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成和運作過程,並在其中發揮充分的調控作用。與此同時,人們選擇市場經濟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在人們選擇市場經濟的目的中,就已經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場經濟不是目的,而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當代社會,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性、廣泛性和頻繁性越來越顯示出道德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因而規范經濟行為不僅成為法律頻頻涉及的熱點,也成為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市場經濟需要道德的支撐,道德規范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定。 第三,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生長。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歸根結底是由經濟決定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引起道德觀念的變化和發展。從人類道德發展的大趨勢看,道德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趨於進步的。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得到完善,社會主義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將日益成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的新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弘揚這種社會主義的價值精神又成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內在要求。 因此,我們不應該單方面注重經濟建設或道德建設,他們應該統合於具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下, 我們所要建立的道德體系,應當是適應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同時又引導和超越市場經濟的。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相適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而經濟的建設也應該是在道德體系所容許的范圍內有序有度的發展。
記得採納啊
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原則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道德原則是實現道義原則與利益原則、外在功利價值與內在精神價值以及道德的工具性與目的性的統一。實踐表明,只有馬克思主義的以集體主義為本質特點的共產主義道德原則才真正克服了對個人和整體的抽象、片面的理解,才真正完成了對歷史上所有價值理論的揚棄和超越。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注重兩者的融合與雙向統一,把兩者置於一個有機的融合體中。在這一融合體中,集體的重心決定了這個融合體的性質;集體和個人的雙向制衡,保證了這個融合體調節功能的有機性和真實有效性。集體在給個人提供生存和發展的有效的、真實的空間,並在不改變融合體性質的前提下給個人以多種可能性和最大的張力的同時,又制約著個人的發展方向和性質,規定著個人利益的獲取不違背集體的願望。另一方面,個人是集體中的個人,個人既尋求集體的呵護與認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爭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和生存空間,同時也為自己的利益對集體的行為進行監督,以不斷完善集體的結構和性質。當然,在這個融合體中,集體與個人,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也會存在某種矛盾,這時,為了整個融合體的制衡和調節機制的正常發揮,可能會暫時犧牲某些個人利益以維護集體利益,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那種以犧牲個人利益來換取集體利益的現象將日趨減少,集體和個人將在全新的基點上達到整合或一致,從而實現在更高的基礎上向真正集體主義的回歸。這是一種新型的集體主義,這種集體主義原則既注重社會生產力發展,肯定公民物質利益動機和個人權利,又是把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納入其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導道德原則。它植根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淵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揚棄了西方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念,以個人與集體利益關系為軸心,以互利互惠為前提,以公平和公正為杠桿,以功利原則為動力,以奉獻精神為導向,以競爭務實為實現手段,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評判標准,以共同富裕為現實追求。它將以其特有的功能激發起人們的創造熱情,喚起人們的社會主人翁意識和權利意識,從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4. 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
一般意義上的經濟與道德關系問題自古有之,只是如今尤甚。「中國先秦時期儒、墨兩家的義利之爭,西方古典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和康德關於德與福的關系探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這一主題和觀念。」然而,自市場經濟誕生以來,關於市場經濟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層次的研究。總的來說,大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以道德淪喪和道德失范為代價的,這也就是所謂的道德「代價論」。在這種觀點看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失范及道德滑坡是不可避免的現象,而這正是由於市場經濟和道德之間存在著異質性而造成的。這種觀點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以犧牲道德進步為代價。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市場經濟與道德是一致的,市場經濟就是道德經濟,道德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要,市場經濟以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尺度和外在價值評價共同構成了其特有的道德維度,而這與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開門鼻祖——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命題是相一致的。「可以這樣認為,西方早期市場經濟的經濟思想和道德思想,在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命題中,既得到了充分體現,又得到了完全統一,斯密是它的經濟思想和道德思想,在目標上,甚至在基本運行機制上,互相貫通,合而為一,他創造的是一元論,而不是二元論。經濟理論和道德理論的高度一體化,這是斯密的理論能夠獲得成功並對西方社會發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
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於道德的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
長期以來,不論是馬克思主義者,還是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家和學者,都把市場經濟看成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經濟形式,強調市場經濟只能與私有財產制度相聯系,認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從而否定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與發展的可能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對這一傳統觀念的突破,使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要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改革是必經之路。
要發展生產力,就要徹底拋棄哪些使生產力發展成為桎梏和束縛的體制,進行大膽的改革,才能有效促進生產力發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正是鄧小平提出搞市場經濟的根本出發點。
鄧小平曾經指出: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才能更有效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照搬蘇聯模式。所謂蘇聯模式,就是在斯大林時期,比較完整的計劃經濟理論、計劃經濟思想指導下的蘇聯的經濟體制。這些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也包括對我們國家的影響。把計劃經濟看作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把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等同起來,限制和否定市場的作用。我們不能否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在百廢待興、執政黨威望崇高、人民群眾的政治熱情空前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因為有利於快速動員社會資源並集中用於關鍵部門的重點建設,而在促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和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國的經濟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我們社會主義初期建設任務的完成,我國的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聯系日益增多,計劃經濟體制的那種決策高度統一排斥市場作用,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資源,搞平均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最終導致國民經濟停滯不前。
在計劃經濟體制上,一方面是統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業的主動性,限制了企業的活力;
另一方面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管理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都不能很好的發揮。這兩方面都是對生產力的束縛。要擺脫束縛,必須通過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體制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6. 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利於道德建設(辯論賽)
一:市場經濟是有原罪的,市場經濟的參與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版商人不犯法權,他就可以為所欲為。比如人為操縱市場,哄抬物價,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錢。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目標與之完全相反。
二:雖然市場經濟要求與之相應的商業道德,但商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誠信,而誠信在原始商業形態時就是需要的,所以要求講誠信,並不是市場經濟發明創造的,而是早已有之,沒有市場經濟人們依然提倡講誠信。
綜上所述,道德不是來自於市場經濟,道德的發展並不依賴市場經濟,相反,市場經濟先天就要求利益最大化,與道德要求相抵觸,所以,市場經濟不利於道德發展,而必須要與其他手段(如國家宏觀調控,法律制裁,輿論監督)相結合才能與道德發展一起前進。
7.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道德的辯論賽
市場經濟和思想道德建設,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前者是現代社會發展有效的經濟體制,後者是現代社會發展強大的動力源泉。科學地認識市場經濟和思想道德這兩個范疇,擺正它們之間的關系,探索當前急需解決的認識問題,切實推進其重要目標的順利實現,具有極大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一、思想道德建設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影響和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的深刻革命。在市場經濟過程中能否通過強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設,形成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理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惡現象的滋生蔓延,這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認真解決的歷史性課題。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只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才能統一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才能在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才能搶抓機遇,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的經濟工作方針政策,提高駕馭市場的本領。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有新的觀念和新的思維方式。要從市場實際出發,要考慮市場主體、市場規劃、市場競爭、市場需求、市場監督問題,這與計劃經濟條件下考慮問題的方式方法大不一樣,要求人們轉變思想觀念與之相適應。使之朝著更科學、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自身利益的方向發展,並逐漸形成現代思維方式。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統一的、開放的,對外開放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有利於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壯大社會主義經濟,有利於吸收和借鑒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識和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以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為根本資源和基礎動力的,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正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目標。
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事實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要求高水平的思想道德與之相適應,它是一種崇尚且促進思想道德發展的經濟形態。追求利潤最大化、公平競爭、等價交換是市場經濟法的原則,這就決定了每個市場主體必然要遵循如下思想道德規范:
第一、要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只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準,才能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確地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更加堅定地投入到市場經濟大潮中。
第二、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市場作為反映社會需求變化的檢測器,是檢驗商品生產者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天平。從市場的內在法則講,這種責任感是市場對生產者的強制性要求,誰不負責任,誰將受到懲罰直到破產。
第三、要有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人們必須遵循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道德規范。提倡和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必須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第四、要有奉獻精神。奉獻精神要求,在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不可兼得時,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
第五、要有敬業精神。市場經濟追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使人們的勞動熱情普遍提高,主要表現為以責、權、利的統一為前提,服從社會化大生產分工的需要,對事業的專注、追求、探索、開拓和創新。
第六、要相互尊重。在商品市場上,人們都以社會承認的一般勞動為尺度來交換各自的產品,誰也不能逼迫對方以什麼樣的價格接受他人的商品和銷售自己的產品,每個商品生產者的地位和人格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第七、要互惠互利。市場經濟是交換經濟,交換一方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必須考慮到交換對方的利益,尋求共同利益是交換雙方相互聯系的紐帶。如果一方得利多,而另一方則虧損太大,必然就失去了雙方相互聯系的紐帶。
第八、要牢記誠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的多樣性,不同層次社會成員道德水準的差異性,特別是受利益驅使,爾虞我詐、弄虛做假等問題,表明堅持以誠信為本在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九、要艱苦奮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形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風氣。尤其是共產黨人和領導幹部,更要帶頭樹立「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團結奮斗,帶領人民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十、要勤政為民。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十分重要。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道德修養,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邊的工作人員,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於民。
三、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思想道德建設的關系
(一)處理好繼承、揚棄和創新的關系。既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要對傳統道德進行批判、改造、創新,著力塑造時代精神。我國歷史長期積累下來的優秀思想道德成果,但是,也有許多內容已經與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和時代要求不相適應。決不能把某些思想道德觀念、行為准則原封不動地搬到現實生活中來,更不能用封建糟粕來影響下一代。
(二)處理好吸收、借鑒和抵制、批判的關系。既要學習吸取各國各民族優秀思想道德成果,又要堅決抵制外來腐朽思想的滲透和侵蝕。但是,由於各國歷史傳統不同,價值標准和文明的表現形態各異,吸收、借鑒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崇洋媚外。
(三)處理好長遠目標和階段性任務的關系。既要著眼長遠,目標明確,又要立足當前,扎實推進。階段性的任務既要體現長遠目標,又要突出現階段的工作重點。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 。必須高度重視,常抓不懈。
(四)處理好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關系。既要以先進性為引導,著眼於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鼓勵人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又要以廣泛性為基礎,面向廣大人民群眾,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著力於吸引廣大群眾的參與,因人施教,分層推進。
(五)處理好思想道德教育與群眾實踐活動的關系。既要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堅持不懈地對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會唱響主旋律,又要善於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
(六)處理好道德建設和法規、制度建設的關系。既要堅持思想領先、教育先行,又要依靠法制建設保障和推進思想道德建設。要積極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和推行合乎時代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促進思想道德建設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
總之,必須正確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道德建設的客觀規律,堅持正確的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弘揚正氣,振奮精神,真正體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使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再造精神文明的輝煌,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中走向輝煌。
8.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推崇「仁愛」原則和追求人際專和諧。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屬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加強誠信素質的培養
努力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9. 社會主義道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國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應當建立在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反映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為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服務。在這一基本經濟制度上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市場為配置資源的基礎性手段的經濟運行機制,對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既有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實要求,也有一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價值導向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一方面,作為市場經濟,它同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在運行規則上有相通或相似之處。現代市場經濟的共同屬性和一般規律,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的;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的,它要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市場經濟可以和不同的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相結合。要把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有機結合起來,離不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加快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有助於保證市場經濟沿著社會主義軌道有序健康地發展。
實踐證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於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社會的道德進步。但也要看到,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如趨利性、自發性等也會反映到道德生活中來,反映到人與人的關繫上,容易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現象,這些因素都會干擾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確立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導向和行為准則,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已成為當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要堅持公民承擔社會責任與社會尊重個人合法權益相一致,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著力培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環境和有力的道義支撐。要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系。既勇於競爭,又有序競爭;既反對平均主義,又防止收入懸殊;既重經濟效益,又重社會效益。要正確認識和運用物質利益原則,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既要鼓勵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去獲得正當的個人利益,也要大張旗鼓地褒獎見利思義、見得思義的言行,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形成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要正確發揮社會主義道德對市場經濟的價值導向作用,形成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發揮市場經濟的積極效應,避免市場經濟的消極效應,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康發展。
所以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而言,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
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
最後,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正是通過對道德的把握,來感受社會關系的脈動,識別社會發展的方向,確定自身生存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的關系,並形成自己關於責任和義務的觀念,確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覺地揚善抑惡,明辨榮辱,選擇高尚,棄絕卑下,保持社會和個人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