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環境道德規范

環境道德規范

發布時間: 2022-03-29 01:44:39

『壹』 公民道德規范是什麼

公民道德規范

公民道德規范是一個國家所有公民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規范的總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則、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規范。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作為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著力點。 公民道德規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規范、職業道德規范、家庭美德規范構成。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
[編輯本段]公民道德規范內容
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團結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團結、友善,關繫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要做到團結友善,就必須懷著友好的願望,抱著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對待,就必須對已嚴、對人寬,就必須將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游手好閑。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盡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 「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社會公德主要規范: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1、文明禮貌,提倡人們互相尊重 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越來越擺脫原始野蠻的狀態,人和社會的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趨勢,是由野蠻向文明的過渡,由野蠻人變為越來越文明的人。所以,人類行為文明的基本規范,就成為現代社會公德的一個首要內容。 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比如要做到衣冠整潔,舉止文雅,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在社會的公共場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處處注意講究禮節,這也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反映。任何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般都要通過語言與對方交流思想和感情,因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對工作效率也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相聯系的是,在公共場合,在集體性的活動中,每個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群眾活動(如集會等)的秩序或規定,並且相互禮讓,這對於保證集體生活的正常進行,維護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是一個重要條件。 2、助人為樂,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作為社會公德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道德要求,其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特別注意的是要求盡一切努力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和關懷老年人,尊重和愛護人才,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大力幫助那些陷入困難之中的人們,在全社會以至全世界的范圍里,積極維護正義的事業。具體來說,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主要應當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維護。 第二,社會和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要切實關心和愛護,每個社會成員之間都要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這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又一個顯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團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對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難的人們,在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同情,支持和切實的幫助。 第四,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創造越來越好的社會環境。 第五,在現代法治社會中,人的文明水平越來越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經放下武器的敵對分子,必須給予他們以人道的待遇,不準侮辱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和出路;對於被改造中的犯人進行刑訊、逼供及其他殘忍做法,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所堅決反對的。 3、愛護公物,增強社會主義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家和社會的公共財物、集體的財產,是全體社會成員進行社會性活動、實現共同利益的物質保證,也是滿足勞動者個人利益和人們的當前利益的共同物質條件。所以,以社會主人翁的責任感,維護和珍惜國家、集體的財產,愛護公物,是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對社會共同勞動成果的珍惜和愛護,是每個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它明顯地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既顯示出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也是整個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護,使之發揮作用,都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可想而知,這些公共設施中的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所以,每個有責任心的公民,或者說有良心的人,是決不應當有意去破壞這些公共設施的,相反地,應當像珍惜與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去精心保護這些公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發現,有些人出於各種不同的動機,有意或無意地給公共設施造成了破壞,即使是無意的損壞行為,也是對人民的極大不負責任。從道德的角度來說,是缺社會公德的這個「德」的。同樣道理,能不能愛護這些公用設施,也是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問題。在這里還應當指出的是,有些人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而損壞公物,化公為私的,這是很可恥的行為,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之外,還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4、保護環境,強化生態倫理觀念 人們遵循環境道德規范的實質,要求我們在正確處理人類自身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發展之間關系問題上要有科學的態度。這方面的一個首要問題,是應當確立起對自然環境的正確價值觀念。這里所說的價值觀念,不僅僅是指物質方面的,尤其是指精神方面的價值。人類社會的生活經驗已經告訴我們,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對於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健康,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是基於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特殊精神價值的認識,愛護自然生態環境,把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已成為現代社會環境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 環境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們應當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牛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說,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有了這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質,就有助於我們自覺克服對自然界生物的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錯誤態度,自覺遵守環境保護的共同行為准則。當然,我們應當把這些道德要求體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上,比如要千方百計來節約自然資源,愛護花草樹木,決不傷害國家規定要加以保護的野生動物,注意維護人文景觀;按規定防治廢渣、廢水、廢氣和噪音污染;自覺維護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等。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能營造出一個美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5、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有很強的法制意識,有必備的法律知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認真執行各項法令、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事實證明,在正常的情況下,自覺遵守和服從法律,有明確的法制觀念,這是現代社會文明教養即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換句話說,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如果沒有基本的法律知識,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維護憲法的尊嚴,那就不能說是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由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決定的。 法律與道德的緊密結合、相互作用,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在當前的我國社會中,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一般說來,違背法律的行為同時也是違背道德的行為,在有的情況下,違背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犯罪行為。而且,這種情況總是反映在全社會的范圍內,所以,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實質上也是在目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培養公民的法制意識,使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這也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秩序,對於每個公民來說,還有一個特別要求,即在社會公共秩序受到破壞、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應該見義勇為,挺身而出,堅決地與之進行斗爭。這個道德要求,在當前的社會情況下,是有特殊重要現實意義的。因此,有些地區,對見義勇為的人給予獎賞,並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它規定下來了。這不僅說明我國人民法制意識的增強,而且也反映了我國人民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職業道德的主要規范: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1、愛崗敬業 愛崗與敬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情感的進一步升華,是對職業責任、職業榮譽的深刻認識。不愛崗的人,很難做到敬業;不敬業的人,很難說是真正的愛崗。所以,不論做任何工作或勞動,只要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不辭辛苦,就可以說是愛崗敬業。一般說來,工作條件好、工作輕松、收入高的職業,做到愛崗敬業是比較容易的。相反,環境不好、工作艱苦、收入不高、又遠離城市,要做到愛崗敬業就不那麼容易。那些在環境艱苦、工作繁重、收入不高崗位上認真工作勞動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在社會主義社會,任何職業都是社會生活所離不開的,所以總是要有人去干。 如果沒有億萬農民辛勤種田,沒有千百萬工人在茫茫沙漠或高山峻嶺上採油、采礦、修築鐵路,沒有廣大人民解放軍在天涯海角守衛祖國的邊疆大門,沒有千萬清潔工人清除城市垃圾,沒有幾千萬人民教師、科研人員埋頭教學和科研,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嗎?我們每個人和家庭能享受到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 一個人的價值大小就在於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另外,改革開放以來,擇業機會的增加和選擇方式的多元化為人們選擇自己喜愛的職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也為人們愛崗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同時,要看到,愛崗敬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一種自由競爭的經濟。一個從業人員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有利地位,實現自己的職業利益,就必須愛崗敬業,努力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服務質量。否則,一個不履行職業責任的人,就將被職業組織所淘汰。 2、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他把信擺到了關系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認為國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腳的。《綱要》把誠實守信列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內容,真可謂順應天意,合乎民心。 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對自己,要真心誠意地為善去惡,光明磊落;對他人,要開誠布公,不隱瞞,不欺騙。一句話,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他人或單位打交道,根據與他人、與單位達成的協議來安排自己的會議、學習、工作、勞動和其他活動。如果人人都不誠實,不守信,那麼,人和人之間的一切交往就無法進行,一切會議、學習、工作和勞動就無法開展,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一場無序、混亂之中。 3、辦事公道 辦事公道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為基礎,從個人的感情和利益出發,很難做到公正、公平。當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內涵。 4、服務群眾 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在社會生活中,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為他人服務。服務群眾作為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首先是對黨和國家機關幹部、公務員的要求。服務群眾不僅是對黨和國家機關幹部、公務員的要求,也是對所有從業者的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真正做到服務群眾,首先,心中時時要有群眾,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其次,要充分尊重群眾。要尊重群眾的人格和尊嚴。再次,千方百計方便群眾。 5、奉獻社會 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有益於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正因為如此,奉獻社會就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里,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是相對立的。雖然,他們也提倡職業道德,但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卻是為了少數剝削階級的私利。社會主義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必須把奉獻社會作為自己重要的道德規范,作為自己根本的職業目的。 奉獻社會並不意味著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不要個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個人幸福是在奉獻社會的職業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個人幸福離不開社會的進步和祖國的繁榮。幸福來自勞動,幸福來自創造。當我們偉大的祖國進一步繁榮富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幸福自然就包括在其中。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奉獻越大,收獲就越多。一個只索取不奉獻的人,實質上是一個不受人們和社會歡迎的個人主義者。如果人人都只索取不奉獻,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哪裡來,社會還能進步和發展嗎?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范: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范。 2.男女平等 堅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對「大男子主義」,也不贊同「夫人專政」或「妻管嚴」。 3.夫妻和睦 平等對待,相敬如賓,是夫妻和睦的關鍵,也是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生活的關鍵。 4.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們提倡婚喪嫁娶要從簡,並不是淡漠人情,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揚淳樸、善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 5.鄰里團結 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貳』 環境倫理學的要求

環境倫理學,是一門介於倫理學與環境科學之間的新興的綜合性科學。它的誕生,是在人類生存發展活動和生存環境系統發生尖銳對立後,為滿足協調人和生存環境系統的關系,求得人類和生存環境系統共同持續發展的社會需要的產物。人類和生存環境系統之間的矛盾——環境污染、破壞和惡化等問題,說到底,是人類行為的結果,是一個社會問題。

研究內容

環境倫理學既然是研究發生於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道德現象的科學,而人、社會、自然三者各自的內部運動規律又是不盡相同的,這就使環境倫理學研究的內容具有了復雜性和廣泛性。
人是一個具有主觀能動行為作用的生物。他的行動目標一般地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生存利益。社會環境是由人類個體構成的,它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和個體不完全整合的利益目標。一般地說,人類個體的生存利益和社會利益在宏觀上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微觀具體行動上往往存在尖銳的矛盾和對立,因此而產生了人類個體為了一己私利而採取不利於社會整體利益的不道德行為。怎樣協調這種道德關系,就是環境倫理學研究的第一部分內容。
自然環境系統作為構成環境倫理道德現象的一方,它的內部機制運行規律服從的是更加宏觀的宇宙演化定律。在人類未完全認識和掌握這個定律之前,自然環境對人類作用於自己的種種不道德行為的反應往往是表現得相當盲目和隨機的。在人們未能駕馭這種盲目隨機反饋機制之前,人們主要是從調控人類個體和群體對自然環境系統的道德行為著手,以獲得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直到共同組成一個整體,向未來的宇宙世紀過渡,這就是環境倫理學研究的第二個目的,和第二部分內容。
概括地說,環境倫理學的研究內容首先是作為道德行為主體的環境意識、環境道德觀念、環境道德情感、環境道德信念,環境道德原則、環境道德規范等一系列人類主觀內省性的環境倫理學理論性內容。第二部分內容則包括了作為人類環境倫理是非標準的環境道德評價,環境道德教育,及環境道德行為計量性控制指標體系——環境政策、法規等的環境道德基礎研究。此外,還要掌握自然環境系統運動規律和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否則就無法正確理解、把握和預測人、社會、自然三者間環境倫理道德關系變化所導致的結局。

特點和要求

環境倫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倫理科學,和其他倫理學比較,具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特徵,這就是它的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綜合性、多層次性和實踐性。
①綜合性與整體性
環境倫理學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社會與自然之間三層關系的認識和研究不是獨立地進行的,而是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的組成部分而進行認識和研究的,最終著眼點還要放在三者的有機的綜合作用和關繫上。所以,環境倫理學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特點。
人類與自然環境系統及社會環境系統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以及社會環境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倫理道德關系和相互作用結果,一般是以環境系統的綜合變化呈現出來的,例如,人類對森林的失常破壞,導致的不僅僅是森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量的減少,還會導致森林中原生的各種動植物屬種的消亡。並由此導致原來森林覆蓋下的地表水土流失、坍塌,造成農田、村莊損毀,人類群體生命財產的損失,最終還會造成該地區的沙化或石化,使人類最終失去繼續生存的立足之地。又如汽車尾氣排放,微觀來看是個人行為,但很多汽車一起排放就成了社會行為。個人行為只引起極局部地區的空氣質量下降,通過環境自凈可以消除,成為社會行為後就會引起較大范圍的光化學污染事件,與其他礦物燃燒排放物匯合成全球性行為以後,更可導致大氣層的整體破壞,引發地球表層空間的溫室效應,最終可能導致極地冰蓋融化,沿海低地被淹,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結局。
人類個體與自然環境系統的關系以及群體行為與自然環境系統的關系,是一個綜合性與整體性的道德關系,人們絕不能站在個體行為意識立場上,認為約束個人與環境系統間的不道德行為是「小善」而不屑去為。
②多層次性
環境倫理學既要研究人類個體行為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倫理關系,又要研究人類個體行為與外化了的人類群體——社會環境系統之間的倫理關系,同時還要研究社會環境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倫理關系。這樣,環境倫理學的研究對象便具有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社會與自然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從發生學角度來說,層次是逐漸擴展並上升的。其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基礎,是自從有了人類那一天便開始發生的。最初只是表現為人類個體與身邊狹小范圍內的自然環境的關系,這種關系在長時期都是相互協調的。後來由於社會發展程度的不斷提高與成熟,社會便完全外化成了個人生存發展的硬環境條件。今天,沒有了自然環境便沒有了人類;同樣,沒有了社會,人類也將不能存在。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的地球表層除了以社會形態出現的人類群體外,已經沒有了嚴格意義上的個人。因此人類與自然環境系統的關系便演變上升到了以社會環境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更高一個層次上。據某些哲學家預言,隨著地球文明的進化,人類和地球還將形成為一個統一體進入宇宙空間,與其他星球組成宇宙文明,從而發生宇宙倫理關系。宇宙倫理關系在目前只是理論上的一種可能性,在很長的歷史年代還不可能成為現實,因此我們暫時不去進行研究,而把研究只集中在上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社會與自然的三個關繫上。由於三個關系的層次不同,所以在環境倫理學中的地位,研究目的和手段等也將有所不同。這個問題留在以下章節中才認真討論和研究。
③現實性和實踐性
環境倫理學對人、社會、環境三者間的倫理道德關系研究,還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特徵。傳統倫理學過去所著重研究的人類個體間的倫理關系,它的惡化一般只會導致人類群體內部人們互動行為的失范,導致社會生活和諧度的下降,一般不會導致人類群體結構(社會)的整體崩潰及滅亡。但當個體環境道德行為失范並演化成整體社會行為後,環境系統的反饋便具有了導致社會文化整體消亡的力量。古代非洲的瑪雅文化、中東的兩河文化,中國的樓蘭文化的消失就是典型的事例。所以人們絕不能對此等閑視之。
現在,由於科技發展引發的,人類社會作用於自然環境系統力量的加強,除了造成O3層破壞,溫室效應,給人類社會發展蒙上陰影外,國家(人類群體)間所擁有的核武器當量的威力,及生化武器的殺傷力,都已達到了足可以整個地毀滅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層環境系統的程度,這樣就使人們對環境倫理學的研究具有了非常緊迫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特徵。
④可判斷性和可操作性
由於現代計算機科學軟硬體的發達,主要是電腦技術的應用,環境倫理學所涉及的人、社會、自然環境系統間的道德行為關系,如「三廢」排放標准、環境自凈能力的容許度,人類對被污染環境反饋的承受能力(受傷害的臨界度)等等都達到了可以進行量化研究的程度。只要人們確立了環境道德觀念,自覺約束自己對環境不道德行為,一切都是可以在一定量的范圍內去協調好人類個體、人類整體與自然環境系統的道德行為關系。不象傳統人際關系道德學,它只建立在善、惡觀念基礎上的一切道德觀念、行為准則、規范等等,都是一種不能量化的軟約束行為,其標准、是非、得失等道德評價,還得靠另一個同樣不能量化的道德標准——「良心」去控制和量度。人們常說的所謂道德法庭,其對是非、善惡的判決常常顯得非常模糊和軟弱無力,其中原因,與傳統倫理學所研究的道德現象本質上是屬於精神范疇的軟性行為有關。
環境倫理道德現象就不同了,它除了具有軟性行為特徵外,還具有物化的硬性行為特徵,特別是自然環境系統反饋的表現,大的可以達到使環境不道德行為的主體——人類發生疾病、死亡,人財兩空,甚至盪然無存的結果。所以環境倫理學對環境道德行為還必須進行量的研究,並在量的的規定性上對之進行善惡和是非的判斷,從而使環境倫理學具有了可判斷性和可操作性特徵。例如企業「三廢」達標排放和控制總量排放的「標」和「量」就是一個可操作的度量界限,超「標」和過「量」,就進入了道德范疇,屬於不道德行為。

『叄』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有哪些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1、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2、保護環境

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3、文明禮貌

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4、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5、守法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和要求依法辦事。守法,首先是遵守憲法和法律;其次是要遵守國家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最後,要遵守勞動紀律、技術規范和一些群眾自治組織所制定的鄉規民約等。

『肆』 保護環境的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

相關法律:
http://www.zhb.gov.cn/law/law/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
等。

『伍』 什麼是環境道德觀

環境道德觀是社會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下,由環境價值觀影響、約束人們環境行為的思想規范。樹立新的環境道德觀念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要樹立保護環境光榮、損害環境可恥的新道德觀念,把善良、正義、平等的用於人與人關系的傳統道德觀念擴大到人與環境的關繫上,明確人類對自然外界所負有的道德責任。環境道德觀要求遵守以下兩條環境道德原則:平等互愛,即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享有生存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保證健康生存和持續發展的權利;保持互利,人類每一個成員都應保護生存環境,保證地球上所有成員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環境道德觀中的環境道德規范有如下幾條:(1)自覺防止和消除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損害,採取有利於環境的行為;(2)從局部人手,自覺服從全局對環境保護的需要;(3)在合理開發利用的同時,自覺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行動;(4)支持和維護有利於環境的公共行為,批評和抵制破壞環境的言論和行為。

『陸』 道德規范是什麼

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
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孔子、董仲舒、朱裹等);有的把知識和理念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標准(蘇格拉底、柏拉圖);有的把上帝的意志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奧古斯丁);有的把幸福或痛苦作為判斷善惡的標准(伊壁鳩魯、斯賓諾莎等);有的把利與害作為評價善惡標准(功利主義者)。上述說法有的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內容,但都沒有對道德標准作出科學的規定。
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由於不同時代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因此還必須解決道德評價標準的客觀規定性。馬克思主義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判斷行為善惡的客觀的科學的標准。
中文名
道德標准
外文名
ethics
目的
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
屬於
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的利益
快速
導航
道德標准標準定義道德准則
簡介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新時期的道德標準是建立在人人平等這個基礎之上,以和諧為准則的,它更多的體現了個體在社會中的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
道德標准
道德標准(ethics),人力資源要合理使用,就應該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這些道德原則:人本原則、德才兼備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和服務原則。
標準定義
人力資源作為各種社會資源中最具潛力、最具能動性的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因素。企業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為了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我們必須對人才進行合理使用。人力資源使用並不簡單地是一個資源配置問題

『柒』 環衛工人職業道德規范包括那些

環衛工人的職業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遵紀守法版 ,愛崗敬業。遵守權國家法律法規,照章辦事,熱愛本職工作,潛心鑽研業務。
2、明禮誠信,求真務實。堅持誠實守信,注重個人修養,培養從業素質,提高思想覺悟。勤奮工作,真抓實干,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工作作風。
3、團結協作,與時俱進。樹立大局觀念,加強思想交流,培養協作意識,弘揚集體主義精神,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4、文明服務,優質高效。舉止端莊,文明作業,禮貌服務,盡職盡責地為市民排憂解難,不斷提高城市的環境衛生水平。
5、開拓創新,奉獻社會。積極深化改革,大膽開拓局面,強化管理效能,樹立「寧願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清潔城市,造福人民。

『捌』 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應該遵循哪些道德規范和法律

《環境保護法》 《大氣污染防治法》 《安全生產法》 《職業病防治法》回
《消防法》 《突發事件應答對法》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海洋保護法》
《水資源保護法》 《土地管理法》 《礦產資源法》 《水法》 《森林法》
《草原法》 《漁業法》 《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土地復墾規定》 《森林防火條例》 《草原防火條例》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玖』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要求保護環境倡導

28、如何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

答: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活動,深化學雷鋒志願服務,推進文明社會風尚行動,開展好城鄉共建、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活動等。

29、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要求保護環境要倡導什麼?

答:低碳環保,節約資源,減少污染。

3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三結合」教育網路是什麼?

答: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結合。

31、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有哪些?

答: 1、「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2、「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3、中華優秀傳統傳承活動。4、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5、「勞動美」社會實踐活動。6、「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32、整治中小學校周邊環境有什麼具體要求?

答: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校園周邊環境要求:

在上學、放學時,有公安幹警在校園周邊執勤;在地處交通復雜路段的小學、幼兒園上學放學時,有專人維護校園門口道路的交通秩序;在臨街中小學、幼兒園附近,設有交通標志標線和其它交通安全設施;中小學校園周邊200米內無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無歌廳、舞廳、卡拉ok廳、游藝廳、檯球廳等娛樂場所,無非法行醫或以人流、性病治療業務為主的診所;校園周邊取締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游商和無照攤點,無「三無食品」,無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飾品和出版物銷售。

【來源:耒陽市融媒體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拾』 保護環境屬不屬於職業道德規范

我認為保護環境應該屬於社會道德規范了,已經每個人公民都應該有著這樣一份保護環境的責任

熱點內容
楊祖國律師 發布:2025-01-21 12:31:00 瀏覽:984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