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30章道德經

30章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3-29 03:29:39

『壹』 老子《道德經》第36章:「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

老子《道德經》第36章:「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奪取它,必須暫時給予它。
這句話流傳至今,已經變成了「將欲取之 必先予之」.
也就是說我們要向他拿什麼,我們要先給他們什麼;若是想要得到獲得,就要先給予.
望採納~

『貳』 道德經第30章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道德經第30章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一張說的是寫實的手法,也就是說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是肯定的。而且事情都是來迴旋轉的,並不能夠一下子清除干凈的。所以要戒驕戒躁戒強,要知道物壯則老的道理。

『叄』 道德經三十三章感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這段話有向內和向外的維度。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這都是講向外的維度。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是講向內的維度。從小我們常常認為的聰明是可以識人,分辨別人;我們認為的強人是可以戰勝別人。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認識到人最大的聰明和強大是認識自己,有自知之明,可以戰勝自己。其實整段經文,第一句就可以把整章內容概括。人因為有了自知之明,他就可以戰勝自己的私心雜念,他就可以守住自己的本分,立定自己的方向,堅定自己的意志,他也比較容易感到滿足。知足,強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都是建立在對自己有自知之明的基礎上,而自知之明的基礎是要回到道,守住道。富,有志,久,壽這些都是執道之得,是末不是本。這個知足必須建立在道的基礎上人才會真正地長久地感到富,因為道才是生生不滅,恆久不變的,而道是向內求,不向外求的。如果建立在向外求的基礎上,比如對外界名利權勢的追求上,那麼永遠沒有恆久的富。說到這里,我們現在的教育都是教導向外求,要永遠不知足,認為這是積極進取,要求上進的表現。殊不知這種教育無意識地把我們引向一條外求的不歸路,沒有恆久的幸福和富。強行者有志,真正的志向是內求獲得,如果內心真正知道自己的立足點,自己的優劣勢,在外在的表現就是行動強有力,堅定不移,這是由內而外散發的。不失其所者久,這句話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很多細分行業公司為何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市場上得以長久生存,恰好印證了老子的話,守住自己的老本行,認清自己的競爭優勢,所以得以長久生存。死而不亡者壽。這句話我用簡單的比喻是歷史上有很多偉人,雖然已經不在世,但是他們的豐功偉績,思想,品格,精神流傳至千秋萬代,這就是一種壽。這段話我覺得仔細深究,好像就是老子給道做的廣告,如果守住道,就會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肆』 道德經前三十章感悟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理解:
特別善於駕車行進的人從不留下撤跡;善於辯論演講的人,他的話讓人不抓不著把柄;善於計算的天才,無論多復雜的計算,他不用計算器就能准確無誤的算出結果;善於閉鎖門戶的人,他不用設置所謂的門栓,你不通曉機關就打不開,可算是防盜的高手;善於打結的人,他打的結根本不用繩索,你卻解不開。這些高人,技術爐火純青,真可謂無招勝有招。

聖人就是這樣的高人,他善於救人救物。
聖人覺得每個人都有其才,沒有不可用的,所以他救助一些被社會拋棄的人,因材施教,並因才施用,那些人因為有了用武之地,而不再被拋棄,所以聖人救人,不棄人。
在聖人眼裡,世間沒有不可用的東西,一切廢物垃圾,都可以重新利用。他收集被遺棄的廢物,因其屬性對其重塑,使廢物新生,進而可以重新被人們使用,所以聖人救物、不棄物。
這就叫做循環利用的智慧。

所以那些幫助別人的人,是被幫助人的老師,被幫助的人,是幫助別人的人的訓練對象。

不用去尊貴那些教導你的老師,也不必去珍愛想念那些你幫扶過的人,雖然你從被教導和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到了一些智謀,但你要始終保持迷惑拷問的心態,多問自己「真的是這樣么?」「既然是這樣,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找到了,應該用那些辦法呢?」「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整個過程哪裡疏漏了呢?」等等,這就叫做探求奧妙。

進而不斷超越自己的認識、不斷超越自己的技術,最終成為那些無招勝有招的高人。

注釋:
呼應第四十九章。

注釋:
善,善於、善良、善待、喜愛。撤跡,行車時車輪留下的痕跡。言,主張、號令、話。
瑕字本義:玉中非原生的斑點。謫字本義:針對罪犯所作的判詞。數,計數。
籌策,古時計算用具。關楗,關閉門戶用的橫木或木閂。不可,不可能。
繩字本義:可以無限制低成本接續延長的纖維索帶。繩約,繩索。是以,所以。
常,規律、恆久、經常。襲,重復。明,智慧。資,貨也《說文》。
貴,地位高,高價,重視。智,計謀、智謀。迷,惑也《說文》。要,探求。妙,奧妙。

譯文:
善於行走的不留撤跡,善於言談的不留話柄,善於計數的不用籌策,
善於關門的人不用關楗,別人也打不開,善於打結的人不需繩索,別人也解不開。
所以聖人總是善於救助別人,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
總是善於拯救物體,所有沒有遺棄之物。這就叫重復的智慧。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鑒。
不必貴重自己的老師,不必珍愛自己的借鑒,雖然知曉卻要保持迷惑,這就叫探求奧妙。

『伍』 道德經全文一共多少章

不分章。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數為5162字。

(5)30章道德經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

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

『陸』 道德經多少章

共八十一章,《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回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答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柒』 《道德經》總的有幾章分別是哪些謝謝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道經》、下篇《德經》,不分章。內後分為81章,上篇《道容經》從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經》從第38章至第81章。
內容全文:http://ke..com/view/16516.htm

『捌』 《道德經》共有幾章

道德經一開始是分了81章,取九九八十一之意。後清朝一學者認為此種分法使內容太過分散,於是分成68章。所以現在市面上有兩種版本,一種是81章的,一種是68章的

熱點內容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