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如何定義

道德如何定義

發布時間: 2022-03-29 03:32:22

道德定義是什麼

道德是在最少二個人之間的互動基礎上,別人對你的評價,或自己對自己版的評價。只要你權不傷害別人,就是有道德。否則就有失德。
道德也是一個規則,是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必然遵守的規則。
道德也是一個度,當你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保持了一個合理的度,達到了雙贏,這說是有道德。當你突破了道德底線,可能說是失德。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72467511.html

② 怎麼理解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③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3)道德如何定義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④ 人倫道德的定義

人倫是人本來秩序,也指倫理。道德是道的旨意與規范。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
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於人性、人倫關系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倫理與道德是有著顯著區別的兩個概念,倫理范疇側重於反映人倫關系以及維持人倫關系所必須遵循的規則,道德范疇側重於反映道德活動或道德活動主體自身行為的應當;倫理是客觀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觀法,是自律的。

⑤ 什麼是道德道德如何定義

道德是沒有一個具體的界限的,你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就是道德,比如說不亂扔垃圾就是道德,尊老愛幼就是又道德素質的表現。

⑥ 道德的定義

《論道德》

「道德」二字,經常被人們提及。古今中外,與此相關的書籍,可謂多如牛毛。其內涵之豐富,可見一斑——我也略微談談。

雖然辭典里有現成的定義,但我仍想改弦更張,另作闡述。人道,即為人處世之道,指個人或群體同外界聯系時,應當具備的方法、原則及態度。而道德,可定義為:人與人相處時,應當具備的方法、原則及態度。

顯然,嚴格說來,道德僅在人與人聯系時起效;在人與非人的事物聯系,以及非人的事物互相聯系時,並不適用。所以,我們不可戴上「道德」的眼鏡,看待人類的殺生與動物的弱肉強食。

由定義,不難得知:道德有利於維持人類的穩定。所以,究其本源,可認為道德,是人類為維持自身穩定,而自我約束的產物。進而可知,對維持人類穩定的作用大小,是評判道德高低的核心依據。

談到作用,也不可不提利益。為更多的人,謀得更大的利益,所展現的道德便越高尚;令更多的人,受到更大的損害,所展現的道德便越低劣。

而展現,須有合適的時機——畢竟道德存之於心,而見之於行。若不得馳騁,便無法區分馬匹的優劣;不得施展,便難以判斷才能的高低。

人生的舞台:愈是狹窄和隱秘,對外人利益的影響,便愈為微小,也愈難於展現道德與才能;愈是寬闊和明顯,對外人利益的影響,便愈為重大,也愈易於展現道德與才能。

要想更為深入地了解道德,必須將其拆分而單論。「道」與「德」的內涵,原本並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被連用,且「道」的分量逐漸下降;「道德」一詞,幾乎成為「美德」的代稱。

所謂的「道」,即道品,指吻合於中庸之道的德行。德盛,則道不達;道高,則德不厚。唯有庸德庸行,方才符合中庸之道。

道德有別,根源便在於兩者的評判依據,存在差異。前者立足於延長人類的存在時間,後者著眼於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種群數量。須知人類的生活質量與種群數量提升得越快,人類的存在時間便會越短。——舉此一例,更容易理解:長勢越快的樹木,往往天年越短;天年越長的樹木,常常成長越慢。

對人類(非指個人)而言,存在時間,與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都能影響自身的穩定;且前者的影響,顯著大於後者。

換而言之,只要存在時間延長,人類便更趨穩定;若縮短,便更不穩定——此時,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生活質量及種群數量的提升,雖原則上有利於人類的穩定,但若使人類的存在時間縮短,反不利於自身的穩定。

顯然,道高於德,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道德經》有雲:「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高,則無拘泥於德;德厚,則無執著於仁;仁深,則無糾結於義;義重,則無束縛於禮。

當然,前文可謂玄之又玄,並不容易理解。判斷道與德孰高孰低,還有更為直觀的標准——智慧的大小。莫問智當何處尋,去其濁者水自清。寡慾靜心,而人自明。所以,道德越高,智慧越大。

道之高,莫過於老聃、莊周、洪應明;德之盛,莫過於孔丘。今人大可靜心咀嚼與比較儒道經典,通過兩家對世事人生的感悟,從而判斷出智慧的大小。

要想提高智慧,必須提升道德。而道德之路,頗為漫長與艱辛。古人雲:「逆以煉心。」不能忍受錘煉的痛苦,與長期的煎熬,必不會擁有高深的道德。

道德之本,在於自愛;進德之本,在於自省。若能堅持寡慾匡過,定可不負此生。

⑦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下面是聽嬋釋禪先生給「道德」下的定義和相關道德理論,可供參考.
聽嬋釋禪先生給「道德」下的定義.所謂「道德」:就是人類、國家和民族,以及國家和民族統領下的政府、政黨、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人民等共同「倡導、認可、約定而形成」的,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對應人群獲得「和諧穩定共存共處」效果和權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適性」意義的行為規范和准則.
聽嬋釋禪先生認為:道德是一種常規性文化或是文化現象.「道德」的全稱應該叫做:「公共道德」.「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的全稱應該叫:政治公共道德、經濟公共道德、社會公共道德.是全體「公」眾,「共」同倡導、認可、約定的在人類生存、生活和社會發展等過程中所形成的共識,並在其相應人群里「普」遍「適」用的「思想理念」集合的常規性、普適性文化或是文化現象.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他認為:道德是法律之母,是法律得以形成的基礎、基石和源泉.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都是「道德」所演化、演變、派生出來的「子孫後代」.馬列毛學、公有制和私有制學、科技學、經濟學、資本學、管理學、儒學、道學、法學、佛學等各門各派的「學說、學理、學技」等,都是這種「道德」的思想理念的基礎、基石和源泉.
聽嬋釋禪先生認為: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簡稱:法度),是程序性、規范性、操作性很強並需要強制力執行的「規范性」道德.所以,也有人把法律法規等叫做「硬道德」.「以德治國」,說的就是以「道德」治理國家,簡稱叫「德治」.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不能管轄、管理」的所有方方面面,都要由「公共道德」來全方位進行收底和管轄、管理.「公共道德」是人類可以維系和諧穩定共存共處的最基礎、最基本的底線.人類社會一旦無所顧及地沖破這個維系各層級組織體內部人們共同倡導、認可和約定並達成和諧穩定共存共處「共識」的道德底線,那麼不僅這些「公共道德」將會導致徹底地淪喪,而且依據已經淪喪的「道德之母」所制定出來的所有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的「規范性道德」也必將充滿邪惡.

⑧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由理性次生的對於行為是否符合「正當的形式」的判斷力。

⑨ 道德的定義

---樓主,你要是讓這問題過期了我會投訴的哦---
歸根結底的標準是-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是效果的同時一是動機.綜觀來看,它是促進我們人類從原始進化到今天的社會有緊密的關系,不是么,想想我們在最初的野蠻狀態的時候根本沒有法律,道德等等來約束每一個人自以為是的權利(為所欲為的權利),結果是大家都受害了,那最初的對大自然,天象,神仙的崇拜是因為自然中沒有給予必要的保護和申訴的渠道,於是才有了這些,但是又進一步的時候還是不行,因為神仙鬼怪畢竟神幻,無法主持人間公義(徹底),於是才有了我們人類之間的互為的約法三章 - 道德,就是我們大家都有一個互相承認和充實的標准來保障和平生活.再進一步的時候,由道德產生習慣(法),再由習慣產生法律...當然不是絕對的,但是這裡面的關系確實非常緊密相連的.

熱點內容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