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政府行政執法理念

法治政府行政執法理念

發布時間: 2022-03-29 05:08:25

法治政府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內容

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

2、法律必須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

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

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

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1)法治政府行政執法理念擴展閱讀:

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

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

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⑵ 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只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行政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必須正確處理自己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包括:其一,類似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等企業和老百姓做不了或者不願意做的事,為了形成市場的需要,政府都應該去做。政府應當創造硬體和軟體條件,形成各種各樣的市場。其二,制定好的規則並且嚴格執行這些規則,才能形成市場秩序,形成公平競爭,才有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另一個方面,是政府必須分清楚自己跟市場的關系,它只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其三,用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會資源。其四,宏觀調控市場。當市場失靈,市場自身的自凈能力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預市場、調控市場。調控的方法一要合法,二要市場化。學會用市場的方法、用激發市場機制的方法來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用法律的方法來調控市場,而不是簡單、粗暴甚至非法地去干預市場。其五,做誠信政府。面對市場,政府應當講信用,應該在市場中讓老百姓意識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繫上,政府一定要對市場誠實守信。政府如果沒有信用,市場就管不住了。
公平正義是基本價值取向
法治與公平、正義是一對孿生兄弟。社會的公平、正義應該成為整個政府行為的基本價值取向。

政府怎樣保證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除了通過制定和執行規則來保證市場的公平競爭之外,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錢從哪裡來,錢到哪裡去?政府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把稅收收起來。收多少稅才夠支出,又不會阻礙經濟發展、損害老百姓的權益。這涉及公平問題。第二件事情是收上來的錢怎麼用?分配過程中怎麼避免流失甚至貪污?這也有一個公平問題。財富的分配問題永遠是公平正義當中最重要的問題。

二是政府怎麼來保證公平正義?政府因行使公權力、實施社會管理的需要侵犯老百姓的個人權益時,要有一個制度化的補償機制。在這個問題上物權法主張及時、足額、有效的補償。

三是促進正義。通過社會保障等形式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是政府保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最重要的方面。這個問題直接決定著社會的穩定程度,也直接決定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程度。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由木桶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來決定,而是由這個桶里邊最短的那塊木板來決定。一個社會文明不文明、進步不進步,很重要的是看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是否得到重視和保護。
關鍵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包括三個方面的要求:

其一,從宗旨角度看,政府的一切活動包括執法活動,必須符合法律和制度設立的初衷,不違背和偏離其宗旨。這就是政府行為的正當性問題。所有的政府行為包括執法活動都必須符合法律的宗旨,以保證執法活動的正當性。執法就是要保證法律設定的某一制度的所有目標都能實現。背離這個宗旨和目標,具體的執法活動哪怕是看起來形式上合法的也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則。

其二,合法行政。行政執法活動除了在宏觀意義上要符合宗旨的要求之外,具體的行政管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包括執法者自身要有合法的執法資格,在事實和法律上要有依據以及程序合法等。

其三,合理行政。合理行政在行政管理上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為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社會情況和社會管理很復雜,為了使管理有一定的彈性,必須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但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有一個限制,即不得顯失公平。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行政。針對相同性質、類似情節的違法行為,只能作出大致相同的處理,如果做出截然不同的處理,就是顯失公平

⑶ 行政執法工作和建設法治政府有哪些必然聯系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關鍵是建立科學的行政執法責任體系,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

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界定執法職能,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對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是向著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邁進的重要步驟,對於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這是實現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徑。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以法定的行政管理職權為基礎,既行使權力,又承擔責任;既履行職責,又受到監督。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通過清理行政執法主體、執法依據,分解執法責任,嚴格責任追究等工作,使行政管理制度秩序化,符合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有利於實現行政權的有效運用。其次,這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證。建設法治政府是實施依法治國的基礎。我國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規和90%的地方性法規都是由政府來執行的。政府工作幾乎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政府能不能自覺地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直接關繫到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並將對整個國家法治化進程產生重要影響。行政執法直接面向社會和公民,其執法狀況直接關系政府形象。只有建立科學的行政執法責任體系,才能確保行政執法的合法性,才能有效促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三,這是服務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是責任行政和服務行政。這就要求通過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確定行政機關的職權責任來約束行政權、制約執法人員個人利益,從而更有效地接受上級機關、相對人和社會監督。行政執法責任制的核心內容是"責任",只有通過界定職責、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才能促進行政機關以"責任本位"取代"權力本位",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⑷ 法治政府應該具有哪六個特徵

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釐清了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為建設法治政府明確了方向;科學的行政執法體制的構架,為建設法治政府架設起橋梁;五大體系的建立,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認清現實中客觀存在的問題,為建設法治政府掃清了障礙;而找准正確的路徑,則為建設法治政府鋪平了道路。

(4)法治政府行政執法理念擴展閱讀

法治政府的含義要求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法治政府的內在特徵及其實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法治政府

⑸ 現代法治政府要求執法人員應當樹立哪些行政執法理念

一、建設法治政府,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認真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當前,需要結合實際,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制度建設質量、確保法律實施、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養等方面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體制保障。為此,需要抓緊四項工作: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落實「三個優先」原則。「三個優先」原則是行政許可法確定的重要原則,其基本內涵是: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能夠自主解決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要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落實「三個優先」原則,首先需要認識三個問題:(1)人民的政府,並不意味著人民群眾的一切事情都要政府通過行政管理去解決。(2)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成為一個「經濟人」。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繫上,市場是第一位的,政府是第二位的,盡管市場中的一些問題有時需要超市場的力量——政府權力去解決,但總的來說,政府不能凌駕於市場之上,更不能試圖改變市場的運行規則。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待各類市場主體。(3)社會中介組織通過自律來解決某些問題,比政府通過行政權力來解決更有效、成本更低廉、副作用更小、更具親和力。我們的政府要大力培育中介組織,克服兩個「不放」:不放心、不放手。
第二,恪守信賴保護原則。信賴保護原則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基礎,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必須全面、准確、真實;行政機關發布的政策和作出的決定要保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確需改變的要盡可能給相對人合理的預期,由此造成相對人損害的,行政機關要依法予以補償。落實這個原則,要求政府想問題、辦事情務必縝密、周到、慎重,切忌出爾反爾。做到這一點,實踐中會有難處,也要付出一定代價。但是,該負的責任、該承擔的風險、該付出的代價是躲不過的。分散風險、分別解決矛盾總比積攢風險、集中解決矛盾要好得多。因此,遵守信賴保護原則說到底就是化解風險、分散責任的有效辦法。
第三,公開透明。凡是需要老百姓知曉、執行的政策、決定,都要公開;凡是老百姓比較關注且需要他們遵守執行的政策,在制定和執行中應當多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是確保決策科學合理的保障,是決策得到老百姓認同並執行的社會基礎。公開透明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行政機關的信息資源應當盡量共享。這是樹立規則權威(由服從組織到服從規則的轉變)、克服部門保護主義、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
第四,創新管理方式。我國現行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權力導向型管理為特徵的,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隨意、沒有預期、強調命令,而且副作用大。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的優點是比較穩定、規范、有預期且副作用小。其具體要求是:在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之間,重在間接管理;在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之間,重在動態管理;在事前管理和事後管理之間,重在事後管理;在管理與服務之間,強調服務。總之,規則導向型的管理方式要求具有間接、選擇、協商的特點。政府管理方式體現這一特點,就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因管理方式不當而引起的問題。
二、建設法治政府,必須提高包括立法在內的制度建設質量
(一)對制度建設要有科學認識。制度建設是一門科學。制度建設是國家機關的權力活動,具有權力的一般特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國家權力,它屬於決策權范疇,具有決策的一般特性和理論基礎。從認識論上講,制度建設是一種認識活動,制度建設的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從事制度建設工作,研究制度建設問題,必須善於認識、把握制度建設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規律。
第一,制度建設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這是認識、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的認識論前提。從根本上說,制度是人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反映,一方面,制度是依據人的主觀認識來制定的,一項制度制定的好與壞,與制度建設者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制度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客觀的。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從本本、概念出發,不能搞土教條,也不能搞洋教條。
第二,制度建設是應然性與實然性的統一。應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應當是什麼樣,實然性是指所確立的制度實際上是什麼樣。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要求:所確立的制度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必須符合人們本來的價值追求,具有公認的道德基礎。制度建設的實然性要求:一切制度必須符合客觀現實的需要與可能,對客觀條件不具備或者目前還過高的一些要求,在制度建設中就要注意加以避免,否則,所確立的制度就會行不通,改革時期制度建設的應然性與實然性矛盾非常突出。理想與現實是一對永恆的矛盾,也正是這一矛盾,制度才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因此,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必須善於發現問題和矛盾。一方面,要力求實現制度建設的科學性,使制度符合事物的本質、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對一些問題由於實踐經驗不足,人們的認識還難以統一,可以暫不予規定,待條件成熟時再作補充。
第三,制度建設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制度所規范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做好制度建設工作,首先,必須善於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及個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以從中抽象出普遍使用的規則。其次,任何普遍規則都有例外,要在確立普遍規則時,妥善地規定例外,以保持制度的適用性。第三,在研究、確定規則時,對重大原則問題必須是非分明,態度明確,敢於堅持,同時又要注意照顧各種具體情況和不同意見,實事求是地靈活處理各種矛盾。

⑹ 法治政府有哪些重要特徵

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各地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方面採取了許多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人對法治政府的理解還比較簡單,致使法治政府建設在實踐中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從理論上進一步把握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徵。

建設法治政府目標的提出,在我國經歷了一個過程。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這是我國政府治理理念的一大進步。2003年,國務院法制辦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理論研討會首次提出了法治政府的概念。在此基礎上,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提出的過程看,法治政府中的「政府」是指狹義的政府,主要包括各級行政機關。法治政府的內涵主要是指各級行政機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行政理念、行政體制、行政規范、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監督等各個環節貫徹法治的原則。建設法治政府,是基於行政權在我國政治架構中的重要地位和行政權易於擴張的特性,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法治政府的內涵決定了法治政府必須是守法政府、民主政府和透明政府。

法治政府是守法政府。法治,在邏輯起點和制度目的上均在於通過法律制約公權力。因此,法治政府必然是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嚴格遵守法律的守法政府。守法政府的內涵包含兩方面:一方面,它必須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核心不在於權力的大小,而在於政府權力是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其邊界是確定的、明晰的,政府行使其權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當前,一些地方政府行使權力的邊界不夠明確和清晰,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事不分,這些都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它應當是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強調法律權威至上,政府違反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在違反法律後不承擔法律責任或者以政治責任、道義責任代替法律責任,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法治政府是民主政府。法治的重要價值在於實現民主、保障公民權利。因此,法治政府必須是民主政府,其權力的行使要充分、真實地代表民意,成為人民意志的執行者。這一方面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決策必須民主。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應採取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或者向社會公布草案等方式,廣泛聽取有關專家、社會公眾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實現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良性互動。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發揚民主,行政行為看似有法可依,其實並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行政執法也必須民主。行政機關在作出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應當告知並給予其陳述和申辯的機會,依法保障其合法權益。

法治政府應當是透明政府。只有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政府權力依法行使,成為法治政府。這就要求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事項外,政府作出什麼樣的決策以及如何決策都要向公眾公開,行政執法的依據、程序和結果都要及時公布,以方便公眾監督政府是否依法行使權力。信息公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准確、及時。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對信息採取「選擇性公開」,對自己有利的就公開,對自己不利的就隱瞞,這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974347.html

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徵--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⑺ 行政執法理念的含義

行政執法的理念要求包括職權法定;處罰和教育相結合;程序正當;權責統一;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尊重和保障人權理念;公正、公開、及時的理念。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三條
辦理行政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四條
辦理行政案件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的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第五條
辦理行政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六條
辦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保障其合法權益。
第七條
辦理行政案件,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應當使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詢問。對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應當為他們提供翻譯。

⑻ 簡述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特點:

法治行政的核心含義是法律高於行政。

第一,職權法定。行政機關的職版權,指中央權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職權,必須由法律規定。

第二,法律保留。凡屬憲法、法律規定應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在其所制定的行政規范中作出規定,稱為法律保留原則。

第三,法律優先。含義包括:

1)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於法律相抵觸,凡有抵觸,都以法律為准。

2)在法律尚無規定,其他法律規范作了規定時,一旦法律就此事項作出規定,法律優先,其他法律規范的規定都必須服從法律。

第四,依據法律。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依據,即體現為制定規范的抽象行政行為和體現為作出處理決定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必須依據法律。

第五,職權與職責統一。職權,就是憲法、法律授予行政機關管理經濟和管理社會的權力。

⑼ 政府法制與行政執法是什麼關系,主要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政府法制指的內容很廣,包括法律、地方行政法規、管理條列等等。 行政執法具體指某些部門的行動,例如最著名的「城管執法」,其他如環保部門、工商部門、交警部門等等政府機關的執法行動、行政處理都泛指「行政執法」

⑽ 執法理念有哪些

執法理念有以下幾點:
1、職權法定。依法治國作為我國治國安邦的基本戰略,要求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三者構成了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關鍵環節以及必要保證。因此,對於行政主體而言,其職權必須是法律所賦予的,法外無權。例如,我國明確規定對於違反稅法,如逃漏稅,其執法權為相關的稅務部門。但是,對方對於稅務部門的執法行為,出現了抗稅,拒不繳納,數額巨大,涉及刑事責任的范疇時候,此時,稅務部門將無權進行管理,將轉交給司法部門進行審理,根據規定判處其相關的刑事處罰。由此,可以發現我國對於行政主體的職權的范疇有著清楚明確的規定;
2、行政處罰與教育相結合。行政處罰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某人,其目的在於教育民眾,避免其再犯。比方說,我國針對吸毒者有強制戒毒處罰,對於一般的賣淫行為進行收容教育的行為,其目的不是為了處罰,是為了幫助吸毒成癮者戒毒。由此可以發現,行政執法理念中包含了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兩種;
3、程序正當,行政主體在針對具體的事件進行處理時,需要程序正當。如,當對方眼中違背了治安管理條例,需要進行拘留的行政處罰時,此時公安機關會明確告知,其所違背的條例,以及拘留時間,出示拘留證的同時,告知其可以行使的權利,行政復議以及行政訴訟的權利等等。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利時,程序必須完整且正當;
4、權責統一,權利行使也意味著責任的承擔。對於行政權利的行使,我國現在實行的終身負責制度。比方說,常見的營業執照的注冊,對於其信息的輸入,以及是否的合法進行注冊,我國的法律有著明確的規定,法律授予工商管理部門注冊權利,但是反過來,當出現問題時,也會追究行政主體相關的責任,即所謂的權責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熱點內容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