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動物讀後感
Ⅰ 保護大自然與保護野生動物讀後感怎麼寫
天鵝屬於冬候鳥,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石河子市轄區大泉溝濕地自然保護區、蘑菇湖自然保護區、夾河子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天鵝南遷北移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棲息地,每年11月至4月,約有500隻天鵝來此越冬。
一、寧靜生活請勿打擾
八師森林公安局安排部署巡護方案,每天對保護區內進行不定時巡護,建立野生保護動物救助中心,配備專業救助人員,及時救助意外受傷天鵝,待其回復野外生存能力後,將其在保護區內放生。僅2016年至2017年,共計救助天鵝5隻,放生4隻。
專項設施,防止破壞
Ⅱ 大羊駝與非洲豹讀後感400字
[大羊駝與美洲豹讀後感]
媽媽:是誰製造了悲劇? 最近我和兒子都迷上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這些小說既有豐富的動物知識,又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既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又能引發人對教育、科學、倫理道德的深入思考,大羊駝與美洲豹讀後感。 手不釋卷的讀完其中的《大羊駝與美洲豹》,我和兒子都唏噓感嘆,並引發了對故事情節的爭執和深入思考。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陽光大馬戲團為了創收,從國外進口了一公一母兩只大羊駝,並且懷上了小羊駝。可是好事多磨,公羊駝生病死了,重感情的母羊駝香吐茶飯不思,造成腹內胎兒死亡。管理員害怕香吐失去精神寄託也會香消玉殞,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就來個狸貓換太子,在香吐臨產時,給香吐蒙上眼睛,用一隻剛剛出生的小美洲豹替換了已經死去的小羊駝。動物的智商當然比不上人類,香吐和小美洲豹都上當了,一個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寶寶精心呵護,萬般寵愛,一個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媽媽,無限依戀,形影不離。雖然她們一個食草,一個食肉,面貌和習性迥乎不同,但卻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甜蜜的母子。人類的智慧為人類帶來了高額的利潤,香吐和美洲豹強烈的種類反差和出乎意料的親密,形成了極大的看點,令馬戲團的票房急劇上升。她們在舞台上是搭檔,在舞台下是親密無間的母子。香吐無限的憐愛,神情的舔舐,柔聲的呼喚,美洲豹則跟香吐追逐打鬥,嗷嗷著掛在羊駝脖子上撒嬌。一晃兩年過去了,雖然美洲豹已經長成成年豹子,可是母子依舊難舍難分。懂得多的管理員建議趕緊把母子分開,因為不及時分開,美洲豹就永遠無法真正從思想上斷乳,也永遠不會成為健全「豹」格的豹子。可是被馬戲團長臭罵了一頓。團長說:我們是馬戲團,靠的就是這種有悖於倫理道德的熱點賣座。她們越是親密,帶來的利益越高。於是母子繼續天天在一起耳鬢廝磨。可是好景不長,由於某位領導的橫加干涉,《大羊駝與美洲豹》節目被禁止。失去了利益的支撐,羊駝香吐和美洲豹被強行隔開。可是美洲豹已經錯過了生理上的斷乳期,無法適應離開羊駝母親的生活。他被關在籠子里,茶飯不思,雖然馬戲團給他買來了一頭漂亮的母美洲豹,可是它連最起碼的動物間的愛戀都不懂,只是每天沖著母親香吐的方向哀嚎瞭望。引不起任何興趣。而香吐媽媽雖然也思念美洲豹兒子,但是卻已經和馬戲團新買來的公羊駝結婚生子。終有一天,美洲豹聽見了香吐一聲對小羊駝的呼喚。它一躍穿過三米多高的圍牆,急切的想投入到母親的懷抱,沒想到公羊駝為了保護妻兒站在前邊。誰阻擋美洲豹見到日思夜想的媽媽,誰就是敵人,從小不曾殺戮過的美洲豹,在對母愛的強烈渴望下,一口咬死了橫加阻攔的公羊駝,讀後感《大羊駝與美洲豹讀後感》。小羊駝嚇得躲在香吐的肚子底下,而美洲豹也想鑽進媽媽的肚子底下舔舐打滾,小羊駝的恐懼和香吐對小羊駝的保護,強烈的刺激了美洲豹的心理。他一口咬死小羊駝。然後野獸的野性一下子變成脈脈溫情,它親昵的鑽進香吐的肚子,掛在香吐的脖子上撒謊,嗚嗚的叫著,渴望得到媽媽的愛撫。可是香吐親眼看見自己的兒子美洲豹殺死了自己的老公和小寶寶,已經呆傻了,從此它不吃不喝,幾天後,跪在地上,雙眼望天,一命嗚呼,死不瞑目,至死,它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讀完,首先我為文中所表現出來的母愛所深深震撼,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物種,只是因為人類的所謂智慧,讓他們誤認為對方是自己的母親和兒子,它們之間就會產生那麼深刻的母子之情,讓人由衷贊美母愛的偉大。看完了,我摟著快一米八的兒子,心底默然產生一種母愛的柔情:兒子,你看一個食肉的,一個食草的,都可以產生這么深厚的母子情,分開了都這樣痛苦,我們能經常在一起享受這份母子情,多幸福啊。兒子則一邊躲避一邊面露壞笑的答應:嗯嗯嗯。。。 其次,是對文章的悲劇結局,很是傷感,當我看到文章開頭深深的母子情的時候,我沉浸在溫情脈脈的描寫中,心裡都是美好的想像,可是最後竟是這樣血淋淋的結局,是誰的錯呢,也許是因為野獸的本性最終是野獸,弱者永遠是弱者;也許是人類為了利益,不但扭曲了自己的心靈,也扭曲了動物倫理道德。兒子追問我:到底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我回答不出來。在科學幾乎萬能的現在,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利益
Ⅲ 充滿靈性的動物世界讀後感四百字
聽的時候一看歌詞就鬆了口氣,覺得還是維持了《高尚》的作詞水平。總體而言,我很佩服這副詞,是有一點深度和靈氣的。歌詞的深度體現在歌詞中用了很多意象,靈活運用動物的習性特點,來側面反映人性。歌詞的靈性體現在它的詩意它的不直白。這種詞就是不用大白話告訴你他想表達什麼,而是從一個個細節一個個側面來讓意思更飽滿更深刻。
講的就是人拚命地用高貴優雅的東西偽裝自己,但其實在那副外表下,慾望爆發時還是有人類最原始的獸性。人和動物到底有什麼區別?可能有人西裝革履,外表光鮮亮麗,有高雅愛好,私底下道德敗壞干盡齷蹉丑惡之事。
Ⅳ 我要一個關於人和動物之間感情的讀後感
《想像中的動物》讀後感
如果有這么一本小說,作者是左魯迅,右荷馬,博爾赫斯在中間,吳承恩在胸口,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你看不?我的答案是看,看丫的忽悠能不能超過上面4個,超過了,寫個書評喊聲好,沒超過,寫個書評喊聲傻。
現在,真有這么一本小說了,書名叫《想像中的動物》,作者是轉帖之王錢烈憲,哦,不對,版權頁上寫的是徐來。msn上他叫拇姬,一個人有好幾個化身,其中一個還是母雞,這不是胡來嗎?
錢烈憲推薦這本書讓我讀的時候真不湊巧,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命運多舛。一開始推薦電子版,我收到後翻了幾節就找不著存在哪個目錄下面了。後來書成了,他給我郵來,可惜所託非人,速遞硬是變成了慢走,北京到烏魯木齊,一本書走了一個月。
書好容易到了我手裡,偏偏趕上我買房子,沒有大把大把的時間看,只能是把書揣在包里,在房屋產權交易中心排隊,在農行排隊,在契稅大廳繳稅排隊等待的間隙,一點一點的看,好在《想像中的動物》是個讀書筆記類的東西,隨便你跳著讀,躺著讀,轉著讀。
看著看著,我就看出名堂了,這本書是向大師,特別是那些魔幻大師致敬的作品。序言一看就有點像魯迅的《故事新編》里的《補天》,還有幾篇也頗似《鑄劍》《奔月》,記住,我說的像是指在想像力方面的像,而不是純文字的像,或者故事情節上的像,掉句楊朔同志散文的書袋,那就是形散神不散,神似形不是。
我家的床頭櫃上常年擺著一本《希臘神話故事》,裡面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動物,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頭發會變成毒蛇的美杜莎,人面鳥身歌喉迷人的海妖塞壬,同樣,《想像中的動物》這樣的怪物也比比皆是。不過,說實話,在我看到《想像中的動物》的篇目里,沒有女妖這類動物,不能不說是個遺憾,這也就是錢烈憲同志和荷馬同志的差距,沒有對女性動物做深刻的想像。
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國人估計都看過,那書真能扯,故事性也好,《想像中的動物》里的動物和西遊記上的動物迥然不同,我個人覺得《想像中的動物》里的動物要比《西遊記》的動物級別高,但是故事性顯然略遜一籌,因此,各有千秋,打個平手。
博爾赫斯的書我沒看過,就不裝大尾巴狼了。不過,我看豆瓣書評老拿錢烈憲同志這本書和博爾赫斯的書做比較,甚至有評論說錢烈憲同志有抄襲之嫌,這個我就不好評論了,畢竟我沒看過博爾赫斯的書,有看過的同志站起來說說,究竟是不是抄襲的。不過,我覺得錢烈憲雖然愛轉帖,但他始終恪守轉帖的職業道德,就是標明出處,這一點他要強過小四郭敬明許多倍,何況,《想像中的動物》是錢烈憲同志的處女作,處女作如果不是處女,是修補甚至抄襲的,那不是太掉價了?
綜上所述,我覺得《想像中的動物》是一本徘徊在《故事新編》《希臘神話故事》和《西遊記》之間的好書,是居家旅行,排隊買房子購物等待時一本必備的好書,是一本不需要太動腦子很放鬆的好書,其功能相當於你排隊時候耳朵里塞的mp3,捧上他,你可以暫時忘記周圍的人類兇猛,而去和書里那些可愛滑稽的動物打交道。
Ⅳ 《藏獒》讀後感
「藏獒」中蘊含著很濃的精神, 它們代表著一種自我反省、自我約束、獨善其身的精神。作品中,主人公"父親"在與藏獒的接觸中看到了這種高原動物身上所具有的人類傳統的尊嚴、責任和忠誠.正像書中所說的一隻灰色老公獒面對著他所憎恨白主任被一隻藏馬熊襲擊的時候,他仍舊不顧性命的撲向了那隻藏馬熊, 搏鬥到死,即使是面對仇人,它也不會幫助野獸,只能幫助人,因為它永遠銘記著一隻藏獒的責任和忠誠.
「獒性」是指「文化獒性」, 獒文化是平民文化,是弱者的文化,是公正道義、舍己為人的代表。人們喜歡藏獒其實就是喜歡它們那種沉穩剛猛而又寬宏仁愛的精神,喜歡它們那種生來如此的藏獒之德:放牧駿馬牛羊,奔走萬里雪山,驅逐豺狼虎豹,守護家國家園,感知凶吉禍福,不避苦難艱險。獒性也是人性指標的另類顯示,是我們極端缺乏的道德良心的體現。
在藏獒精神和藏獒文化中我深刻領悟到, 作者以人性化的手法描寫"獒性",其實也是用"獒性"呼喚人性,在《藏獒》一書中多次提到了藏獒的優秀品德,實際上是我們人類的優秀分子自古以來就孜孜以求的,也是人類很容易丟失的精神財富.
一是愛崗敬業,安守本分.
藏獒是一種既愛崗敬業又安守本分的動物。它們愛崗敬業,扶助主人渡過難關,幫助牛羊抗擊野獸;它們安守本分,恪盡職守,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藏獒精神補充人類精神,這不禁讓我想到,愛崗敬業是一種職業精神,安守本分是一種職業態度。一個人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職場中取得成功;一個人只有安守本分,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對作為教師的我來說,不但要熱愛這一崗位,更要對每一個學生和家長負責,,對學校和每一位團隊夥伴盡職,帶著獒精神和獒文化安守在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奉獻。
二是高尚無私, 舍己為人.
書中尾聲處一段普通文字的描寫,著實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1957年冬天,西結古草原遇到特大雪災,寒冷和飢餓奪取了大部分人的生命,許多牧民困在大雪裡不知死活。獒王岡日森格帶領著狗群迅速的離開了那裡,去尋找救援的東西,處在第五胎哺乳期的大黑獒那日留在了一個牧民家。它在自己無吃無喝的情況下,用它的奶汁給牧民一家四口和四隻狗以及它自己的兩個孩子提供了五天的救命飲食,直到岡日森格代領狗群踩開雪道,給他們叼來了政府的空投物資。那時候大黑獒那日已經站不起來了,但它的奶汁還在朝人和狗的嘴裡流著,盡管已經非常稀薄,盡管是奶中摻血的。它似乎把它的血肉全部變成了奶汁,就從那皮包骨的孱弱的身體里,源源不斷地被人和狗的求生慾望吮吸而去了。雪災結束後, 大黑獒那日再也沒有恢復過來,它元氣大傷, 身體似乎縮小了一半。又過了一年,它就死了。牧民一家抱著死去的大黑獒那日哭暈了過去,全家都給它跪下了。西結古草原上,超度獒魂的經聲像煙霧一樣彌漫了一個冬天還在彌漫。」多麼崇高的品質,它們讓我肅然起敬。
高尚無私的奉獻精神也正是我們作為教師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崇高精神.過去,我們用「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等思想教育人、武裝人,培育了許許多多德行高尚的國民。如今,我們仍然應以「無私奉獻」的觀念來詮釋傳統美德精髓,武裝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頭腦。試想,如果人人都打牢了「無私奉獻」的思想根底,那還有什麼美德不能發揚光大呢?
三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
藏獒是頑強的,能夠適應自然環境極端嚴酷艱苦的高原生活,是真正的高原主人;藏獒是堅忍不拔的,可以忍受千般苦難;藏獒是英勇無敵的,可以迅速擊敗野獸。而這一切都基於藏獒的堅定信念和巨大勇氣:勇於挑戰自我,無所畏懼、永不退縮地去行動。同時又是一種為了抗爭邪惡而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象徵;它們是一座座獸性的豐碑,同時又是一座座人性的豐碑.
懦弱是人生的大敵,藏獒從不懦弱。相反,藏獒具有勇往直前、毫不畏懼的優秀品格。一個人如果懦弱,那麼他應該有所改變,必須培養和樹立信心,才有可能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否則會畏首畏尾,永遠走不出黑暗。不論遇到什麼問題,哪怕是面臨失敗,我們都不應該灰心喪氣,要勇敢地正視它,以積極的態度尋找解決的辦法。一旦問題解決了,我們的自信心也會為之大增。
四是遵守規則,服從命令
在那個利益紛爭的社會,藏獒是干凈的。比如說,它們從不亂咬人,從不爭搶別人家的食物,但是當外人侵犯到他的主人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雖然比較兇猛,但卻是有規則、有秩序的. 藏獒是一種依賴群居才能發揮作用的動物,群居的生活會讓它們具有健全的心智,會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它們許多必須遵守的規則,從而使它們的行為方式符合某種代代相傳的習慣。這種規則和習慣既體現著藏獒自身的生存需要,也體現著人類的需要。服從命令是天職,條規法令要牢記,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得勝利。任何環境中,只有遵守規則、服從命令,才能取信於人,才能被人尊重;只有遵守規則、服從命令,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只有遵守規則、服從命令,才能凝聚成工作的集體,成長為能打勝仗的團隊。
五是冷靜沉穩,自信堅定
藏獒身形偉岸,姿態優雅,一臉的王者之氣,顧盼之間八面威風冉冉而來。它一隻眼睛含著王者必有的自信和豪邁,一隻眼睛含著鬥士必有的威嚴和殺氣,但行動卻是傲慢和遲緩的,充滿著對來犯者發自內心的蔑視。
我們要追求成功,就一定要有藏獒的這種強者心態。如果你覺得自己活得太窩囊,如果你不想苟且偷生,如果你不願隨遇而安,如果你不想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你不妨以強者心態去面對世界。
Ⅵ 駱駝 讀後感 500字
《駱駝》是一部以雪域高原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作品描述兩個孩子和一群駱駝之間的故事。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揭示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通過對動物的生動描寫,揭示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人情感糾葛的內心世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從中引發聯想,思考其中的內涵。
在《駱駝》中,幾位主要角色有駱駝、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子,在故事中,無論動物還是人,大人還是小孩,成年駱駝還是小駱駝,都承擔著自己的一份責任,在「大駝運」中扮演著悲壯而沉重的角色。這次,楊志軍特別為《駱駝》選擇了明天出版社,就是希望這部作品既能打動成年人,也能讓孩子們感興趣,讓他們了解動物,明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動物的相處之道——他覺得有些道理告訴大人們已經來不及了,還是抓緊時間告訴孩子們吧。他想讓孩子們知道在地球上不僅僅我們人類擁有愛,動物也需要愛、追求愛,甚至,駱駝的愛散發出奪目的輝煌。「甚至,讓人類在它們的愛情面前感到羞慚和自愧弗如。」
在《駱駝》中,楊志軍最愛的「人物」是兩峰駱駝:壯偉的公駝格爾穆和美麗的母駝烏圖美仁。他們從小說一開始就失散,踏上「大駝運」之路後就一直在互相尋找,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代表了楊志軍心目中愛情的執著境界——不停地追逐,活著就要愛著。在楊志軍眼中,人類的愛摻雜了太多功利的因素,附加了很多愛之外的條件。說到底,愛應該讓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愛把一個人的精神鏈條和另一個人的連接在一起,可從現代之愛中,人們得到的這種精神愉悅越來越少。
無論是寫歷史還是寫動物,楊志軍關注的其實還是當下,還是人類,他在當下的社會生活中找到了寫作的理由,他對純粹愛情的嚮往,對「等價交換」愛情的鄙夷,讓他產生了很強的表達慾望,他要通過駱駝堅定、單純的愛情故事,來反諷人類,提倡愛情的執著與堅定。同時,在小說《駱駝》中,楊志軍也描寫了人類的愛情,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比較都成為他闡述對人與自然關系看法的一種方式。最終,人類會從動物的身上獲得覺醒的力量,楊志軍把《駱駝》中人類的愛情形容為「脆弱的、不地道的、不道德的」。真正道德的愛是在動物身上,他用動物來提升人類,用精神來提升物質,用理想提升現實。在《駱駝》中,楊志軍讓人類的愛在反差中不斷升華。
Ⅶ 《道德經》讀後感(500字)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能的人,使人民不去爭奪功名利祿;不以難以得到的東西為珍貴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盜;不顯現那些能誘發人們貪欲的東西,使人民的本心不被擾亂。所以,聖人治理天下,要純潔人們的心思,滿足人們的溫飽,減損人們的遺志,增強人們的體魄。永遠使人們沒有知識,沒有慾望。使那些自以為聰明之人不敢自作主張,以無為的方式去對待一切,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老子主張無知無欲,與他所處的歷史背景有密切關系。周王朝分崩離析,五霸代興,戰爭頻繁,野心勃勃的諸侯們都像代周而立,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的爭斗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老子面對戰亂痛心疾首,因此提出人的本性本來是清靜純潔的,只是受到了名利物慾的隱憂,爭名奪利,貪圖物慾,於是就產生了奸詐巧偽之心。二者是引起社會動亂的根源。主張去除名利,凈化人們的心靈,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從對於人類文明發展史進行反思這一角度來看,老子的思想是深刻的,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生存意識。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人類已經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
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動物,同時也是破壞地球、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由於人的活動,地球的臭氧層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全球平均氣溫逐年上升,酸雨日益增多。大氣、水源、土壤等極大地損害和惡化。大自然已開始瘋狂報復人類。據統計,全世界有五分之四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污染的大氣環境中,引用這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水。這些污染又翻過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全球每年有500萬人死於癌症,而癌症決大多數十有環境污染因素引起的。
地球母親已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人們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知識、財富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人類在不斷著創造文明,同時也在不斷為自己挖掘著墳墓。
Ⅷ 要一篇<<道德經>>讀後感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說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夠滋潤萬物卻又不與萬物相爭,而停留在別人都不喜歡的地方(低窪處),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老子在自然界萬物中最為欣賞的應該就是水了,能「聖人」的化身,更是「道」的完美詮釋。
開始想小學的路上游著小蝌蚪的水,老房子門前臭水溝的水,98抗洪電視里驚濤駭浪的水,外婆家把石頭「砸」出了小坑的水,早年隨媽媽去那漳河風景區讓我頭暈目眩的水,中考那年濕了我的衣服和課本的水,在陽台上我用來細心澆灌花草的水,我日日飲下的形形色色味道各異的水,乘輪渡過江時漢江歸入長江處那「涇渭分明」的水,寢室後的楊柳依依下波光粼粼的水,我時時叨念「靜如止水」的水……
我想,我有必要來重新認識一下這個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了。
首先,「潤物細無聲」是我們眾所周之的了,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是離不開水的。「水乃生命之源」是不爭的事實,牽強些說,這應該算是水的一種「博愛」了。不禁有些疑惑,人類的信仰有上帝,有佛祖,有神明,都還是人類自己的形象的變異,潛意識里還是覺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其實,大膽設想一下,我們似乎應該把水的化身作為信仰之源。當然也絕對不是傳說中所謂「龍王」、「河神」之類了,只是水本身。
其次,是「水往低處流」,又是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了,應該也算是它「不爭」的寫實。因而才有了「人往高處走」的對比了。水源自高山之巔,能俯瞰世界,卻是甘心一路順流而下,滋潤萬物已是最偉大的了,卻又不與萬物相爭,甚至是安身於別人都不喜的低窪處。而且水是最善於循環的物體了。只要有一點不平,便會開始流動。循環著,「生命不息,流動不止」永遠想著前方行進。難得的是,停下來的時候,表面是最平靜的,而在平靜之下仍是不斷的滲透、循環。這世間,有多少人能放棄自己所在的高出而甘心去卑下的地方呢?有多少人能做到不與為爭?又有多少人能永不停留,在不斷自我循環的過程中又不斷向前呢?
「以柔克剛」是我極為欣賞的一條處世之道。而水應該是當之無愧「柔」的典範了。之前,我從一本寫給女子的勵志書上看到「當女人溫柔到了極處,就是一種力量」時,還有些不太能理解,如今再看,這「溫柔到極處」應該也就是如水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不知,莫能行。」滴水穿石乃是最好的寫照,而洪水沖垮堤壩,形如猛獸,造成災難也讓我們對水的力量絕對不敢小覷。柔弱如水,可以不與世為爭,慢慢化解剛強的力量。而水的「柔」更是到了一種「無形」的狀態,只要有一點點間隙,水就能滲透進去,然後將其占滿。當然,我們的至柔絕對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溫柔的堅持。女人既是「水做的」,當是應該好好利用自己身上「柔」的力量。特別是在這個弱者強食的社會,當所有的人都在極力變得更強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時,溫柔的女人是便是清涼劑、暖手寶,給人舒適之感,讓人信任、親近。
《莊子•山木》有語:「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里的水,可能是山中的清泉,沾滿了大山的靈氣;可能是甘甜醇爽的有著井之魂靈的井水;可能是小溪中綿長的涓涓細流……總之,這水,明凈、清澈、甘甜、充滿靈性,如此便成了對友誼至高的評價。而且水能洗滌污垢,讓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心保持明凈。如此才能乾乾凈凈、清清爽爽地立足於這世間。
「上善若水」,若水乃為上善。「道」是產生萬物的總根源,先於具體的事物而存在,是世間萬物的基本規律及本源。「道」應該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需要有明確的認知和理解。而水,便是這世間最接近於道的了,水「無所不利」正如「道」無所不在。水舍高趨下,而不受阻礙;水能流淌於世間各處滋養萬物,洗滌無垢;水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平靜,實則深不可測;水源源不斷地流淌,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
若「水」,無疑是至仁,至善,至德,至道……
Ⅸ 第七條獵狗讀後感
暑假,我讀了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書中描寫了許多感人的動物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動物們真摯美好的情感一次次地震撼著我的心靈,讓我受益匪淺.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第七條獵狗》.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老獵人召盤巴養了六條令自己不滿意的獵狗之後終於得到了一條好狗——赤利,它勇猛善戰,反應迅速,召盤巴對它寵愛有加.可是在一次狩獵時,召盤巴被一頭兇猛的野豬襲擊,危急關頭,卻不見赤利蹤影,原來它正在草叢里和偷襲主人的眼鏡蛇惡戰.不明就裡的召盤巴僥幸逃過一劫,但赤利的「臨陣逃脫」卻深深地傷透了他的心,他決定把赤利殺掉.後來在召盤巴的孫子的幫助下,赤利逃進了山林,成了一條流浪狗,但它對主人的赤膽忠心始終沒變.後來,在主人生命受到威脅時,赤利奮不顧身地極力拚殺,任憑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自己的主人.最終,它幸福地死在了主人的懷里.
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是人類的好幫手,他們會看家、捕獵、帶路、救人,簡直無所不能.有時他們會給人類帶來無窮的快樂,有時會讓寂寞的人們感到幸福.他們聽從主人的召喚,全心全意為主人服務,不惜一切保護自己的主人.就像故事中的赤利,雖然被主人誤解趕到了林間,但他始終念念不忘主人的養育之恩,最終為了保護主人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大自然中的一切生靈都應該得到尊重和愛護,雖然動物和人類不能相提並論,但有了這些可愛的生靈,人和自然才能和諧相處.愛護它們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就是愛護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所以,伸出你我的雙手,獻出你我的愛心,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Ⅹ 沈石溪動物小說讀書筆記
這個故事出自「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里的《再被狐狸騙一次》,作者沈石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年輕人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對狡猾的狐狸夫婦騙走一隻大閹雞。過了幾天,年輕人上山砍柴時,又遇見了那對狐狸夫婦,他想要報復一下,恰好又在腳邊的樹洞里發現一窩小狐狸,狐狸夫婦里的母狐又在樹洞里,便想到這就是那狐狸夫婦的子孫,
便舉起了柴刀,只要母狐狸一露頭就給它來個斬首示眾。公狐狸為了讓母狐狸能帶著它們的小寶貝安全轉移,竟不惜咬斷自己的腿骨,想把年輕人引開。可憐天下父母心,看著鮮血淋漓的公狐狸,年輕人雖然識破了它的騙局,卻甘願再次受騙。他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柴刀,轉過身來,准備去追公狐狸。剛走一小會,母狐狸就在離樹洞不遠的土丘後面「呦呦」的叫囂,聲音平緩,好像寄出了一封平安信。這時,公狐狸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它只是做了個躥跳的動作,就掉在地上,死了,因為血流得太多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這血染的父愛是多麼偉大!我們要好好孝敬父母。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作協理事。1952年10月生於上海,16歲赴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20歲在當地當山村教師。1975年應征入伍,1979年開始兒童文學創作,其動物小說別具一格,在海內外贏得廣泛聲譽,他本人也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小說《聖火》獲1990年世界兒童文學和平獎。《第七條獵狗》獲中國作協首屆兒童文學作品獎。《一隻獵雕的遭遇》獲中國作協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
在談到創作體會時,沈石溪說:「十五年的創作實踐,我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禮儀的粉飾、道德的束縛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醜陋與美麗融於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會盛衰,禮儀會更替,道德會修正,社會文明也會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斑羚飛渡》一文榮獲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台灣兒童文學學會、《民生報》、《國語日報》、《兒童日報》、《幼師少年月刊》聯合主辦「好書大家讀」活動推薦書目。文章以明朗而優美的語言、深沉的筆觸,通過對動物社會的描寫,揭示了動物之間情感糾葛的內心世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從中引發聯想,體會其中的內涵,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動物世界尚且如此,我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