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人物事跡
『壹』 易勝華的人物事跡
首屆國家司法考試全國前50名,曾榮獲《亞洲法律雜志(ALB)》2013「中國十佳訴訟律師」、「十大優秀辯護人」、「北京市優秀律師」等稱號。第二屆中國律師原創文章大賽刑事組第二名。全國首屆「公訴人與律師電視論辯賽」北京賽區律師選拔賽「最佳風采獎」、團體第一名。
易勝華律師曾是司法廳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優秀論文獲得者,曾在《檢察日報》、《方圓法治》、《新法制報》、《上海法治報》、《律師與法制》等報刊、雜志發表法律作品數百篇。
易勝華律師是暢銷書《別在異鄉哭泣--一個律師的成長手記》的作者。該書於2013年5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上市兩個月,三次加印,得到廣泛好評。易勝華律師將所有版稅都捐獻給了公益項目--「免費午餐」工程,為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
易勝華律師從事法律工作十餘年,2002年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2004年開始正式執業。易勝華律師長期研究中國刑事法律制度和死刑刑事政策,代理了數百起刑事案件,在刑事辯護領域經驗豐富。
擅長經濟職務犯罪、貪污賄賂犯罪、死刑案件、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及其他重大、疑難、復雜刑事案件的辯護。易勝華律師還常年擔任數家大型公司企業法律顧問,有著極為豐富的談判經驗。
(1)法治人物事跡擴展閱讀
易勝華,江西九江人,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高級合夥人律師,盈科全國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北京市朝陽區律師協會爭議解決委員會副主任,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律政菁英坊」導師。北京市高校模擬法庭大賽專家評委,北京市高校辯論賽特邀評委。
『貳』 結合我國抗疫實際,談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體現出了中國的哪些寶貴精神
1、抗擊疫情的中國答卷,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寶貴精神。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人民生命和經濟利益之間孰輕孰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在這場重大疫情面前,黨中央以寧可一段時間內經濟下滑甚至短期「停擺」,也要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的巨大勇氣,對湖北省和武漢市果斷採取史無前例的全面嚴格管控措施,並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從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我們全力以赴、不計代價救治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2、抗擊疫情的中國答卷彰顯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寶貴精神。
中國抗疫的艱辛歷程,是14億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14億中國人民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士。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顧全大局、頑強不屈,為阻擊病毒作出巨大犧牲;
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海關關員、基層幹部、下沉幹部不辭辛苦、日夜值守,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犧牲奉獻;快遞小哥、環衛工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新聞工作者、志願者等各行各業工作者不懼風雨、敬業堅守。
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跛腳奔走在救治一線;順豐快遞員汪勇義務接送醫護人員、幫助他們對接共享單車、協調生活物資;延吉車務段琿春站客運員張樂義無反顧地推遲婚期,堅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這些涓涓細流匯聚成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而這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綿延不斷、砥礪前行的文化基因。
(2)法治人物事跡擴展閱讀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特點,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累的雄厚綜合國力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效,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國人民深厚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從未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並不斷從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協作,奮勇前行,不斷開啟新征程,書寫新答卷。
『叄』 08感動中國十大法制人物的事跡以及頒獎詞
獲得2008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奔忙在冰雪地震災害前線的志願者唐山十三農民;累死在救災前線的青年戰士武文斌;帶領群眾抗震救災的北川縣長經大忠;冒著生命危險在救災前線搶險的消防隊員李隆;維護奧運聖火尊嚴的殘疾人火炬手金晶;把聖火送上地球最高點的藏族火炬手吉吉;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紮根懸崖小學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照顧癱瘓女友34年的蘇州市民韓惠民以及張藝謀奧運導演團隊。值得一提的是,感動中國的特別獎授予給全體「中國人」。組委會認為,2008年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悲愴和喜悅,在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國人用堅忍、勇敢、智慧向中國和世界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肆』 遵守法律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西漢張釋之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
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大意是有人在把劉邦廟里的玉環偷走了,漢文帝大怒要治罪,張釋之認為論罪當斬.漢文帝很生氣說受不了這貨太過分了,我讓你辦案就是要判誅族,結果你按照法典回答我,這搞不成。
張釋之說律法的規定就是這樣,罪惡本身是一樣的,怎能以對陛下您本人的忤逆與否而做出區別判罰?在宗廟里偷個禮器就要族誅,那如有百姓在劉邦墳上取了一捧土走了,該如何判罰?
2、唐周時期狄仁傑
儀鳳元年(676年),武衛大將軍誤砍了唐太宗陵園內的柏樹,狄仁傑說他應該被免職.但唐高宗說要殺掉,狄仁傑又說不行,罪不當死.唐高宗用了和漢文帝一樣的理由,說砍老爹陵園內的柏樹讓我不孝,必須死.狄仁傑就用了上面張釋之的例子和魏文帝曹丕與辛毗的例子來說明。
總結說,陛下的法典,各種罪名判罰都不同,哪有犯了非死的罪名卻一定要死的?法如果變換不定,那麼百姓將無所適從.如果陛下一定要改變法典(意味把這事定位死罪),那麼從今日開始(你先定了死罪,以後就都是死罪了,但武衛將軍不能死,因為此時你還沒改法律)。
3、北宋包拯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後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
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願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伍』 關於公正的名人小故事
關於公正的名人小故事有: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在討論人選時,諸葛亮不顧眾議,決定提拔談起軍事頭頭是道的馬謖為鎮守戰略要地街亭的最高指揮官。
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後,沒有聽從諸葛亮「在山上扎營太冒險」的囑咐,自以為熟讀兵書,更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屯兵於山頭。他自信地說,兵法有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
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為此,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失聲痛哭。
(5)法治人物事跡擴展閱讀:
1、公正,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意為公平正直,沒有偏私。沒有偏私是指依據一定的標准而言沒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種價值判斷,內含有一定的價值標准,在常規情況下,這一標准便是當時的法律。
2、公正一詞出自:《荀子·正論》:「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則下易直矣。
『陸』 中國古代歷史表現嚴明法治的事例
明朝君主主張嚴刑峻法,對貪污受賄、坐下犯亂處以嚴刑。尤其是在明朝開國初年版表現的最突出,朱元璋十分厭權惡貪污受賄,一旦貪污超過50兩被發現就會被殺頭。同時,朱元璋對任何威脅其統治者絕不姑息,僅胡惟庸案,朱元璋就下令殺掉了一半的開國元勛。這些是明朝嚴刑立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