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依法治國
1. 依法治國
1、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2、實行依法治國,必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改革開放以來,在短短的20多年間,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3、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嚴格執法。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
4、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增強全體人民的法律意識。社會主義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的基礎上的。
2. 科學立法和依法治國誰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立法、有法可依,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前提。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仍然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自覺適應形勢任務的新變化,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努力推動立法從主要服務於經濟增長的速度、總量和規模,向更加註重服務於經濟發展的效益、質量和方式,推動科學發展轉變;從主要進行有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立法、致力於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更加註重有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立法、同時著力於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服務型政府轉變;從主要強調立法的數量和速度,向更加註重立法的質量和效果轉變。這就要求我們重點加強完善經濟體制、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促進文化建設、保護生態環境、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以及規范制約權力等領域和方面的立法。要完善科學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擴大立法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以保證立法真正遵循客觀規律、集中公眾智慧、實現人民利益,切實增強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3. 試述全面改革開放與全面依法治國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個全面」從目標任務、重點要求的統一上對治國理政方略予以更為明確的展示。「四個全面」不僅存在有相互聯系、互為促進的內在關系,同時也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方略在發展目標、任務、重點要求等方面具體推進的路線圖。要如期實現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有6年時間。在6年發展中,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到二〇二〇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總量目標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發展任務來衡量,除了GDP和人均收入都需要有年均7%左右的增速外,處於經濟社會新常態發展下的各區域、各領域和各部門,都存在有完成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的重大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發展要求的重點,在發展進程上,「十二五」剩餘時間和整個「十三五」時期就成為極為重要的發展時期,能不能抓住機遇、戰勝各種困難與風險,這一時期將成為至關緊要的發展節點;在突出任務上,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反映了破解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深層次矛盾與風險的最為突出與最為現實的要求,能不能按照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實踐的全面發展,就成為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的症結性問題;在根本要求上,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我們黨,肩負著光榮而偉大的歷史使命,也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這種挑戰和風險,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國內,但最根本的來自黨內。執政黨自身建設的狀況,從根本上決定了黨能否不辱使命、戰勝挑戰,帶領廣大群眾完成既定的目標。從這樣幾方面的意義上看,「四個全面」從目標要求、任務要求和實踐發展重點要求的統一上,對治國理政方略以予更為明確的展示。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0b1cad0102v7fa.html
4.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改革開放是鳥之雙翼,車之雙輪
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改革開放是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就是改革與法治互為動力、相輔相成。
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才能保證改革航船不會跑偏甚至傾覆;另一方面,法律必須與時俱進。法治領域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不適應時代要求的法律法規必須廢止和修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幹工程,其要義是不僅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改革的成果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4)改革開放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這對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提供了強力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國,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無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都需要在法治的軌道上、框架下來進行。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5.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加強立法的原因
是為了更好維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更好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2、有利於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的發展。4、有利於實現國家的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
6.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分別是什麼(2 分)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發展生產力,全民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發展生產力,推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
就是以人為本,解放人,讓人民幸福,更有尊嚴。可見,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了我們黨進行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人民。
全民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兩個「最根本的保證」充分說明了黨的領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地位。依法治國的目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實現。
(6)改革開放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充分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凝聚改革共識,才能堅定信心、堅定不移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該書第一部分集中收入了習近平同志這方面的重要論述。
他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對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作了深刻闡釋。
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7.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首先,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家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新時期的基本方針和根本任務,確立了「依法治國」作為國家的基本方略。1997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中共十六大合乎邏輯地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正是中央對這一問題長期思索的結果,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著眼於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現實需要: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還把依法治國作為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基本內容。
第二,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平反冤假錯案,並加緊全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國家的憲法和法律制度。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201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 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
第三,完善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依據憲法的規定,進一步加強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的民主制度建設;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使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進一步完善。健全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發展。
第四,政府職能逐步轉變,逐步建立服務型政府。政府不斷的簡政放權,取消一些繁冗的行政審批,簡化辦事程序,方便人民群眾;在網上開設辦事窗口,實施審批,提供服務。2006年,我國廢除了延續千年的農業稅,政府減免稅收的同時,還給種糧戶發放種糧補貼,不斷服務於民眾,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
8. 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方法
一、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正確政治方向 《決定》開宗明義,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列為首要原則,把「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為重要任務部署,闡述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發揮黨的政治保證作用的高度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徵就是黨的領導。
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依規管黨治黨建設黨國有國法,黨有黨規。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鄧小平同志指出:「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依規管黨治黨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黨建設好,國家才能治理好。 黨規黨紀是管黨治黨建設黨的重要法寶。擁有一整套黨內法規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政治優勢。
三、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決定》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中國實際出發,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華民族修齊治平的文化營養。
四、從嚴治黨、嚴明黨紀,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改進作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意志品質頑強、領導堅強有力。但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一刻不可放鬆。
五、強化「不敢腐」氛圍,逐步實現「不能腐」「不想腐」。xx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當前,要加大正風肅紀、嚴明紀律、懲治腐敗力度,使之「不敢腐」。誰在這樣的形勢下還敢頂風違紀,誰就要為之付出代價!懲是為了治,要綜合施策,加大治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