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維護社會秩序

道德維護社會秩序

發布時間: 2022-03-29 06:00:29

⑴ 談談道德如何維持社會秩序

我們絕對要阻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⑵ 辯論題目,社會秩序主要是靠道德維持,正方不主要,反方主要

正方一: 謝謝主席!尊敬的評委,對方辯友,各位嘉賓,大家好!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總是離不開秩序。從小的方面說,出門有交通秩序,上班有工作秩序;從大的方面說,貿易來往有經濟秩序,參政議政有政治秩序。那麼,這些秩序如何維系呢?我方認為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法律,也就是說國家主要靠法律來調節人們的利益關系,保持社會協調運行。第一,法律和道德各司其職,日月同輝、道德分善惡,辨美醜,告訴人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法律定規則劃界限,更告訴人們如何去做。我們熱愛道德,崇尚道德。講道德可以改善民風、民情,影響社會風尚。但要維系社會秩序主要還是靠法律。可以說,道德與社會風尚息息相關,而法律與社會秩序唇齒相依。第二,法律作為他律和自律的統一,在維系社會秩序上能夠標本兼治。
人們自覺立法來約束自身行為,確定社會秩序的內容與規則,使生活有序化,規范化,條理化;而法律意識深入人心,人人自覺守法護法,更保證了社會秩序的井然有序。至於少數害群之馬,法律可以通過外在強制與懲戒,迅速修復局部受損的社會秩序,使社會航船乘風破浪、永往直前。第三,法律具有保護,預防,懲戒王大功能;三足鼎立,穩固地維系著社會秩序。法律是保護神,保護一切人的合法權利,如陽光、空氣、水源,無時無刻不在呵護我們。法律是預防針,可以防患於未然,使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懸崖勒馬,雷池止步。法律是無情劍,刀光劍影下邪惡何處立足?鐵面無私中罪行怎能藏身?有道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個癌細胞可能會威脅人的生命,一個社會的毒瘤可能會葬送國家的前程。托爾斯泰說得好「行善需要努力,懲惡更需要努力。」所以,懲惡揚善的法律才是社會秩序的根本保障。綜上所述,法律在維系社會秩序時,既可以未雨綢緞,也可以亡羊補牢,既可以懲治罪惡,又可以保護良善。所以說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法律!謝謝各位

反方一:謝謝主席!評判,在座各位,大家好!首先我必須指出對方所犯的兩個錯誤。第一,國家秩序與社會秩序是完
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是現代社會主要標志之一、第二法律並不是自律和他律的統一。馬克思告訴我們,道德是人的自律,而法律是人的他律,請不要混淆。我方認為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道德」是人們行為規范價值評判的總和。「法律」是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是由國家強制性予以實施的社會規范。而「社會秩序」是人與人之間關系以及社會活動相對穩定協調的狀態。第一,道德是社會秩序的依據。道德作為行為規范和價值評判的總和,支配著人們最基本的觀念和立場——是與非、善與惡、公正與偏私、榮譽與恥辱,從而也支配了人類日常最基本的行為。任何社會要想處於穩定協調富於活力的狀態,無論哪一方面都離不開道德的宣化與規范,否則法制再嚴、法典再全也只是社會的災難。同時,道德又常常直面每個人的內心,訴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內化為人們的思想,從而為社會秩序的維系提供最本質的動力和理性,使人們自覺服從。第二,道德是法律的內涵。從《漢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從《唐律疏
議》到方今各國的憲法,古今中外的法律體系無不與其,

各自的道德體系密切相關,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正

義與公平,正是道德所確立的人類社會水恆主題。我方

並不否認在社會秩序的維系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果一

個社會的道德體系無法左右法律的制定與執行,那又如

何產生代表正義的法律?又怎能保證法律的公正?如果

一個社會的法律系統不能配合道德的提高與深化,就算

它具備各種經典的條文,也終將被廢棄。德國希特勒也

曾主張法律的庄嚴與神聖,但沒有起碼的人性與道德,導

致30年代德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社會秩序。第

三,道德是社會秩序主要的制約力。從西方倫理學的

「德性論」與「幸福論」,到當代倫理學的「感性主義」,

無不強調個人自律與社會制約雙重道德手段。而中央電

視台的「東方的空」弘揚美善、鞭笞邪惡,播出以後推

動問題的迅速解決

正方二:謝謝主席!大家好!首先指出對方辯友犯的兩個錯誤。第

一,對方辯友說法律的核心是道德,可是我們知道,法律

和道德都來源於人類的理性。康德就曾經說過:法律和道

德都是建立在理性命令基礎之上的。對方辯友不要搞混

淆了。第二,對方辯友一再強調道德教化的作用。如果道

德教化真的是這樣神通廣大的話,那我們看—下吧,東郭

先生對狼也循循善誘,仁盡義至,可是結果呢,他還不是

差點讓狼給吃了嗎?下面我將從社會秩序與法律、道德的

關系進一步闡述我方觀點。

第一,社會秩序的維系需要權威性的行為規則。法律

是由國家制定頒發的文件,具有至高無尚的權威性。法律

不是嚇唬鳥用的稻草人,它用「和平的暴力」保護人們安

居樂業,真正做到「布大信於天下」。有了法律,社會生

活才能有序化、條理化。而道德是憑借輿論批評、良心譴

責來約束越軌者。但道德無法保護道德,沒有了法律,善

良的人們在邪惡的屠刀下只能是沉默的羔羊啊!第二,社

會秩序的維系需要明確具體的言行准則,而不是含蓄抽

象的精神約定。法律通過具體的規則和程序劃定個人、群

體競爭的跑道,使每個人都有恰當的位置,都有能拼搏奪

冠的機會。一法在手,道路清晰,目標在前。而道德不為

行為圈點劃線,但它能勉勵人自信自強。因此以法為主,

輔之以德,將無堅不摧。第三,社會秩序的維系需要協調

一致的步伐。正是法律把人們行為納入同向一律的軌道

正所謂:「一民之軌莫如法。」法律的統一性還表現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沒有貧富之分、思想家盧

梭說得好:「法律必須具有普遍性,並在其命令范圍內對

全體人適用。因為它的基礎是理性。」而道德卻存在理解

上的差異性,會影響人們行為的協調一致。「一千個觀眾

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觀

念,大下必定是非不明;天下事非不明,社會秩序從何談

起呢?綜上所述,我方認為法律直接維系社會秩序,而道

德勸人向善,間接的有助於社會趨向和調與完滿。謝謝大

家!

反方二:謝謝主席!評判,在座各位,大家好!對方辯友一上來

就引用康德的話,可是別忘了康德還說過:在人類存在

的社會中,「理性就是道德性。」「國有道,雖加刑,無刑

也;國無道,雖殺之,不可勝也。」道德才是法之根本。

看問題要著本質。不能光看錶面呀!對方說維系社會秩

序靠法律。請問法律又是靠什麼來維系社會秩序的?那

就是道德。只有道德,才能保證立法的公平,執法的公

正;只有道德,才能保證守法的自覺。首先,守法是什

么?是法律,還是道德?我們因為怕被處罰而守法,還

是因為覺得那是一種美德而守法?難道對方辯友認為大

多數人去守法不做壞事是因為害怕被判刑嗎?要是那樣

的話,那可真是危險人物噗!照對方的觀點,在一個秩

序的社會,那極少數的危險人物是這個社會主要的,

而我們大多數人守法,有守法的美德倒是次要的了。這難

道是你們的邏輯嗎?事實表明,守法觀念越強,社會越

強調這種守法觀念,我們的社會中危險人物就越不敢冒

險,社會秩序就越穩定。再從執法的層次看,執法的公

正靠什麼?靠執法者的良心。良心就是個人品行符合社

會道德的標准。無論是亂世用重典,還是盛世之大赦,重

典不是亂典,大赦不是亂赦。重典與大赦無不歸因於執

法者望天下更太平、社會更穩定的動機。這種動機就是

個人品行與社會道德的相一致。立法也是道德,立法的

依據首先要有守法的可能性。我們說過,守法本身就是

一種公德,否則立了法又沒有人遵守,最後只好法不責

眾了。執法要有勇,立法要有才,可是「才而無德謂之

奸,勇而無德謂之暴」啊!現代社會,法律的作用比原

來大了許多,我方從不否認這一點。但是,這本身就是

道德的需求,它隨時受到道德的約束。總之,道德不僅

貫穿了立法、執法和守法的始終,而且是整個法律系統

真正有效運作的保證。對方辯友說維系社會秩序靠法律,

那麼我們應該說是道德保證了法律的維系功能。謝謝各

位!

正方三:謝謝主席!大家好!對方一再說法律就是無形的他律。可

是我們知道,今天世界青年在結百年之好時都不會忘了

先去登記,請間這不是自律又是什麼呢?所以說,法律是

自律和他律的統一。對方二辯又說,法律要靠道德來維系

社會秩序。我們都想為國家來招財進寶,可是如果沒有稅

法,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要交給誰?交多少?如何交呢?所

以,對方帶友說的守法美德,其實就是法律的意識深入人

心啊!今天對方辯友給我們說例子,可是說來說去卻找到

了古代社會,這是不是意味著已經承認了在現代社會部

分,對方已經同意我方的觀點呢?好,那麼我們就看在剩

下的那一部分,社會秩序是主要靠法律還是靠道德(來維

系)。第一,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歷史正是法制不斷完善

的進程。從《左傳》記載的「刑鼎」到羅馬《十二銅表

法》,從《人權宣言》到《拿破崙法典》,從英國300

年來的法制傳統,到香港一浪高過一浪的「廉政風暴」,請

對方辯友告訴我們,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時代,社會秩序

的維系主要靠道德?貞觀一年唐朝只處死29人,這是法

律約束的結果;新加坡一年中7萬公務員只發現7例犯

罪,這是法律完善的成績。所以說 法正則行順,行順則

國泰,國泰則民安,民安才有社會的秩序。第二,法律是

傘,為我們這風擋雨。《教育法》讓孩子有讀書識字的權

利,《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讓顧客成為真正的上帝,《婚姻

法》「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法律意識「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第三,法律是劍,伸張正義斬妖孽。該賞

不賞是對善的嘲弄和褻瀆,該罰不罰更是對惡的姑息和

慫恿。維系社會秩序當然要選擇信得過,靠得住,強有力

的手段。日本政壇金丸信銀檔入獄,義大利十蘭廉潔運動

如火如荼,法律之劍笑傲於江猢,無往而不勝。道德可以

揭示病痛,而無法繼續療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惡,而無法

制裁惡行。人類社會正在法與非法、罪與非罪、義與不義

的較量中認識到,只有以法為主,輔之以德,才能抑惡揚

善,激濁揚清,使文明的演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謝謝

各位

反方三:謝謝主席!評判,對方辯友。首先必須提出對方同學的

一個錯誤。東郭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狼是不可教化

的」,可沒說「人是不可教化的」啊!(掌聲)按對方同

學的理論,社會秩序包括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法律

呢,就要去維護每個角落的秩序。要是這樣的話,我們

什麼都要去立法了,那麼今天是不是也要立一個「尊敬

主席法」,「尊敬評委法」,否則對方同學站起來時就不會

說「謝謝尊敬的主席」了。(掌聲)法律既然是有這樣強

大的力量,那麼為什麼在中國第二部《婚姻法》頒布以

後,離婚率卻逐步的上升呢?好了,讓我們再從事實和

理論的兩方面來繼續看看我方的觀點吧。第一,古今中

外社會秩序的有效維系都是側重於道德而非法律。從中

國的德政到當前兩個文明的提倡,從古希臘的賢人政治

到當代西方宗教精神,無不體現出道德的主導作用。兩

千多年前,孔夫子先生雖身處亂世,卻心憂天下,發展

出了一套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道德倫理

體系,為歷代歷朝所效法,至今,依然是我們中華民族

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 為什麼古今中外在主要靠道德維

系社會秩序這方面不謀而台呢?這是因為,在任何的社

會,道德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范圍比法律遠要廣泛得多,它

深入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第二,秩序社會的維系主要

靠道德教化。古今中外,一個秩序社會無不將道德教化

作為維系社會穩定的首要方法,因為道德教化具有強大

的社會誘導作用,它能在社會後代身上形成社會所倡導

的思想品行。中國的德、智、體全面發展,香港的德、智、

體全面多方教育,不正是不同社會在基礎教育中重視道

德教化的最好例證嗎?4位優秀的南京大學同學,該不會

忘記「三好學生」的評定標準是什麼吧!而80年代末,

西方中小學廢除體罰、由品性教學取而代之的運動再一

次說明:不同國家都意識到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只能是

人們發自內心的約束。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動盪和誘

因,社會秩序才能得以維系。因此,在維系社會秩序上

法律只是一個副作用,而道德才是起主導作用的。謝謝

大家!

⑶ 道德和法律l兩種方式對維護社會秩序有何異同

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法與道德相區別:
1、法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范疇。前者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
2、法與道德的規范內容不盡相同。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益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即應當做什麼或者不應當做什麼,並不一定要求社會或者他人對其承擔等量的義務。
3、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結構不同。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
4、保證法與道德實施的力量不同。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等諸手段。
5、法與道德的形成條件和表現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
6、法與道德的調整范圍不同。可以說大多數的社會關系即可以由法和道德共同調整,也可以由它們各自調整;但是也有少數的社會關系只能由道德來調整。
7、法與道德的發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二)、法與道德相聯系
1、一國范圍內的法與統治階級的道德都是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的體現。
2、法與統治階級的道德相互滲透。
3、法與道德相輔相成,共同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狀況制約立法的發展。
5、道德對法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6、道德有助於彌補法律調整的真空。
7、法必須以道德作為價值基礎。
8、法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⑷ 有那些道德維持社會秩序的事例

孔子作《春秋》,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用周禮來維護當時被破壞的社會等級制度。這種史學經世的意識到司馬談、司馬遷纂修歷史的時候變得更加自覺。司馬談說:「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史記·太史公自序》)一名史學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躍然紙上。司馬遷著《史記》,更是高標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漢書·司馬遷傳》)。閱讀《史記》,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越是變革時期的史事,司馬遷記載得越詳細,用力也越勤。這就反映出他確實抓住了歷史的要害,是為活人寫歷史,為國家的需要寫歷史,為民族的未來寫歷史。唐玄宗時期,被譽為「董狐式」的史學家吳兢用一種特殊的體裁撰寫了《貞觀政要》一書。這是一部記錄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史專題。他在《序》中寫到:「庶乎有國有家者克遵前軌,擇善而從,則可久之業益彰矣。」這不僅是對前朝為政者的仰慕,更是希望當今及今後統治者能夠從歷史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杜佑的《通典》雖是私家著作,但他在《自序》中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其著史的目的是要「實采群言,征諸人事,將施有政」(《通典·自序》),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躍然紙上。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以「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進〈資治通鑒〉表》)為編纂原則,更是封建時代優秀史傢具有強烈的關注國家與社會的政治意識的典型代表。 其次,歷代史家及其作品中包含著濃烈的憂患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先哲對中華民族興衰榮辱的辯證總結。歷史是客觀的,但是記載歷史過程的史學作品總是要帶上史學家個人的思考。宋代蘇洵在《史論》一文中說「史何為而作乎?其有憂也」;司馬遷說「述往事,思來者」(《漢書·司馬遷傳》),這都准確地表達了中國傳統史學的人文情懷。孔子作《春秋》,充滿著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憂患,筆墨之中隱含著微言大義。司馬談初作《史記》的動機是要歌頌漢興以來建立的豐功偉業,司馬遷繼承父業之後卻賦予《史記》更多的憂患意識。在《史記·封禪書》、《平準書》中,司馬遷對武帝時代業已暴露的種種社會問題的揭露和對武帝封禪求仙的嘲笑與諷刺,更是一個優秀史家內心憂患意識的集中表現。東漢後期史學家、政論家崔

⑸ 道德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有何作用

認識功能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
和規范自己行為。

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惡」來評價社會現象來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

平衡功能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最初)調節功能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

⑹ 道德和法律,哪一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主要力

兩者都是主要力量。但法律是強制性力量。

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內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容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⑺ 良好的社會秩序可以靠道德來維護

可以說說如果大家都有很強的社會道德觀念,互相謙讓,不為一己私慾而損害大眾權益等等。討論這個話題,記住只要深刻領悟道德的含義便可。

⑻ 道德維系社會秩序有哪些缺陷和不足

僅僅依靠道德來維護社會秩序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的,因為它缺少一種強制力,所以說需要道德跟法治相配合。

⑼ [求助] 維護社會秩序的是道德

1、社會秩序是指:社會運行過程所表現出的有條不紊的客觀狀態。2、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以善惡為標准並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俗來維持,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和規范。3、維持是指保護、維護與支持。
首先道德對社會秩序的調整相較法律更廣泛,更具持久性。道德深刻反映了人性對價值合理性的追求,並滲透到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農民兄弟,他們無法讀懂那些晦澀深奧的法律條文,但他們卻靠著祖祖輩輩世代相傳道德約束著自己的行為。
其次道德使人自律,修身,行善從而又根本上消除不安定因素維持社會秩序。對於國家工作人員而言,培養和樹立良好的的個人道德和職業道德,是其正確執法和司法的先決條件,對於公民個人而言,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自覺地遵守法律,嚴格約束自己言行舉止,做文明合格公民。
其三,道德教導人向善,法律僅僅起到威懾和懲罰的作用。如何使一個犯罪分子改過自新重新回歸社會,重新貢獻社會,這還需要道德的教化與熏陶。道德促進人的不斷自我完善,使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促使人與社會和諧發展。

⑽ 道德維系社會秩序的方式有哪些

道德是促進社會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道德的存在意義是非常大的。

熱點內容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
80歲以上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1 10:01:41 瀏覽:827
行政法控權理論 發布:2025-01-21 10:01:33 瀏覽:74
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1-21 09:59:22 瀏覽:917
宅基地清理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9:43:54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