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他律

道德他律

發布時間: 2022-03-30 00:34:54

A. 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關系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2013年11月24日-28日),《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9日

強調一下道德建設問題。梁啟超說:「國之見重於人也,亦不視其國土之大小,人口之眾寡,而視其國民之品格。」如果我們國內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比比皆是,觸及道德底線的事情不斷發生,一些人到了國外不遵守公共秩序,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還怎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啊?所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可以強制性地懲罰違法行為,但不能代替解決人們思想道德的問題。我國歷來就有德刑相輔、儒法並用的思想。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並用。如果人人都能自覺進行道德約束,違法的事情就會大大減少,遵守法律也就會有更深厚的基礎。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2014年1月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22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價值。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

B. 社會道德建設一般靠自律和他律來完成主要途徑包括

社會道德建設一般靠自律和他律來完成,主要途徑包括以下幾種:
1、加強個人內心信念;
2、修身正己;
3、加強道德教育;
4、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社會道德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
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
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C. 道德他律性最集中的表現形式

德規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集中表現為個體意志對於情感和慾望的合理調控。在道德規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過程中,良心是最集中的表現形式。

D. 皮亞傑認知理論前道德他律自律分別是多少歲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早來在20世紀源30年代,依據精神分析學派的投射原理,採用對偶故事對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進行了系統研究。
根據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把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
無律階段(0—4歲)、
他律階段(4—8歲)、
自律階段(8—10歲)、
公正階段(10—12歲)。

E. 「他律」是什麼意思

他律指指接受他人約束,接受他人的檢查和監督。或者指他律為除本體外的回行為個體或群體對本答體的直接約束和控制。

讀音:[tā lǜ]

由來: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亞傑描述兒童道德、判斷發展所用的術語。他律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斷具有客觀性,是早期兒童道德發展水平的本質特點。他們的道德判斷是根據外在的道德准則(服從或不服從)只注意行為的客觀後果而不關心主觀的動機。所謂道德自律,就是指兒童自覺地依照道德規范,自我對照、自我踐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過程。

近義詞:自律

造句:

  1. 培養大學生的公德意識,應從他律和自律著手。

  2. 就是要做到把言傳和身教結合起來,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結合起來。

F. 辯論會文明道德需要他律

我是我們法學院辯論隊的成員:

1,首先要確定文明/法律/規范的定義:辯論雙方都在尋找有利於自己的解釋.這是一辨要乾的事情.找定義了解雙方可能的定義選擇.找到對方可能選擇的定義,和自己的定義中有無被對方利用的地方,如果有要修改.

所有的辨手都必須了解3個定義中有利和不利的地方,有利的地方不停攻擊對方,不利的地方找盾牌或迂迴轉移的方式(養成習慣馬上轉移成攻擊)

說法(1):文明是人對自身、自然、社會的全部活動和全部關系所進行的有意識的自我建設。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無不是人在有意識的進行自我建設,對自身進行建設,對自然環境進行建設,對社會環境進行建設。

其核心是:人有意識的對自我進行建設。不論這個建設是對自身還是對外部,都是人想將其建設得更加適合自己生存、發展、和繁衍。而文化是文明用來進行建設的工具,是手段。兩者的關系在發生上,是瞬間的先後,
在這之後是統一並時的,然後兩者就和為一體難以分說了。當然文明的建設不光靠文化,也靠技術,靠工具。
但文化無疑是最高的,文化的范圍也是廣泛的。至於對世界文明史、中國文明史的梳理,教材書籍都很多了,
在文明體系及年代上大致都被認可並有定論。

我的意見

這個說法文明的建設不光靠文化,也靠技術,靠工具.一般而言對正方有利.因為你們要論證的命題是必然的命題而不是或然的命題,也就是說你們必須論證:文明不應該用法律來規范.而對方可以說法律是文化/技術/工具的組成部分,既然文明的建設需要法律(這句話很難駁倒),那麼文明難道不需要建設者的規范??

還有很多說法,你們要自己尋找,我是我們班級辯論隊的隊長學院辯論隊的成員,每次參加辯論賽, 每場比賽我們都收集了海量的資料,然後摒棄垃圾.

2,你們要論證不是用法律,而是用道德或其他工具來規范,你們不要簡單的說不,而是說有可能是其他的東西比如道德來規範文明!

(例如:因為文明是一個抽象宏觀的概念,而法律是具象/具體微觀的概念,用一個具體微觀的法律如果規范一個抽象宏觀的文明??)文明是一種思想和意識形態,如果用法律來規范,法律是不能規范思想和意識形態的.

然後你們可以尋找一個比喻,恰當和直觀的比喻:如我今天跟一個同學吵架,火大的時候我想要打的他滿地找牙,如果按對方的概念我已經犯了故意傷害罪了,要被判刑了.因為,我如果毆打同學將其打落兩顆牙,就構成了輕傷,必須負刑事責任.而我只是想而已,只是思想如果入罪??如果用規范????當然只能用道德來規范思想啊!!

3,前提是:你們在自由辯論之前必須讓聽眾和評委相信,文明是一種思想和意識形態.而對方又掉進了你們這個陷阱,法律是不能規范思想和意識形態的.

4,你們要找的文明的概念就是:文明是思想和意識形態!!!!!能證明是,那麼你們就贏了.

5,因為,法律是不能規范思想的.沒有任何法律可以規范人的思想和意識形態.

6,對方如果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是道德底線.把法律做為道德,你們千萬別上當,法律不是道德,遵守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並不是道德的底線,遵守法律才是.這很關鍵!因為法律如果是道德的話,那麼如果道德可以規範文明,法律當然也可以!所有要頭腦清醒,不要被繞進去了."法律"和"遵守法律"是不同的概念,平時的時候可以混同,但辯論的時候千萬別混同.

7,你們一定要論證法律是具象微觀的概念,而不能作為抽象的概念,因為具象的概念是不能規范抽象的概念.

8,尋找自己的底線:最關鍵!!!!!記住底線就泰然了,因為,如果辯論到一半糊塗了,馬上拋出底線,要對方論證.比如:底線是一個微觀的概念如果規范一個宏觀的概念?

對方即使是哲學家也會頭暈的.因為根本無法論證.

G. 他律道德的介紹

兒童道抄德發展乃是由他律的道德逐漸襲地向自律的道德過度的過程。「他律」就是以他人的價值標准作為道德判斷標准。年幼的兒童還不能理解社會道德標準的實質,他們常常把父母或老師的話絕對化。凡是能得到父母或老師肯定和贊揚的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例如,問兒童如何解釋下述情況——一個男孩,當他媽媽不在家時,看護他的弟弟,但媽媽回來後卻打了他一巴掌。4歲兒童大多簡單地回答,這個男孩不好,因為他挨打了。5歲兒童會說,他一定是做了某件壞事才挨打的。為了說明這個看法,有的兒童甚至還假編了一些壞事。上述例子表明,年幼兒童的道德判斷是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的,具有客觀的性質,是一種他律水平的道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道德評價主要依賴於教師和家長的評價,也處於道德他律期。

H.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中道德他律的名詞解釋

道德他來律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自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是皮亞傑的一個重要術語。七八歲以前的兒童,由於思維發展的社會性相互協作發展的局限性,認為規則是來自父母、政權或上帝,因此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單方面尊重的強制性規則。但是這種權威性要依賴於發出命令的人是否在場,如不在場命令就失去效力,這時兒童也只產生短暫的不安。使兒童的道德判斷從他律向自律過渡是家庭和學校道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I. 簡述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特點

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的特點為:

1、道德判斷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具有客體性。

2、皮亞傑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觀責任感逐步向主觀責任感的轉化過程。此類兒童的思想以道德實在論為基礎。

3、此期兒童認為,制定規則的人是權威,規則是神聖的、不可改變的,必須絕對服從。

(9)道德他律擴展閱讀

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的觀點來自於皮亞傑。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范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或他律道德階段(6-7、8歲),該階段兒童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絕對尊重和順從,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時完全以權威的態度為依據;

第三階段為「可逆性階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階段(8-10歲),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他們已經不把規則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逐漸從他律轉入自律;

第四階段為「公正階段」或自律道德階段(10-12歲),該階段的兒童繼可逆性之後,公正觀念或正義感得到發展,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於主持公正、平等。

J. 道德是他律的行為規范是對的嗎

對的
道德是一種自律性的規范,而法律則是一種他律性的行為規范。

熱點內容
水路貨物運輸條例 發布:2024-11-17 03:45:05 瀏覽:862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辯論賽 發布:2024-11-17 03:13:19 瀏覽:507
廣西南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639
刑事訴訟法審限延長 發布:2024-11-17 02:52:06 瀏覽:713
依法治國對大學生的意義 發布:2024-11-17 02:41:28 瀏覽:113
福建省價格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7 02:19:38 瀏覽:626
勞動法往年試題 發布:2024-11-17 02:12:20 瀏覽:999
公司法的特徵包括 發布:2024-11-17 01:26:26 瀏覽:903
刑法害羞 發布:2024-11-17 01:18:06 瀏覽:356
合同法法條釋義第二十二條 發布:2024-11-17 00:32:20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