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券立法
❶ 除了國債之外還有什麼債券
除了國債之外還有什麼債券?
.
債券依發行期限長短
可區分為資本市場的債券,及貨幣市場的債券
一、資本市場的債券
1.國債(憑證式、記帳式)
2.企業債(有擔保企業債、無擔保企業債)
3.金融債
4.可轉債(可轉換企業債、可交換企業債)
5.高收益債券(廣義包含垃圾債券)
6.不動產抵押權證券化債券
7.金融資產證券化債券
8.超級債券(聯合國貨幣基金旗下銀行到本國發行之債券)
二、貨幣市場的債券
1.國庫券(甲種、乙種)
2.可轉讓定期存單(NCD)
3.商業本票(融資性商業本票、交易性商業本票)
4.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
.
以上,廣義言之都是債券。
但如狹義指涉時,則偏指資本市場債券。
.
其中有些資本市場債券在中國尚未發行,有待國家盡速立法規范,以及證券承銷商多多努力研發新種商品。
.
再多贅言一句。
發行債券新商品只要立法核准及承銷商包銷成功即可。這比較簡單。重點在於提供給投資人的交易方式及租稅條件,是否能完善規范,這才是債券市場發展的重點項目。
例如結合賣斷交易及逆回購,組裝後的債券保證金交易(marging trading)。何時可以規范放行?
例如債券融券交易,何時開放借券交易?
例如債券遠期交易協議,何時規范開放?
我是darder,請指教
❷ 目前美國欠中國多少國債
美國欠中國達1.188萬億美元。
這個債務是從銀行方面來計算的,主要是指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即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
美國國債不僅向美國本土出售,還向全世界公開出售。美國每年向外出售的國債高達6000多億美元。我國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據統計,我國現在持有美國國債達1.188萬億美元。
由於貿易擔憂繼續拖累風險較高的資產,周四黃金價格走高。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低,觸及新的2年低點,收於2.23%。
❸ 我國廢止一部法規或者法律需要什麼樣的流程
我國的法律廢止
近年來,我國通過對法律、法規的清理,加強了法律廢止工作,廢止了1978年底以前及建國以後由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111件法律,宣告了1978年底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己經不再適用的民族自治地方的組織條例48件,廢止了1949年至1984年由國務院(含前政務院)發布或批准發布的1604件法規,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同時也顯露了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
(一)對廢止法律的立法許可權末作明確規定,實踐中存在著行使法律廢止權無立法依據的現象。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否有權廢止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立法上並無明確規定。從憲法第67條規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職權來看,它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並無廢止權。而該條第七款卻明確規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以撤銷方式廢止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由此可以推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如無全國人大的特別授權,是不能廢止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的。根據法理「對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公職人員,凡法律未予允許的,都是禁止的」原則,也可以得出上述結論。
(二)對廢止法律的立法程序未作規定,使這項活動的進行缺乏程序法的約束和保障。我國制定法律、法規的活動雖無系統的立法程序法規范,但仍有一些散見於憲法,組織法、議事規則等法律、法規中的程序規定,對於行政法規的制定,還專門頒布了《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而關於法律廢止方面的程序,卻幾乎無任何法律作出抽象規定,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法律廢止的一大缺項。由於缺少一定程序的規范,對於法律廢止案的提起、審議、討論、表決、公布等,都基本上處於無序狀態。這種狀況雖在一定程序上有利於對法律廢止實踐的探索和經驗的總結,但在總體上是弊大於利的。
❹ 有關國債的論文
淺論完善我國國債市場
-
【論文關鍵詞】國債市場 貨幣政策
【論文摘要】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表明,經由國債市場的發展來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比較有效的改革路徑之一,從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看,真正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是國債市場的利率。文章提出完善我國國債市場的建議與措施。
一、利率市場化需要完善的國債市場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表明,經由國債市場的發展來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比較有效的改革路徑之一。十多年來的中國國債的市場化改革對利率的市場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債二級市場及其收益率的形成、國債一級市場引入競爭性的招標機制、國債回購利率的市場化、國債期貨交易的試驗等改革舉措,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快了改革的進程。近年來中央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引導市場利率,以及各種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的出台,都為最後放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准備了基礎條件。但是,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逐步加快,中央銀行亟需確定一個市場基準利率來引導市場利率。
所謂市場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並存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場上所有金融產品價格確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是人們公認的並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利率。目前,中國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利率實際上起著基準利率的作用。但從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看,真正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是國債市場的利率。
首先,從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般規律來看,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必須是流動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國債利率具備這一特點。國債有「准貨幣」之稱,變現力極強,它的價格形成與波動能夠靈敏地反映資金市場供求的變化,因而可以成為其他金融工具定價的基礎。誠然,國債利率也會受到通貨膨脹和到期風險的影響,但由於國債到期還本付息是一個固定額,在通貨膨脹率與利率變化可以預期的條件下,國債利率就自然成了基準利率的代表。實際上,美國、日本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基準利率就是國債利率,國債利率處於整個利率體系的中心環節,它的變動決定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變動。
其次,作為基準利率,必須能夠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國債利率也具備這一優點。在債券期限結構理論中,預期理論與市場分割理論從不同側面解釋了不同期限債券利率水平差異的原因。預期理論在債券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前提下證明了債券利率差別的原因是期限的長短,即將長期利率等於債券到期之前未來短期利率預期的平均值。市場分割理論則在市場不完全性與不同期限債券不是替代品的前提下說明了各種期限債券利率取決於各種債券市場的供求狀況。期限結構理論與流動性升水理論則綜合了上述兩種理論,將長期利率等於債券到期之前未來短期利率預期的平均值加上反映不同期限債券供求狀況的期限升水,從而比較全面地解釋了不同期限債券利率差別的原因。非國債(如企業債券)不同期限利率的決定雖然也可以用以上理論解釋,但由於存在違約風險,因而無法用來決定利率的期限結構。而國債的發行主體是政府,一般不存在違約風險,其利率結構也就不受違約風險的干擾,因而可以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利率的差別,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最好選擇。同業拆借利率雖然也是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狀況的利率,在市場交易規模、交易者數目和規范化程度上與國債市場也有可比性,但同業拆借市場畢竟只是一個短期拆借市場,同業拆借利率也只是對短期利率有參考作用。國債市場則是提供短、中、長期不同期限債券種類的市場,可以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
一旦國債基準利率形成,國債市場的發展對其他金融市場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它不僅改變金融市場規模格局,而且還影響其他市場利率水平的確定,出現明顯的利率市場化的傳遞效應,其中影響最明顯的是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存款市場。因為國債市場發展後產生的大量資金需求,首先會沖擊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存款市場,結果必然是,在國債市場發展以及國債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機制將更加完善,銀行存款市場也將逐步放鬆利率管制。
二、完善我國國債市場的建議與措施
完善我國國債市場,提高國債市場流動性,推進利率市場化是充分發揮我國貨幣政策效應的必要條件。目前,完善我國國債市場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完善國債發行機制
(1)進一步規范滾動發行機制。擴大基準國債期限品種范圍,進一步健全滾動發行機制,使一級市場國債發行形成更加持續的發行利率曲線,也使一級市場國債招標價格更好地發揮對國債定價與估值的參考作用。
(2)嘗試推出國債預發行機制。為建立發行前債券價格揭示機制,規范一級市場債券分銷行為,借鑒國際成熟債券市場預發行做法,在中國國債市場嘗試進行國債的預發行操作。
2、優化國債期限結構和持有者結構
優化國債期限結構和持有者結構,增強國債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國債市場的調節功能。
(1)合理設計國債的期限結構。國債期限結構的形成往往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變化的過程。政府必須兼顧自身與應債主體這兩方面的要求和願望,同時考慮宏觀經濟條件和清償能力等因素,對國債的期限結構做出選擇。
(2)優化國債的持有者結構。國債持有者結構單一是我國國債市場的一大痼疾。這已在相當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國債市場的規范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中央銀行持有的國債規模要加大,配合貨幣政策的運用,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傳導效果。第二,取消對商業銀行購買國債的某些限制,使國債成為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促進現有養老保險基金等機構的發展並培育國債投資基金。 這將有效地提高國債市場的參與程度,促進國債市場發行效率的提升。第四,允許國外投資者購買一定比例的國債。這既有利於我國利用外資政策的實施,又有利於調節國債持有者的結構。
3、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
目前市場交易主體還比較單一,現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主體雖然己增加到900多家,但仍然主要是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現在還很少進入這個市場,這樣就限制了這個市場的覆蓋面。在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卻是債券市場的主要投資人。應大力發展非金融機構投資者進入國債市場,尤其是債券投資基金,由於債券投資基金具有專業投資和規模經濟的優勢,它們的投資風格更加穩健,有利於國債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4、發展國債投資基金
國債基金有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基本形式,同一般的證券投資基金相比,國債投資基金是國家信用和非國家信用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國家信用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國債基金的絕大部分資金是投向國債的,同其他類型的投資基金相比,國債投資基金具有信譽高、風險小、收益穩定的特點。
5、大力發展國債市場中介機構
(1)擴大一級自營商范圍,完善做市商制度,活躍國債市場。第一,擴大一級自營商范圍。我國中央銀行應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擴大一級自營商成員,盡早讓一些業績好、信譽高的證券公司和信託投資公司加入到一級自營商隊伍中來。第二,完善做市商制度,擴大做市商隊伍。我國雖已經建立做市商制度,但由於制度不完善,導致報價券種偏少,很多債券不能及時報價或沒有報價,價格信息難以及時發現和披露。
(2)大力發展國債市場經紀人。一些國家的政府為了提高國債市場的流動性,非常重視經紀人業務。經紀人作為給交易商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是連接交易商的重要媒介,經紀人本身不參與交易,只是將市場交易進行有效的配置,提供價格發現機制,提高交易的成功率。隨著我國國債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市場參與者的增多,直接交易不利於提高市場效率。目前我國同業經紀人只有一家,缺乏競爭和效率。因此,培養一大批活躍的經紀人隊伍對發展我國場外債券市場顯得尤為迫切。
6、建立統一、規范、分層次的國債市場體系
(1)一個競爭、有序、統一、高效的國債市場是央行公開市場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在國債市場的建設中,當前應集中精力建立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核心市場。繼續拓展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吸收各類金融機構投資者進入,以之作為批發債券市場。
(2)我國目前的國債流通市場呈現分割的狀態,銀行間國債市場和交易所國債市場各自存在。國債市場的兩個子市場之間既獨立運作又互相溝通。但市場交易具有連續性,人為地把不同交易主體分割到不同的市場,不利於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機制。而且兩個市場價格差的存在也不利於管理層更好地把握宏觀經濟情況。因此,應逐步將兩個市場統一起來,促進國債交易在更廣的范圍內開展。健全國債交易的基礎設施,構建統一的國債託管結算清算系統,是統一流通市場的關鍵。
7、積極發展國債期貨市場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沒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現有的交易體系和交易手段下,投資者無法有效地解決利率波動帶來的巨大風險,使得機構投資者難以進行避險與對沖操作,阻礙了其對債券市場的進一步參與。市場上投資者追漲殺跌,不利於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國債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促進市場價格發現,對於長期進行大量債券投資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用社、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來說,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景學成、沈炳熙: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2] (美)米什金:貨幣金融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❺ 2021年憑證式儲蓄國債3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是多少
第一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3.8%,最大發行額180億元。第二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3.97%,最大發行額120億元。根據公布的國債票面年利率,市民如果分別認購10萬元3年期、5年期國債,持有到期收益分別為11400元和19850元。
據財政部官網「2021儲蓄國債發行計劃表」顯示,今年的儲蓄國債將從3月至11月份一共發行9批,每批次均安排3年期和5年期各一期。其中4批為憑證式儲蓄國債,到期一次還本付息;5批為電子式儲蓄國債,每年付息一次。
據了解,儲蓄國債(憑證式)因其安全性高、起賣點低(人民幣100元)、收益較高等特點,可以滿足長期儲蓄性的投資需求,在個人投資理財市場也備受青睞,特別是深受中老年投資者歡迎。儲蓄國債(憑證式)作為我國國債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國債品種,對我國籌集財政資金和保障國家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需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不同於電子式國債既可以在銀行櫃台購買,也可以通過網銀購買,儲蓄國債(憑證式)投資者需在發行期內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根據公示的國債承銷團成員名單,到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招行、中信、興業、西安銀行等銀行網點櫃台辦理認購。
拓展資料
1、什麼是存款保險
存款保險又稱存款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對公眾的存款提供明確的法律保障,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
2、保障范圍是什麼
根據存款保險條例,存款保險覆蓋所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
被保險存款包括投保機構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和外幣存款。但是,金融機構同業存款、投保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在本投保機構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定不予保險的其他存款除外。
3、償付限額是多少
根據存款保險條例,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並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但50萬元以上存款並不是就沒有安全保障了。即使個別銀行出現問題,通過市場手段,運用存款保險基金促成健康的銀行收購問題銀行,將問題銀行的存款轉移到健康的銀行,也可使存款人權益得到充分保護。
4、存款人需要交納保費嗎
不需要。存款保險作為國家金融安全網的一部分,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金融機構按規定交納的保費。收取保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促使銀行審慎經營和健康發展。
5、什麼情況下進行償付
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當出現下列情形時,存款人有權要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使用存款保險基金償付被保險存款: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擔任投保機構的接管組織;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實施被撤銷投保機構的清算;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對投保機構的破產申請;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情形。為了保障償付的及時性,充分保護存款人的權益,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在上述情形發生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存款。
❻ 為什麼中央銀行具有獨立性
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指中央銀行具有不依附於政府的獨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法定權力和職責。從中央銀行產生至今,關於其獨立性法定地位必要性的爭論從未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從理論上深入探討中央銀行獨立性法定地位的根源,這對於正確處理我國人民銀行與政府的關系,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穩定和持續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央銀行獨立性法定地位的經濟根源
市場經濟的協調、穩定和發展需要獨立的、權威的貨幣供給的調節者。這是賦於中央銀行獨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法定地位和經濟根源。
馬克思主義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出發,認為法的理不在自身,而在法外,法的根和因潛藏於社會實踐和社會關系之中。馬克思說:「法的關系正象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1]當代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也表明,一方麵包括法律制度在內的制度是經濟發展的「內生變數」,制度是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些生產要素得以發揮功能的決定性因素,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必須有制度支持;另一方面,制度如何才能起到抑製作用,怎樣的法律才能促進經濟發展,這一問題的答案,又只能到經濟生活中去尋找。這些為我們分析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問題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
現代市場經濟是貨幣經濟,經濟運行實踐上表現為以貨幣收支為核心的運作過程,貨幣供應量與貨幣必要量之間的平衡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然而,正如19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兼金融撰稿人沃爾特。白芝浩所言:「貨幣是不會自行調節的。」[2]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並非萬能,原因就在於:個人的理性行為並不能導致社會的理性結果。例如,當經濟前景出現不妙徵兆時,投資者拋售證券,減少投資是個人的合理行為;消費者減少消費、節約開支也是合理反應。但人人這樣做的結果則會真的導致一場使人人遭殃的經濟衰退。同樣,當發生通貨膨脹時,理性的個人不會縮減開支以降低通貨膨脹率,他們常常以投資品價格上漲、本幣貶值、成本上升為理由要求更多的貸款,同時反對上調利率,以補償通貨膨脹損失和風險,這種「理性的無知」只能導致更嚴重的通貨膨脹。針對這種「合成謬誤」,曼瑟。奧爾森的經濟學第二定律正確地指出,只有藉助於「引導之手」或適當的制度安排,才能實現有效的集體結果。那麼,獨立的中央銀行便是實現貨幣供應量與貨幣必要量之間動態平衡這一理性結果的一種制度安排。只有這種制度安排,才能有效排除企業、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某些部門常常出現的「理性無知」的干擾,按照貨幣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調節貨幣供應量以適應貨幣必要量,校正社會總需求與總供應的失衡,實現穩定貨幣,保證貨幣經濟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社會理性結果。
二、中央銀行獨立性法定地位的政治根源
政府經濟行為目標由於種種原因發生貨幣政策目標的錯位,以及由此引起的約束政府不當經濟決策的需要,是賦予中央銀行獨立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法定地位的政治根源。
貨幣政策目標即中央銀行採取調節和控制措施所應達到的目的,它有終極目標與中介目標之別。從各國立法規定及其實踐來看,貨幣政策終級目標的法定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一法定目標模式,如《德意志聯邦銀行法》規定德意志聯邦銀行的任務是穩定貨幣。二是多重法定目標模式,例如1946年和1979年的《英格蘭銀行法》將穩定物價、充分就業、實際收入的合理增長率和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四項貨幣政策目標。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3條的規定,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穩定幣值和經濟增長。但不管哪種模式,各國都將「穩定幣值」作為貨幣政策唯一目標或首要目標。
政府經濟行為目標與貨幣政策一致性,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本假設基礎上的,即由公眾選舉產生的政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行為目標與社會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因而與代表社會公共利益的貨幣政策目標也自然是吻合的。從理論上講,這一假設並不違背邏輯,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簡單。政府不是一個超脫於現實社會經濟利益關系的萬能神靈之手,它是由各個機構組成,而各個機構又是由各層官員組成的,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政府官員都具有自己的行為目標,而這些目標並非自然而然地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劃等號,當然也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與貨幣政策目標之間劃等號了。20世紀60年代由斯蒂格勒和布坎南等人發展起來的政府管制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理論,把政府也視為「經濟人」,認為政府只不過是一種人類組織,在政府機構里供職的人和其他人沒有什麼差別,直接動機都是在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要說有差別的話,只是政府公職人員的個人效用最大化(如更少的參與費用、更高的職位、更大的權力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物質利益、更高的威信和職業成就感等)是在「政治市場」上實現的,而經濟當事人的個人效用最大化則是在交易市場上實現的。[3]作為「經濟人」的政府,其行為目標之一是實現預算最大化:因為預算的增加就可以有更多的支配權力,就可以控制更多的領域,並由此帶來政府地位的鞏固和加強,政府官員收入、地位的提高。這一行為目標與貨幣政策目標顯然存在矛盾和沖突。作為「經濟人」的政府,另一個行為目標是爭取選票,獲取連任,即保持執政地位不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往往會採取滿足選民短期利益的策略,從而犧牲貨幣政策。正如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謬勒所指出的:政府「有一個目標函數,包括競選連任獲勝概率……,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執政黨利用了其作為某些迫切需要的公共產品(例如國家、警察、消防、公路)的壟斷供給者的地位」。「這種短視症加上政府為贏得下一次選舉的競選目標會導致一種最優的政府策略,即在取得選舉勝利後的一段政治上安全時期內提高失業水平從而降低通貨膨脹,然後再降低失業以迎接新的選舉,而後者又隱伏著新的通貨膨脹。」[4]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央銀行不具有獨立性,必須服從政府的指令,那麼穩定幣值的貨幣政策目標就會落空。
❼ 當前的經濟危機如何發生的
美國金融動盪對中國影響及對策
胡澤國
一、 美國金融動盪成因
從2007年10月以來,由美國房產次貸危機引發美國金融動盪,導致世界性金融危機,已經危急到世界全面經濟增長,甚至有可能波及世界實體經濟危機全面爆發,那將是世界性災亂,也可以說是黑色世界。
這次全面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再一次證明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鼓吹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破產,也深刻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壟斷資本對世界人民進行的經濟侵略,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不可調和的矛盾,從本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否定。
從此次危機表面看是因為房產次貸危機引發,我個人認為實質上由二個方面引發美國金融危機。一方面美國經濟實力透支;另一方面是虛擬經濟引發。
為什麼說是美國經濟實力透支引發金融危機呢?
美國消費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美國政府開支,最重要的是美國龐大的軍事軍費開支,美國在全世界建立有多個龐大軍事體系,僅2008年軍費預算高達兩萬九千億美元。二是國民消費,在美國國民消費重要消費是房產和醫療。在資本主義國家時刻不忘標榜「民主、自由」,為了標榜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在企業確保工人高工資,國家確保國民高福利。但是就美國當前經濟增長實力是遠遠滿足不了它的高額軍費開始和美國國民高消費的。當一個國家經濟實力不能滿足它的高消費的時候,怎麼辦?經濟透支,。透支一般是按照國家、企業、國民理想預期經濟收益確定透支額度,當任何透支單位預期收益不能實現的時候,就產生銀行呆帳、死帳,要是這樣呆死帳多了,就只能宣布破產。美國就是這樣引發了銀行次貸危機,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本質上也是信用危機,就其根本就是美國經濟實力危機。
為什麼又說這場金融危機是虛擬經濟惹的禍呢?
我們知道,在2006年美國還高喊美圓發行過剩,美圓要求貶值,還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你們想美圓是世界霸權貨幣,遍布全世界,美國到底有多少財富?要是全世界人民手中的美圓都匯集起來要求購買美國商品,大家看能買到什麼?我想也許美國的土地都會買掉,也不能支付世界人民的購買能力。可見,美圓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但為什麼會出現銀行金融危機呢?說白了就是美國銀行空了,沒錢了。到底那麼多錢進了那裡?答案只有一個美圓成為「游資」,在全世界榨取世界人民血汗去了。
「游資」是怎麼形成?如何掠奪世界人民財富的呢?「游資」 也叫熱錢。是指為追逐高額利潤而在各虛擬金融市場之間流動的短期貨幣資金,它具有投機性強,流動性快,傾向性明顯的特徵。如果說有所區別,那麼熱錢是國際間專門賺取各地匯率差額等短期資本利得,而在各地流動的
國際性資金。游資也可以包括國內私人資金,因此比熱錢的一般概念更大一些。
虛擬經濟制度為「游資」形成和運做提供平台。虛擬經濟的基礎是股票,虛擬經濟派生了大量衍生品,包括期貨、基金等。「游資」從本質上是做投機生意,做短期業務,不是長期投資,在經濟市場中,最大作用是炒作。
「游資」是資本帝國有組織有目的的組織一定規模資本,進入世界經濟領域進行經濟大掃盪,炒作、操縱特定實體經濟或是虛擬經濟,尤其是對股票市場操縱獲取大量世界人民的民脂民膏。「游資」象雪球樣越滾越大,尤其是對局部領域的沖擊、破壞力相當大。「游資」在銀行大量進出很容易造成金融混亂,給金融機構帶來極大錯誤信息,造成金融決策失誤,甚至是錯誤判斷,導致金融機構最終癱瘓。簡單例子就是大筆「游資」短期存入銀行,銀行誤以為存款過多,千方百計想辦法經營貸款出去,一旦「游資」要撤離銀行,進行投機業務,銀行只好關門了,因為銀行一時半會是拿不出那麼多錢的,金融危機就爆發了,可見游資也是銀行殺手之一。尤其「游資」作為短線資本它的斂財能力和水平相當於秋風掃落葉,對行業破壞力相當於地震。一旦「游資」捲走了老百姓手中的財富,你想還有什麼能力去支付銀行按揭貸款?
二、美國金融動盪對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正在悄悄逼近世界每個角落,必須提高警惕。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當前對美國國內不會產生很強烈民眾影響,很簡單的事實是銀行倒閉,民眾皆大歡喜,老百姓不需要還錢銀行貸款了,因為在美國長期以來除了消費掉自己原來創造的財富以外,就是繼續進行銀行透支消費。現在是這個銀行倒閉了,他們又去那個銀行透支,直到這個銀行也倒閉為止。美國金融危機對美國國民雖然沒多大影響,但對世界經濟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游資的存在,對調節國際間的資金餘缺和活躍金融市場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負面作用遠遠超過了它的積極作用:一是游資會因投機性操作動搖所到國家匯率而引起外匯市場的大起大落,最終扭曲匯率水平;二是游資在所在國的大量進出,會造成外匯儲備的大增大減,推動股市的大升大降;三是游資的迅速移動,往往與各國的貨幣調控政策呈反向作用。比如,當一國為抑制通貨膨脹而提高利率時,國際游資就會大量湧入,迫使該國被動增加貨幣量,加重通貨膨脹。這顯然會增加貨幣管理當局穩定經濟的難度和影響該國宏觀調控的預期效果。游資不僅會引發經濟動盪和金融危機,而且會通過金融市場中的投機運作把危機傳給其他國家。
游資不同於其他金融資本,銀行金融資本是以經營貨幣資本為宗旨,以借貸為基礎的銀行信貸經營;游資不以經營貨幣信貸為宗旨,它是以投機為目的,操縱自由經濟市場,擾亂市場正常經營秩序,獲取投機利潤為目的,尤其是對自由經濟市場具有巨大打擊和破壞性,嚴重破壞正常金融秩序,是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之一。
美圓霸權是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源。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向世界傳播主要是以金融鏈和產業鏈方式傳播,尤其是與虛擬經濟連接緊密的市場將顯得更加突出,所以,任何與美國金融和實體產業聯系越緊密,美國經濟危機對它的打擊和影響就會越大。比如我國的股票市場和出口商品生產企業就是典型例證。
三、在經濟危機面前中國對策
(一)針對美國全面爆發金融危機從它爆發的兩大根本原因看我們的股市和出口產業鏈不可能成為壁上觀,但是應該怎麼應對是應該仔細斟酌的大事情。尤其是國內部分叫囂救市說,應該科學、客觀分析評估。
面對美國引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我個人認為不適合救市,要救市也可以,那必須是有條件的。在世界性危機面前,最根本考慮的應該是實體經濟,保住資源和企業實體。其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危機是經濟消費透支和世界性游資引發。就目前經濟狀況要說救市完全是杯水車薪,因為美國自身經濟實力已經面臨破產,入不付出,誰有這么大能量填補美國消費陷阱?輕言救市就是進入無底洞,就是把自己財富無止境拱手相送美帝國主義。
美國希望中國救市也完全可以,可以把我們手中的一點八五萬億美圓投放美國市場,那必須是拿實體經濟來換,補充我的國家實體經濟實力。
一是用中國手中的外匯籌備收購美國資本家在中國購買的中國企業和企業股權,包括金融企業股權。
二是用中國手中外匯籌備按照低於市場價格購買美國所持黃金。
三是用救市政策換台灣回歸中國,美國從此以後不得干涉台灣事宜,不得向台灣銷武器。
(二)針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性游資引發世界性經濟危機我們中國更不能坐以待斃,等閑視之。
一方面針對游資操作投機性業務,獲取投機暴利建議立法征取暴利稅。暴利從本質上說不是勞動所得和經營所得。
另一方面針對游資具有超強流動性,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建議國家在企業和個人採取「一卡管理制度」。對外籍入境人員採用戶籍所在國身份登記辦理「一卡制」銀行帳戶。「一卡制」有利完全監控游資流動趨向,加強銀行年報月報日報制度建設。
游資的投機對象不僅僅是虛擬經濟市場,包括股票及其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市場任何可操縱性而且是人民群眾日常所必須的商品市場,所以國家職能部門不可不作為,甚至官商勾結,那是瀆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犯罪。
(三)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和調整出口方向。
關於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如何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談論過多次,在這里我只談兩點。
一是擴大內需問題,必須城鄉一體化雙頭並進。首先是公民身份平等問題,允許農民進城,允許工人下鄉,允許企業進駐農村,但不準企業直接承包土地,土地只能由勞動者個人或集體聯合承包,無論土地是集體或國有,但土地絕對不能私有化或企業承包。防止官僚壟斷和外資買辦侵佔土地。其次調整公共財富分配格局和加強公共財富管理與監督。提高城鄉居民勞動性收入,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讓勞動人民具有真正購買力,具有真正消費能力。這個勞動性收入必須是硬性指標,可以按照一卡管理辦法,參照計劃經濟時代勞動者基本工資制度管理。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一定要符合國家長遠發展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結合的要求,具備長遠戰略眼光。
首先,在產業鏈上,中國必須有自己品牌,出口問題不能把眼睛盯著霸權國家,超級大國,我們必須與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緊密團結在一起,要積極與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文化交流;同時發展同社會主義陣營的交流合作,所以出口不能完全把眼睛緊盯著超級大國,同時應該關緊大門,看緊我們有限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成本,不要被綠色紙片給弄花了眼睛。
其次,在產業鏈上必須緊密結合國內經濟發展需要,以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提高普通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為中心的產業鏈,注意從出口轉內銷的轉化,關於部分完全只能依賴出口而又缺乏定單的企業完全可以讓其安樂死,尤其是要壓縮對外資企業的資金鏈供給。
四、建立不以任何國家為中心的國際貨幣組織,建立世界銀行
當前世界已經陷入美圓霸權的陷阱,美圓利用世界貨幣的地位第一是把握世界貨幣美元的發行權和定價權,坐收鑄幣稅和壟斷利潤;二是打白條購買世界物質財富,設置陷阱貶值賴帳;三是揮動浮動利率、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兩把殺手鐧,操縱利率,指揮熱錢有計劃,有目標的自由流動,對世界進行金融洗劫。
在經濟全球化下,聯合全世界,建設世界銀行,建立世界電子貨幣(GTB),代替美圓世界霸權,抵制美圓坐控世界財富的游戲,成立世界電子貨幣結算中心。可以從小圈子范圍討論,制定方案策略。比如兩國之間首先建立電子貨幣(GTP)結算方案,然後逐步多國結盟,發展成國際結算辦法。暫停人民幣世界化方案,否則將重新陷入美圓霸權怪圈。
希望採納
❽ 美鈔面值問題
版面標記
在美元紙幣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用字母、數字或者是圖案做成的標記,他們中有的是用於辨認美元紙鈔真偽的,而有的甚至只是用來宣揚宗教信仰。
* 一般在美元中顯著的位置(硬幣就在人物頭像的下方,紙幣上的一般位於反面中線的上方)有一句標語"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此銘刻首次出現於1864年的兩美分硬幣上。自1955年起,國會使它成為法定的國家標語。現今法律規定,所有美國硬幣和紙張鈔票上都必須使用此標語。第一次於紙張鈔票出現,是在1957年系列發行的1元「銀券」,並開始在1963年系列的「聯邦儲備鈔券」出現。
* 庫印(TREASURY SEAL)。美鈔下面印有美國國庫印記,聯邦准備券的庫印印在右邊。其他券類的庫印,1928年的在左邊,1934年版起一律改印在右邊。
早期庫印為圓形,外圍有四十個齒,每個齒粗細大小均勻,圓內一圈有拉丁文字「THESAUR AMER SEPTENT SIGIL」,圓的中心是一個盾牌,盾牌被一個倒V字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為一個天平,周圍分布有32個圓點,倒V字內有13顆五角星,下半部分為一把鑰匙,鑰匙孔為一個「T」字形,周圍有17個圓點,整個盾牌內有49個圓點。自1969年版起,庫印進一步簡化,文字改為英文「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789」(財政部,1789),盾牌外圍的花紋取消,上半部是22個圓點,下半部是17個圓點,共39個圓點。1928年和1934年版是大庫印,直徑為20毫米,1935年版及以後各版一律改為小庫印,直徑為16毫米,圖案和文字不變。庫印的顏色有綠、藍、黃、紅、棕五種,按券類而不同。庫印的上方是首都的地名「WASHINGTON,D.C.」
歷史上美鈔的不同版本
在《獨立宣言》發表以前,美國就已經使用紙鈔了。美國的貨幣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馬薩諸塞殖民地發行了第一張貨幣以彌補軍事遠征的花費,這種做法很快輾轉流傳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銅版容易磨損、需要不斷修版,所以無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結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偽鈔到處泛濫,於是這些票證很快就被廢棄了。
* 到了1764年,英國當局在對北美殖民地貨幣多年來的限制後,終於下達一項對殖民地發行貨幣的禁令。後來,由於對英獨立戰爭,北美殖民地資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銀被英國作為稅收徵收,導致美國國內資金缺乏。13個殖民地的聯合政權大陸會議(美國大陸國會)為了籌集資金,於1775年5月10日在馬薩諸塞州舉行了會談並於6月22日批准發行了總價值為兩百萬美元的一種可兌換西班牙銀元的紙幣,稱為大陸幣(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於不久便出現了偽鈔,因此導致它的價值實用很小,以致在俗話中將不值錢的東西稱為「還不如一個大陸幣」。該券於1781年被銀行券(即為由銀行發行的,可在該銀行范圍內自由兌換金屬貨幣的紙鈔)取代。
* 1781年12月31日,費城的北美銀行成為首家國家銀行並獲得發鈔特許權。1789年美國憲法公布後,紐約銀行和普羅維登斯銀行也獲特許發行貨幣(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國會正式通過將元(Dollar)作為法定貨幣單位。1791年國會又特許「美國銀行」二十年期作為美國財政部國庫代理人。此乃第一個為政府履行中央銀行功能的銀行,一直運作至1811年國會拒絕續訂此銀行的特許狀為止。了解到必須有中央銀行系統迎合國家財務的需要,國會於1816年特許第二家「美國銀行」再擁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時,財政部製版印刷局開始印刷所有美國貨幣。
* 1861年,為了籌措南北戰爭的費用,國會立法授權財政部直接發4.5億元無鑄幣和黃金擔保、不兌現的「即期票據」(Demand Notes)。出於防止偽造的目的它使用難於照相復制的綠色油墨(鹵化銀感光劑對綠光最不敏感),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鈔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綠色,由此被稱為「綠背票」(greenback)(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依此稱呼美元)。嚴格的來說,這是第一種普及流通的美國貨幣。它被稱為聯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 State Notes)。它的庫號和連號均為紅色。每一張「即期票據」皆由財政部登記官的代理人及聯邦財政總長親手簽名。此一不實際的措施,激發了准許登記官及財政部長將簽名製版印刷於貨幣上的新法規。此項措施於1862年發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開始實行。
* 根據1861年美國立法規定,財政部又發行了國庫券(TREASURYNOTE),它只有兩種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當時可以購買白銀和黃金。
* 1862年到1864年期間國民銀行法准許各州指定的銀行發行以美國公債為准備金的紙幣,稱為國家銀行券(NATIONALCURRENCY)庫印和連號均為棕色,亦稱國家券或國家流通券。這些紙幣式樣繁多,大約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銀行發行貨幣,7000多種面貌各異的法定貨幣。所有特許發行紙幣的私人銀行和州立銀行於1863年被要求參加國家銀行系統或繳納10%的鈔票發行稅。1908年又補充法案,准許國民銀行以美國公債以外的債券為准備金發行紙幣。到後來國家券形成由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民銀行的兩種主要版本:國民銀行發行的版本連號為6位數字,在正面左右兩邊還印有兩個或四個字體粗大的黑色號碼另一種連號為8位數字;鈔票正面左側印有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左右方印有4個斜對著的黑色地區代表字母,這是聯邦儲備銀行發行的。發行較早的國家券有4 個負責人簽字,兩上角為財政部長和國庫長簽字,兩下角是出納長和總裁的簽字。該券於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發行。1928年以後又發行了一種1929年版,這是美國財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籌措軍費,於1942年12月以國家券的形式發行的6.6億美元鈔票。
* 為了兌取黃金,美國政府於1870年開始發行了金幣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庫印、連號是黃色,亦稱金元券。該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憑此兌取金幣」字樣。它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以百分之百黃金作準備的貨幣。從南北戰爭結束到1933年,金幣券可自由兌換金幣,並作為美國貨幣供應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隨著金本位制崩潰,1933年金幣券也就停止兌換黃金。
* 出於防止白銀私運出國的目的,美國於1878年開始發行了銀幣券(SILVERCERTIFICATES)。庫印、連號是藍色,亦稱銀元券。是根據1878年和1886年通過的法律發行的,它可以兌換等值的銀幣,後來由於銀價的上漲,從1968年6月24日起,銀元券不能再兌換白銀。另外,還有一種黃色庫印藍色連號的銀幣券,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在北非使用的軍用票。黃印是區別於藍印,以備落入敵人手裡可以作廢。大戰結束後,許多黃印票子流通很廣,已和其他券類一樣使用。
*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在韓國發行了一種軍用票,票面上印有「軍人戰爭區償付憑證」字樣,限定在戰區使用,不作一般貨幣流通。這種票於已於1954年5月25日宣布作廢。此外,還有夏威夷券,這不是一個獨立的券類,而是在已有的券種(聯邦儲備券和銀幣券)鈔票上加印黑色「HAWAII」字樣,背面則以較大字體的空心「HAWAII」橫印在鈔票中間。庫印和連號是棕色。原是供夏威夷群島使用,後來到處流通。
上文中所述的1861年至1928年發行的各種鈔票,票幅較大,尺寸不分券類和面額均為178mm×73mm,美國財政部命令於1922年開始收回,但仍是美國法定貨幣,可向美國銀行兌換。 1913年12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聯邦儲備法》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按照「法案」的規定,全國劃分了12個聯邦儲備區,每一個區在一個指定的中心城市(聯邦儲備市)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在全國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這樣在美國共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在首都華盛頓設立了聯邦儲備委員會,作為最高領導機構。聯邦儲備銀行於1914年11月16日開始發行了作為法定貨幣的聯邦儲備銀行券(FEDERAL RESERVEBANK NOTES)用以換回國民銀行券,1945年6月12日起,這種券收回不再發行。同時發行了一種聯邦儲備券,(FEDERAL RESERVE NOTES)作為日常大量的通用貨幣。按規定聯邦儲備券應有充足的擔保,其擔保物是黃金或政府債券,高級或短期商業證券。它的連號和庫印為綠色。目前我們所能接觸到的99%均為聯邦儲備券,其他的還有少量的政府券和銀幣券。
硬幣
美國流通硬幣共有1分、5分、10分、25分、半元、1元6種面額,美國歷史上曾有6位著名總統的頭像分別出現在這6種面額的硬幣上。1美分圖案是美國歷史上廣為人知的林肯總統側面頭像,是林肯誕辰100周年(1909年)開始發行的;5美分圖案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即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斐遜離任回歸故居130周年(1938年)發行的;10美分圖案是實施「羅斯福新政」的羅斯福總統逝世一周年(1946年)時發行的;25美分是美國最常見的輔幣,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誕辰200周年時(1932年)發行的;半美元硬幣原為美國自由女神像,目前所常見的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肯尼迪的頭像,1963年,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為了紀念他,美國於1964年起改用肯尼迪頭像作半美元的圖案;1美元硬幣有兩種圖案,一種是1961年發行的採用艾森豪威爾總統頭像圖案,由於此幣外徑太大(直徑38.1毫米,俗稱大美金1元),流通使用很不方便,因此,於1981年起重新發行小美金1元(直徑為26.5毫米,比半美元外徑還小些),圖案換成美國女權運動活動家蘇珊·安東尼的頭像。1999年11月18日在費城造幣廠首發了金黃色的美元1元硬幣(昵稱金色元golden dollar) 圖像為印第安婦女「薩卡加韋」(Sacagawea)背負襁褓中的幼子「巴蒂斯特」(Jean Baptiste)。為了表彰美國原著民婦女及她們對美國的貢獻。
一美元紙幣
正面圖案包括,喬治·華盛頓肖像,美國財政部標志。幣標志在1968年被採用,組成了上方的天平,象徵著公平;底部的鑰匙則象徵著權威;周圍是以V型環繞的13顆星,代表了美國的最初的十三個英國殖民地。
鈔票正面左側有一個圖案中間有一個較大英文字母,代表發行銀行。美國共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A」為波士頓;「B」為紐約;「C」為費城;「D」為克里夫蘭;「E」為列治文;「F」為亞特蘭大;「G」為芝加哥;「H」為聖路易;「I」為明尼阿波利斯;「J」為堪薩斯;「K」為達拉斯;「L」為舊金山。其中紐約的聯邦儲備銀行放著7000多噸的黃金相當於900億美元(金價上升中也價值跟著上升),其中只有5%是美國,其餘是世界各國的。
背面的圖案充滿象徵和數字命理學暗示。常解釋如下。
從1782年開始,背面圖案開始包括一個三個環圍在一起組成的美國國徽正面圖案。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示了當時蠻荒未被探索過的北美西部。金字塔上方獨立的"帽子"中,包含一個全視之眼圖案,這象徵了雖然美國的建設還沒有完成,但在上帝的幫助下,目標一定會達到。邊用拉丁文寫著ANNUIT COEPTIS (他( 神)領導我們的事業)。一句強調的是時代新秩序 (NOVUS ORDO SECLORUM)指的是剛剛從英國不久的獨立。金字塔底部寫著MDCCLXXVI即羅馬數字分1776年,在這一年美國獨立宣言被簽署。一個環內的禿鷹並沒有為此頭戴皇冠。外,鷹前空懸的盾牌象徵了這個新國家有能力由國會獨立自主,統一。是盾上方白條象徵的含義。喙引出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幾個字。爪上握著橄欖枝和箭,象徵著"我們渴望和平,但時刻准備為之戰斗"。
象徵十三個原始殖民地的數字13(如國旗上的13條紋),在紙幣上反復出現:(參見美國國徽)
* 鷹上方有13顆五角星
* 金字塔有13階
* ANNUIT COEPTIS共13個字母
* E PLURIBUS UNUM也是13個字母
* 盾上有13道條紋
* 橄欖枝上共有13片葉子
* 13枚果子
* 13支箭
數字13和全能之眼也是光明幫和共濟會的符號。美國第一位總統喬治·華盛頓,通常被相信是一名共濟會會員,華盛頓被認為建立了美國的基礎,金字塔上方的萬能之眼則揭示了他的共濟會身份。
1美元上印的是美國的國父——第1、2屆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
2美元上是第3屆美國總統傑斐遜;
5美元是廢除美國奴隸制的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20美元上是第7屆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50美元上是第18屆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葛侖。
百元大鈔上的頭像不是總統,而是著名科學家、金融家、政治家弗蘭克林,因為他曾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起草著名的《獨立宣
言》。
以上供參考
❾ 國債發展的歷史
6家銀行七一開賣儲蓄國債
7月1日起,工、農、中、建、交、招六大銀行將開賣儲蓄國債。本月20日起,沈陽市民就可以到上述6家銀行開立個人國債託管賬戶。
認購起點為100元
"財政部已經確定從7月1日開始發售儲蓄國債,銀行也已經做好了發售的准備工作,先行發售的有兩個品種。 "昨天,省內某大型國有銀行儲蓄國債負責人透露。
儲蓄國債為記名國債,採用實名制,以100元為起點,以百元的整數倍辦理各項業務。上述人士還告訴記者,儲蓄國債以電子方式記錄債權,通過投資者在承辦商業銀行開設的人民幣結算賬戶進行資金清算。逾期兌付還給利息20多年的國債發售格局將被儲蓄國債打破,與憑證式國債逾期不加計利息的傳統相比,儲蓄國債到期後,承辦銀行自動將投資者應收本金和利息轉入其資金賬戶,轉入資金賬戶的本息資金作為居民存款由承辦銀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另外,儲蓄式國債業務只針對個人發售的特點將增加普通市民的投資機會。利息收入不用繳稅
不收利息稅應該是儲蓄國債最大的特點,雖然利率水平還沒最終敲定,但和儲蓄存款相比,收益肯定要高一些,3年期的票面利率有望確定為3.14%。
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繳20%的個人所得稅,目前銀行3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3.24%,繳稅後的實際收益為2.59%,沒有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儲蓄國債收益高。買債提醒
要先開戶
准備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和上述六家銀行中一家的存摺到開戶行開戶,存夠錢帶齊證件去認購。
債權查詢
到銀行櫃台列印個人國債賬戶對賬單據;撥打銀行客戶服務熱線電話查詢;若對以上兩種查詢方式得出的結果有疑問,可以再撥打中央國債公司的復核查詢電話(010-66005000)查詢債權(復核查詢只能查詢截至上一日的債券余額)。
提前兌取
必須確認債券處於可以提前兌取的期間內。
付息及還本
到期直接支付到投資者資金清算賬戶,無需任何手續。
希望採納
❿ 國債的法律屬性
國債是國家公債的簡稱,是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以人民幣支付的國家公債。它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和滿足其履行公共職能的需要,在有償條件下籌集財政資金時形成的國家債務。
從財政=稅收+費用+利用+債務+其他收入這一等式中可以看出,在收支的總體平衡中,是由支出來決定收入的。因為有了支出的需要,才有了對足以支撐這些支出的收入的要求,因而才產生了財政。這是現代國家「以支定收」的基本財政理念。同時,也可以看出 ,收入是隨著支出的變動而變動的。在支出一定的情況下,各種收入之間則存在著此增彼減的關系。一個人在自身收入足以滿足生產、生活支出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去借債的,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只有當以稅收為主的其他收入不足以滿足國家預算的情況下,才需要發行國債。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債在財政收入中扮演著一種補充性的角色。所以從根本上說,國債只是赤字的伴生物。因此,只有當稅收、利潤和費用等既定的收入形式不能滿足政府的支出需要時,國債才能作為某種調節器在靈活性上使財政收支的公式得以平衡。由此可以得出國債的基本功能就是彌補財政赤字。
在市場經濟下,政府需要滿足市場所不能提供的公共需要。如此種類繁多、項目龐雜而經濟效益又非常隱性的公共物品決定了政府用來滿足這類支出的財政收入就必須具有穩定可靠、數額龐大等特徵。與國債相比,稅收恰好具有這一特性。稅收憑借其強制性、固定性與無償性這三大特性穩居財政收入的第一位,相形之下,國債的特徵則是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自願性是建立在群眾自願承受的基礎上的。所以其收入的量不是很穩定可靠。有償性是任何債務本身都具有的一大特徵,借債就必須償還。靈活性則是指國債的確立是以財政收支之間的差額為依據的,既不具有發行時間的連續性,也不具有發行數額的固定性。
國債在財政收入中所承擔的角色就決定了國債應有的規模。從理論上講,一國在每一特定時期的特定條件下,必然客觀地存在著某種適度債務規模的數量規定性,也就是說,在這一規模上,國債功能可以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對經濟生活的正面積極影響作用最大,相對而言負面的不利作用最小。在現實生活中,決定或影響適度債務規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市場健全程度,國債的結構狀況、籌資成本與所籌資金的使用效益等等。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對國債總量的把握。
因此,國債的法律制度的根本任務就在於如何通過實體、程序上的各種規定以保證、維持國債的發行最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
熊比特在1918年發表的《稅收國家的危機》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稅收國家危機的理論,其基本理念即在於由於國家職權的過度擴張,導致國家的支出大量擴充,無法由常規的稅收收入來支應,最終將導致國家過度舉債。如何避免這種危機是國債法的根本任務所在。
國債法是調整在國債發行、使用、償還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從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家就十分重視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政府財政收入和調控經濟,先後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規定,但至今,我國並沒有統一的國債立法,有關國債的法律規定,基本上是發行一次國債,就對此進行一次的國債立法,在效力層面上也主要集中在法規和規章的層面上。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央政府就決定於1950年發行一批人民勝利折實公債,通過《關於發行人民勝利建設公債的決定》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債發行的國債立法的開始。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從1958年開始發行國家經濟建設公債,制定《1954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成為一個「既無內在,又無外債」的國家,相應的國債立法也就停頓下來。1981年1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決定從當年起恢復發行國債。隨後從1982年—1991年,國務院先後又發布了當年的國庫券條例,在此期間國務院、財政部又先後發布對已發行的國庫券進行償還、付息等的法律規定,以及特種國債等其他國債方面的法律規定。1992年3月,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從這次的條例規定中,不再象以往那樣是針對某一年發行國庫券的規定,而是對國庫券的有關內容作出了較為統一的規范。
自1994,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就已經超過了50%,而且一直呈攀升之勢。,在1997年我國整個國家財政有1/4以上的支出、中央財政有近3/5的支出需要靠發行國債來維持。如果說26.8%的國家財政的債務依存度還沒有高到無法承受的地步的話,那麼55.6%的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則無論從哪方面講都大大超出了國際公認的安全線(15-20%)。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主要目標的中央財政支出,其資金來源的一半以上要依賴於發行國債,這不僅與政府活動本身的性質不符,而且照此發展下去,其潛在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調控這種風險,我認為主要的手段應該運用法律進行。法律的完善也就意味著這種風險在社會中可期待地被降低。
通過法律對發行國債的程序的規定以防止國債發行權的濫用。從根本上說說,國債的發行應納入國家預算的范圍之內,由權力機關進行,不應該隨意下放。同時完善法律法規,盡量杜絕在各個方面的漏洞,以保證國債的正常運行並被用於正當的用途。國債,作為財政信用,它以國家為後盾,而國家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才能把這種信用制度強制地、穩定地建立起來,使其來源更具有可靠性,才能使國債的購買和轉讓者更增強信賴感。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法律環境,要在國債方面形成一個完整、配套的國家信用法律制度。只有通過對國債法的制定才能增強國債市場的透明度,才能預防和解決國債發行和轉讓中的矛盾和糾紛,促進國債市場的順利發展,為國債市場的順利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