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中國的罷工權立法

論中國的罷工權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3-30 01:27:55

1. 中國有沒有罷工權

有。不過要事先申請

2. 有沒有什麼法律規定罷工需要負法律責任

請問罷工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不需要。
最嚴重的後果是什麼?開除
如果公司說要我們承擔直接經濟損失(我們每個月加班都超過36小時),那麼我們需要承擔這種經濟損失嗎?法院不敢判。

3. 在我國罷工合法嗎就是說在我國人民有沒有法定的罷工權利,以及相關的法律條文

員工單純的罷工行為,是不算違法的,只是單方面違反了勞動合約,可以拒付罷工期間的工資,期間可以讓公會與員工進行協調,處理罷工問題。如果是因為用人單位違反的勞動合同法導致的罷工,用人單位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二條 勞動者拒絕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不視為違反勞動合同。

勞動者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勞動條件,有權對用人單位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3)論中國的罷工權立法擴展閱讀

保證工人合法權益的法律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及其實施細則、《工傷保險條列》及其當地實施《辦法》,以及一些相關文件和司法解釋。

根據《勞動法》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第十七條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4. 針對罷工的法律條文

我國對於罷工權問題,在年憲法中並沒有規定。最早的規定是在1975年憲法中, 其第28條規定:「公民有言論、通信、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罷工的自由」 。1978年憲法第45條也沿用了上述規定。但是1982年通過的新憲法中,基於對文革中社 會動亂的糾正,才取消了「罷工自由」的規定。(註:1982年憲法實際上更多地是吸取 了1954年憲法的立法模式。據當時的憲法修改委員會副主任彭真指出:「1954年《憲法 》是一部好《憲法》,本《憲法》繼承和發展了1954年《憲法》規定的原則。」參見劉 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192頁。)從此,工 人的罷工權就成了我國法律中的一個空白點,在法律上沒有任何明確規定。但是,在另 一方面,憲法和以後的任何法律也沒有任何規定禁止公民進行罷工;而且在事實上,改 革開放以後,各種所有制企業都曾經發生過罷工事件,政府對此從未宣布過一起罷工為 非法事件。
1992年4月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25條規定:「企業發生停工、怠工 事件,工會應當會同企業行政方面或者有關方面,協商解決職工提出的可以解決的合理 的要求,盡快恢復生產秩序」。這似乎暗示,罷工在我國仍然是合法的。但是,這只是 一種合理的推理,《工會法》仍然沒有明確職工享有罷工權。而且,第25條迴避了承認 「罷工」現象在中國的存在,使用了「停工」這種含糊其辭的用語。2001年10月27日,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修改後的《 工會法》在第27條中仍然沿用了「停工」的稱謂。

5. 請問中國法律是否承認勞動者的罷工權由於罷工造成的當事人損失是否可申請經濟賠償

不承認有罷工權 承認工人有休息 取得報酬的權利有要求好的,安全的工作環境 如果你受到經濟損失 可以要求賠償
第五十六條 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九條 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第六十一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 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第六十二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省略

凡是在勞動法中出現的不得安排勞動者做這個做那個的規定,勞動者是有權拒絕執行的,所產生的損失由僱主自己承擔。

6. 罷工有沒有違犯勞動法

違法!

中國沒有罷工權,因為就沒有罷工流程,但可以找政府和工會解決問題專。
中國在屬1982年修訂憲法時取消了關於罷工自由的規定,現行《勞動法》、《工會法》等都沒明確將罷工作為職工和工會的權利。論及取消罷工權的原因,有中國學者指出,企業屬於人民,罷工後停止生產,是對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全體人民利益的破壞。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取消罷工是糾正極左的錯誤,1975年憲法規定的罷工自由不符合社會主義發展利益和國家的具體情況等。
是工人為了表示抗議,而集體拒絕工作的行為。只要集體拒絕工作,就是罷工。

7. 罷工權的罷工的歷史發展

在整個19世紀(經常也在以後),在大多數國家中,罷工是非法行動,從而至少含蓄地地表示對國家的一種蔑視,罷工經常構成工人階級不滿的比較普遍的爆發的一部分。
現代罷工大多由工會組織,是反對僱主提出的政策。非工會組織的罷工可能是因為工會並不認同罷工策略,也可能是因為工人根本沒有聯合組織。很多國家都未保障無組織罷工的法律權利。也有國家規定罷工必須經過工會正式投票表態,才能合法地進行。英國就是其中一例。
罷工的工人群眾可能會聚集在工作場所外面,勸說其他同僚參與罷工,或嘗試阻止僱主與客戶的交易來往。零售或服務行業的罷工稱為「罷市」。另一種罷工方式是工人留守在工作場所內,但拒絕工作或離開。
也有罷工工人會以只完成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以示抗議,此方式稱為「怠工」或「按章工作」。例如,工人可能會格外嚴格地執行所有安全守則從而減低工作效率,或者拒絕超時工作。這些罷工方式在部分國家是被勞工法律明確禁止的。
在學校內,學生集體拒絕上課的行為稱為「罷課」,教師集體拒絕教課則稱為「罷教」。
罷工者可能都屬於同一個勞工組織、同一個僱主、同一個工作單位;也可以是整個行業、城市甚至國家的工人進行集體罷工,有的罷工會與學生罷課一起進行。
也有員工集體請病假以示抗議的罷工方式。而所謂「絕眠罷工」則是指工人不睡覺地持續工作,以耗盡體力而無法工作的罷工方式。 2005年12月20日,美國紐約公交系統工會屬下3.4萬多名員工在與市政府僱傭合同談判破裂後開始大罷工。數以百萬計的紐約市民冒著嚴寒步行上班。12月22日,在受到當局「逮捕工會領導人」的威脅後,紐約交通工人工會領導人投票決定結束長達三天的交通大罷工。

8. 罷工權的有關罷工權的法律規定

我國1975年和1978年憲法規定公民享有罷工自由權,但1982年的憲法完全取消了該規定。
目前我國的規定是,《工會法》:企業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會同企業行政方面或者有關方面,協商解決職工提出的可以解決的合理的要求,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企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事業單位做好工作,盡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
這些年來,企業中發生的罷工問題,一律根據《工會法》解決。 部分國家明確禁止所有公共事業的員工參與罷工。美國《鐵路勞工法案》明確限制了航空和鐵路業員工可以合法進行罷工的場合。美國《家國勞資關系法案》則容許罷工,但也禁止了某些罷工可導致國家危機的行業,如公共運輸工人及公務員。

9. 罷工違法嗎

罷工本身是不違法的,但不可以借罷工去擾亂社會秩序,可以派代表和資方或政治部門協商解決矛盾。

10. 罷工有沒有定義的罷工在中國有法律許可權嗎

在聯合國上規定:中國工人有權罷工,2001年全國人大已批准了我國政府簽署的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第三部分第八條丁款大字赫然「有權罷工,但應按照各個國家的法律行使此項權利」。

特別應指出:對於該條款使用了最高級別的國際法語言「政府承擔保證」。依照國際慣例,我國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諾及保證,中國工人享有罷工權,且該項權利已被我國最高權力機關所確認。

但也有人認為中國工人無權罷工,理由如下

1、中國工人無權罷工;理由是我國《八二憲法》取消了罷工權,因而得出罷工是違法的結論。

2、中國工人罷工既不合法也不違法;理由是中國沒有禁止罷工的法律規定;因而得出罷工不違法的結論。3、中國工人的罷工權不因簽署和批准國際公約而獲得;理由是一個國家批准國際公約中所賦予的某種權力,必須經國內法明文規定才可確認;因而得出罷工在我國尚無法權概念的結論。

熱點內容
轉包後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07:05:28 瀏覽:901
開展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培訓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21 06:39:48 瀏覽:434
工地處罰條例 發布:2025-01-21 06:39:44 瀏覽:93
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6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26
有關法治的歌 發布:2025-01-21 06:30:36 瀏覽:346
法治網是法治日報 發布:2025-01-21 06:29:18 瀏覽:293
山杠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06:29:11 瀏覽:264
法是社會現象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75
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知識有獎問答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21 06:05:45 瀏覽:805
勞動法基本原則論述題 發布:2025-01-21 05:37:36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