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執行

立法執行

發布時間: 2020-12-17 06:53:17

① 法律如何運行

法律的運行是一個從創制、實施到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執行(執法)、法律適用(司法)等環節。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是法律運行的起始性和關鍵性環節。

守法是法的實現的最基本的形式。與前述法律規范種類對應,法的遵守包括權利的正確行使、積極義務的履行和禁令的遵守。如果法制定出來了,卻不能在社會生活中得到遵守和執行,那必將失去立法的目的,也失去了法的權威和尊嚴。

執法,亦稱法律執行,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履行職責、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

法律適用通常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運用法律處理案件、解決糾紛的活動。國家機關尤其是司法機關的活動是以國家名義進行的,司法裁決一旦發生法律效力,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和違抗。

(1)立法執行擴展閱讀

法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1、一切行為規則、社會規范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強制性是最強的――即不執行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不執行――輕者剝奪權利、重者剝奪生命。

2、國家強制力的物質形態:即一系列的國家執法組織:法院、檢察院、監獄、軍隊、警察等保證實施。

法的社會性:

1、法的基本屬性——階級性。

2、法的社會性。

在階級社會中,法在實現統治階級職能的同時,還"執行由一切社會性質產生的各種公共事務"的職能。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進步,法所具有的為公共利益服務的社會職能,在有關經濟、科技、環境等法律部門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正日益取得發展。

② 立法法對公布後的法律應該怎樣執行

tfgfdfgfdgfdg

③ 法律實施和法律執行是不是一個概念

根據學來者的《法理學自》研究,法律實施和法律執行不是一個概念,法律實施包括法律執行,法律執行是法律實施的一部分。
法律實施,也叫法的實施,是指法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實際施行,包括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
法律執行,廣義上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在國家和公共事務管理中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
狹義上,則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活動,也被稱為行政執法。

④ 強制執行法律條文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民事判決書、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等。它們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提出申請的權利人稱申請人,被指名履行義務的人稱被執行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第二十一章執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四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財產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
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執行員必須造具清單,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交被執行人一份。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屬一份。
第二百四十六條被查封的財產,執行員可以指定被執行人負責保管。因被執行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失,由被執行人承擔。
第二百四十七條財產被查封、扣押後,執行員應當責令被執行人在指定期間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執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應當拍賣被查封、扣押的財產;不適於拍賣或者當事人雙方同意不進行拍賣的,人民法院可以委託有關單位變賣或者自行變賣。國家禁止自由買賣的物品,交有關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收購。
第二百四十八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採取前款措施,由院長簽發搜查令。
第二百四十九條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由執行員傳喚雙方當事人當面交付,或者由執行員轉交,並由被交付人簽收。
有關單位持有該項財物或者票證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轉交,並由被交付人簽收。
有關公民持有該項財物或者票證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強制執行。
第二百五十條強制遷出房屋或者強制退出土地,由院長簽發公告,責令被執行人在指定期間履行。被執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執行員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執行員應當將強制執行情況記入筆錄,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
強制遷出房屋被搬出的財物,由人民法院派人運至指定處所,交給被執行人。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因拒絕接收而造成的損失,由被執行人承擔。
第二百五十一條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五十二條對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或者委託有關單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第二百五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第二百五十四條人民法院採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執行措施後,被執行人仍不能償還債務的,應當繼續履行義務。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五十五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⑤ 法律執行 概念是什麼

法律執行,廣義上是制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在國家和公共事務管理中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
狹義上,則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活動,也被稱為行政執法。

⑥ 法律執行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我國有關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哪些?長期以來,學者見仁見智,各執一詞。歸納起來,有14個原則,有人認為其中的絕大部分不能成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

1、執行根據法定原則。有人認為,強制執行必須有生效的按法律文書,是依法執行的最基本要求,固然十分重要,但對強制執行法的制定、修改和適用似乎並無普遍的指導意義,能否定格於基本原則的地位值得商榷。
2、強制執行與說服教育原則。民事強制執行具有國家強制性,然而在實務中,僅憑強制方法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法院採取執行措施前,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對債務人進行說服教育。之後債務人若仍不自動履行債務的,法院則應當及時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不可否認強制執行過程中,說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說服教育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已,並非執行之必經程序。因此有人認為,將此原則定格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沒有理由。
3、保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又稱全面保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
4、迅速及時原則。迅速及時是對執行工作在效率方面的要求,其實質是一種效率原則,而效率原則是一切司法行為和其他公務行為均應遵循的原則,並非是對執行工作的特殊要求。執行工作的高度復雜性也決定了許許多多的執行案件不可能都做到迅速及時的結案,迅速及時在執行工作中僅是執行人員具體把握在心中的一桿「天平」。因此有人認為,本原則作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尚不夠格。
5、協助執行原則。民事強制執行權屬於法院專有,只有人民法院才能實施強制執行措施。然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和人民法院協助執行的通知,有關單位或個人負有協助法院執行的義務。法院執行與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執行相結合,有助於執行順利完成。協助執行僅僅是一項執行制度,而且並非所有的執行案件都需要執行順利完成。協助執行僅是一項執行制度,而且並非所有的執行案件都需要協助,因此有人認為這一原則並沒有重要到應生個為基本原則的程度。
6、執行標的特定原則。
7、申請執行和移送執行並舉原則。民事強制執行是對私權的執行,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執行程序因債權人申請而開始。然而有關國家和社會重大利益的案件、有關公民生活急迫的案件,以及涉及財產執行的刑事案件等,法院可依職權主動開始執行程序,這是國家合理干預民事訴訟的具體體現。
8、立執兼顧和審執兼顧原則。立執兼顧原則,即「立案時就要估計今後判決的執行。因此原告提供證據材料,必須要求其提供有關被告財產狀況的證明材料」等。如此要求,加重了權利人的責任和負擔,也違背了民事訴訟法關於起訴條件的規定,故有人認為,立執兼顧不能作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審執結合原則,是指審理中就要估計今後的執行,故應依法採取保全措施,准確認定當事人等。有人認為,審執結合是對」審理過程」提出的要求,當然不能作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
9、執行經濟原則。按照提出該原則的作者所作解釋,執行經濟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一要提高執行效率;二是盡量節制執行中強制手段的適用,目的是節省法院開支,將公民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可能性降到最小限度。
10、民事案件的執行權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原則。就現行執行體制而言,認定本原則為基本原則並無不當,但是,為數眾多的學者已對我國執行權過度集中造成的執行體制提出了批評,
11、執行當事人地位不平等原則。在民事強制執行案件中,申請執行人和被申請執行人之間的關系,在性質上仍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即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所以有人認為,「執行當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提法不盡科學。
12、被執行人生存權之保障原則。該原則要求:(1)執行標的僅限於債務人的財產和行為,人身不得作為執行對象。(1)強制執行也應當兼顧債務人的基本利益,所以執行標的不包括執行債務人豁免財產(主要有債務人及其撫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和物品等)。(1)法律規定禁止執行的或者依照財產性質不得執行的財產不能成為執行標的。
13、執行程序非依法不得停止原則。有人認為,本原則僅是對裁定中止執行、終結執行或決定暫緩執行等停止執行行為所提出的要求,調整的面太窄,對於整個執行活動沒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4、依法執行原則。
我覺得上述觀點可以參考

⑦ 立法程序的中國立法

1) 立法機關
我國《憲法》第58條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人大常委會是人大的常設機構,在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國家權力。具體地說,它有權解釋憲法、法律並監督其實施;有權制定和修改應由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有權對人大制定的法律加以補充和修改,但不得違背其基本原則和精神。一般地說,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等的制定權都應由全國人大行使。全國人大常委會音向全國人大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人大的監督。全國人大有權否決全國人大常委的不適當的立法和決定。
2) 立法范圍
從原則上講,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是沒有邊界的,但在立法實踐中,國家也將某些事項交給政府制定行政法規。根據2000年3月15日通過7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下列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1)國家主權事項;(2)國家機關的產生、組織和職權;(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法;(5)涉及公民權利自由的事項;(6)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7)民事基本制度;(8)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9)訴訟和仲裁製度;(10)必須由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從實踐來看,「必須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大體包括:(1)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及其利益的事項,如《行政訴訟法》等;(2)有關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制度方面的事項,如《兵役法》等;(3)有關國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等事項;(4)凡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認為應該由它立法加以調整的事項。我國《立法法》同時還規定,上述第8項涉及經濟基本制度方面的「部分事項」,全國人大可專門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先制定行政法規」,但不得涉及「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
3)立法程序
(1)提案。全國人大主席團、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各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屬於自己職責范圍內事項的議案。
(2)審議。代表團或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是否列入議程,由大會主席團決定,或者先交有關委員會審議後再根據審查意見決定是否列入議程。由人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其他中央國家機關提出的議案,由主席團決定交各代表團審議,或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後提出報告,再由主席團決定交大會表決。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或先交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是否提交常委會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經法定程序審議後決定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的法案,應當在會議舉行前一個月將法律草案發給代表,必須由人大常委會或提案人向人大全體會議作說明。在各代表團審議過程中,提案人應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有關組織和機關應當根據代表的要求介紹情況。
(3) 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議案,凡未在審議過程被提案人撤回或經主席團決定停止審議的,都要進行表決,「由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憲法和憲法修正案須經全體代表2/3贊成方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議案,由它的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4)公布。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案,皆以國家主席令形式公布,並同時宣布生效時間。 (1) 行政立法體制。根據我國《憲法》、《立法法》和《國家機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的國務院,國務院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會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經濟特區的政府,都可根據其職責范圍制定行政法律規范,發布決定和命令。這就是我國多層次、分等有序、嚴密統一的行政立法體制。
(2) 國務院及所屬部門行政立法的范圍。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行政法規:①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②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職權的事項;③全國人大授權的事項。憲法規定的國務院的職權,范圍明確的有17項,外加沒有邊際的「其他」事項,因此說,除了前述應當由國家立法調整的所有事項,都可以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予以規范。簡單地說,國務院的行政立法包括執行性立法、職權性立法和授權立法。
(1) 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程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制定、修改、廢止行政法律規范的秩序和步驟。不象國家立法程序那麼復雜,比較簡便靈活。根據《立法法》第57—— 62條的規定,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應當遵循如下程序(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由國務院規定):
①規劃、立項和起草。國務院法制機構應在綜合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具有指導性的年度計劃、五年規劃乃至十年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執行。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立法法》第57條規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相應的,國務院部門規章也應由部門組織起草。「組織起草」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②論證和聽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這是強制性的,必須遵循。
③審查和修改。根據《立法法》第59條的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審查內容見教材)
④審議和通過。行政法規起草、審議之後,就進入正式會議審議的階段,由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審議決定。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不同於一般的行政決策,不是由首長個人說了算,而應當以少數服從多數決定。
⑤簽署和公布。行政法規審議通過後要「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並應「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刊上刊登」。部門規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並及時在國務院公報或者部門公報和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刊上刊登。
⑥備案和接受審查。根據《立法法》的規定,除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其他所有的法規、條例和規章都「應當在公布後的30日內」報送有關機構備案。行政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並接受審查,如果不適當可以撤銷;部門規章的撤銷由國務院審議決定。 根據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經濟特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執行國家、上級法律法規的需要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並報全國和上級人大常委會備案。相應級別的國家行政機關也可以根據執行法律、法規和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地方性法規的需要制定行政規章和補充性、執行性規則或實施細則,並報國務院和上級行政機關批准或備案。
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還依法享有與其行政級別相當的自治立法權。
特別行政區在不違背全國人大為之制定的基本法的前提下,享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權。 第一, 我國立法機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工作。
第二,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與其常設機構分享立法權,既保證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又能保證經常性的立法活動順利進行。
第三,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法律的解釋權和執行法律的監督權使法律的解釋和適用與立法的本意保持一致。
第四, 國家立法、行政立法、地方立法、民族自治立法和特別行政區自主立法有機結合,構成了完備的立法體系。

⑧ 強制執行立法啥時候能實施

強制執行立法啥時候能實施?
1\我國沒有什麼
強制執行立
這一法律,所以談不到實施
2\我國民訴法中有有關強制執行的規定
而且一直在實施

⑨ 立法、司法、執法有什麼區別

1、司法機關僅指法院和檢察院,他們行使的是司法權;執法機關是行政機關,行使的是行政權。司法與執法 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2、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3、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4、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主動性:司法丁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拓展資料:

1.司法必須獨立,公正至上,主要為被統治者服務,活動范圍狹;執法不能獨立,效率至上,主要為統治活動服務,活動范圍廣。執法不過是嚴格依法辦事,執行法律;司法則不然,職能要廣泛些,如司法審查職能、造法職能等。

2.執法實行首長負責制,司法實行法官負責制。二者適用的法律程序區別很大。司法活動要依法進行。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從事司法活動必須要在法定許可權內,在司法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程序法的有關規定,保證司法權正確、合法、及時地行使。

3.司法活動要有表明法律適用結果的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具有法律約束力,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

⑩ 法律適用和法律執行的關系是什麼

你是自考生吧.
我也在看這個問題.
說點本人想法:
首先,這兩個概念是統屬於法律實施這一活動下的兩個名詞.
法律適用說的是社會貫徹和實現法律規范執行者這一方面的,我國的適用主體就只有司法機關這一部門有這權利並依照法律條例來處理社會上各類案件,並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以保證其處理結果得以真正實現執行.
法律執行則指得是國家執法機關依法來貫徹和實施法律的行為活動這一方面的,書只闡述了狹義上的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涉及社會各領域層面,它具主動特性,就是對國家進行管理的.
法律適用是對那些司法機關的,也就是執行"中立"公正裁判的角色,就是司法局、檢察院這類,只有接到申請才能進行處理。他對行政機關也有一定監督權力。
法律執行是對行政機關的,就是依靠法律對社會進行管理的,就是人民政府這些部門,他們可主動對社會進行管理。
這兩者並不嚴格劃分,基本互相監督、互相配合來管理社會。
(要想獲得專業精確回答,得咨詢律政人員)
自考就這樣,我也是想的,推敲的。只能懂涵概,不能精。
應付考試的話,過關就行了,要麼想在法律上深究。
考試你就把第一段和法律適用與法律執行兩個概念答下,稍微加點特點方面和自己組織,分基本就能囊括了。
你有好的答案,可給我留話啊。。。

熱點內容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
職工教育經費勞動法 發布:2024-12-25 23:15:21 瀏覽:87
天朝魔法學院 發布:2024-12-25 22:45:44 瀏覽:10
安博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2-25 22:45:42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