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校問卷

依法治校問卷

發布時間: 2022-03-30 21:46:17

❶ 小學生問卷調查表

山東省中小學教育行風民主評議問卷調查表
學校名稱:河山初中 填表人身份:學生○ 家長○ 教職工○
序號 項目 內容 滿意 基本滿意 不滿意 不了解
1 黨風廉政建設 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扎實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
2 領導幹部廉潔自律,遵紀守法,以身示範
3 勤儉辦學,厲行節約
4 校務公開,民主管理
5 對違紀違規行為認真查處,對群眾反映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夠及時協調解決
6 依法規范辦學 加強學校制度建設,依法治
7 教學管理規范,課程開齊上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8 認真執行學生作息制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9 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10 安全措施到位
11 經費使用和規范收費 教育經費管理使用和日常開支規范透明
12 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高中階段嚴格執行「三限政策」,繳納擇校費學生免交學費
13 嚴格執行禁止設立「校中校」、重點班的規定
14 嚴格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管理,無收費不開收據、收費不入賬和亂收費等問題
15 無強行統一征訂教輔材料、報刊資料現象
16 落實家庭困難學生補助政策
17 師德師風建設 重視師德師風建設
18 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嚴謹治學,為人師表
19 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20 教師不從事有償家教,不從事第二職業,不接受家長的宴請、禮金和有價證券等
意見和建議

填表說明:1、請對照各項評議內容,在您認同的欄目內打「√」。
2、請根據您的身份,在學生○ 家長○ 教職工○對應的「○」內打「√」。
3、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在「意見和建議」欄內填寫。

❷ 學生厭學的原因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輟學是制約「普九」發展的突出問題,也是目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認真中學生輟學原因,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輟學,是各級黨政和全社會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中學生輟學原因 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不少中學尤其是不少農村中學的年輟學率都超過了國家規定2%的標准,有的高達4%以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中學生輟學不僅發生在貧困地區,那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也十分嚴重。可以說,中學生輟學現象,不僅是對教育事業的嚴峻挑戰,而且是對創建和諧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嚴峻挑戰。如果不採取重大措施加以制止,不僅影響「普九」和「普高」的順利實施,喪失經過幾十年努力取得的「兩基」成果,而且將對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中學生輟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綜合性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五點。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環境,家庭主要成員(家長或監護人)是孩子覺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劣和家庭主要成員素質的高低,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調查數據顯示,中學生輟學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確有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孩子就學的基本費用。家庭主要成員終日為生計而奔波,既沒有精力照顧孩子,更沒有足夠的財力供孩子就學。更有甚者,孩子被認為是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柱,強迫其中途退學,幫家庭勞動或經商。二是家長文化底蘊不足,就學意識差。他們以自己的經歷對待孩子的成長,因而對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學無望或成不了什麼「家」,就強迫孩子棄學從農、從工、從商,「早工作、早賺錢、早積累」。三是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孩子每天放學後回到空盪盪的家中,缺乏雙向的生活保護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體觀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會上。四是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農村初中尤其是山區初中輟學的男女生比例高達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絕大多數在條件不很充足的情況下,優先保男孩就讀。五是拼搏型家庭。個別家庭的男女家長正值事業中期,忙於工作,沒有拿出應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沒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筆者從家庭原因的單項調查中,了解到部分學生的請假理由和沒有完成作業的解釋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心酸。如,「爸爸媽媽晚上加班休息晚,早上沒有提醒我,我還以為是周末,耽誤了上學」。「爸爸媽媽又加班,有兩道題不會做,沒有人指導」等等。 2、社會原因。一是受社會用人制度的影響,使「讀書無用論」再次抬頭。以來,「學而優則仕」、「升學就業跳龍門」的思想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隨著改革的深入,打破了「升學就業,國家安排工作」的觀念。再加上近幾年場經濟運行的過程中,暫時出現的企業破產、工人下崗、個別文化層次較低者發財致富等因素,致使新的「讀書無用論」再次抬頭,造成大量學生輟學。二是社會招用童工的影響。不少企業尤其是個體私營企業,違法廉價招用童工,加劇了學生的流失。三是受鄰里子女輟學的影響,形成了學生輟學的自然體。 3、行政原因。一是法制宣傳不力。盡管國家先後頒布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但是由於宣傳不深入,不持久,不少眾的教育法制觀念和「普九」強制觀念依然十分淡薄。二是執法措施不力。個別地方沒有把制止學生輟學當作重要的行為,對輟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缺乏強制措施。學校對輟學生多次動員無效後,無可奈何。三是配套建設不力。只重視教學用建設,沒有把生活用尤其是學生宿舍建設列入重要位置。一些學生走讀半徑過長,走讀環境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造成輟學。 4、學校原因。幾乎是在所有的家長座談會和復學學生座談會上,都有一部分家長和復學學生埋怨說:「上學如同蹲監獄」,造成厭學直至輟學的客觀原因中,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失敗。突出表現在6個方面。一是評價水平低。不少學校還沒有真正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中走出來,沒有建立或使用健全的評估機制,單純以文化課甚至以主要學科的考試成績評價教師,致使教師只抓主要學科和學業成績好的學生,部分學業較差的學生得不到較好的機會和應有的「平等受教育」機會,倍受冷落和歧視,既使有特長也得不到發揮,沒有成就感,不能抬起頭來走路,形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喪失了對學校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信心和動機,產生厭學乃至對學校的厭惡情緒,導致輟學。二是教學水平低。有60%以上的輟學生對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表示不滿。教育內容偏深、偏難,不切實際,不少學生甚至認為「對將來工作毫無用處」。部分教師尤其是拔高使用的「小轉中」教師,文化素質低,教學方法不適應,不能因材施教,沒有體現學生主體,那種面向優生或大部分學生的「一刀切」教法和死記硬背的做法,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習過程中,不能體現學校是「學」的場所,教師對學生缺乏正確的能對人一生受益的學法引導、畢業和就業指導,導致學生學習的無目的性和盲目性,同樣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三是管理水平低。不少學校不能認真領會和深入貫徹「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學校管理方針。要麼管得松,「放任自流」,許多學生出現了輟學傾向,學校還沒有做出相應的反應,不少老師還很高興,因為這樣的學生往往是「害之馬」;要麼管得死,「畫地為牢」,學校官員和老師成了「看守」,學生尤其是好說好動、性格活潑的學生,失去了個人尊嚴和權利,與其生存的愈來愈加的時代環境格格不入,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厭學、輟學。四是裝備水平低。一方面,校舍不足,班額過大,教師跟不上,轉化無望,造成輟學。另一方面,內設不足,教學實驗、活動場地和活動器材不配套,學生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得不到充分張揚。五是師德水平低。極個別的教師缺乏最基本的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學生在學校得不到教師在情感上的交流、關心和愛護。六是經費水平低。多數學校的辦公經費僅僅依靠學生雜費,不能滿足正常的教育教學需要。不少學校為了維持運轉,把本不該由學生負擔的公用經費轉嫁到學生身上,加重了貧困家庭學生的經濟負擔,造成學生輟學。 5、個體原因。內因和外因相互,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的種種不利的客觀因素,對孩子的身心產生了很大影響,從而造成學生主觀上內在因素使然的輟學行為。突出表現為:①學習動機喪失造成輟學。由於教育態度、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不盡完善,使部分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落後的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生活的樂趣和學校生活的魅力,認識不到學習的生活實用目標和人生終極目標,學生一致處於學習成績低劣失敗的環境中,從沒有在學習上產生過成就感,「低人一頭」的日子日復一日,這種陰影一致影響學生的成長,有部分學生就破罐子破摔,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慾望,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輟學的現實。②心理負擔過重造成輟學。各方尤其是家方和校方對學生單方面的苛刻要求,造成學生過重的壓抑心理;父母和教師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干涉,造成學生過重的盲從心理;家庭勞動個體化的傾向,使孩子缺乏交流,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在體中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學業成績持續落後,加上各類活動開展的少,使孩子的就學慾望越來越低,甚至對生活也喪失了情趣和信心。③身體和其它方面的突發原因造成學生的自然流失。 中學生輟學危害深遠,不容忽視。①不利於「普九」、「普高」的順利實施。②違犯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影響了黨和的施政形象。③不利於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④帶來了新的就業壓力。⑤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浪費。⑥引發了青少年犯罪:輟學——失業——犯罪,構成了惡性循環,給社會穩定帶來了很大隱患。 二、制止中學生輟學的對策研究 依法制止中學生輟學,最大限度地控制中學生流失,是一項迫在眉睫的艱巨任務,、社會、學校、家庭都有責任,必須強化依法治教,實施綜合治理。 1、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依法「普九」的社會環境。《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對、社會、家長、學校的責任和義務都作了明確規定,既然是法律規定,就有一定的強制性。各級各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教育法規宣傳月」活動,採取領導電視講話、出動宣傳車、散發明白紙、刷新宣傳標語、召開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切實加大教育法規的宣傳力度,讓廣大幹部眾和教育工作者都要認識「普九」的重要性,明確應盡的義務和職責,關注「普九」,支持「普九」,參與「普九」。村「兩委」還要採取登門走訪、集體學習和廣播敦促的方法,做過細的思想宣傳工作,促使輟學生復學,並讓學生家長明白「孩子上不上學,不是自家的事」,而是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各級宣傳媒介要把握正確的方向,大力宣傳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依法「普九」的思想觀念,為順利實施「普九」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 2、更新教育觀念,規范依法「普九」的教育行為。制止中學生輟學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更是教育內部義不容辭的責任。一要端正辦學方向。要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主導觀念和「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學生中心觀念,堅決糾正片面追究升學率的現象,尤其要建立全面、客觀、公正、科學的評價體系,廢棄單純以文化課或主要學科成績評價學校辦學水平、教師育人水平和學生素質發展的錯誤做法。同時,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於減負的各項規定,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確立成就感,主動活潑地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二要改革教育模式。技術革命和知識經濟的到來,要求教育必須徹底摒棄教師「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和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應試模式,走出「用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學生面向未來」的怪圈,構建全新的適應終身教育大潮的素質教育模式。一方面,從「教」的革命開始,實現由「教死」到「激活」的教學方式變革、由「平面」到「立體」的教學手段介入、由「內功」到「外功」的教師素質升華。另一方面,從「學」的革命開始,培養會學習的人、個性和諧發展的人、具有創造力的人。正如《學習的革命》直截了當總結的那樣:學校里最重要的應當是2個科目,學會怎樣學習和學會怎樣思考。三要因材施教。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和分流施教,以保證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完成義務教育的雙重任務,既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新生,又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四要規范學校管理。要建立健全輟學報告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學校收費制度以及規范師生行為的各項規章。同時,把輟學問題列入評估學校和教師工作的重要指標,層層簽訂《依法治教責任書》、《依法治校責任書》和《依法施教責任書》,對「課負」、體罰、亂收費等造成輟學的熱點、難點問題,實行一票否決,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教育行為不端造成的學生流失。五要認真實施防差轉差措施。建立差生轉化檔案,實施好「師助生幫」措施,尤其是要建立特困生救助基金,盡最大努力防止因學業差或經濟貧困造成的流失。六要全力加強學生就學觀念教育。「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其志。」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會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和堅定的學習信念。縱觀古今中外,從布魯納到加里寧,從蘇霍姆林斯基到陶行知,許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的端正和培養。結合教育教學的實踐,當前應突出抓好四個方面。①綜合素質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個體發展的標尺,筆者認為有九條:正確的人生方向,良好的人格品質,現代人的思維習慣,主動的學習覺悟,較好的文化基礎,健康的藝術修養,勤勞的雙手,主動發展的能力,不斷豐富的社會知識。②思想品德教育。③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自信、自強、自尊、自愛、自立教育。④就業教育。在初中畢業階段,學校和家長就應開始加強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為實現短期實用目標和終極人生目標而主動學習的自覺性,避免升高中學段時選擇不同教育的盲目性。 3、強化配套聯動,構建依法「普九」的運行機制。一要形成「普九」的一體化網路。知識老化的周期加速,職業結構的變頻加快,迫使教育時限和空間不斷拓展。教育已不再單純是學校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變成了社會化的教育。學校、家庭、社會都是學習的課堂,一切空間都是學習的場所。因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走開放式的教育道路,把學校從教室里搬出來,把學生從校園里引出來,把家長、學生、教師和整個社會緊密地起來,充分享用整個社會一切的外在和潛在的教育資源,盡量運用各種傳統和現代的傳媒手段,使學校、社會、家庭各個方面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教育的效能。二要構建「普九」的保障機制。從建立「三個機制」入手,堅決制止輟學。①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推廣制止輟學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層層硬性文件規定(最好有人大的地方立法),分別對各級黨政、有關部門、工商企業、教育內部、學生家長五個層面的教育責任提出明確要求。同時,建立「教育執法目標責任制度」,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層層簽訂《教育執法目標責任書》,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學校與教師分別簽訂《依法治校責任書》、《依法施教責任書》,切實形成全社會依法「普九」的責任保障體系。②建立執法檢查機制。進一步加強教育督導,充分發揮好督政、督教、督學功能。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督導部門及有關部門,要在一定時期內把制止輟學列為工作重點,配套聯動,每學期進行1—2次突擊性、拉網式檢查,嚴肅查處各類涉及輟學的教育違法案件。同時,依據《教育執法目標責任書》和《依法治校責任書》、《依法施教責任書》,由教育督導室牽頭,對下級、有關部門和學校的責任目標執行情況,每年進行一次綜合評估,評估結果向黨委、人大、匯報,經黨委、人大、同意後,向全社會通報,並列為主要負責同志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③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各級均設立舉報箱和舉報,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和師生座談會,採取無記名問卷調查的方法,加強對涉及輟學各個熱點、難點問題的反饋監督。三要優化「普九」的實施條件。①保證教育投入。認真落實「三個增長」、教師工資縣級財政統一發放和鄉鎮財政收入重點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政策;征足用好教育費附加,尤其要及時足額發放學校公用經費,避免學校的亂收費行為。②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教學用建設,保證「普九」招生急需;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減少因走讀不便和走讀安全造成的學生流失;加快「普實」步伐和規范化學校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驗動手能力。③建立社會救助基金。各級都要成立救助特困生基金會,認真完善實施學雜費減免制度,層層開展領導幹部和黨團員「結對子」、「手拉手」活動,對確有家庭困難的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救助,弘揚的價值取向和扶貧救困的傳統美德。

❸ 急啊~~依法治校的徵文,800字

「依法治校」校園的保護傘

「傳道、授業、解惑」,自古就被認作是教師的天職,教育是充滿愛的陽光事業。隨著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以人為本」成為教育教學中的標榜。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育人為己任,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引導、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實施人性化管理,在學校的管理活動中,給學生以關愛、始終貫徹「平等、尊重、合作、發展」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構建和諧校園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發展環境。
應該指出的是,「以人為本」絕不是「隨人所欲」。捷克大教育家誇美鈕斯認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種和諧」。我們也絕不能用「以人為本」作為不服從管理,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將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要加強制度建設,減少隨意性行為,要求各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諧利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環境的相互銜接和諧結合,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和諧互動教學相長,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使和諧社會成為由和諧的人組成的社會,也使和諧的人成為和諧社會的合格成員。只有這樣,秩序規范才能得到強化,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
一、施依法治校,健全保障制度。
實行依法治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師生人格,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提高學校依法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不斷完善學校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依法接受監督的格局。推進依法治校,有利於運用法律手段調整、規范和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構建法制、文明、和諧的校園。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成立了由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由政教、教務、總務等部門及團委等條線組織的負責人為組員的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並邀請我縣司法部門、鎮派出所等單位的領導參與學校領導小組的工作,建立法制副校長制度,對學校的依法治校工作進行指導、檢查、督促和評估,以保障學校普法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改進治校方式,做到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廣大師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範,要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完善校園法制教育,既要使全體師生懂得如何通過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權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以達到我們建設「和諧法制校園」的目標。
二、從實際出發,切實開展依法教育。
我校所在的鄉鎮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較快,交通環境四通八達,小鋼廠,針織廠、機箱廠、養殖廠等紛紛崛起,社會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均會在校園內得到較快反應。同時學生家庭開辦工廠、經商、經營作坊等情況較多,學生家庭的結構比較復雜,因此,社會上一些不良觀念、不良風氣、不良行為,在一部分學生身上總會充分地表現出來。如,好逸惡勞、講究吃穿、肆意浪費等。在我們學生中,也有不少人,受社會、家庭等影響使他們嚮往金錢,從不自覺的吸煙、打游戲機、沉迷上網等壞小習氣,以至發展到小偷小摸的地步,甚至敲詐勒索他人錢物。對此,我校進行適時的教育,對那些存在不良習氣的行為和學生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和教育,時刻提醒學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知識與一切不正當的行為作斗爭。為使全校師生真正做到「身正言行端」,學校站在依法治校、以法治教的高度,在全校師生中廣泛深入地開展普法教育。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師生知法、用法、守法水平,實現依法治校、依法執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
三、廣泛開展普法活動,努力提高以法治校水平。
學校政教處定期舉辦法制教育圖片展覽,有實例,有圖片,在校園宣傳櫥窗中供全校師生瀏覽,告訴學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增強了法制教育的直觀性和實效性,提高了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自我防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我校還堅持不懈地利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校廣播站、觀看法制教育影視片等形式多方面宣傳法律知識,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增強了學生的法制意識,樹立了法制觀念。
四、舉辦法制教育講座,增強全體學生的法律意識。
我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中學生的特點,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傳和教育為突破口,定期邀請縣法制辦領導、馬廠派出所所長等來校作別開生面的法制教育專題講座,通過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育學生守法和護法,使學生深刻領會到維護法制對安定團結,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對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違法亂紀應當承擔的嚴重後果。講座不僅用模範遵紀的正面典型教育了師生,還引用反面事例,使他們懂得法律的嚴肅性和約束力,懂得了為維護集體的利益對違法亂紀者必須制裁,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法紀的意識。
在教育教學的課堂中專門開設法制教育課程,選取了代表性較強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作原型,如青少年打架斗毆、偷盜、搶劫等案例向全校學生模擬案件的審理過程,學生通過旁聽,受到了一次次生動形象的法制教育。經過這樣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到作為一名青少年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對身邊的事情看法不再局限於個人感情,更帶有理性的目光去注視周圍的一切事情。
五、加強對全體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全面搞好普法教育。
在常規管理中,我校十分重視和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教育,利用班會課等開展各種法制教育活動,重點學習《憲法》中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內容,並適時利用法制問卷、法制調查、法制教育進家庭等形式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和接觸,將法律知識滲透到每個家庭,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家長依法維護子女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並積極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對自己子女的法制宣傳教育。起到了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
六、堅持依法治教,規范教師行為。
學校教育任務的承擔者是教師,如果教師的法制意識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更談不上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在課堂教學中堅決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政教處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例會,做到「召開一次會議,分析一個案例,提高一步認識」。要求全體老師不歧視後進生,不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長禮品,不亂收班費等。要求全體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及時總結法制教育經驗,並組織交流和學習。 以學校為陣地,以組織為先導,以教師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有效、全面的進行依法治校教育,使我校成為和諧、平等、法制的現代農村中學。

❹ 急求和諧校園現狀調查

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已經於2005年9月1日在全國高校回正式實施,這是我答國高等教育史上又一個學生管理規定。該制度的實施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制度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更是一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高校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就是要構建一種符合民主法制而又安定有序的高校運行機制,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學校達到充分的和諧一致。

一、制度建設在構建高校和諧校園中的意義

❺ 和政縣第一中學的學校管理

建校以來,奮進中的和政縣第一中學,承繼了幾代人的汗水和心血,銘記著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支持,銘記著全縣社會各界和父老鄉親的企盼、關注和努力,在前行中成長壯大,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依法治校,強化學校管理。學校根據實際制定了《年級組長、班主任月考核辦法》、《教學質量獎罰辦法》、《學生管理暫行規定》、《領導班子成員分級管理責任制》、《學生問卷調查反饋制》和《科任教師工作量化考核實施辦法》等一整套便於操作、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各項工作因此而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是以人為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德業精良的教師隊伍。學校每學期定期召開青年教師培訓會,請德高業精的老教師舉辦專題講座,成立備課小組,由學科骨幹教師負責進行集體備課,互相探討、觀摩,取長補短。通過開展優質課競賽,優秀教案、作業評選和展覽、教學經驗等交流活動,加強交流學習。先後組織高中所有學科的老師到州內兄弟學校及師大附中聽課,聽高考專題講座,組織高三老師參加省教科所舉辦的高考培訓會議,提高了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
三是立足學校實際,走教研興校之路。學校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已形成制度。開展了兩個序列的聽課、評課活動。開展了優質課競賽、優秀教案和學生優秀作業評選及教學經驗交流等活動。「過關課」、「匯報課」、「公開課」和「示範課」,集體備課小組,「平等參與式」教學,教研小課題研究等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研水平。2000年來,50多名教師在州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上百篇。

❻ 好人好事好風尚作文

誠信之花開滿校園

自古以來,誠信已作為美德以及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則由父輩傳給子輩,由老師傳給學生,由社會傳給大眾。誠信一詞已成為當今社會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但是人們的誠信細胞卻越來越少。在中國文化史上,孔子把「信」提到了「民無信不立」的高度,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也認為誠信是「進德修業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誠信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原則,它要求在人際交往中要做「言必信、行必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不僅是人際交往中的美德,更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影響到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

在人與人的交往溝通過程中,能讓雙方的交往順利進行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心解釋。將「誠信之心」轉化為語言與行動,我們將會贏得每一個人。誠信增加了安全感,減少了壓抑和提防,讓人們自由地分享情感和夢想;誠信使人們願意為其他人奉獻;誠信表達了一種信心,這種信心使人們更容易堅信其他人的能力;誠信還可以化解人際交往中的矛盾,矛盾雙方以誠相待、互相信任,沖突就被認為是誤解。雙方都會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寬容對方,並在往後的交往中以行動展示自己的真心。

對一個企業來說,誠信就是競爭力。市場經濟不僅體現在以法律為手段的制度約束性上,還體現在以信譽為基礎的道德約束性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誠信對企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作為企業經營者,應把誠信經營理念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應當樹立誠信就是競爭力的觀念。明確誠信是內強企業素質、外樹企業形象的基石。

由以上的種種可以看出,講誠信的人沒有敵人。講誠信的好習慣應從小培養,做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例如,在考試過程中,應誠實作答,不作弊;在體育比賽中,憑自己的真實實力與他人競爭;在同學交往中,做到以誠相待,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做到,不然就不要隨便「信誓旦旦」地許下承諾,更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欺騙他人、隱瞞事實真相……誠信永遠是不落伍的美德,是交往中永恆的准則。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校園里開滿誠信之花。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宋代大理學家程頤也說:「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可見,古聖先賢們早已將誠信視作基本的為人之道。因此,作為中學生更應懂得誠信的重要性,並努力實踐誠信,踏入社會後才能夠擔當重任。近年來,英山縣在夯實校園誠信理念、強化校園誠信意識、積極打造校園誠信環境等方面作出了探索。大力營造校園誠信氛圍。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校園信息欄、標語牆、廣播台、校報、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誠信宣傳,努力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讓校園的每一面牆壁、每一個角落、每一種聲音都滲透著誠信教育。其次,舉辦以誠信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全縣開展了包括誠信辯論賽、演講賽、徵文大賽、名句徵集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誠信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和體驗中不斷增強誠信待人、誠信處世的意識。第三,打造校園誠信環境。比如,在衛生管理方面,重在落實,常抓不懈,堅決杜絕應付領導檢查的突擊行為;學校實行校務公開,增強管理的透明度;學校狠抓誠信制度建設,讓不誠信行為在校園無處藏身;定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積極樹立校園誠信榜樣。打造誠信校園,教師必須做學生的表率。要...

參考
加強誠信教育是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重要舉措,也是我校積極響應市教育局開展的「社會關注教育、教育服務社會、誠信在鹽城教育」主題活動的具體行動,同時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鮮明特色。我校積極開展「誠信在鹽城一中」主題教育活動,以「創建誠信校園、塑造誠信幹部和教師、培養誠信學生」為目標,以「誠信教育、誠信管理、誠信服務」為經,以「誠信行為、誠信制度、誠信文化」為緯,實踐中我們初步形成了「理解誠信內涵,明確誠信要求;營造誠信氛圍、提高誠信素養;開展誠信教育,培養誠信行為;注重誠信管理、完善誠信機制」的誠信教育思路,校園處處盛開著誠信之花。
一、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誠信,意即誠實守信,能夠履行承諾而取得他人信任,形象地說:爾虞我詐不是誠;口是心非不是誠;欺上瞞下不是誠;上面握手,下面使絆不是誠;對合作者下圈套、設陷阱不是誠。總之,心口不一、表裡不一等都不是誠。不誠的主觀願望未必都是損人,但必然是為了利己。說了不做不是信,該辦不辦不是信,輕易許諾不是信,陽奉陰違不是信。總之,言行不一、翻雲覆雨不是信。一個人的不信,造成了別人的不相信,不信的主觀願望是損人,反過來會更大程度傷害自己。誠信是社會合作的基礎,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准則。失去誠信,市場經濟就難保證有序發展,人與人相互之間就沒有安全感,人人相疑,同情心、慈悲心、社會公益心都會被抑制,人與人之間會變得冷漠無情。沒有誠信,就沒有真善美。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定。在我國傳統美德中,學生誠信被視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無信不立」,更是把誠信提高到關系國家興亡的重要地位。《綱要》把誠信列為公民做人、做事的基本標准、中華民族傳統的要求,容易被公民所接受和認同。誠信包含誠實與守信兩個方面:誠實是守信的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守信是誠實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判誠實的重要標准。學校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誠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實,沒有真實也沒有了誠信。對少數學生中出現的「說謊獻媚」、「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等脫離誠信道德的「兩種語言系統」,則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誠信教育與引導,對不誠信道德開展批評與幫助,制止不誠信的「兩種語言系統」現象在學校生活的其它領域進一步蔓延。
我們在教育活動中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著重解決兩大問題:一要解決「心口不一」的問題,要求做到真誠、誠實,言行與內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虛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個十分精闢的教育觀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礎的品德,沒有「真」,其他一切美好品德都無從談起。二要解決「言行不一」的問題,要求做到重諾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無信,出爾反爾。我國自古推崇重諾守信,「一諾千金」的佳話已傳頌了幾千年,「言必行,行必果」是歷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處世之道。然而,我們必須看到,盡管當今社會有更多的重諾守信的生動事例,但言行不一、不守信用仍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道德問題。有人如此評說:「要是全中國的人都能遵守小學生守則就好了!」此話乍一聽像是開玩笑,卻一語中的,發人深省。誠與信相輔相成,無誠則無信,無信亦無誠。兩者同為道德基礎中「最深層次的一塊石頭」,是「基礎的基礎」。
社會誠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個人的誠信為基礎的,誠信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而學校是誠信教育很重要的場所,誠如《綱要》指出的「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應「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為此,我校提出了「創建誠信校園,塑造誠信幹部和教師,培養誠信學生」的誠信教育目標,向社會作出了」今日送我一學子,明日還你一棟梁」和「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負責」的莊重承諾。我校創建誠信校園的承諾:一是堅持依法治校,嚴格執行上級的各項政策和規定,不弄虛作假、虛報浮誇,不亂收費,不亂辦班,教育行為規范。二是實施素質教育,無違反素質教育規定的行為,嚴格考紀考風,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三是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教師有良好的師德師風,面向全體學生,不以教謀私,不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誠信幹部承諾是:嚴於律已,廉潔奉公;科學務實,高效創新;崇尚奉獻,率先垂範;信言踐約,表裡如一;團結群眾,顧全大局;勤於學習,積極進取。誠信教師的承諾是:信言踐行誠為本,竭才盡智教求真,敬業奉獻樹師表,規范自律重修身,務實創新求突破,勤勉耕耘育新人,團結協作謀發展,與時俱進鑄師魂。誠信學生四十字承諾是: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遵章守紀,勤奮學習;言行一致,知錯能改;自尊自愛,儀表大方;務真求實,追求卓越。
從「創建誠信校園」到「塑造誠信幹部」,從「誠信教師承諾」到「誠信學生承諾」,從「誠信教研組」到「誠信考場」,從「誠信管理」到「誠信辦學」,我校「言必信,行必果」,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依靠誠信開創出一方辦學的新天地。整個校園洋溢著人文氣息濃郁的教育教學氛圍,無不彰顯出校園誠信教育的魅力。
二、營造環境,形成氛圍
古往今來,誠信二字一直是人們追求的道德目標和行為指導。孔夫子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梁啟超也曾指出:「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誠信)其一端也。」國家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誠信,有誠信才能凝聚人心、曉暢生機。當前,誠信的缺失困擾著中國,誠信的呼喚遍及社會各個角落。黨的十六大把誠實守信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年來,我校積極踐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營造濃郁的誠信氛圍,提高全校師生員工的誠信素養。
——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從宣傳入手,做到曉之以理,提高師生認知水平,把誠信觀念不斷灌注到師生的頭腦之中。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今天,卻成了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產生阻礙的社會問題。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利用「誠信在鹽城一中」主題教育活動月對全校師生員工作了「創建誠信校園,塑造誠信人格」的總動員;利用國旗下的講話作了《誠信:立身處世的基石》、《誠信:市場經濟的靈魂》系列報告;利用櫥窗、黑板報、標語進行專題宣傳,努力提高全校師生員工以誠立身、以誠立教、以誠立業的誠信意識。
——堅持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從環境入手,做到動之以情,讓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定期布置校園文化百米長廊,正常開播廣播站,電視中心每天播出「錄像30分」,讓學生及時了解天下人、天下事。「校風」、「學風」、「教風」催人奮進,「讓學生走向成功、讓課堂煥發活力、讓校園充滿歡樂」的金字閃閃發光,公民20字基本道德規范耀眼醒目。迎風飄揚的國旗、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挺拔蒼翠的松柏、水花翻卷的噴泉、清澈見底的碧水、五顏六色的鮮花、綠草菁菁的草坪……這一切,無不給學生以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心靈的凈化。
——堅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從身邊人身邊事入手,做到導之以行,讓學生汲取榜樣的力量。組織全體師生認真學習《綱要》,深刻理解誠信的內涵,充分認識誠信對於一個人的立身處世,對於一個單位的信譽和事業發展,對於良好的社會風尚,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誠信首先從領導做起,學校領導要清廉治校,有所作為,關愛師生,真誠待人。教師誠實守信,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坦誠對待學生與家長,表裡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一中人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負重前行的開拓精神和凝心聚力的團隊精神深深激勵著每一個一中學子。
三、降低起點,創新途徑
我校不斷拓寬教育渠道,生動活潑地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深化對學生誠信行為的培養,具體做到以下「三個結合」:
——把誠信教育與多層次的道德實踐活動相結合。一要與師德教育相結合。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者,只有全體教師的思想認識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組織開展教育活動。教師是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率先做到。只有言傳身教,不搞「雙重道德標准」,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二要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最具凝聚力和號召力的一面旗幟。愛國不僅體現在金戈鐵馬、保家衛國的壯舉上,而且體現在我們平時的誠信言行中。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誠信不立,何以立國家?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國領導人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諾。」我們相信,所有的愛國者聽了這話都會感到自豪,並會意識到自己也承擔著一份責任。顯然,誠信不僅關繫到一個人、一個單位的信譽,而且關繫到一個國家的形象。因此,我們應將立人、立業、立國的道理貫通起來,將誠信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三要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相結合。一滴水能折射陽光的七彩斑斕,舉手投足可顯示品德素養的高下優劣。「誠信立人」教育應見微知著,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不說謊話、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明禮守紀、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通過開展「亂拋亂扔專項治理周」活動,舉行「向不文明行為告別」和「向四廳一吧告別」簽字儀式,注重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通過「行為規范教育月」活動,提高學生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規范、生活規范的自覺性。通過開展「學習雷鋒、規范自我、遵守公德、服務社會」和「規范自我行為、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紀觀念」等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推進《綱要》的實施,把誠信教育引向深入。好人好事蔚然成風,許多學生積極參加「青年志願者服務」、「手拉手、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校園里充滿了歡樂和真誠。四要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誠信教育應是開放式教育,不能封閉在校園里孤立地進行,要努力爭取學生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為此,應通過辦好家長學校、印發《告家長書》和《徵求意見書》,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深入開展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今年4、5月份我校主動向駐城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徵求辦學意見,收到了包括市政協主席計高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俞軍,市人大常委副主任葉守民,副市長沈德林,鹽都縣委書記曹干耘,城區區委書記徐超等領導同志的高度贊譽。目前我校全體教職工正認真學習領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中肯建議,積極謀劃新一輪發展的方略。
——把誠信教育與實施《培養面向世界的中國公民工程》相結合。為順應我國加入WTO及經濟全球化趨勢,本著讓學生融入世界,從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指導思想,從2002年春季開始,我們全面啟動「培養面向世界的中國公民工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世界眼光、適應國際競爭、富於開拓創新精神、有中國優良傳統特色、文明素養、科學素養、信息素養、身心素養等方面基礎堅實的復合型人才,用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提高公民道德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我們專門翻印、轉發了有關公民道德建設的文章,宣傳世界公認的文明禮儀、社會公德和競爭規則,激發學生學習《綱要》,貫徹《綱要》的熱情,增強民族憂患意識,重新審視我們的道德觀念與文明水準,從而認識到實施《綱要》既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必要,也是與世界接軌的必要。
——把誠信教育與塑創一中學生的「八要」精神相結合。新世紀的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形象?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風貌?我們從校情出發,大力倡導和弘揚基於誠信的「八要精神」。一要學會微笑待人。人與人之間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是真誠的微笑,微笑待人能讓每個人都成為飛濺在我們身邊的歡樂的浪花,每個同學都要成為一中的名片。二要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不論貧富貴賤,不分健全人、殘疾人,不管本地人、外地人,都要一視同仁,彬彬有禮。三要學會誠信待人。答應別人的事要按時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始終做到誠實謙虛、言行一致,不撒謊、不欺騙。四要學會寬容待人。生活中常有磕磕碰碰,要有涵養,要善解人意,要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交流思想。五要時刻准備幫助別人。每個同學都應有同情心,有準備幫助他人的愛心,當別人需要幫助而自己也力所能及時,能夠盡心盡力。六要學會按規則辦事。不要妨礙他人,更不能傷害他人,要講法紀、守法則。七要學會勤儉生活。艱苦奮斗,力戒奢華,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八要盡心做好每件事。有高度的責任心,要精益求精,不草率了事,不敷衍塞責。實踐中,我們降低了德育重心,加強了德育的基礎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四、建立機制,完善制度
誠信不僅是道德,更是制度。誠信教育需要用誠信的態度來醞釀制度,更需要用理性的制度來涵養誠信。
——建立誠信管理制度。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的校長為副組長的誠信管理領導小組,還通過學生會成立了「學生誠信管理」自我領導小組。校務公開是學校誠信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校務公開主要是:教學公開、管理公開、財務公開、基建公開。校務公開全面、及時、規范的實施,不但有利於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促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進程,而且因其增強了學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教職工和青年學生的切身利益,贏得了群眾廣泛的信任和支持,大大提高了學校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性。校務公開,還有利於學校領導班子的廉政、勤政、有效促進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行風建設。學校推行的教師末位待崗、職工競爭上崗、幹部公開選聘等都是落實誠信管理的具體措施,這些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轉變了教職工的觀念,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在校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建立誠信教育創新制度。誠信教育的手段、途徑、形式、方法要與時俱進,我們組織「創誠信班級、做誠信個人」主題班會、「誠信從我做起」演講會、設立誠信考場、把誠信作為評比「三好生」和「先進班集體」的主要標准,生動活潑地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努力把創建誠信校園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建立誠信承諾制度。在師德建設方面,公開向社會、家長承諾「十不準」(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亂訂學習資料、不利用家長辦私事等);在教學管理方面,公開向學生承諾,不拖課,不隨意調課,不無故缺課,不搞大面積加點輔導,適量布置作業;在招生方面,公開向社會承諾,嚴格按有關政策招生,進一步增強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學校與社會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要勇於承諾,自覺接受監督,形成重信用、講信譽的良好風氣。
——建立誠信評議制度。定期召開各種座談會,邀請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代表,對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後勤服務等進行誠信評議活動,評比誠信部門、誠信年級、誠信班級和誠信個人,以此推動誠信教育滲透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
誠信並不是什麼玄妙的東西,體現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正所謂「不拒細流,江河才得以成其盪漾」。 倡導校園誠信,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當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做好每件小事的時候,良好的校園風尚便會化育而成,誠信之花就會開滿美麗的校園。

❼ 你對中學輟學的學生有什麼樣的看法


傳統觀念認為,學生輟學一般都是因為學習能力不濟,無法適應學業的要求。回輟學現象,答不僅是對教育事業的嚴峻挑戰,而且是對創建和諧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小學生輟學是制約「普九」發展的突出問題,也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認真分析學生輟學原因,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輟學,是各級黨政和全社會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農村地區初中輟學率一直居高不下,輟學生大量來源於初中生中的學業成績不良者,輟學生與「差生」具有同源性質。調查表明教育內部教育機會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輟學生和差生大量產生的根本原因。農村初中輟學現象已不僅僅是個別學校、個別地區的特殊現象,它已成為中國農村初中教育階段的一個普遍性的嚴重問題,其已經造成的嚴重後果及將造成的後果不得不引起有識之士的憂慮和反思。

❽ 關於宿舍心靈契約需要准備的問題有哪些

宿舍管理中大學生契約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德育是21世紀教育的靈魂,依法治校需要法治與德育相結合。高校在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亟須創新德育方式。以高校宿舍管理為例,在高校和大學生二元法律關系的建構中,通過深化契約意識教育宣傳力度、量化實踐服務中的精神養成、強化民主參與管理工作理念及細化執行監督的制度保障來培育大學生契約精神,對提升大學生法治意識、促進和諧校園建成有著標本兼治之效。

【關鍵詞】契約精神;宿舍管理行為;法律關系;依法治校

一、高校宿舍管理現狀及法理分析

(一)高校宿舍管理現狀

自編「大學生對宿舍管理工作認識的調查問卷」,對L學院大學生的宿舍管理工作認識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分析。隨機發放104份問卷,有效收回率100%。調查對象是L學院三個年級研究生,其中研一63人,研二34人,研三7人;男生25人、女生79人;從管理制度合理、管理行為規范、重視所簽承諾書和宿管規范調處糾紛四個問題分析目前大學生對高校宿舍管理工作認識。統計結果中,100%的大學生認為高校宿舍管理制度內容合情合理。但17%的大學生認為宿舍管理行為有失當之處,有侵權之嫌;6%的大學生對自己與高校之間簽署的協議書不予重視,並未意識到簽署協議行為的法律效力;另外18%的大學生認為宿管在處理與學生的糾紛時不規范。

(二)高校在宿舍管理中與大學生的法律關系分析

高校和大學生在法律意義上都是獨立的個體,能獨立承擔責任,從教育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看,二者關系相對復雜,系屬以憲法法律關系為前提、以教育管理契約為基礎、兼具行政和民事兩重法律關系。[1]1(高校在宿舍管理中與大學生系民事法律關系。法律關系包括主體、客體和權利義務三要素,其性質多由主體的法律地位決定。所以,高校的法律地位決定著其與大學生之間法律關系的性質。我國高校系屬事業單位法人,在社會生活中多為民事主體的角色。依《教育法》第31條和《高等教育法》第30條規定,高校和學生都有權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在法定范圍內參與民事活動。在宿舍管理中,高校與大學生基於教育管理契約中相應條款形成民事法律關系。有學者認為「大學生對宿舍應擁有法律意義上的住宅權,高校宿舍管理系屬公共管理行為,根據『公共相對性』,此公共行為只能在宿舍以外實施。」[2]學生在校住宿,無論是從支付的「對價」(住宿費),還是學校對學生在校內負有特定的責任來看,學生在宿舍的「住宅權」與社會上一般意義的租住是不能等同的,學生和高校都要按照雙方簽署的協議,行使權力履行義務。2(高校與學生在宿舍管理中權利義務界定。在《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第41號令)等法律框架下,高校和學生因雙方

1/4頁

❾ 實施義務教育法對推動中小學依法治校的重要意義

加強法制教育 推進依法治校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增強學校師生的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監督的水平,形成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圍,維護師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市新營小學校結合實際情況,認真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

一、加強學校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落實依法治校的根本保證,依照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保證學校各部門、各崗位工作有序高效運作,使學校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1、校長、書記、辦公室、少先隊、教導處、工會、總務處、班主任都有相應的工作職責,如《政治學習制度》、《班主任工作條例》、《學科教學常規》、《工作崗位聘任條例》等,實現責任到人。

2、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學校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使管理工作在常規化、制度化、規范化下開展。為此,我校重新修訂了新營小學《公共財物管理制度》、《教職工崗位職務聘任實施方案》、《教師年度考核方案》、《校務公開實施方案》《教師教學常規「六認真」條例》、《小學教育管理「十不準」基本要求》、《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六認真」基本要求》《教職工崗位職務聘任實施方案》等管理制度。這些規章制度都是經過全體教師討論修訂後並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後進行實施的。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為我校法治管理制度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二、完善管理體制

1、合理設置組織機構。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核定的內部機構數額,我校設置有辦公室、教導處、少先隊、工會、總務處5個常設機構。所有機構職責明確,權利與責任對等,協調一致。

2、工作機制規范。我校成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書記、法制副校長為副組長, 辦公室主任、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工會主席、總務主任為成員。每年開學初召開依法治校領導小組成員會,回顧總結上年工作,制訂當年依法治校工作實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同計劃、同實施,並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學校各個部門和具體人員。確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三、加強法制教育

1、我校按照普法要求,利用政治學習例會時間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守則》、新《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新《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充分利用學校網站及黑板報及時公布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向全校師生宣傳法律知識。

2、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持課堂教學為主,多種形式並舉,努力做到「五個結合」:①法制教育與課堂文化教育相結合。把法律知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在中高年級開設法制課,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②把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在現有思品課、社會課中,滲透法制教育內容;把法制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中,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③把法制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黑板報等陣地,宣傳《教育法》、《教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讓學生增長法律知識。通過 「遵守交通法規」 、「我與文明同行」 等系列活動豐富了法制教育的形式。④把法制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按照《中小學教師師德規范》要求,嚴禁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嚴禁有償家教,堅決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並把法律知識的學習列入教師師德培訓和繼續教育內容。⑤與社會、家長緊密聯系,形成依法治校合力。我們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這塊陣地,搭建教育平台,全力推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先後聘請市公安局法制教育科的李軍、劉兆海兩名同志擔任法制副校長,定期對學生進行普法知識講座,強化法制教育。還多次聘請交警支隊的幹警對學生開展交通法規講座。聘請專家指導家長如何教育管理學生,提高家長綜合素質。

四、加強依法管理,確保依法治校

1、進一步健全了工會組織及教代會制度,重新修訂了《新營小學教代會管理辦法》。根據學校實際設立了4個工會小組,制定了工會工作人員職責和行為規范,對工會的議事、決策和監督程序進行了規范。完善教代會工作機制,建立了重大問題經教代會通過制度。

2、堅持校務公開,制定了《新營小學校務公開實施方案》,凡是涉及學校的重大事項如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工資變動、業績考核、經費收支等一律公示上牆,及時向教職工公布,做到公開、透明。

3、規范收費工作,嚴格執行教育局、財政局下達的有關文件,並按文件規定的內容對收費進行規范公示,開出的票據規范,杜絕教師個人行為和其它行業的搭車收費行為。嚴格執行學校《財務工作管理制度》,教育教學工作及教職工福利,做到明確、公開。

4、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作息制度,調課、代課一定要到教導處登記,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市教育局規定。各年級所有學科只使用經教育局審批的教材,各科學生的作業都能夠按要求嚴格控制,不加重學生學業負擔。

5、開展學生、家長評教活動,通過問卷調查徵求家長對學校及老師的意見,學校領導多次進行師德師風講座,並要求老師撰寫師德師風學習論文。結合「規范教學行為 創建和諧校園」活動,要求老師對照師德條例,層層自查,對自查出來的問題及學生、家長反映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及時整改。組織「優秀教師」和「優秀輔導員」事跡演講。大力表彰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優秀人物,促進了我校教師思想素質的提高。

五、保障教師合法權益

1、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學習計劃及實施方案,有計劃地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和貫徹《教育法》、《教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強化教職工的法制觀念和法制意識。積極組織教職工參加普法知識考試,教職工普法考試人數達到100%,合格率100%,增強了教職工的法制觀念,為全力推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礎。

2、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注重情感投入。啟動了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師徒結對的幫教工程,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每年免費組織全校教師定期全面體檢,保證了教師們的身體健康。制定了《新營小學送溫暖制度》,開展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特別是對病、困的退休教師,學校領導每年都定期看望並贈送慰問品。對教師的婚、喪大事都及時祝賀、慰問。依法調解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人性化的管理增強了全校師生工作和學習的凝聚力,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不竭動力。

六、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1、組織豐富的課余活動,幫助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長期以來,我校開辦了「紅領巾」廣播站,培養了一大批綜合素質較高的小編輯、小記者、小主播,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堅持每天升降國旗儀式,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訪寒問孤,慰問貧困學生家庭及以「爭當環保小衛士」為主題的社區義務勞動,升華了學生的思想、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展了「書香滿校園,好書伴我行」的讀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其他還有如體育節、講故事比賽、科技節、藝術節、乒乓球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意志得到鍛煉,素質得到提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使學生真正能夠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2、美化校園環境,使學生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我校充分發揮的積極作用,加強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讓學校的每一棵樹、每一幅畫、每一面牆、每一句話都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讓學生在濃厚的校園人文環境中成長。提倡學生為綠化、美化、凈化校園作貢獻。宣傳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創建綠色校園網、開辦校園廣播站、製作校園文化牆、懸掛名人名言、師生優秀作品。利用黑板報和宣傳欄等宣傳陣地,進行遠離毒品宣傳、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宣傳等,給學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環境,使學生在學校的每一處都能受到教育,心靈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

3、強化治安綜合治理,確保學生遠離危險。學校非常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多次開會研究部署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有專人負責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同時我校還制訂了《安全工作制度》、《處置突發事件工作預案》、《火災隱患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較為完善的校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規章制度,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本年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起草了《新營小學學生在校安全事故處理辦法》等文件,保證了學生在校安全及合法權益。學校還組織相關人員反復排查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切實保證了學校師生的安全。

加強法制教育,推進依法治校,使學校管理工作科學有序,學校校風好、學風正,無重大事故及違法犯罪現象,教師和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顯著提高。

熱點內容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21 04:33:05 瀏覽:894
敖漢旗法院院長 發布:2025-01-21 03:57:20 瀏覽:622
法院執行經驗 發布:2025-01-21 03:51:29 瀏覽:809
石家莊律師查詢 發布:2025-01-21 03:32:42 瀏覽: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模板 發布:2025-01-21 03:23:46 瀏覽:142
舊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發布:2025-01-21 03:14:08 瀏覽:167
法國民法典離婚 發布:2025-01-21 02:18:53 瀏覽:992
承諾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1 02:14:31 瀏覽:444
廣告公司法 發布:2025-01-21 02:11:33 瀏覽:751
民法通則83條內容 發布:2025-01-21 02:03:26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