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理展板

依法治理展板

發布時間: 2022-03-31 04:48:56

❶ 談談如何做好本單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認真學習宣傳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思想和省委九屆七次全會精神,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注重法制教育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弘揚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育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在民政系統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不斷提高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
(二)組織開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矛盾化解」主題宣傳活動。針對民政系統存在的涉軍維穩、殯葬管理等矛盾糾紛集中的熱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把矛盾糾紛化解和普法教育相結合,打牢預防化解矛盾的法制基礎,按照「處理一件糾紛,上好一堂法制課,教育一片群眾,穩定一方民心」的目標,促進社會矛盾糾紛的有效化解。
(三)抓好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結合「法律六進」活動,切實加強民政系統領導幹部和幹部職工學法用法工作,推進重點對象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法律六進」創先進活動。
(四)深入學習宣傳民政法律法規。做好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保障民生的法律法規和新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幫助各類民政管理和服務對象學習了解相關法規政策,增強其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促進民政事業健康發展。今年重點開展農村低保、農村五保等新頒布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活動;結合全省第八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開展村(居)民委員會選舉、村務公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

❷ 依法治理在當今社會是如何體現的

今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公布,提出到2022年,努力實現涉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層執法質量明顯提高,幹部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6月15日,人民日報)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領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加強社會治理,促進改革穩定發展、化解矛盾風險挑戰、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必須發揮法治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黨的領導、明確政府責任的有效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堅持在黨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社會治理職能。在我國的社會治理體制中,黨委領導是關鍵,各級政府是主導。強化黨委領導,明確政府責,都要依法進行。治國先治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堅持黨紀嚴於國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以黨風的好轉帶動和促進整個社會風氣好轉;要提高統籌協調能力,抓好社會治理重大工作的總體布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要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領域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

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重要抓手。社會治理的主體,除了黨委和政府外,還有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等。社會矛盾越來越復雜,解決這些矛盾越需要多元治理主體參與合作。目前社會治理的困境之一,就是政府幹了掌舵、劃槳、服務等一攬子工作,其他治理主體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政府還存在職能越位、錯位、缺位並存的現象,與其他社會治理主體合作的機制運行還不夠順暢。解決這些問題,助推社會多元治理,必須發揮法律的調節作用,約束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依法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通過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等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奏響社會治理的大合唱。

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的必由之路。法治是國家治亂興衰的關鍵,也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具有可預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濟性的優勢,有利於疏通,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有利於公平化解社會矛盾,有利於公平配置社會資源。發揮法治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途徑。社會治理的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社會各方的利益訴求,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依法處理不同群體、個體的利益紛爭,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共識,各個方面都能接受。要依法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保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

法者,治之端也。只有把法治貫穿在社會治理各個方面,才能促進政府和社會各歸其位,各擔其責,實現社會善治。

❸ 依法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依法治國的概念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
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
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概念區別
依法治國與以法治國的區別:依法治國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個尺子。以法治國,用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部真理。
依法治國的政策特點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一項戰略方針和戰略目標,具有以下特點:
全局性
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那種認為法治主要是「治民」而不是「治官」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法治有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之分。
古代法治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總是代表著先進的階級、階層以及開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願望,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當時的統治者往往把法律當做治民的工具。
現代法治與此則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為雖然也要受法律的約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專制政治所決定的。憲法出現在近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
憲法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設定和約束國家的權力,使其不被濫用。同時,那種認為法治只是一項具體工作而不是一項影響和決定全局的方針的看法也是不正確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針和政策,其中有四項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遠戰略意義,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行計劃經濟轉變為實行市場經濟;從實行閉關鎖國轉變為實行對外開放;從人治向法治過渡,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整體性
依法治國是一項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從立法到執法、司法、護法、守法、學法的系統工程。應上下呼應,左右協調,前後銜接。那種認為依法治國只是中央的事情,「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等等提法不科學、措施無意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實行依法治國,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從中央機關及其領導成員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從中央一級的層次上實施,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實行這一治國方略成敗的關鍵也在中央一級。不強調這一點也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們不應低估從1985年開始的、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和深入開展的「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依法治理包括區域治理(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市、縣)、行業治理和基層治理,內容涉及立法(還有行業與基層的建章立制)、執法、司法、護法(法律監督)、普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它已經超越「學法必須用法」的視角和把依法治理僅僅當做普法的一個環節的眼界,發展成為一個把依法治國方針和措施從中央推向各級地方、各行各業和所有基層單位的宏偉局面。
目的性
戰略目標是相對於策略手段而言的。法治國家作為現代一種最進步的政治法律制度的目標模式,其基本標志和要求是豐富的、具體的、確定的、可預測的。它不應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法治國家」概念,在以往黨和政府的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從未出現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當然,學者早已提出過)。我們強調狹義上「依法治國」是方針,「法治國家」是目標,主要意義是說明「法治國家」有其具體的豐富的內涵,是一種國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類型與模式,它應具有一系列現代法治原則,不應簡單地將它理解為只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它應有中國的一定特色,又必然具備現代法治國家的各種共同特徵;它應有自身的性質和客觀規律可循,又可以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予以創新。研究、發展、設計和明確其基本標志及具體內容,以作為前進的目標、努力的方向和行動的向導,是完全可能的和十分必要的。
長期性
法治國家的建成同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內容與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選擇及其實現,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與發展,而必然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具體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同時,人們認識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也須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情況復雜,歷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其達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國大約還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一長期性決定了建設法治國家的歷史性進程具有漸進性、持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在這個問題上,既不能不顧主客觀條件而操之過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如何實現在觀念更新尤其是制度變革上的持續性,以始終保持這一歷史性進程的發展勢頭;如何在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上選擇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響和推動全局的進展,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❹ 如何開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和遏制宗教

  1. 所有宗教活動,必須限定在正規的宗教場所進行,不能非法聚會。

  2. 所有宗教場所,社會資金不能進入,不能合股宗教場所,不能承包宗教場所。

  3. 所有宗教場所,必須有國家宗教部門統一監管。

  4. 宗教場所,必須登記對公的賬戶,不能用私人的賬戶代替宗教場所賬戶。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老闆廟,老闆教堂,最終把宗教場所變成私有制了。

❺ 依法治理五張網包括哪些

五張網包括:
1.社會面治安防控網,
2.重點行業和重點人員治安防控網,內
3.鄉鎮容(街道)和村(社區)治安防控網,
4.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單位內部安全防控網,
5.信息網路防控網。
強化社會治安防範體系建設中,將以「五張網」建設為重點,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建立全天候的治安防控天羅地網,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成維護公共安全的「銅牆鐵壁」。

❻ 如何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接受民主監督是最好的方法。

❼ 什麼是依法治理

依照相關法律或條例治理國家或社會。

❽ 如何理解"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理論來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自,社會治理具有主體多元化特徵,國家權力、地方力量、社會組織、廣大民眾等在其中相互交叉、彼此影響。對這種復雜的互動關系需要進行必要的規范和調整,而法治就是最有效的規范和調整手段之一。法治具有系統性、規范性、穩定性,沒有法治就沒有善治。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公共事務日趨復雜,社會建設任務繁重艱巨,社會治理創新十分緊迫。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必須藉助法治力量、運用法治方式。為此,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❾ 明確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源頭制確定了三步走的總體目標三步走的目標

摘要 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熱點內容
公司法的特徵包括 發布:2024-11-17 01:26:26 瀏覽:903
刑法害羞 發布:2024-11-17 01:18:06 瀏覽:356
合同法法條釋義第二十二條 發布:2024-11-17 00:32:20 瀏覽:971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