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

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

發布時間: 2020-12-21 18:02:17

㈠ 政治書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相同點

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內社會主義容道德所譴責的行為。有很多法律上的義務,同時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所倡導和鼓勵的行為,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道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是我們政治書上的,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㈡ 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區別和聯系

道德的底線 就是法律。違反法律是要受到懲罰,違法道德要受到譴責。
宗教規范和道德是交集,有著很多共同的地方,又各有不同。

㈢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意抄思不同

法律規范是指襲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而道德規范是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和概括。

2、范圍不同

法律規范在一定的國家中只能是統治階級的;而道德規范既有統治階級的道德,又有被統治階級的道德。

3、表現不同

法律規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國家機關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規定出來,成為具體的制度;而道德規范一般沒有正式文件的形式,因此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中或社會生活習慣中。

㈣ 職業道德規范就是法律和政策規范

觀點錯誤。
1、職業道德(規范)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內的行為准則,容不同的職業有不同職業道德。
我國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2、職業道德規范不同於法律規范和政策規范
①職業道德規范具有勸導性;法律和政策規范具有強制性。
②職業道德規范是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法律是法學的研究對象,政策是政治學的研究對象。

㈤ 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對成就人生的重要意義

法律和道德是做人處事的底線,法律以強制力來保障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法律通過條例來規范和限定人們的行為,具有強制性;而道德則是從更為廣泛的精神層面通過廣大民眾的行為的評論來認定人的行為的,一般不具法律效應,他是人們從道義上對某人某事的認可或譴責。但由於一些道德認可的也被依法律的形式規定了下來,一般道德上要求的的往往是法律認可的,法律規定的往往是道德鼓勵人們做的,這樣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法律是道德的拓展,法律將道德規范轉變為法律規范,把積極的道德標准規定為法律應遵循的准則。如,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前面論述到的商業中發不正當競爭原則,公平原則,尊老愛幼原則,這樣原本體現在道德中的義務通過立法予以實現。法律和道德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一些案例中充分展現「法中有情」,例如,1935年,時任紐約市長的拉古迪亞曾在一個位於紐約貧民區的法庭上,旁聽了一樁麵包偷竊案的審理。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婦人,被控罪名為偷竊麵包。在訊問到她是否清白或願意認罪時,老婦人囁嚅地回答: 「我需要麵包來喂養我那幾個餓著肚子的孫子,要知道,他們已經兩天沒吃到任何東西了……」陪審團見市長在旁 聽,便答道:「我們必須秉公辦事,你可選擇10美元的罰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審判結束後,拉古迪亞從旁聽席間站起身來,脫下帽子,往裡面放進10美元,然後面向旁聽席上的其他人說:「現在,請每個人另交出5 0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為我們的冷漠所付的費用,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喂養孫子的城市與區域。」
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出那一刻人們的驚訝與肅穆,每個人都默默無聲地、認認真地捐出了50美分。
老太太也的確犯了偷盜罪,但社會也應該作出反省,這樣才會進步。
但是當法律落後於時代進步的步伐時,道德和法律就可能沖突,例如有些人專法律的空子
幹些不合道義的事。
總之,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隨時代發展,才能更好的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㈥ 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相互滲透的。法律在保護、傳播、發展道德規版范方面起重權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規范直接變成法律規范。人們依靠內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可以更好地貫徹執行法律。合乎道德規范的,也不會違反法律規范。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道德規范依靠社會的輿論、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等力量來維持,法律規范則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推行。

㈦ 當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法律在先,道德譴責

㈧ 談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與人生成就的關系

一般來說,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建立的基礎道德之上的,即以道德標准來約束自己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根據馬斯洛金字塔理論,人生價值的實現可以說是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標。 馬斯洛理論將人的追求分為5個層次: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會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實現。 第五層的自我需要即是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 然而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先滿足前面4層需求。 一、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強烈、最明顯就是對生存的需求。人需要食物、飲料、住所、性交、睡眠和氧氣。一個缺少食物、自尊和愛的人會首先要求食物;只要這一需求還未得到滿足,他就會無視或者掩蓋其他的需求。 當然,生理需求是基本的,卻不是人類惟一的需要。對人來說,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是更重要的需要,才能給人持久而真正的快樂。 二、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如果生理需要相對充分地獲得了滿足,接著就會出現一種新的需要,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直接含義是避免危險和生活有保障,引申的含義包括職業的穩定、一定的積蓄、社會的安定和國際的和平等等。當這種需要未能獲得相應的滿足時,它就會對個體的行為起支配作用,使行為的目標統統指向安全。 三、歸屬和愛的需要 (Belonging and love need)當一個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獲得了滿足以後,愛、感情和歸屬的需要就會產生。處於這一需要階層的人,把友愛看得非常重要,希望能夠獲得幸福美滿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的社會與團體的認同、接受,並與同事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如果這一需求得不到滿足,個體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異化感、疏離感,產生極其痛苦的體驗。有這種需要的人會開始追求與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的團體中求得一席之地。 四、尊重需要 (Esteem need)當上述三個方面的需求獲得滿足以後,尊重的需要就會產生,並支配人的生活。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敬重,比如,希望自己能夠勝任所擔負的工作並能有所成就和建樹,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高度評價,獲得一定的名譽和成績。 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願望;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認、接受、關心、地位、名譽和賞識。 尊重需要的滿足,將產生自信、有價值、有能力等等感受;反之,這一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弱小以及無能的感覺。 五、自我實現的需要 (Self-actualization need)當上述所有需要都獲得滿足之後,人的需要就會進入到最高階層——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歸入對於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慾望,也就是一種使得自我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通俗點說,就是一個人想要變得越來越象人的本來摸樣,實現人的全部潛能的慾望。 以上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論。 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想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需要及尊重需要才能實現最頂層的自我實現需要。 然而一個人在實現前4項需要的過程中脫離了道德約束的范圍,那麼這個人不能算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比如在滿足生理需求時用欺騙、搶劫、偷竊等脫離道德約束的手段來實現,那麼在安全需要這個層面上是不會得到滿足的,因為他會面臨他人的憎恨、追捕、報復等,內心會得不到安全感。即使實現了1、2、3層的需求,你是一個很富有的人,並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交際團體,也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因為目前的社會道德觀是以勤勞、善良、正當所得等相對積極正面的為主,想要獲得社會的認可尊重必須滿足當下社會形成的道德觀。 釋放正能量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總結: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脫離道德約束的范圍;是一種遞進的關系,道德是基礎,人生價值是頂層。

㈨ 法律規范功能與道德規范功能有什麼異同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相同之處是:第一,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第二,它們的內容是互相滲透的。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規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國憲法第24條、第46條、第51條等條款中,就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上並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經濟基礎基本不變而經濟體制有了變化、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的情況下,法律和道德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憲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規正在進行大量的立、改、廢,道德也發生了變化。第四,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它們追求的都是社會秩序安定,人際關系和諧,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幸福。

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的區別是:第一,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第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第三,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熱點內容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