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眾參與行政立法

公眾參與行政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3-31 14:32:19

『壹』 公眾參與的公眾參與的主要內容

公眾參與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立法層面的公眾參與,如立法聽證和利益集團參與立法;第二是公共決策層面,包括政府和公共機構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第三個層面是公共治理層面的公眾參與,包括法律政策實施,基層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等。
中國當前公眾參與的主要領域有三層面:立法決策層面、政府管理層面和基層治理層面。在立法決策層面主要有:(1)立法聽證、(2)立法游說。在政府管理方面(包括決策和執法),我們集中研究:(1)環保領域(包括從政策到執法和行政具體行為的干預);(2)公共衛生領域(如艾滋病和乙肝病纛隨帶者等);(3)公共事業管理(如價格聽證、還有什麼其它類似的參與等歸於此類);(4)城市管理/規劃(城市規劃、舊城保護和折遷的行為等);(5)綜合性地方重大事務的決定(如地方公共財政的參與)。在基層治理方面則主要是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和社區治理。

『貳』 加強什麼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加強重抄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襲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需要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眾要求參與立法的呼聲日益強烈,近年來,各地關於召開聽證會、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等各種形式的公眾參與,已成為我國立法和公共決策領域的一道的風景。但是,當前公眾參與立法的相關制度不完善、參與立法的渠道還不夠寬闊,參與的程度還不夠深入,因此,有必要科學地認識公眾參與立法的作用,努力探索公眾參與立法活動的規律,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立法活動的機制。

『叄』 公眾參與如何影響政府決策

公眾參與,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影響政府決策,民意是重要的決策信息資回源。
集中民意,答採納民智,有利於政府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有利於決策利民。
公眾參與可以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影響政府決策,專家公民利用自身專業知識,提供專業論證,使決策更加科學。
公眾可以通過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影響政府決策,這也 是政府依法決策的重要方面。

『肆』 什麼是公眾參與原則

公眾參與原則是明確廣大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管理的權利並保障公眾行使這種權利的回基本原則。環境質量的好答壞,直接關繫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保持清潔、舒適、優美的環境,既是人們的願望,也符合公眾的利益。人們享有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的權利,依法參與環境管理的權利,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同時也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義務。
環境保護法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這都是公眾參與原則的立法體現。
為了貫徹公眾參與原則,要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建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制度,使公眾和社會團體通過規范化的程序表達意見,對環境重大決策施加影響。

『伍』 如何提高政府立法和行政決策機制公眾參與度

為穩步推進民主立法,建議進一步完善公開立法程序:

一、明確公眾參與立法的范圍、程序和方式,通過具體制度安排保障公眾參與的權利。通過立法規定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形式公眾參與的程序和方法,使公眾參與立法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二、進一步公開立法信息,提高公眾對立法的知情度。公開立法信息的方式要多樣化,可以充分利用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公開立法信息的內容要全面,不僅公開法律草案,還應盡可能地公開草案的說明、草案的主要問題以及各方面對爭議問題的不同意見等。

三、建立公眾意見的反饋制度。對於通過各種方式徵求來的公眾對法律草案的意見、建議,立法機關應當分門別類整理加工,根據公眾參與方式的不同,將對這些意見、建議的處理情況給予適當回復。在參與活動結束後,有關部門還應當將對各種意見的採納與不予採納的情況及其理由,向社會公布。

四、總結地方人大在推進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方面的新作法、新經驗。在經驗成熟時及時將有效的制度創新加以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五、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推進民主立法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發揮政協委員在開展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應當及時將政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的制度創新,通過必要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加以推動與完善。

『陸』 廣州法制辦陳里程寫的《廣州公眾參與行政立法實踐探索》可以借閱的嗎廣州哪裡可以借閱

這書好像挺新的,估計沒得借閱

『柒』 立法法中關於行政立法中授權立法的規定

授權立法制度

中國最早的授權立法出現於1955年,當時的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單行法規的決議,1959年又通過了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法律的決議。

1982年憲法的頒布實施,從最高的法律效力上規定了授權立法,根據《憲法》第89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2000年3月九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進一步使授權立法趨於制度化。

授權立法不同於職權立法,行政機關有固定的立法權。行政機關的職權立法是指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權而進行的立法,其立法權產生於憲法和法律的直接規定。例如《憲法》第90條規定:「國務院的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立法法》第56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第71條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又如該法第73條的規定。

中國學術界認為授權立法可分為兩種:一般授權立法和特別授權立法。前者是指立法權來源於授權機關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中的法條授權的授權立法。後者是指立法權來源於授權機關專門制定的法律性或法規性的決議或決定的授權立法。

例如根據《著作權法》第54條的規定:本法的實施條例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這就屬於一種一般授權立法的情況。又如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廈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市經濟特區實施。

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珠海市人大常委會和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珠海經濟特區實施。這就是特別授權。

事實證明,授權立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健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及在立法實踐中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授權立法的理論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見研究授權立法對我國授權立法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7)公眾參與行政立法擴展閱讀

授權立法制度是國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成為各國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自19世紀30年代由英國開始的,自產生後它就伴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和政府職能的擴張而逐步發展起來。

(一)提供法律依據,完善授權法 中國許多授權法的形式要件不規范,內容規定不完備,對授權主體和受權主體的資格、授權的條件、時限、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許可權范圍,及它們與法律和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區別和關系等內容規定不足,給授權立法實踐中糾紛的解決帶來許多困難。

所以完備授權法的內容和形式應是立法工作的重心。授權立法作為立法活動中的一項重要的立法制度,《立法法》對此應單獨立章進行詳細的規定。

完善授權立法的內容。應該通過《憲法》和《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對授權立法的規定,也可以制定<授權法>對其進行詳細的規定,這些內容應包括以下這些:首先,明確授權立法的主體和許可權。同時應對法律、法規、和規章之間的立法許可權作明確的劃分,應規定法律中的「保留事項」和專屬立法事項不得授權,被授權機關不得再把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其次,設定授權立法的標准。特別在授權決定中應規定具體的標准,這一標准包括授權立法的依據、范圍和目的。再次,規定授權立法統一的程序。《立法法》雖然對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制定程序以作了較詳細的規定,但授權立法不僅僅只局限於行政法規和規章。最後,還應明確授權的有效期限。

(二)加強授權立法程序制度的建設

授權立法程序是規范和控制授權立法權運行的規則,體現了對授權立法權運行的規范和制約。授權立法的出現使得行政機關獲得大量的自由裁量權,而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和不斷涌現的新現象、新問題使得完全依靠實體法的精確預測和詳盡規定來實現制約行政機關立法中自由裁量權的想法變得不現實。

必須藉助程序制度來制約行政機關立法權。國外許多國家法律都規定,被授權機關在行使授權時,要遵守協商、聽證、公布實施等基本程序,我國也應當明確規定授權立法的正式程序,尤其是協商、聽證等具有民主、公正性的科學程序。

例如:規范授權主體與受權主體的資格審查程序、完善批准程序和備案程序、確立授權立法公開程序和公眾參與程序等。使立法律更加公允,容易得到人們的自覺遵守和執行。

(三)授權立法監督機制的完善

任何一項法律制度的有效運作都需要以完善的監督為基礎,就授權立法制度而言,對它的監督應關注以下幾點。

監督主體,對授權立法的監督應盡量由處於中立地位的機關來進行。授權機關對授權立法享有當然的監督權,但是這種監督往往是屬於同一機關內部的隸屬監督,很難保證監督的中立性。即使是人大和常委會的監督,由於立法任務的繁重和缺乏相應的專門審查監督機關,監督力度和實效很低。

監督方式。一般可分為事前監督和事後監督。授權立法的事前監督主要包括批准和備案。我國憲法、法律和法規中都規定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應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但沒有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具體負責這一工作的部門,這就使得備案工作缺乏組織保障,因此對授權立法的備案應有的具體工作部門來負責。

而批准制度在授權立法中適用的不是很普遍,由於這一制度對於授權立法的監督很有效,授權機關認為被授權機關的立法不符合授權的目的和范圍,可以不予批准。因此應設立授權立法的批准制度。

監督標准。授權立法監督的主體應以不越權為標准,即授權立法的內容不得違背憲法、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和超越授權法規定的授權范圍。授權立法作為與職權立法相輔相成的立法活動之一,必將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運用和迅速發展。中國應當借鑒西方國家在授權立法方面的先進經驗,來推進和完善授權立法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授權立法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授權立法

『捌』 如何提高政府立法和行政決策機制公眾參與度

為穩步推進民主立法,建議進一步完善公開立法程序:

一、明確公眾參與立法的范圍、程序和方式,通過具體制度安排保障公眾參與的權利。通過立法規定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形式公眾參與的程序和方法,使公眾參與立法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二、進一步公開立法信息,提高公眾對立法的知情度。公開立法信息的方式要多樣化,可以充分利用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公開立法信息的內容要全面,不僅公開法律草案,還應盡可能地公開草案的說明、草案的主要問題以及各方面對爭議問題的不同意見等。

三、建立公眾意見的反饋制度。對於通過各種方式徵求來的公眾對法律草案的意見、建議,立法機關應當分門別類整理加工,根據公眾參與方式的不同,將對這些意見、建議的處理情況給予適當回復。在參與活動結束後,有關部門還應當將對各種意見的採納與不予採納的情況及其理由,向社會公布。

四、總結地方人大在推進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方面的新作法、新經驗。在經驗成熟時及時將有效的制度創新加以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五、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推進民主立法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發揮政協委員在開展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應當及時將政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的制度創新,通過必要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加以推動與完善。

『玖』 行政立法公共參與的渠道比較單一怎麼解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5

熱點內容
合同法法條釋義第二十二條 發布:2024-11-17 00:32:20 瀏覽:971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