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制與法治的關系
①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
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拓展內容:
法制: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
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
法治:
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
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
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② 試述法制和法治的聯系和區別
1、聯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2、區別: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而法治是治國的原則和方式,是動態意義上的,內容比較廣泛。
法制是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簡稱,它與司法制度,執法制度,法律監督制度等相對應。它是一個靜態的過程。法治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從內涵上講,它包括了民主,人權,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憲政等,從制度層面上講,就是有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從運行上講,它包括立法,執法,守法,司法,法律監督。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2)論法制與法治的關系擴展閱讀: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
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③ 法制與法治的聯系和區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④ 論述法制與法治的基本關系
「法治」與「法制」的聯系和區別
1.聯系: 「法治」和「法制」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聯系。一方面,要實行「法治」,必須以完備的「法制」為基礎;另一方面,在「法治」國家中,「法制」的運行要以「法治」原則為指導。此外,兩者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都為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服務,都與民主相聯系。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正確認識二者的關系,對於我國健全法制、厲行法治的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意義。
2.區別:
(1)「法治」與「法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本身的含義來說,「法治」是指嚴格遵法、守法、依法辦事的原則,這一原則有兩方面要求:一是有良法,良法的含義是:1法律完備;2法律正確反映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3法律體系協調、統一,無矛盾和抵觸;④法律的表述准確、簡潔,易於理解。二是遵法、守法、嚴格依法辦事,這一點又包含四層含義:1法律具有權威性和嚴肅性;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嚴格依法辦事;④有效的法律監督。而「法制」則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制度或法律上層建築系統。「法制」至少包括三種因素,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現行的法律規范體系,法律規范在實際中的運行和指導法律規范的制定和運行的法律意識三部分。可見,從本身的含義上說,「法治」指的是一種治國原則,「法制」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制度,二者是原則與制度的區別。
(2)產生的歷史時期不同。自從有了階級和國家後,便有了法,也就有了法制,因此「法制」是與階級社會相伴始終的。而「法治」的出現,則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的產物。雖然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了「法治」概念,中國古代的韓非和商鞅等提出了「緣法而治」,但他們所說的都不是近現代意義上的「法治」。
(3)制度基礎不同。只要有階級對立和國家存在,便有法制存在,所以「法制」不要求特別的制度基礎。而「法治」則不然,它是以資本主義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為基礎的,古代的西方和古代的中國由於沒有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所以他們講的「法治」便不是近現代意義上所講的「法治」。
(4)與人治的關系不同。法治和人治是絕對排斥的,是不能共存。而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忍受一定的人治存在。
因此,有「法制」未必有「法治」,而有「法治」則必有「法制」。在西方社會,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制」越來越完備,而「法治」則出現了危機。
⑤ 如何理解法制和法治的關系
法制相對容易,甚至可以照搬
法治難得多,因為對社會組織結構有很高的要求。
⑥ 法制和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1「法制」與「法治」的概念
法制與法治不完全是一回事。在法學上,它們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從廣義來理解,「法制」一詞通常是指一國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執法和守法的總稱。在這個意義上,任何國家有法律和制度,就有法制。在這里,法制和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國家制度、經濟制度、教育制度等,是同一類的概念,同屬於制度的范疇。而「法治」是指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它是相對於「人治」這個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而言的。「法治」所要回答的問題,是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採用什麼原則和方法對國家進行治理和統治。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如果運用體現統治階級整體意志的法律和制度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就叫做「法治」。「法治」表明一國的法律和制度在治理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法制」是指統治階級實現其「法治」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法制」與「法治」是不同范疇的兩個概念,有聯系卻不是一碼事。
其次,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重點不完全相同。「法治」強調的是一切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法律,一切活動必須依法辦事;而廣義的「法制」,則強調的是完備的法律和制度,是立法、執法和守法的總和。
再次,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制度,即都有自己的法制(廣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個國家,全都實行「法治」,有的國家實行的是專制、人治。法治同民主相聯系,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法制,才能真正實現「法治」。
2「法制」與「法治」的聯系與區別
「法制」與「法治」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法制」的健全要有正確的「法治」理論來指導。一個統治階級沒有「法治」的思想和理論,不重視法律和制度在治國中的作用,不重視對法律和制度的遵守和執行,那麼就根本不可能考慮加強「法制」的問題。另一方面,「法治」這種治國的理論和原則要付諸實施,又要靠「法制」的健全來實現,沒有法律和制度作為治國的手段,「法治」也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⑦ 論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現在把二者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希望能將二者加以區分。
法制一般指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是立法、守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各環節的統一,其核心是依法辦事。
法治則是指依法治國的原則和方略,即與人治相對的一整套治國理論、原則、制度和方法,其核心在於對國家權力的制約。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法制」與「法治」是我們日常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兩個詞,人們有時甚至不加區分地使用。實際上,「法制」與「法治」是有一定內在聯系但內涵並不完全相同的兩個詞。「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范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法治與人治這兩種治理社會的理念曾經在古希臘同時並存。柏拉圖曾經熱烈主張的「賢人政治」實際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場是人治優於法治。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是哲學家,則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稱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終究不如賢人政治好。亞里士多德在批評柏拉圖的人治論的基礎上建立起法治論。他明確指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應當說,西方社會的法治傳統發軔於亞里士多德的法治論。不過,在亞里士多德所處的奴隸社會里的法治和現代西方社會的法治顯然不是一回事,奴隸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更遑論在法律面前與奴隸主平等了。根據英國法學家戴雪對於法治的經典定義,法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政府的廣泛裁量權在內的任何專制權力的至高無上的權威;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須服從在一般法院里實施的國家一般法律;第三,權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憲法性文件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實際判決上。」顯然,這樣的法治只能是啟蒙運動以來逐漸形成的。
在法律產生之前,當然也就沒有法制,更不會有法治,調節、制約人們社會行為的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治社會。只有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國家出現之後,法律才產生。但是,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制並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與法治相結合,也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制與人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二位的,政府權威(在封建社會就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為人治理念服務的。
在那裡,調節國家行為的主要是政府權威,調節民間行為的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當法制與法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種超越所有權威,包括政府權威、道德權威在內的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個人的行為准則。在那裡,政府權威源於法律權威,服從法律權威,道德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在法治社會里,法律權威源於大多數社會成員對法律的「合法性」的認同。所謂合法性,是指人們對法律或規則或制度的一種態度,是對有關規則的產生或有關規則制定者及其權威的判斷。正如英國法學家阿蒂亞所說的那樣,「只有當人們認為有某種道義上的義務遵守法律時,人們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會不僅是法治意識與法律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往往也是與民主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郭星華)
⑧ 法制和法治的聯系與區別是什麼
簡單的說,法制是客觀的,它僅僅指國家法律制度,是一個體系概念。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制社會的主要構成。法治是主客觀相統一的,它不僅要求客觀的完備法制,而且要求統治階層依法治國,普通民眾行為依法。
⑨ 法治與法制的關系
一個是制度
一個是國家在處理事物上堅持的方法,像對應與專制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回聯系的兩個概念,答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⑩ 如何理解法制與法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是主張嚴格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