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人性與道德的關系

人性與道德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4-01 01:10:51

道德與人性與法律是什麼關系

道德是一復種社會意識制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並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與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的。 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並解釋著人類行為的那些人類天性。人性最復雜最難懂了。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當然法律是用來約束大眾的站在最高的那些人是製造規則的對很少一部分人法律對他們沒用。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抽象道德是一種社會公德幾乎人人都知道逾越了道德就顯示出了這個人的人性人性是貪婪自私的當然也有偉大博愛的法律觸犯了道德、被勾起人性深處的那些陰暗面就會被法律制裁。雖然 道德 人性 法律 這三個詞看起來沒什麼連接和關聯但是仔細想下他們是緊緊相連的。 呵呵回答的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樓豬 給分吧!

⑵ 人性中的哪幾個特點,很多時候其實和道德無關呢

有人說人性是復雜的,其實真正復雜的並不是人性,而是人與人之間斗爭的技巧和手段。說白了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人性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發展,擁有更好的名聲。事實上比起生存、發展或者其他人對聲譽的評價,需求只有在得到基本保障後才會出現。無論性別國籍環境背景如何,無法逃避的現實就是生命。 人類的基本願望是生存、遠大理想、遠大目標、不甘於平凡的鬥志、美好的愛情、美滿的婚姻,以及不同人格階段的需求標准。

總之財富和知識的積累無助於人類的嫉妒心,人們總是會抓住他們自己的那種物品,「可以說,嫉妒的真相被打破了:乞丐不一定會嫉妒百萬富翁,但一定會嫉妒收入較高的乞丐。有些人只崇拜和崇拜遠方的名人,但周圍有好同學、同事和朋友嫉妒不能比自己更能容忍他們,換句話說,你不能接受它。關鍵是它似乎很難突破。所以,把無力感變成極度仇恨是對自己的宣洩。本能的情緒。其實在有純好人或者壞人的地方,在一定的環境下,可能會有太多外人不知道的無奈,屬於自己的難處,所以不要給人貼標簽太早了,因為我們不知道的信息太多了。你可以不同意,給別人理解不僅是素養,也是禮貌和對他人的尊重。

⑶ 關系,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市場營銷中的關系是指精明的市場營銷者為了促使企業交易成功而與其顧客、分銷商、經銷商、供應商等建立起長期的互利互信關系。

⑷ 一個人的道德是由人心還是人性控制的辯論賽

人性本貪,與道德層次無關,或者說「人之初、性本貪」也無不可,決定道德層次的是人心,人心是後期塑造的。塑造的好壞就是道德層次的高低。這里的塑造包括早期的教育,環境的影響等等因素。

⑸ 人性與道德倫理的關系

這個問題比較復復雜,也比制較難辦,所以很少有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了三個內容,一是人性,二是道德,三是倫理。這三個內容有時是放在一起說的,但人們又常常對他們說不清楚。
我們天天在談人性,但很少有人說明白,而且現在與古代談人性的文章及諸子百家太多了。而且目前來說,很少人去想弄明白這個問題。
人性,比如,食色性也。母愛,父愛,友愛,都是人性,愛錢,愛財,愛帥哥,愛美女,男人愛女人,女人愛男人,都是人性。
道德倫理都是對人性的需求量的控制,以使人在人性的發揮、發展方面有所止,有所足。
道德就是控制或限制人性的發散性,過分性。人性是天生的,不可能消滅,但可以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
比如,你是一個男人,需要一個女人組成家庭,也是正常的。道德上,而且這個法律上,都是許可的。但是你有了心愛的女人,還是外面和別的女人非法同居,這就是違反道德,很多人都說你沒有道德,或者叫缺德。你沒有改變,還和這個女人結婚,這叫犯了重婚罪,違犯了法律。

⑹ 道德與人性

道德跟人性的定義是: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專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屬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達。當人理智的釋放人性的自由時,自我的良心就給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慾望就回歸到美善的表達,愛的情感隨之產生,人就會在人格上得到某種滿足,身體上的滿足是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是歡喜,這種人格(身心)上滿足就是幸福。
從定義上看,不用說也應該明白了。

⑺ 道德意識的人性

承認先驗道德律的目的在於獲得道德意識角度下倫理學理論在道德知識基礎方面的需要。回到肯定的道德觀,其道德觀的狹窄性不僅是康德所熟悉的道德事實上的,而且也是這種事實所蘊含的真實道德事實在內容部分之復雜性上的。以善惡觀為例可以說明此問題。在康德第二批判的純粹實踐理性對象概念部分康德有對此的如下評論:「善和惡真正說來與行動而不是與個人的感覺狀態相關,並且,如果某物應當是絕對地善的或惡的,或者應當被看作是這樣的,那它就只會是行動的方式,意志的准則,因而是作為善人或惡人的行動著的個人本身,但卻不是一件可以被稱為善或惡的事物。」康德的善惡觀點典型地管窺著他的倫理學,因為康德將善與惡歸結為行動和理性的選擇能力而非連貫的行為以及范圍更大的人性。第二批判完成五年之後在涉及人性論更多的《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中康德的這種善惡觀仍然沒有根本轉變,不僅如此,「通過援引就合乎法則而言善人的榜樣,讓道德上的學習者從他們行動的真實動機出發,去判斷某些准則的不純正性,可以無與倫比地培植這種向善的稟賦,並使它逐漸轉化為思維方式,以至義務純粹為了自己本身開始在他們的心靈中獲得明顯優勢」。由此,惡不但是人類理性和自由所能控制的事物,而且還具有了向善轉變的行動准則關照下的充要性質。然而,這恰可證明康德並未真正理解善與惡這兩種極為不同的道德事實與人性事實,就像許多其他倫理學家一樣,康德僅僅從善的角度來理解惡,且在理論中也僅從善的概念通過簡單對比而得出對惡的看法。但問題在於惡與善相比是極不相同的,如果不經歷真實的惡,那麼在善的基礎上所觀察到的惡就只具有分量很輕的表面現象,這會使人對惡以及善惡的轉化作出過於樂觀的估計。倫理學家可以善良,但若其善良使得對善惡的理解不到位的話,在理論上就是不可忍受的。 盡管訴諸著極為不同的哲學體系,叔本華作為康德的反對者卻以稍顯誇張的方式展示了一種強的意志基礎上的人性論所凸現的人性本質以及康德倫理學的重大缺陷,因為理性行為能力「並不是說這種行為一定意味著正直和對自己同胞的愛。相反,很可能是以最理性的方式,就是說,根據科學地推導的結論,斤斤計較掂量;可是卻遵循最自私、不公正甚而邪惡的格律。」與第四章的此說法相比, 《道德的基礎》第九章處叔本華更集中有力地表達了其獨特觀點,「頭腦中滿是知識之光;心靈仍未曾改善。基本的與起決定作用的要素,在道德事情中和在理智事情中一樣,都是天賦的東西。」叔本華所持有的人性觀盡管有些誇張,但從經驗上看畢竟更符合事實,叔本華告訴人們,在道德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行動而非一種理論上的自由本性與理性能力,每個人性格的經驗性、穩固性和決定性使理性行為能力完全不在叔本華的考慮之內。此一訴諸於行動有效而非知識有效性如果從非康德倫理學體系的角度看待,那麼這些觀點有很大的合理性。脫離了將絕對起作用並且朝道德法則樣式邁進的道德行動將常常是被強大的、不同的人性條件限制的,這種限制是經驗上而非先驗上的。一旦人的本性在先驗道德律指引下獲得強烈的自我意識並形成穩定的道德意識,那麼這樣的道德意識就將很有可能被培養成糟糕的理性利己主義以及絕對化、虛偽的道德唯我論。康德倫理學的危險缺點在道德意識和人性的關照下暴露了出來。
在康德看來,這種在道德事實中向理性利己主義以及絕對化的道德唯我論的滑動顯然沒有可能。從康德的倫理學體系來說,是的,但從經驗的角度,這種轉變卻是常情,其原因在於康德視域中的道德行為代理人無法同時具有如此充分、精確的對道德哲學理論以及對自身人性、對道德事務的理解與評估。當道德行為代理人需要在道德行動中區分各種各樣的自由能力以及理性基礎,並且對自身的道德感進行精確定位的時候,康德那相當細致的道德行動要求就將成為一個極為嚴重的難題。難以想像會有人在那些尚且如此簡單的道德事實中就充分地達到了這些要求。不僅如此,當在現代社會中面臨比康德眼中的例證復雜百倍的道德事務時應該如何發揮人們的理性行為能力,以及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自由以及他人的道德價值,康德無法給以更多的幫助。因此,從道德哲學的規約角度出發,康德所持有的過於狹窄的道德觀將給人們的道德行動帶來某種誤導,盡管之前所說的那樣,其先驗道德律是可以成為道德知識重要基礎的。換句話說,從道德意識的角度看來,先驗道德律是一個公共的基礎資源,但考慮到叔本華所突出強調的人性事實以及現代道德事務的復雜性,道德行為代理人的慎思應該在對先驗道德律承認的基礎上以另外的方式進行。對於相當經驗化了的道德意識來說,先驗道德律所提供的道德知識既是道德行動的保證,又是對道德意識所形成的理論上的必要限制,然而,這樣的道德意識仍然是不完善的,如果沒有與特定道德知識匹配的健全、恰當的價值觀,道德意識就仍然無法獲得其規定上的完備性。
需要防止的恰是在諸如先驗道德律層面上形成的道德知識所構成的自以為是的道德意識,這樣的道德意識將以絕對化的道德姿態構成對自身的價值體認。如果考慮到人性的不同,與這種理性利己主義以及絕對化的價值觀相反的道德意識將如阿亨利所言,「一個人大可承認這些要求源出於理性,甚至承認其理性的起源就意味著我們有理由去服從它們(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康德的內在論),同時卻又否認這些要求需要被認作是壓倒性的」。與不恰當的道德意識關切不同,人們所作出的此種反應卻是不關切,或者是對道德價值的其它方面之關切。經驗中可以發現,對康德倫理學理論的實際運用出現得最多的就是這兩種情形,怎麼會是這樣,號稱先驗和純粹的道德哲學理論竟然成為了道德意識上自以為是、理性利己主義以及道德意識上毫不關切、另謀它途的溫床。
可以將康德倫理學的這種缺失說成由於康德對道德意識不恰當的對待所導致。康德的人性觀是有缺陷的,在這方面如威廉姆斯所指出的那樣,重要的是人們與慾望以及人們與信念間的關系,而非像康德所重視的那樣將不同信念間的合法性爭奪以及信念與慾望之間的合法性爭奪看成道德行動決策中最重要的事情。一旦道德行為被界定為道德行動中信念與慾望之間合法性爭奪的簡單關系,道德行動者意識中其它的許多道德意識內容也就將遠離研究者的關注焦點。而這是不恰當的,正是這些遺漏的道德意識才具有道德事務中實質性的決定性,道德事務不僅有人性中愛好與義務的合法性爭奪,而且有愛好之餘的道德情感、邪惡、無意識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此條件下也就可以理解,盡管康德對邏輯上根源於對大自然的人類道德責任與義務的論證出色而卓越,遺憾的是,將這種先驗道德律以及道德慎思之餘的其它理論部分也納入到更統合的合理性論證之中的做法卻無法成功。

⑻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人性本質是什麼

道德本質就是指道德作為道德而區別於他事物的根本性質,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和道德內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規律性的總和。
第一大人性:人性非善非惡,乃是趨利避害者,人會本能地被高價值所吸引,遠離低價值。所以你要有意無意地拉高自己的價值,對方會自動被你吸引。記住:普通人做銷售,高手做引誘。

第二大人性:人對故事的興趣遠遠大於對資訊的興趣,對人物的興趣遠遠大於對故事的興趣。因此只要你用描寫人物的方式來介紹你自己,你的魅力指數將會大幅度上升。小說、電影以及演講大師之所以很受歡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人物的力量。小說中的人物如:《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電影中的人物如:《功夫》里的周星馳,演說家中的人物如亞洲超越極限的梁凱恩:一個高中讀了九年、自殺過兩次、失戀過兩次的人,結果成就大事業的傳奇人物。

第三大人性:好奇心。人對任何帶神秘感的東西,不但會產生好奇心,還會產生莫名的磁力。如:當我對你說,我第二擅長的事情就是演講,然後保持沉默,這時你會很自然的會問我最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再如:網路營銷高手最擅長用一個標題引起你的好奇心,當你點擊進去之後,你會看到一個主人公痛苦經歷的故事,後來看到主人公通過用了一個產品之後解決了TA痛苦的故事,最後出現產品咨詢和訂購熱線。(標題舉例:39歲黃臉婆遭猛男狂追)。

第四大人性:只要你做的事情超出來了對方的期望,哪怕只付出了一點點,對方都會感恩感動;但如果是低於了對方的期望,哪怕做得再多再好,對方都會都會生氣和抱怨。如:汶川大地震一個老人只捐款幾千元,全國人民感恩感動,各大媒體報道;相反某某知名企業家捐款了100萬元,還被罵得狗血淋頭。再如:如果你的好朋友向你借錢,他認為你借他10000元是合理的,結果你只借了他5000元,他可能會抱怨和生氣;他同時也向另外一個普通朋友借錢,因為關系不是特別好,認為如果能借到1000元就很滿意了,結果他超出了他的期望借了3000元給他,這是他可能會感動。記住了:銷售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行為讓客戶感動了;客戶之所以感動,是因為你的行為超出了客戶的期望。

第五大人性:自己推理判斷出來的東西就是真的。如:當別人看到你一身名牌穿著打扮,形象氣質高雅,這時你如果告訴對方你很窮,對方也不會相信;相反如果你穿著普通,看起來也沒有什麼氣質,不管你怎麼告訴別人你很有錢,對方也不會相信。再如:如果你現在開著一台賓士車,你告訴別人准備換一台賓利,這時別人會比較容易相信你的話;但如果你開的車是吉利,你說准備換一台賓利,對方相信的可能性就微乎及微了,哪怕你說的是真的。因此,最好的最高明的銷售是把你的形象和勢做出來,讓對方做出對你有利的判斷,你的銷售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第六大人性:有道理征服一切。說服力來自於兩點:第一是看到結果:如成功和榜樣的影響力。第二是聽到道理:如好的企業商業計劃說明書會吸引投資者參與投資;再如直銷行業市場倍增學理論會吸引人才來加盟。例外從親子教育方面來講,如果做父母的打了孩子後,不做解釋,可能就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相反如果在打完孩子後,再把你打他的原因(因為愛)發自肺腑地告訴他,他可能會感動,從而會種下愛的種子。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第七大人性:喜歡幻想。銷售最高境界就是銷售幻想。如:企業的願景是員工的幻想;直銷行業的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是直銷員的幻想;培訓教育行業講的「通過學習徹底改變自己和企業命運」的案例和榜樣,是學員的幻想;投資行業講的「創造被動收入,不工作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是投資者的幻想;奢侈品行業昂貴的商品是消費者的幻想;男女之間的「海誓山盟海枯石爛」的諾言是熱戀中的人的幻想。因此只要你能滿足對方的幻想的需求,你就可以掌控對方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

第八大人性:人們不喜歡被改變。因此當你要想改變別人時,千萬不要擺出你想要改變他的樣子,最好的方法是引導他自己做出改變。主動改變是快樂,被動改變是痛苦;主動改變是享受,被動改變是折磨。如:如果你的另一半對你不夠好,與其要求對方對你好點;不如以退為進,每天學習修煉提高自己,讓自己的能力、實力和魅力與日俱增,你另一半對你的態度自然會不知不覺的改變。

第九大人性:人們對太容易做的事情不屑一顧,喜歡做有些難度有些挑戰的事情。因為有難度才有價值,沒難度就沒價值。以愛情上男追女為例,如果女方能給男方製造一些障礙和挑戰,當男方經過一番努力,最後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獲得女方的芳心時,這時他就會有一股很大的成就感,同時他也會更愛你,生活也會更有樂趣更有意義和價值。

第十大人性:非人性的人性,也就是機器人性。機器人的行為受各種開關所控制,同樣人身上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開關,如:1、生氣的開關:只要你毫無緣由的辱罵和指責別人,對方十有八九會很生氣的和你急;2、快樂的開關:只要你恰如其分很巧妙的贊美別人,對方幾乎都會感到開心和愉快;3、花錢消費的開關:人在兩種情況下是最願意花錢消費的,第一是省錢:如商品打折銷售時,人們會毫不猶豫的花錢;第二是賺錢:如投資性的產品,當人們感覺到他今天花的錢有把握在不久的將來會賺很多錢回來時,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花錢出去。

⑼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出處是什麼

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道德觀察》作為中國惟一一檔全國平台播出的道德類全日播欄目,直擊種種道德事件,一方面對可歌可泣的高尚行為進行謳歌,在感動中激發每個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另一方面對種種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揭露和鞭撻,在震撼中讓每個人用思考完成心靈的凈化,已成為「深刻反映中國道德現狀、深入進行道德思考、促進中國道德生態建設」的電視互動平台。

我們只是有一個信念:當我們都學會自律,學會承擔責任,當我們都真心向善時,我們會和每一個人一樣受惠。

我們的原則和信念使我們不會虛妄到認為自己可以教化大眾。

我們不能狹隘,我們更不能惡毒、尖酸。

當我們文明地對待和處理不文明時,當我們以道德的方式糾正不道德時,我們就和觀眾一起踏上了成為合格公民的道路。

(9)人性與道德的關系擴展閱讀:

主創人員

主持人:路一鳴

昵稱:路易
生日:3月16日
屬相:虎
座右銘:很多,還沒想好
畢業學校:西安交通大學
業余愛好:讀書、聽音樂
最渴望的生活狀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主持人:徐君

2004年11月份進入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工作,曾擔任《法治視界》節目主持人。有多年從事記者、編導、主持人的豐富經驗。編導並主持的專題片曾多次獲得山東省優秀電視專題節目一等獎和山東省廣播電視彩虹獎等優秀獎項。

參考文獻:網路-道德觀察

熱點內容
浙江導司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0 21:35:58 瀏覽:697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 發布:2025-01-20 21:13:14 瀏覽:172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