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經典語錄

道德經經典語錄

發布時間: 2020-12-17 06:55:00

⑴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1、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所有閱讀《道德經》的人最難以理解的一句話。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過來,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無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真有點「玄而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從全書來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規律,引申為事物的原則、方向等等。不管怎麼樣,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事物的原則和方向總是沒有錯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偉大在於它按照自己的規律不偏不倚地運行著,沒有一點私心。自盤古開天,一片混沌,天地分開孕育萬物。日升日落有規律、打雷下雨有規律、生長凋零有規律、物種更替有規律,一切都按規律辦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違背事物運行的規則。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就會遭受報應。比如亂砍濫伐就是導致水土流失、胡亂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導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個字價值連城,值得一生牢記。

3、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書法作品中最多見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個境界。這四個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包容」及「不爭」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沒有石頭的堅硬,卻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爭的,遇阻就繞行,卻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調的,專往低處走,卻成就了「海納百川」的奇觀;水,是堅強的,可以仍受高溫化為蒸氣,可以忍受寒冷結為堅冰。水,幾乎無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學習,包容一切,因為不爭而化育一切。懂得了這四個字,做人就不會那麼多稜角,做事就會懂得迂迴,人生就會懂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順勢而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起源是什麼?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世間萬物總有個源頭,但誰也說不清那個源頭是什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萬古的難題。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來代表萬物的起源。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道」的規律一步一步逐漸發展,於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著循環往復。正確的事情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出好的結果。錯誤的行為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事不過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往復就造就了萬物。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闡明了不爭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生活中,這句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⑵ 知道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麽 猜六個字的經典語錄

32.我們的生活有太多無奈,我們無法改變,也無力去改變,更糟的是,我們失去了改變的想法。
33.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雲卷雲舒,去留無意。

⑶ 道法自然的經典語錄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大意:狂風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大意:使心靈達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見素抱朴,少私寡慾。——《道德經》

大意: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誇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任自然。

⑷ 《道德經》經典語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個謎,謎中之謎——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動: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見,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終如始,終無敗事 PS:道德經之外的道家~~~~~~~~~~~~~~~~~~~~~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凡人心險於山川」––– 「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 「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 「獨(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傲視鄙倪)於萬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 「傍(依傍)日月,挾(懷藏)宇宙,游乎塵垢(世俗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聖人不希求名聲)–––––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鳥在深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擁有整個森林?鼴鼠在河邊飲水,不過以喝飽肚子為限,何必要佔有整個河流?)––

⑸ 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經典語錄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r\n\r\n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r\n\r\n3.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r\n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象帝之先。\r\n \r\n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r\n\r\n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r\n \r\n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r\n\r\n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r\n \r\n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r\n\r\n10.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r\n\r\n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r\n\r\n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 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r\n\r\n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r\n\r\n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⑹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 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⑺ 道家經典語錄

1、用之者,必假於弗用也,而以長得其用。
2、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3、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4、計其患,慮其反,就其利,辭其害。
5、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輪不輾地。連環可解也。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6、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
7、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8、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0、則仄,月滿則虧。
11、金石有聲,不考不鳴。
1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13、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14、多言多敗,多事多害。
15、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6、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之為禍。
1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8、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9、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21、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⑻ 知道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嗎猜一個經典語錄,六個字

因為老子願意

⑼ 老子《道德經》的經典語錄

第五章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第七章
上善若水。
第八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8月30日名言)
第十八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第三十六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十七章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第三十八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四十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四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第四十五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第四十八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章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六十四章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第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六章
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第七十二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現代漢語釋義:人民不怕死,何必用來死來令他(她)們恐懼?
第七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⑽ 老子道德經中的經典語句及譯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可以說就是路,但不僅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僅僅就是路這一個名。
我們沒有給道取名的時候,道就已經創造了天地;我們現在給道取了名就叫道,萬事萬物是由於道的存在而產生。(天地是如何創造的,請看第二十五章)
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當我們對該事物無利害關系時,能觀察到事物變化的美妙之處;但當我們對該事物有利害關系時,就能觀察到並指出事物變化的過錯,這就是道。
華北平原以盛產小麥著名。假設在小麥收割的時節,你和家人來到了華北平原,你可以看到金黃大地,麥浪滾滾,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農民兄弟們手握鐮刀,揮汗如雨。你會感到大自然是多麼美麗,大自然是多麼和諧。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那麼美妙。
突然,你發現他們正在收割的小麥是你家的小麥,而且他們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這時你所看到的景象,就和你在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你會生氣,你會發怒!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有欲和無欲的結果。
無欲和有欲同出於道,但不同名,二者合起來觀察就能看到道的深奧之處,道即深奧又神妙,道就是所有自然規律的發源地。
總結:這就是道,需要我們知道,從不知道變為知道,從無知變為有知。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人大約分為三等:一等人學得了道理,就會勤學苦練,在言行中按道理為人處世。二等人聽說了道理,將信將疑,不知道該怎麼辦;三等人聽說了道理,大笑,認為這個道理可笑荒謬。如果三等人聽說道理後不笑,那就恰恰是違背道理了。
古人有過這樣的總結:光明的大道有時看不見的(這里暗示,道理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前進的大道有時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有時有些崎嶇;有德的人有時很謙虛;道德高尚的人有時認為自己的道德還不足;修煉道德的人有時要偷偷摸摸;誠實質朴的人有時好像變壞了。
有道之人有時候被壓制;有道之人有時被閑置;成大事的人,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磨煉;
講道理不需要很大的聲音,事實和道理勝於雄辯;道理是沒有形狀可以讓我們直接觀察到;道往往隱藏很深,我們都不知其名。只有遵循「道」,萬物才能善始善終。

熱點內容
掛靠不給注冊章有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4-12-26 01:10:09 瀏覽:573
司法姜明 發布:2024-12-26 01:09:24 瀏覽:81
勞動法是否規定要加押金 發布:2024-12-26 00:46:50 瀏覽:780
法治精神與創新 發布:2024-12-26 00:11:43 瀏覽:973
財務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4-12-26 00:07:12 瀏覽: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發布:2024-12-25 23:45:51 瀏覽:267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復試分數線 發布:2024-12-25 23:41:05 瀏覽:700
屬於衛生行政法規的是 發布:2024-12-25 23:35:18 瀏覽:589
就業勞動法特徵 發布:2024-12-25 23:27:55 瀏覽:619
職工教育經費勞動法 發布:2024-12-25 23:15:21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