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

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4-01 08:27:22

⑴ 加快監督治理體系建設要突出抓好什麼會同相關部門面向基層

偉大的建設質量工作機制,推動文化大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開展了「品質提升」活動,是今年的頭等大事,全國質檢系統的工作原理。主要市,縣質監部門要建立「和諧質監」為建立大規模支持的機制目標,以「依靠地方,聯合部門企業抓住,監管產品」的指導思想,以健全和完善了「全流程服務,全員參與的全面監督」的運行機制和特點「統一黨和政府,工人參與,存量房的領導,齊抓共管」的管理體制,T探索特點一個合適的質量監督部門草根「大規模的工作機制」的新路子。

1.堅持的服務,產品質量安全和「三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的全過程。整個過程是服務集成到質量和安全工作的全過程技術服務質量監督部門,緊緊抓住企業,發揮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改變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更新監管理念,全力打造「何欣一起合作「的運作模式,增強服務的有效性。

首先,集成技術和服務,為企業服務的全過程,促進了企業的科學發展。去年年初,針對金融危機給企業困難局面的影響,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實施了「春風行動」,由業務部的局主要領導帶隊領導,質監人員參與,重點安泰市鑫路,汾西礦業集團等15家大型,中型骨幹企業走訪調研,目的是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介休追趕,我們怎麼辦?「理解「什麼樣的業務需求,我們做一些事情。」研究,我們用「望,問,聞,切」的方法,「看」,看生產現場; 「問」的領導和員工對相關情況; 「聞」到生產線,傾聽人民的聲音; 「切」一切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我們深入了解真實情況,隨之而來的是工作的方式的根本轉變,建立風險分擔和業務管理的監督理念,服務和監管一體化,找准服務企業的出發點在優良的服務,努力工作,努力建設和完善企業質量保證體系,標准化體系,計量保證體系,安全管理體系。

其次是技術服務,以幫助滲透減負,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的全過程。為了有效地幫助企業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三包」。我們專注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質量和安全年」活動,通過實施「技術支持和減輕負擔,促進服務業的援助」,並推出了「三個一」幫扶活動即:「幫助一個工業園區,支持重點企業,帶動一個重點項目」,幫助轄區企業「鑫路工業園」,是介休市場煤化工產業作為「尋麻煩了逆勢突破,求發展」。一體化的產業園區之一,也是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集中的地區,也是質監部門開展「節能減排」和「特種設備監督」的關鍵領域。為此,我們有幾個深入企業,摸清「所需要的企業」,「我們做」的基礎上,主動與魯信集團共同擁有12個附屬企業「對接」現場辦公,幫助方面解決企業質量,技術,安全和存在的問題等方面。

三,在整個產業升級的全過程技術服務,促進企業轉型發展。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升級,近年來,我們組織了許多質量監督和技術人員「進鄉鎮,進農村,農民」及時了解群眾的「希望他們擔心什麼希望,什麼」從我們自己開始的功能,協助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人們致富。指導有12家企業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幫助21食品企業制定產品標准21;連福專注於介休鎮幫助農民分散的核桃加工戶克服規模小,自然條件惡劣,分散經營的弊端,從當地的自然條件出發,舉辦核桃加工戶,統一品牌,統一管理,統一認證,統一檢查,以分散經營戶組合成一個經濟聯合體,幫助村民擺脫「小企業,各自為政」的做法,使核桃加工產業步入良性軌道科學發展。目前,這些「經濟聯盟」的銷售額十億美元。

我們是通過這樣整合的全過程的技術服務職能的質量監督部門到生產經營企業全過程的「全熔透」,逐步形成新格局大量的工作機制。

(二)堅持以產品質量安全和「三個發展」提供強大的安全性進行了全面監督。綜合整治是集成到質量和安全工作的各個重要方面的行政執法職能的質量監督部門,本著「依靠地方,聯合部門企業抓住產品的監管,」聯合社會力量的原則,整合企業的活力,人力存量房管理,形成工作合力,使所有的力量進入大規模的格局。

監管不到位,保障食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以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經濟運行安全是重中之重「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同時也為建立大質量工作的基礎機制。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我們積極探索,加強食品監管能力。首先,要嚴把市場准入關,建立「統一管理,發放二,三操作,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其次,健全和完善監督網路,共同管理網路,信息網路,充分發揮專業監督員,協管員和政府,企業檢驗人員的作用,構建了「企業自律,行業的同行評議,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立體監測系統的四大之一。三,認真落實「兩書,三,四圖,五定」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主要內容區域。四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深度。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法」,召開了全市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會議,部署的重點產品,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問題,關鍵環節,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專項整治。

監測到位,確保安全「特種設備」。我們以「第一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堅持方針,以「防止重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力爭零事故」為目標,多角度,全方位,深入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一是組織開展了「隱患治理」和「安全專項行動日」,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活動。二是在培訓形式的使用將舉行代表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班舉行3,超過550人的所有經營者的培訓。三是在排查安全隱患的過程中,採取「三防」(一套整改措施,將負責整改,固定期限),「三軌」(跟蹤監控,跟蹤整改,跟蹤服務),對於大量的工作機制建立奠定了基礎。

檢查到位,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我們立足於法治創造介休經濟發展,滿足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為人民群眾創造信心消費環境,營造科學發展高效,便捷的服務環境,按照大質量的要求工作機制,堅持「集中整治」,「專項檢查」同時,隨著全社會的力量結合起來,推出了「食品安全檢查」,「農業分工」,「危險化學品專項治理」,「特檢查眼鏡市場「和」成品油專項檢查「,」特殊建材市場「,」治超載「」計價器「等重點整治和專項檢查。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地規范生產,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促進質監事業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堅持以產品質量和安全,「三個發展」全員參與,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堅持全員參與,這是武裝與科技,質監文化凝聚人的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和造就了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駕護航,「三個發展」作出機構的工作貢獻和人員。特別是在當前的檢測設備成客觀困難嚴重不足,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一方面,它能夠加快技術和設備投資的步伐能力范圍之內;在另一方面,資源的合理配置,科學調度力量,克服通過主觀努力檢測水平不夠高的測試,技術支持能力弱的現狀,以專業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意識,提高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同時,大力推進質量監督的一個全球性的文化建設。我們緊緊圍繞「質量和安全年」,「315」宣傳日,「食品安全法」和農業活動,如假冒偽劣,積極開展質量誠信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進農村活動中,廣大企業努力提高誠信社會的整體質量意識;關於學習實踐活動,舉辦了「質量,科學發展」研討會,以促進質量和制度建設的完整性;對消費者進行質量信息咨詢,測試和街道服務活動等家庭用品,以提高公眾對「人人關心質量,人人關心,人人參與質量監督的質量」的積極性。

在最近幾年中,我們圍繞建立了龐大的群眾一個大膽的工作機制建成,積極探索實踐,以保證全員,全過程,工作機制全方位的「三全」大規模有效運行,在實際工作中始終注意了「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是在科學發展觀為立足點又好又快發展和出發點和質量工作;第二,調整經濟結構,必須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為大量的工作主線。近年來,我們安排的各項工作部署,每個活動,每個檢查,都沒有從出發線開主線。第三,要始終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大質量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在整個工作中,質量監督隊伍建設和完善的質量檢測能力,科學發展的首位。我們深知質量監督上去,靠一個人,第二次的機制,關鍵是人的素質;讓人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我們必須提高檢測能力的功能,我們就可以「站起來,為群眾當保護傘」的唯一途徑;第四,充分發揮自身職能的同時,著力提升市民素質的意識,充分發揮的「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的原則落實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的新格局的形成,質量監督是做好基礎工作。為了這個目的,堅持以上原則,我們必須不斷努力,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運營商的方式,讓我們的「三全」大質量工作機制,遵循科學發展,安全,和諧的步伐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發揮了時代的最強音。

⑵ 思修 中國推行依法治國的難點是什麼

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

江必新

▶社會領域的治理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突出薄弱環節,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一個顯著短板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

▶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還要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中國。現實表明,社會領域的治理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突出薄弱環節,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一個顯著短板。建設法治社會是全面深化法治的固本之舉,是法治一體建設的重中之重。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首先必須清醒認識當前法治社會建設中的諸多矛盾,並從對矛盾的分析入手,釐清法治社會建設的進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有七。

一是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之間的矛盾。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二是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之間的矛盾。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三是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之間的矛盾。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四是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五是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六是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七是中國當下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和獨特性與應對方式的簡單化、低效化之間的矛盾。社會事務日新月異,紛繁復雜,情況和形勢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社會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發展進入黃金期,社會矛盾進入漩渦期,治理難度在加大,復雜性在加深,利益沖突在加劇;然而社會管理模式仍然滯後,不少應對方式過於簡單、低效,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

要應對和破解上述矛盾,需要系統治理。

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第三、制度改進,使規范體系管用。高度重視法律規范質量的提高,尤其是要重視法律規范的針對性、系統性以及可實施性的問題。積極完善社會領域的法律體系,推動構建和完善社會自治規則,合理配置實施資源,努力創造實施條件,保證國家法律和社會規則相互配合協調發揮作用。

第四、秩序建構,有效控制不當社會行為。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要強化對市場活動的監管和市場秩序的維護。在培育社會組織的同時加強對社會組織外部行為的規范和內部治理的引導。要切實解決專業中介組織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扭曲市場規則的問題,要全面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誠信和公信,透過秩序的建設和維護持續規范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

(作者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負面清單:一種新的治國理政模式

王利明

▶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只要不是負面清單列舉的事項,政府無權進行審批,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一種有效的規范和制約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規則十分透明、公開,法律不禁止就可以直接進入,不需要進行煩瑣的審批,也非常有效率

所謂的負面清單,也稱為「否定清單」、「負面列表」等。最初它主要出現在有關國際貿易投資法的領域,後來作為一種國家管理經濟和社會的模式確定下來。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它是指由法律法規列舉一些禁止或者是限制市場主體進入的事項,對於法律法規沒有做出禁止和限制列舉事項之外的領域,可以由市場主體自由地進入,法律不作干預。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指出,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實際上就是在這個決議里,已經把負面清單管理,作為一項國家治理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方法確立下來了。從管理模式上來說,為什麼說它是我們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

首先,負面清單管理給予市場主體廣泛的行為自由,可以有效激活市場主體的潛在活力。現代社會任何國家的立法者,能力都是有限的,很多的事情是立法者在立法時所無法預見的,立法者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從而無法相應的強制性要求別人去做。市場主體能否進入這些領域,必然成為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大量的是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也有人把它稱之為「法律的沉默空間」。

在這樣的一個空白地帶,正面清單管理模式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全採取了不同的看法。正面清單管理這樣的模式下,它實際上受傳統的計劃經濟的影響,對這樣一個法律沉默的空間,並不允許市場主體就可以直接地進入,能否進入,很大的程度上,實際上還是要由政府來決定,這樣市場主體的行為的空間其實是受到了很大的壓抑和限制。但是負面清單管理認為,只有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或限制的領域,市場主體才無法進入,凡是清單沒有列明的領域,市場主體均可以進入。因此,與正面清單相比,負面清單模式賦予了市場主體更充分的行為自由。凡是法無禁止的,即推定市場主體有行為的自由,在「法律的沉默空間」,政府機關也不得設置額外的審批程序,實際上就給了市場主體非常大的行為自由,這種自由其實就是經濟活力的保證。

第二,為什麼說它是一種新的治國理政的模式?就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限制和規范公權,尤其是規范審批權。審批實際上是政府部門權力的一個最集中的體現,它直接決定了針對誰,能夠干什麼,其實也是對資源的一種分配。在正面清單管理模式下,法律雖然沒有規定,但是政府依然還是在管理,政府實際上通過規章等各種規范性文件,仍然在限制著領域的進入,我們的許多規章其實都有幾個特點,首先就是宣布這個事歸我管,二是要求大家都要報批,三是不報批我就要處罰。

那麼一旦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以後,凡是負面清單之外的,凡是法律沒有限制,沒有禁止的,所有這些部門領域,不得再進行審批。這就意味著只要不是負面清單列舉的事項,政府無權進行審批,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一種有效的規范和制約。所以它體現了法制的一個基本的精髓,這就是規范公權。

第三,這種模式使政府的行政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法治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公開的、透明的、可預期的效果。負面清單管理可以說在很大的層面上實現了這樣的效果。

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之下,負面清單的內容本身是公開的,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也是公開的,除負面清單明確列舉的事項之外,市場主體原則上都可以自由進入,例如,在負面清單管理的模式下,一個企業要進行投資,應當首先去找一名律師咨詢,看看現在要進入的投資領域,是不是國家法律法規所限制禁止的領域,只要不在法律法規禁止限制之列,那麼其就可以放心地進入。這樣對於行為的結果,企業也能夠產生一種合理的預期,所以它能夠達到這樣的一種公開預期的效果。

第四,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能夠真正使經濟更有效率,更有活力。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到機場去坐飛機都要經過安檢,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大家每次進入安檢的時候,屏幕上顯示「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等等物品」,把這些東西列舉出來,其實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明確列舉法律法規要禁止攜帶的物品,如果我們不採用這種方法,而是採用正面清單管理方法,即明確列舉哪些物品是可以攜帶的,則機場可能需要將所有可以攜帶的物品列出來,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我相信可能一個安檢人員每天要檢一個人,都要檢幾個小時。這必將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他會給安檢人員極大的自由裁量的權利。從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規則十分透明、公開,其也更有效率。規則和空白地帶,法律不禁止就可以直接進入,不需要進行煩瑣的審批,這就會非常有效率。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方面看,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就是我們所要強調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職權法定原則相結合,這兩項原則正是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的內容。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院院長)

下一階段法治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吳志攀

▶改革進入深水區,就必須開大船,要駕馭一個復雜的工具和復雜的局面,就必須按規矩來辦事,要講法、信法、用法

▶我們講依法治國,也就是政府要用法律來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政府的道德形象

▶依法治國,首先要治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同步的。離開了法治,市場就會混亂,經濟就不可能起飛,更不可能平穩、高速地發展。這是我們改革開放的一條最基本、最核心的經驗。今天,當改革開放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當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一個新的時期,就不得不更加強調法治。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治,已經有一代人的實踐(中國的傳統,三十年為一代),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而在下一個階段,我認為要通過加強法治來解決三個問題。

其一,就是要用法律的方法劃分好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中國是一個大國,即使今天有了最好的噴氣式飛機,從海南島坐飛機到烏魯木齊,也要好幾個小時,這么大一個國家,維護統一、維護中央權威,同時照顧好各個地方的不同特點,調動各地的積極性,這是執政興國的一個基礎。分稅制改革之前,我們的中央財政略顯單薄,而一些地方財大氣粗。那時的地方政府,還沒有在「土地財政」和「地方融資平台」方面「打主意」。在推行分稅制改革之後,中央和地方實際上重新劃分了財權,中央財政大大充實了,同時,城鎮的房屋市場化改革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這些改革,影響深遠。但任何一項改革,不可能只有好處,不可能沒有一點消極面。我們現在都看到了,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一些地方的收入主要靠賣地,房地產成為主要支柱產業,但泡沫大了,有問題,老百姓也受不了,國務院三令五申平抑房價,先後出台《國十條》和《國五條》,但收效都不明顯。還有地方債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復雜。在中國發展市場經濟,首先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裡面要算經濟賬,還要有法治。我們現在比過去更加強調依法治國,治國首先就要治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個大的框架當然是憲法,是我們的根本政治體制所確定下來了的,但還有很多具體的問題,在各個部門法中都有反映。新一輪的法治建設與改革,要在這方面下力氣。

其二,就是要用法律劃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是市場行為的「裁判員」,企業是市場的「運動員」,兩者的角色分工不同,因此兩者不能混同。還有,運動員也應該分分類,有的是跑長跑的,有的是短跑,不能哪裡有便宜可占就到哪裡去比賽。例如,很多央企進入房地產市場,央企掌握國計民生的命脈,實力雄厚,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經濟基礎。但是,很多央企放下自己的主業,拚命往房地產市場里鑽,到處拿地,而且把地價抬得很高。政府辦企業,當然要實現保值增值,但辦企業的目的不止是為盈利,還有承擔很多社會責任,特別是央企,應該多花一些精力去發展那些中長期的、戰略性的、風險大一些、利潤可能不那麼高的大項目,只要有利於國計民生長遠發展。而不是房地產這樣的,利潤高,見效快的競爭性項目。地方政府當然特別歡迎央企去拿地,怎麼拿他們都高興,一切可以開綠燈,但這樣一來,市場就可能有點亂了,很多事情就不公平,這樣演算法治嗎?不好說了。未來著力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領域,加強法治建設。

其三,要更加強調,把促進公平正義作為政府的基本價值追求。我個人有一個看法,中國社會對公平的敏感,超過了西方。對不公平的事情,老百姓反應很激烈。所以政府要在這么復雜的一個社會,維護公平不容易。我們講依法治國,也就是政府要用法律來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政府的道德形象。政府要盡量多考慮弱勢群體,不能被利益集團綁架了。現在對城鎮低收入群體提供的經濟適用房的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全民覆蓋的醫保和社保制度的建設與完善等,都是體現社會公平的政策。這些方面還要加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市場經濟條件下,摸著石頭過河是成功的,但進入了深水區,有可能摸不到石頭了,這個時候就必須開大船,要開船,要駕馭一個復雜的工具和復雜的局面,就必須按規矩來辦事,要講法、信法、用法,這樣船才穩當,才能乘風破浪。

(作者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不斷完善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

李林

▶要防止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立法不公,防止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

▶應當從「成熟一部制定一部、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立法模式,向頂層設計的立法模式轉變

當前,我國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形成,但立法不當問題的存在,致使部分法律制定後不能用、不管用、難執行、難適用、難遵守,某些法律甚至形同虛設。為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形勢下,應進一步推進民主科學立法,不斷完善我國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立法觀念和立法模式。立法應當充分代表民意、體現民利、反映民情,公平公正地解決社會問題、分配社會利益,防止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立法不公,防止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警惕立法權力滋生的腐敗,從制度和規范的源頭上維護人民利益。一是應當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立法觀,轉變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立法觀;從片面追求立法數量而忽視立法質量和實效的立法觀,轉變為立法質量和實效第一的立法觀;從重立法效率、輕立法民主的立法觀,轉變為民主優先兼顧效率的立法觀;從只管法律制定不顧法律實施的立法觀,轉變為兼顧立法與法律實施並以法律實施為導向的立法觀。二是應當從「成熟一部制定一部、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立法模式,向加強領導、科學規劃、頂層設計、協調發展的立法模式轉變。從立法項目選擇的避重就輕、拈易怕難向立法就是要啃硬骨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轉變,使立法真正成為分配社會利益、調整社會關系和處理社會矛盾的藝術。

第二,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職能。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轉變被動立法局面,使立法與全面深化改革協調推進,積極主動地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法律依據和法治保障。一是推進人大常委會常委的年輕化、專職化、專業化,讓人大常委會委員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履行職能。二是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會期制度,適當延長每年的會期,為民主立法提供充分時間保障。三是推行立法旁聽制度,讓公民、媒體和社會組織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參與和監督立法過程。四是推行立法助理制度,以彌補人大常委人數少、時間少、專業知識不足等欠缺。五是進一步擴大人大常委會委員、專門委員會、立法工作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委託專家學者起草法律、法規草案的比重,增強立法的全局性,從源頭上預防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

第三,推進民主立法。擴大不同利益群體公開主張、表達利益的渠道,使人民充分表達自己的立法意志和利益訴求,通過立法博弈實現公正立法。建立和完善更加廣泛的立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制度,對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立法事項,原則上都應當向全社會公布,並建立意見採納情況的說明和反饋制度。完善立法聽證制度,對影響重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立法事項,要通過舉行聽證會的方式充分聽取意見,確保法律草案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全面參與立法、有效開展立法博弈,保證人民群眾立法訴求的充分表達和宣洩。推行律師和法學專家為法律草案涉及的利害關系人提供專業立法咨詢、參與立法聽證等立法援助的制度。推進立法公開,建立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立法旁聽制度,旁聽代表有權發言,保證人民群眾對立法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⑶ 在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境或阻礙

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主要矛盾
江必新
▶社會領域的治理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突出薄弱環節,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一個顯著短板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
▶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還要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中國。現實表明,社會領域的治理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的突出薄弱環節,構成了建設法治中國的一個顯著短板。建設法治社會是全面深化法治的固本之舉,是法治一體建設的重中之重。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首先必須清醒認識當前法治社會建設中的諸多矛盾,並從對矛盾的分析入手,釐清法治社會建設的進路。當前我國法治建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有七。
一是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之間的矛盾。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二是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之間的矛盾。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三是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之間的矛盾。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四是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五是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六是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七是中國當下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和獨特性與應對方式的簡單化、低效化之間的矛盾。社會事務日新月異,紛繁復雜,情況和形勢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社會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發展進入黃金期,社會矛盾進入漩渦期,治理難度在加大,復雜性在加深,利益沖突在加劇;然而社會管理模式仍然滯後,不少應對方式過於簡單、低效,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
要應對和破解上述矛盾,需要系統治理。
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第三、制度改進,使規范體系管用。高度重視法律規范質量的提高,尤其是要重視法律規范的針對性、系統性以及可實施性的問題。積極完善社會領域的法律體系,推動構建和完善社會自治規則,合理配置實施資源,努力創造實施條件,保證國家法律和社會規則相互配合協調發揮作用。
第四、秩序建構,有效控制不當社會行為。在簡政放權的同時要強化對市場活動的監管和市場秩序的維護。在培育社會組織的同時加強對社會組織外部行為的規范和內部治理的引導。要切實解決專業中介組織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扭曲市場規則的問題,要全面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誠信和公信,透過秩序的建設和維護持續規范市場行為和社會行為。
(作者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負面清單:一種新的治國理政模式
王利明
▶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只要不是負面清單列舉的事項,政府無權進行審批,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一種有效的規范和制約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規則十分透明、公開,法律不禁止就可以直接進入,不需要進行煩瑣的審批,也非常有效率
所謂的負面清單,也稱為「否定清單」、「負面列表」等。最初它主要出現在有關國際貿易投資法的領域,後來作為一種國家管理經濟和社會的模式確定下來。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它是指由法律法規列舉一些禁止或者是限制市場主體進入的事項,對於法律法規沒有做出禁止和限制列舉事項之外的領域,可以由市場主體自由地進入,法律不作干預。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指出,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實際上就是在這個決議里,已經把負面清單管理,作為一項國家治理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方法確立下來了。從管理模式上來說,為什麼說它是我們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
首先,負面清單管理給予市場主體廣泛的行為自由,可以有效激活市場主體的潛在活力。現代社會任何國家的立法者,能力都是有限的,很多的事情是立法者在立法時所無法預見的,立法者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從而無法相應的強制性要求別人去做。市場主體能否進入這些領域,必然成為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大量的是法律調整的空白地帶,也有人把它稱之為「法律的沉默空間」。
在這樣的一個空白地帶,正面清單管理模式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全採取了不同的看法。正面清單管理這樣的模式下,它實際上受傳統的計劃經濟的影響,對這樣一個法律沉默的空間,並不允許市場主體就可以直接地進入,能否進入,很大的程度上,實際上還是要由政府來決定,這樣市場主體的行為的空間其實是受到了很大的壓抑和限制。但是負面清單管理認為,只有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或限制的領域,市場主體才無法進入,凡是清單沒有列明的領域,市場主體均可以進入。因此,與正面清單相比,負面清單模式賦予了市場主體更充分的行為自由。凡是法無禁止的,即推定市場主體有行為的自由,在「法律的沉默空間」,政府機關也不得設置額外的審批程序,實際上就給了市場主體非常大的行為自由,這種自由其實就是經濟活力的保證。
第二,為什麼說它是一種新的治國理政的模式?就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限制和規范公權,尤其是規范審批權。審批實際上是政府部門權力的一個最集中的體現,它直接決定了針對誰,能夠干什麼,其實也是對資源的一種分配。在正面清單管理模式下,法律雖然沒有規定,但是政府依然還是在管理,政府實際上通過規章等各種規范性文件,仍然在限制著領域的進入,我們的許多規章其實都有幾個特點,首先就是宣布這個事歸我管,二是要求大家都要報批,三是不報批我就要處罰。
那麼一旦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以後,凡是負面清單之外的,凡是法律沒有限制,沒有禁止的,所有這些部門領域,不得再進行審批。這就意味著只要不是負面清單列舉的事項,政府無權進行審批,這實際上就已經形成了對政府權力的一種有效的規范和制約。所以它體現了法制的一個基本的精髓,這就是規范公權。
第三,這種模式使政府的行政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法治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公開的、透明的、可預期的效果。負面清單管理可以說在很大的層面上實現了這樣的效果。
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之下,負面清單的內容本身是公開的,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也是公開的,除負面清單明確列舉的事項之外,市場主體原則上都可以自由進入,例如,在負面清單管理的模式下,一個企業要進行投資,應當首先去找一名律師咨詢,看看現在要進入的投資領域,是不是國家法律法規所限制禁止的領域,只要不在法律法規禁止限制之列,那麼其就可以放心地進入。這樣對於行為的結果,企業也能夠產生一種合理的預期,所以它能夠達到這樣的一種公開預期的效果。
第四,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能夠真正使經濟更有效率,更有活力。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到機場去坐飛機都要經過安檢,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大家每次進入安檢的時候,屏幕上顯示「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等等物品」,把這些東西列舉出來,其實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明確列舉法律法規要禁止攜帶的物品,如果我們不採用這種方法,而是採用正面清單管理方法,即明確列舉哪些物品是可以攜帶的,則機場可能需要將所有可以攜帶的物品列出來,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我相信可能一個安檢人員每天要檢一個人,都要檢幾個小時。這必將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他會給安檢人員極大的自由裁量的權利。從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規則十分透明、公開,其也更有效率。規則和空白地帶,法律不禁止就可以直接進入,不需要進行煩瑣的審批,這就會非常有效率。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方面看,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就是我們所要強調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職權法定原則相結合,這兩項原則正是我們所說的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的內容。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院院長)
下一階段法治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吳志攀
▶改革進入深水區,就必須開大船,要駕馭一個復雜的工具和復雜的局面,就必須按規矩來辦事,要講法、信法、用法
▶我們講依法治國,也就是政府要用法律來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政府的道德形象
▶依法治國,首先要治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同步的。離開了法治,市場就會混亂,經濟就不可能起飛,更不可能平穩、高速地發展。這是我們改革開放的一條最基本、最核心的經驗。今天,當改革開放進入到了新的階段,當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一個新的時期,就不得不更加強調法治。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治,已經有一代人的實踐(中國的傳統,三十年為一代),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而在下一個階段,我認為要通過加強法治來解決三個問題。
其一,就是要用法律的方法劃分好中央與地方的財權、事權。中國是一個大國,即使今天有了最好的噴氣式飛機,從海南島坐飛機到烏魯木齊,也要好幾個小時,這么大一個國家,維護統一、維護中央權威,同時照顧好各個地方的不同特點,調動各地的積極性,這是執政興國的一個基礎。分稅制改革之前,我們的中央財政略顯單薄,而一些地方財大氣粗。那時的地方政府,還沒有在「土地財政」和「地方融資平台」方面「打主意」。在推行分稅制改革之後,中央和地方實際上重新劃分了財權,中央財政大大充實了,同時,城鎮的房屋市場化改革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這些改革,影響深遠。但任何一項改革,不可能只有好處,不可能沒有一點消極面。我們現在都看到了,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一些地方的收入主要靠賣地,房地產成為主要支柱產業,但泡沫大了,有問題,老百姓也受不了,國務院三令五申平抑房價,先後出台《國十條》和《國五條》,但收效都不明顯。還有地方債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復雜。在中國發展市場經濟,首先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裡面要算經濟賬,還要有法治。我們現在比過去更加強調依法治國,治國首先就要治好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個大的框架當然是憲法,是我們的根本政治體制所確定下來了的,但還有很多具體的問題,在各個部門法中都有反映。新一輪的法治建設與改革,要在這方面下力氣。
其二,就是要用法律劃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是市場行為的「裁判員」,企業是市場的「運動員」,兩者的角色分工不同,因此兩者不能混同。還有,運動員也應該分分類,有的是跑長跑的,有的是短跑,不能哪裡有便宜可占就到哪裡去比賽。例如,很多央企進入房地產市場,央企掌握國計民生的命脈,實力雄厚,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經濟基礎。但是,很多央企放下自己的主業,拚命往房地產市場里鑽,到處拿地,而且把地價抬得很高。政府辦企業,當然要實現保值增值,但辦企業的目的不止是為盈利,還有承擔很多社會責任,特別是央企,應該多花一些精力去發展那些中長期的、戰略性的、風險大一些、利潤可能不那麼高的大項目,只要有利於國計民生長遠發展。而不是房地產這樣的,利潤高,見效快的競爭性項目。地方政府當然特別歡迎央企去拿地,怎麼拿他們都高興,一切可以開綠燈,但這樣一來,市場就可能有點亂了,很多事情就不公平,這樣演算法治嗎?不好說了。未來著力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領域,加強法治建設。
其三,要更加強調,把促進公平正義作為政府的基本價值追求。我個人有一個看法,中國社會對公平的敏感,超過了西方。對不公平的事情,老百姓反應很激烈。所以政府要在這么復雜的一個社會,維護公平不容易。我們講依法治國,也就是政府要用法律來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政府的道德形象。政府要盡量多考慮弱勢群體,不能被利益集團綁架了。現在對城鎮低收入群體提供的經濟適用房的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全民覆蓋的醫保和社保制度的建設與完善等,都是體現社會公平的政策。這些方面還要加強。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市場經濟條件下,摸著石頭過河是成功的,但進入了深水區,有可能摸不到石頭了,這個時候就必須開大船,要開船,要駕馭一個復雜的工具和復雜的局面,就必須按規矩來辦事,要講法、信法、用法,這樣船才穩當,才能乘風破浪。
(作者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不斷完善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
李 林
▶要防止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立法不公,防止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
▶應當從「成熟一部制定一部、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立法模式,向頂層設計的立法模式轉變
當前,我國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形成,但立法不當問題的存在,致使部分法律制定後不能用、不管用、難執行、難適用、難遵守,某些法律甚至形同虛設。為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形勢下,應進一步推進民主科學立法,不斷完善我國立法制度和法律體系。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轉變立法觀念和立法模式。立法應當充分代表民意、體現民利、反映民情,公平公正地解決社會問題、分配社會利益,防止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和立法不公,防止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警惕立法權力滋生的腐敗,從制度和規范的源頭上維護人民利益。一是應當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立法觀,轉變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的立法觀;從片面追求立法數量而忽視立法質量和實效的立法觀,轉變為立法質量和實效第一的立法觀;從重立法效率、輕立法民主的立法觀,轉變為民主優先兼顧效率的立法觀;從只管法律制定不顧法律實施的立法觀,轉變為兼顧立法與法律實施並以法律實施為導向的立法觀。二是應當從「成熟一部制定一部、成熟一條制定一條」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立法模式,向加強領導、科學規劃、頂層設計、協調發展的立法模式轉變。從立法項目選擇的避重就輕、拈易怕難向立法就是要啃硬骨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轉變,使立法真正成為分配社會利益、調整社會關系和處理社會矛盾的藝術。
第二,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職能。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轉變被動立法局面,使立法與全面深化改革協調推進,積極主動地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釋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法律依據和法治保障。一是推進人大常委會常委的年輕化、專職化、專業化,讓人大常委會委員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更好履行職能。二是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會期制度,適當延長每年的會期,為民主立法提供充分時間保障。三是推行立法旁聽制度,讓公民、媒體和社會組織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參與和監督立法過程。四是推行立法助理制度,以彌補人大常委人數少、時間少、專業知識不足等欠缺。五是進一步擴大人大常委會委員、專門委員會、立法工作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委託專家學者起草法律、法規草案的比重,增強立法的全局性,從源頭上預防立法中的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
第三,推進民主立法。擴大不同利益群體公開主張、表達利益的渠道,使人民充分表達自己的立法意志和利益訴求,通過立法博弈實現公正立法。建立和完善更加廣泛的立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制度,對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立法事項,原則上都應當向全社會公布,並建立意見採納情況的說明和反饋制度。完善立法聽證制度,對影響重大、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立法事項,要通過舉行聽證會的方式充分聽取意見,確保法律草案涉及的利害關系人全面參與立法、有效開展立法博弈,保證人民群眾立法訴求的充分表達和宣洩。推行律師和法學專家為法律草案涉及的利害關系人提供專業立法咨詢、參與立法聽證等立法援助的制度。推進立法公開,建立人大常委會、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規草案的立法旁聽制度,旁聽代表有權發言,保證人民群眾對立法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⑷ 如何實現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力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的基本思路之一。交通運輸行業既要努力提高制度建設水平,還要增強治理能力,從而使治理適應「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今年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提出,到全面小康社會建成時,我國將基本形成交通運輸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門。

本期選擇部分省份,分別從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完備的法治制度體系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等三方面,梳理今年及今後五年的改革重點,以供借鑒。

完善大交通管理體制機制 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沒有好的體制機制,行業難以實現善治。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將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促進綜合交通運輸融合發展與協同發展,作為改革主攻方向,不斷激發交通運輸發展內生動力。

「十二五」期,重慶市委、市政府對市交通委員會在鐵路、民航等方面的職能職責作出明確界定,並增設鐵路處和民航處,交通部門全面實現了對鐵公水空的統一管理,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十三五」期,重慶將扎實開展綜合交通運輸改革試點,完善交通「大部門」運行機制。

浙江、廣東、湖北等省份,也將開展試點。浙江今年將充分發揮省交通綜合改革與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重點推進杭州、寧波、溫州、義烏等地在構建「大交通」管理體制上取得突破,實現由一個部門統籌負責綜合交通管理職能。

廣東「十三五」期將以深圳「大交通」管理體制為示範,開展「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待取得成功經驗後將經驗復制推廣至全省,逐步構建省、市、縣三級「大交通」管理體制。今年將重點優化完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職能,在河源、潮州市開展「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湖北今年將積極爭取獲批全國綜合交通運輸改革試驗區,積極構建省級綜合交通運輸協調共建機制,穩步推進綜合交通運輸試點示範工作,鼓勵各地推進「一城一交」試點改革。

遼寧、安徽、山西、甘肅等省份著力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推動多種運輸方式加速融合,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遼寧「十三五」期將建立交通運輸和國土資源、住房與城鄉建設等部門多規銜接的規劃編制機制,加快建設「一省一交」、「一城一交」的交通運輸「大部門」管理體制,健全綜合交通運輸應急聯動機制,優化完善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與發展機制,加快形成區域綜合交通體系。

安徽今年將努力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協調機制,提請省政府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協調、研究解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加速融合。

山西「十三五」期將抓住太焦、大張等高速鐵路建設機遇,推動建設公鐵綜合運輸樞紐,並加強公路、城市公交等與鐵路、民航、道路客運站場的有效銜接,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的組合效率。今年將圍繞建立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加強與鐵路、民航、郵政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完善運輸組織協調機制、運輸服務應急保障機制、管理信息共享機制。

甘肅今年將以「6873」交通突破行動為抓手,逐步探索「大交通」管理模式,逐步實現區域內公路、鐵路、民航、水路、城市公交和郵政等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和融合。

深化投融資改革 防範債務風險

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有利於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將跟上國家財稅體制改革步伐,全面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探索應用專項債券等融資模式,加快設立交通運輸發展基金,防範和化解交通運輸債務風險。

社會資本在交通運輸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三五」期,山東、湖北、貴州、江西等省份探索更多樣的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交通運輸各領域。

不少省份的交通運輸工作會均提出設立相應的交通運輸發展基金。如甘肅將加快甘肅交通投資基金、甘肅絲綢之路交通發展基金和甘肅公路建設基金落地,寧夏將發起成立交通建設投資發展基金,湖南將推動設立高速公路發展基金,內蒙古將加快建立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基金。

同時,各地還探討通過其他渠道,吸引社會資本進入交通運輸領域。例如,山東將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化,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特許經營制度,加緊推廣PPP模式,探索捆綁招商、土地入股、資本金補貼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湖北將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用於交通建設發展,並鼓勵社會資金通過PPP、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貴州將深化高速公路建設模式改革創新,積極推進「PPP+EPC+運營期補貼」等模式。江西將探索運用「省市共建」模式、PPP等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高速公路建設。

一些省份還採取鼓勵地方政府自籌、加快交通建設與其他資源的捆綁開發等措施,拓寬融資渠道。

湖南今年將突出抓好高速公路融資,推動設立高速公路發展基金,盤活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廣告位、管線等優質資源;推動由高速公路總公司歸集控制政府投資高速公路出入口優質土地資源,通過一級市場開發籌集資本金;支持市縣交通投融資平台做實做強,爭取財稅、用地方面的政策支持,緩解交通籌資壓力;支持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航電樞紐、水運物流和港口開發為依託加快發展;推動建立省管幹線航道船閘「統一資金管理、統一建設、統一調度」的運作模式;堅持「航電結合,以電促航,滾動開發」,爭取建立水電發電收益反饋水運發展新機制。

貴州將鼓勵地方政府自籌資金建設高速公路,對建設需求迫切、資金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地方高速公路項目給予立項支持,加強銀、政、企合作,鼓勵交通企業探索交通建設與土地、旅遊、礦產等資源捆綁開發模式。

雲南將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兩個積極性」,進一步強化「省州市聯動、以州市為主、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高速公路建設模式,鼓勵和支持投資主體與沿線各級政府合作,加快沿線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進一步推動省公路投資公司、港航投資公司轉型發展,加快組建新的投融資平台,完善銀政、銀企合作機制,擴大金融機構合作范圍,拓寬融資渠道。

江西將支持省高速集團設立財務公司,大力推動各設區市建立普通公路建設養護投融資平台,充分利用和開發公路沿線資源,籌集資金發展普通公路事業,並探索「以電養航」等投融資模式。

全面推進法治建設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法治是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將加快形成完備的綜合交通運輸法治制度體系、高效的交通運輸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交通運輸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交通運輸法治保障體系,力爭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

行政執法是法律法規得到全面正確實施的關鍵環節。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將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創新行政執法方式,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河南今年將鞏固交通運輸執法體制改革成果,開展對編制、經費、人員、制度落實情況大檢查,執法隊伍培訓考核,執法隊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等;建立公安、交通運輸執法、運管等部門協作機制,形成高效聯動的執法體制。

重慶「十三五」將鞏固高速公路「一家管」的體製成果,完善區域化、扁平化的執法監管模式,規范自由裁量權,優化快速出警處置勤務模式,今年將加快70餘套高速公路固定測速系統、主城重點區域視頻監控系統等項目建設,加強與刑事司法機關、地方政府和相鄰省市的執法協作,依法打擊非法營運等違法行為,並創新優化失物招領等服務舉措,提高執法公信力和社會認可度。

河北今年將建立與京津兩市的溝通機制,修訂違法超限案件移送辦法,統一超限車輛認定標准和處罰裁量標准,實現京津冀道路運輸和港航審批統一。

此外,廣東「十三五」將建立完善執法大數據平台,加快推進非現場執法模式應用;四川今年將加強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平台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地區實現網上辦案;江西「十三五」將探索開展執法業務網上培訓和考試,推進基層執法單位「三基三化」建設;甘肅今年將加快縣級交通綜合執法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權責一致、高效有序的交通行政執法體制。

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各地結合實際出「妙招」。廣東「十三五」將加快建立以工程建設、運輸服務、安全生產等領域信用體系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實行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聯動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重慶「十三五」將開展信用信息共享與互認,全面實施嚴重違法失信「黑名單」制度,今年將實現信用信息在執法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間的共享與互認。

甘肅今年將對交通建設、道路運輸等領域建立信用考核指標體系,制定落實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各項措施,強化誠信評價結果運用。

雲南今年將健全公路水運建設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健全工程質量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健全道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

部分省份2016年其他改革亮點

廣東

將在佛山、惠州、東莞等地分別開展公路養護、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城市公共交通專項改革試點;在新建高速公路項目開展監理改革試點,探索交通建設管理市場新機制。

山西

深入推進交通企業與高速公路資產債務重組改革。積極推進太原至佳縣西段、忻州至阜平、忻州環城3條省政府已批準的高速公路經營權轉讓履約工作,力爭早日履約到位。

貴州

採取「建養一體化」服務采購模式,引入央企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以市(州)為單位「打捆」農村公路項目,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央企進入,由央企承擔項目的實施(含資金籌集、總承包施工)及交工驗收後5年的養護服務工作,政府依據項目建設及養護的績效評估情況,支付「改造+養護」費用,改造完成的公路交還地方政府。

河南

加快普通干線公路建養管一體化改革,全面鋪開第一批4個試點縣(市)的改革,加強對改革的主動跟進和政策服務,及時總結試點改革經驗;年內再確定一批縣(市)作為第二批試點,持續推進改革。

陝西

深化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改進傳統模式在寶雞至坪坎、山陽至柞水項目,自管模式在吳起至定邊、寶雞過境涼泉至苟家嶺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在旬邑至陝甘界項目上的試點工作,並選擇幾個干線公路項目進行試點。

河北

加快港口管理體制改革,協調推進港口公共調度中心建設,把唐山港作為深化港口管理體制改革試點。

浙江

深入推進杭州、寧波、義烏出租汽車市場化改革,繼續推進「先培後付、計時收費」駕培改革。

⑸ 「依法治企」這一說法最初在哪個政策/文件/制度中提出

應該說,「依法治企」的提出是隨著「依法治國」戰略部署而向企業作出的要求。
這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增強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的法治意識,進一步推動央企法治建設,保障央企健康發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的通知》(中辦發〔2016〕71號)有關精神,公布《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為中央企業的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都制定了較為詳盡的依法治企的職責。
這項《規定》的出台,對進一步推進企業法治建設,提升依法治企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為其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依法治企作出了表率。
依法治企是企業依法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對全面依法治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讓法律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部活動,就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形成依法治企的經營模式,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依法治企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長青不敗的基礎,企業只有誠信守法、遵章守規,不斷推進依法治企,才能進一步開拓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模式、規范管理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⑹ 法治央企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發展大局。緊緊圍繞中央企業改革發展中心任務,充分發揮法治在推進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重點改革任務中的重要作用,支撐企業實施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等重大發展戰略,為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堅持全面覆蓋,突出工作重點。把依法治企要求全面融入企業決策運營各個環節,貫穿各業務領域、各管理層級、各工作崗位,努力實現法治工作全流程、全覆蓋,同時突出依法治理、依法合規經營、依法規范管理等重點領域法治建設。

——堅持權責明確,強化協同配合。切實加強對法治央企建設的組織領導,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總法律顧問、法律事務機構、其他部門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責任,有效整合資源,增強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法治建設大格局。

——堅持領導帶頭,確保全員參與。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大力提升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示範作用,進一步強化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全員法治素養,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形成全員守法的良好氛圍。

參考:關於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國資發法規[2015]166號)網頁鏈接

熱點內容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