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面推依法治國的領導提出三統一

全面推依法治國的領導提出三統一

發布時間: 2022-04-01 09:12:20

『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什麼一體建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貳』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全面推進依來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用十自六個字來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備的法律,使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

2、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來後,必須遵守和執行。

3、執法必嚴就是嚴格執法,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行使國家行政執法權復和司法權。

4、違法必究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遵照"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給予懲處。

依法治制國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法律就是一個尺子。

(2)全面推依法治國的領導提出三統一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叄』 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什麼

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1、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一些法律規范不協調、不一致、體系性差等問題依然存在。

2、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提出了更為突出、更加緊迫的要求。「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於事。」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重點難點,加強法治實施能力建設,以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提升全面依法治國的成效。

3、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效制約和監督,才能確保公權力的行使永遠體現黨和人民意志,始終為人民服務。近年來,我們黨堅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構建結實的制度籠子,努力使權力運行處於陽光之下,一套集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於一體,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監督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4、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沒有法治保障體系作為動力和規范,全面依法治國的「火車頭」就開不動、跑不快甚至跑偏、脫軌。需要看到,構建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亟須對各種制約因素進行系統梳理和逐一解決。例如,強化體制機制保障,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確保行政機關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5、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到一個新高度,《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等一系列相關法規成為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途徑與保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都是黨和人民意志的反映,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肆』 加強黨的領導與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

,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全會決定圍繞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提出「三統一」、「四善於」,並作出了系統部署。
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對這一點,要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要向幹部群眾講清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伍』 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

2015年1月

2014年歲末,「漢語盤點2014」活動評選結果揭曉,「法」字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映出全社會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關注。這一年,必將因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在中國法治建設史上鐫刻下閃光的歷史標注。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個總目標,是貫穿全會精神的一條主線,描繪了法治中國建設的美好前景,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一為何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法治建設問題,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以此為里程碑,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進入全新的「法治時間」。為什麼要把法治建設提到如此突出的位置?如何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呢?

這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這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這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這一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後,我們還要向著「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行,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還將應對可能更為復雜的局面和問題。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高高揚起依法治國的旗幟。

二怎樣把握總目標的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這個總目標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

如果把建設法治中國看作建設一座恢宏的大廈,我們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豐富內涵,就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二是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展開和有力支撐。

三是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國家治理、執政、行政等問題,涉及黨、國家、公民等不同的行為主體,應該如何推進、如何實施呢?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是描繪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效果圖」。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公轉」。通過法治建設,我們要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呢?從法治建設本身看,就是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標;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看,就是要著眼於更好更優的國家治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中國大廈的地基夯實了,支柱立起來了,按照施工方案科學操作、加緊推進,美麗的「效果圖」就一定能變為現實,這座恢宏大廈必將巍然聳立起來。

三提出總目標的意義何在

目標猶如一面旗幟,旗幟高高揚起來了,才能凝聚人心、引領方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總目標明確,才能匯磅礴之力、收長遠之功。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法治建設新征程,到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黨執政的基本方式,到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對治國理政的規律有了更加准確的把握。

它是凝聚思想共識的法治航標。這個總目標鮮明回答了我國法治建設將往哪兒走、怎麼走這一根本問題,向黨內外、國內外釋放了明確的信號。這有利於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於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也有利於回應國際社會各種質疑,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它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有一個總抓手來總攬全局、牽引各方,使各項工作協同推進、形成合力。總目標明確了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它既切中時弊,直指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對症下葯,體現了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

它體現了國家治理總體戰略的完善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兩者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共同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微評

◆法治是指引中國改革這艘航船在風雨中不變航向的燈塔,是守護30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蠶食的衛士。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方位部署,這無疑是依法治國的「升級版」。

◆以改革破除利益藩籬,以法治減少社會震盪,是適應新常態、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基本保障。

聲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有機的完整體系

姜偉(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體現了法治的整體要求,通過「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使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讓全黨全國人民「看得見」「可操作」「能感受」「易評價」,可以成為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

四實現總目標須有哪些遵循

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已經明確,也就是說,目的地在哪兒,已經「定位」完畢,接下來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正如人們在道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規則,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確保法治建設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也離不開一些作為遵循的基本「規則」。

為順利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了必須堅持的五個重要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個重要原則,回答了社會普遍關心的法治領域許多重大問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原則強調的是政治保證問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要切實做到「三統一」「四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個原則強調的是力量源泉問題。人民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要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原則強調的是價值追求問題。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要以約束和規范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個原則強調的是精神支撐問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兩者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良法和美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通過法律強制力來確保道德底線,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的促進作用。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個原則強調的是現實選擇問題。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實現什麼樣的法治目標,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為根本遵循,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建設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要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絕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藍圖已繪就,目標在召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依法治國、厲行法治,就一定能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開創法治中國的新境界。

問與答

問:什麼是「三統一」?

答:「三統一」,是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問:什麼是「四善於」?

答:「四善於」,是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參考:http://politics.rmlt.com.cn/2015/0202/370555.shtml

『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什麼時候明確提出的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頂層設計。

『柒』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的說明的幾個問題

第一,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3個方面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全會決定圍繞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提出「三統一」、「四善於」,並作出了系統部署。
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對這一點,要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要向幹部群眾講清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視聽。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對這個總目標作出了闡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提出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一是向國內外鮮明宣示我們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在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問題上,必須向全社會釋放正確而明確的信號,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認識和行動。二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三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有利於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
第三,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必須把宣傳和樹立憲法權威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事項抓緊抓好,切實在憲法實施和監督上下功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實施憲法要求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次全會決定進一步提出,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
全會決定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這是世界上大多數有成文憲法的國家所採取的一種制度。在142個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中,規定相關國家公職人員必須宣誓擁護或效忠憲法的有97個。關於憲法宣誓的主體、內容、程序,各國做法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有關人員開始履行職務之前或就職時舉行宣誓。全會決定規定,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這樣做,有利於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於和維護憲法,也有利於在全社會增強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
第四,完善立法體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工作也永無止境,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任務依然很重。
我們在立法領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立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規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還有就是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的立法實際上成了一種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決,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規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規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造成障礙,損害國家法治統一。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科學立法的核心在於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全會決定提出,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一是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由全國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起草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增加有法治實踐經驗的專職常委比例;依法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立法專家顧問制度。二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由政府法制機構組織起草;對部門間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由決策機關引入第三方評估,不能久拖不決。三是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需要明確的是,在我們國家,法律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黨內法規制度是對全體黨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我們黨是先鋒隊,對黨員的要求應該更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
第五,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於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政府是執法主體,對執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老百姓深惡痛絕,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會決定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全會決定提出了一些重要措施。一是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二是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三是推進綜合執法,理順城管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四是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五是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這些措施都有很強的針對性,也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一脈相承,對法治政府建設十分緊要。
第六,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我曾經引用過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他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因此,全會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當前,司法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針對司法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正在有序推進。這次全會決定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基礎上對保障司法公正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比如,為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全會決定規定,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等等。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全會決定提出,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統一刑罰執行體制;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等等。為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全會決定提出,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擴大參審范圍;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建立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等等。全會決定還就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和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提出了重要改革措施。
第七,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近年來,隨著社會矛盾增多,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大量案件湧入最高人民法院,導致審判接訪壓力增大,息訴罷訪難度增加,不利於最高人民法院發揮監督指導全國法院工作職能,不利於維護社會穩定,不利於方便當事人訴訟。
全會決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這樣做,有利於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有利於最高人民法院本部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審理對統一法律適用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案件。
第八,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和行政訴訟出現,跨行政區劃乃至跨境案件越來越多,涉案金額越來越大,導致法院所在地有關部門和領導越來越關注案件處理,甚至利用職權和關系插手案件處理,造成相關訴訟出現「主客場」現象,不利於平等保護外地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法院獨立審判、監督政府依法行政、維護法律公正實施。
全會決定提出,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這有利於排除對審判工作和檢察工作的干擾、保障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有利於構建普通案件在行政區劃法院審理、特殊案件在跨行政區劃法院審理的訴訟格局。
第九,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現在,檢察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的監督,主要是依法查辦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涉嫌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范圍相對比較窄。而實際情況是,行政違法行為構成刑事犯罪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亂作為、不作為。如果對這類違法行為置之不理、任其發展,一方面不可能根本扭轉一些地方和部門的行政亂象,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苗頭性問題演變為刑事犯罪。全會決定提出,檢察機關在履行職責中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行使職權的行為,應該督促其糾正。作出這項規定,目的就是要使檢察機關對在執法辦案中發現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及時提出建議並督促其糾正。這項改革可以從建立督促起訴制度、完善檢察建議工作機制等入手。
在現實生活中,對一些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造成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侵害或者有侵害危險的案件,如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由於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使其沒有也無法提起公益訴訟,導致違法行政行為缺乏有效司法監督,不利於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強對公共利益的保護。由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有利於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行政訴訟制度,也有利於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第十,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審判特別是庭審的作用,是確保案件處理質量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環節。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互相制約,這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訴訟制度,必須堅持。同時,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辦案人員對法庭審判重視不夠,常常出現一些關鍵證據沒有收集或者沒有依法收集,進入庭審的案件沒有達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法定要求,使審判無法順利進行。
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辦案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項改革有利於促使辦案人員增強責任意識,通過法庭審判的程序公正實現案件裁判的實體公正,有效防範冤假錯案產生。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制定好這次全會決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家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全面理解和正確對待全會決定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深刻領會有關改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自覺支持改革、擁護改革。在討論中,希望大家相互啟發、相互切磋,既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全會決定提出的思路和方案,又加深理解,以利於會後傳達貫徹。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次全會開好。

『捌』 為什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我國,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國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其政治地位決定了堅持黨的領導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意義。作為執政黨,我們黨要領導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黨的領導必然體現在法治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

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把億萬人民動員和組織起來,積極投身於依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的偉大事業中,才能充分實現人民民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法治化。

(8)全面推依法治國的領導提出三統一擴展閱讀: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話,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各方面。

加強和改進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領導,應做到「三統一」,即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

做到「四善於」,即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什麼有機統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核心內容。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重視憲法和法律的實施,通過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核心環節是怎樣使靜態的法律制度在實踐中得到良好實施,最重要的是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執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自身職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1、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全會公報著重做了闡述和強調,公報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

3、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熱點內容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
黨內法規的自查報告 發布:2024-11-16 20:29:18 瀏覽:433
安裝空調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16 18:25:45 瀏覽:725
安徽當塗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6 18:00:21 瀏覽:201
法規教育課件 發布:2024-11-16 17:52:09 瀏覽:18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4-11-16 17:51:28 瀏覽:287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4-11-16 17:49:38 瀏覽:972
道德具有廣泛 發布:2024-11-16 17:48:15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