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學會劉蘇
1. 科技法學從哪個法學獨立出來的
科技法學
《科技法學》是2013年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孫玉榮。
本書主要講述了科技法的概念與特徵 ,以及科技法的體系和淵源 。
書名
科技法學
作者
孫玉榮
出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
定價
48 元
圖書購買
更多紙質書購買
科技法學 孫玉榮、張蕾
¥13.59
服務由京東提供
去購買
科技法學 孫玉榮,張蕾主編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正版書】
¥19
服務由京東提供
去購買
科技法學 孫玉榮、張蕾
¥19.17
服務由京東提供
去購買
[正版]科技法學 孫玉榮,張蕾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7
服務由京東提供
去購買
快速
導航
作者簡介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我國科技法的基本理論和科技法律制度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吸收國內外科技法學教學與研究的*成果,結合*法律、法規,從立法、司法角度對我國科技法律制度,特別是對信息法律制度、生物技術法律制度、風險投資法律制度、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高科技園區法律制度等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全書共15章,分別為科技法概述、科學技術進步法律制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律制度、科技獎勵法律制度、科技組織和科技人員法律制度、高新技術與高科技園區立法、信息技術法律制度、網路法律制度、電子商務法律制度、生物技術法律制度、風險投資法律制度、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技術合同法律制度、國際科技合作與技術貿易法律制度、科技爭議的法律解決等。[1]
2.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50名,其中,專職教師36名,教授10名。45歲以下教師博士化率100%,50%以上的教師有出國海外學習經歷。50%以上分別擔任有全國性學術組織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門的咨詢專家。為強化實務教學,聘請了20餘名國際法實務界和學界的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國際公法教研室
國際公法教研室共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教研室主要承擔《國際法學》必修課及《海關法》、《海商法》、《外交商務禮儀與談判》、《法律與外交》、《海上航行法律實務》等選修課的教學任務,授課對象包括本科、雙學位、碩士、博士等各學歷層次的學生。國際公法教研室教師作為項目主持人承擔2項省級本科、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校級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在科研方面,主持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2項(重點項目1項,自選項目1項);外交部委託項目2項:重慶市人文社科規劃項目2項;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2項;校級項目5項。
科研成果:學術專著3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校定C類以上期刊論文20餘篇。
國際私法教研室
國際私法教研室共有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2人,主要承擔國際私法方向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教學方面主要包含必修課《國際私法》,選修課包含《涉外婚姻家庭法律實務》、《國際商事仲裁法律實務》、《國際知識產權法律實務》等課程。《國際私法》課程獲得重慶市精品課程,《國際私法》教學團隊榮獲重慶市市級教學團隊。科研方面,近年來,教研室老師先後獨立或合作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及重慶市各級法學研究項目10餘項,在《中國法學》、《新華文摘》等國家級權威期刊及校定C級以上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共計10餘篇。
國際經濟法教研室
國際經濟法教研室共有教師15人(含校內兼職教師),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主要承擔國際經濟法方向的教學以及科研工作。國際經濟法教研室開設的必修課程主要為《國際經濟法》,選修課程有《涉外經濟法律實務》、《外交商務禮儀與談判》、《跨國公司法律實務》、《國際金融法》、《國際避稅案例精析》、《國際經貿糾紛解決實務》等,雙語教學課程有《國際貿易法成案分析》、《WTO案例解析》,留學生(全英文)教學課程有《WTO與中國》、《國際貿易交易法》。《國際經濟法》課程系重慶市精品課程,《國際經濟法》教學團隊系重慶市市級教學團隊,《國際貿易法成案分析》系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WTO案例解析》系重慶市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近年來,國際經濟法教研室老師承擔了國際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及重慶市各級法學研究項目,並在《世界貿易雜志》、美國《康奈爾大學國際法雜志》、澳大利亞《邦德大學法學評論》、《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法商研究》、《法學評論》、《法學》、《法學家》等國內外法學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兼職/客座教授
兼職教授:
段潔龍 中國駐悉尼大使銜總領事
黃惠康 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教授
楊國華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
郝 明 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 瀚 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貴國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 穎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暨南學報》主編
孫晉忠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洲研究室副主任、博士
劉大群亞洲國際法學會副主席、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國際法研究院院士
徐崇利 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 安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 敏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西南分會秘書長
王濟光 重慶市政府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董 石 司法部駐深圳辦事處主任
蘇 浩 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沖突管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門洪華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慕亞平 中山大學WTO與CEPA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客座教授:
程守太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主任,全國優秀律師
王雍剛 重慶收藏協會會長
劉華源 泰國泰中法學會會長、如諾學院院長、教授
施 文 海南仲裁委員會主任
鄭和國 上海建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夏明 上海鼎訊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3. 有人說何以琛的原型南審法學院的。。。到底是不是啊!!!
不是,只是原著作者是南京審計學院畢業的。
原著作者顧漫曾表示,《何以笙簫默》是先有名字後有故事的,「何以笙簫默」這五個字是靈光一現想到的,而不是糾結湊字的產物。女主的名字叫趙默笙,取自《再別康橋》:「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男主的名字叫何以琛,所以這個劇名巧合融合了二人的名字。
4. 我女兒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法學畢業後讀什麼好
這個要看你女兒自己的選擇了,如果她想在法學方面繼續深造,就可以選擇讀研,可以去考華東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的法學專業的研究生,這樣將來的就業會更好一些。
5. 中國行為法學會的理事成員
第五屆理事會
名譽會長
肖揚、劉家琛
現任會長
江必新
現任副會長
張 穹李文專燕 蘇澤林 姜建屬初 周文彰 陳斯喜 張鳴起 王秀紅 王建明、賀榮 何家弘 卓澤淵 林喆 何勤華
付子堂 賈宇 馬懷德 張景蓀 錢永剛 李仲智 郝宏奎 張春城 田明海
專家顧問委員會
布小林 陳忠林 成思危 邸瑛琪郝明金 何魯麗 侯凱 胡彥林 雷典武 李飛 李君如 李蒙 李其宏 李湘平 李育材
李重庵 令狐安 呂忠梅 羅鋒 馬寶善 孟宏偉 慕平 潘盛洲 單繼友 沈國明 孫紹聘 湯建梅 萬淑鵬 汪夏 王軍
魏傳忠 夏贊忠 楊培青 楊正泉 袁曙宏 張林春 張全景 張文范 張效廉 張序三 張志銀
學術委員會主任
羅豪才
學術委員會委員
陳光中 陳國慶 戴玉忠 樊崇義 高銘暄 何秉松 胡雲騰 黃進 江平 姜明安 柯良棟 李林 李步雲 李德順 李永軍
羅大華 王振民 巫昌禎 吳宗憲 謝邦宇 徐顯明 應松年 張晉藩 朱蘇力
常務理事
安洪全 鮑朔望 曹順明 陳春江 陳華傑 陳驚天 陳文斌 陳雄飛 陳正雲 程合紅 程琥 程華 鄧亞軍 董皞 段秀斌
馮勇華
6. 法學名人
古羅馬五大法學家
公元 426年頒布並在東、西羅馬帝國同樣生效的《引證法》正式承認蓋尤斯、J.保羅(?~約222),D.烏爾比安(約170~228)、A.帕比尼安(約150~212)和H.莫迪斯蒂努斯(?~約 244)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具有法律效力;並規定凡法律問題未經明文規定的,悉依五大法學家的解答加以解決;如他們的解答並不一致,取決於多數;人數相同時則以帕比尼安的解釋為准。 1、蓋尤斯(約公元130~180年),羅馬帝國前期著名法學家,代表作為《法學階梯》,該書是唯一一部流傳至今的古代羅馬法學家的文獻,成為查士丁尼編纂同名法典的範本。 2、帕比尼安(約公元140~212年),帝國前期羅馬的著名法學家,擔任過申訴官、帝國高級法院院長和被認為是副皇帝高位的近衛都督之職,行使軍事和司法大權。其代表作有37卷《法律問答集》、19卷《解答集》、19卷《解說書》。其學說具有極高的權威性,直至4世紀,君士坦丁皇帝仍命令屬下整理他的學說。在《學說引證法》中並明確規定,在五大法學家的意見相左時,以帕比尼安的學說為准。 3、烏爾比安(約公元170~228年),擔任過帝國高級法院法官助理、帝國議事會成員,近衛都督,做過皇帝的法律顧問。烏爾比安是公認的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是羅馬法學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的《學說匯纂》摘錄的9142段法學家的著述中,其中烏爾比安的著作就有2464段。最先提出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也是烏爾比安。
4、保羅(約公元222年去世),擔任過帕比尼安法院的陪審法官,最著名的著作是關於告示的80卷注釋書,在《學說匯纂》中摘錄了他的2081段作品。
5、孟代斯梯安(又譯為莫迪斯蒂努斯,約公元244年去世),是烏爾比安的學生,也是五大法學家中名氣最小的一位。《學說匯纂》中有關他的著作,只有344段。
馬克昌,我國著名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著名法學教授、博導馬克昌
1926年8月生,河南西華縣人,法學家。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師從前蘇聯刑法學家貝斯特洛娃教授專門從事刑法學研究。1952年返回武漢大學任教。曾於1977年受委託擔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吳法憲的辯護人,並參加過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修訂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與人大高銘暄教授合稱為我國刑法學界的「北高南馬」。曾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長和副會長、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法學學科小組成員等職。獨著的《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主編的《犯罪通論》和《刑罰通論》分別獲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主編的《經濟犯罪新論》獲中國圖書獎;任主編之一的《刑法學》和副主編的《中國刑法學》分別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和特等獎;主持完成的「著重提高研究生素質,培養刑法學高層次人才」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中國著名法學家趙中孚
1929年7月出生。1947年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入朝陽大學法律系。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華北人民政府司法部主辦的學習隊、中國政法大學三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本科、研究生班學習。1950年冬開始在民法教研室任教,歷任教員、講師、副教授、教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法學院院務委員會暨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副會長暨民商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暨深圳仲裁分會仲裁員、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河北省人大常委法律咨詢委員會成員、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和貴州大學法律系兼職教授、天津民主法制建設研究中心學術指導、中國行為法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在半個世紀的教學崗位上,為校內外本科、研究生、高級法官班、台港澳律師培訓班、香港樹仁學院和城士大學等不同層次的學員講授系統或專題的多門民商法課程。參加我國民法典(第2、3次)、民法通則、企業破產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起草、研討或建議。培養了本專業的碩士40餘人,聯合培養博士5人,單獨培養包括港台和外國在內的博士19人,指導尚未答辯的博士生20人。先後主持國家社科項目、博士點項目和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
中國著名法學家韓德培,法學界最年長的明星
「中國當代法學10人」中惟一存世者 現代意義上的法學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時的中國方始引進西方現代法律科學。在《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上),可以找到名列其上的10位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法學家,然而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作古,今天惟一健在的只有韓德培老先生,至今仍在為之辛勤耕耘。
2000年1月8日,武大為韓德培先生舉行了隆重的九十華誕紀念活動和法學思想研討會。
2009年5月29日晚9時,一代法學泰斗與世長辭。
武漢大學將在2009年11月隆重舉行「韓德培教授百歲華誕暨武漢大學法科恢復重建30周年慶祝活動」
1.史尚寬先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的法學家,不僅從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擔任了民國時期的"立法委員"、"考選部部長"等職務,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和勞動法等。
2.商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法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3.張釋之(生卒年不詳),字季,漢南陽郡堵陽(今南陽市方城縣)人。西漢廷尉,中國歷史上著名法學家。公元前179年,被選為騎郎,後成為協助皇帝處理司法事務的最高審判官。他處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縱,不偏不倚,敢於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權在內的一切特權,提出了「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4.韓 非: 河南新鄭人,戰國後期著名的法學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5.肖蔚雲先生是中國著名法學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留學蘇聯4年。先後擔任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是北京法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太多了都列舉不完。你可以網路再搜搜看哈O(∩_∩)O~
7. 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理事長:
任建新 原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政法委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理 事 長:
蔡 誠 原司法部部長
常務副理事長:
肖建章 原司法部副部長、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唐樹備 原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顧 問:
唐德華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
梁國慶 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
蔣先進 原公安部副部長
卞耀武 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副理事長(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晨光 原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
王廣發 法政集團公司董事長
雲大棉 香港英美洋行主席
樂美真 原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朱蘇力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
陳 群 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原法律出版社副社長
李偉興 原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秘書
沈四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
吳志攀 北京大學副校長
林紹國 環太湖(圖影)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 艷 原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會長
徐顯明 山東大學校長
黃 進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黃 閩 法律出版社社長 、中華全國法制新聞協會副會長
韓大元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
曾憲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
董良翮 中國農機總局司長
常務理事(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佳 司法部港澳台法律培訓交流中心主任
王 翔 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聯絡部部長
王耀梁 江蘇省司法廳原副廳長
王維信 西安市司法局律師管理處處長
王錦彪 福建三明機場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方光林 貴州省司法廳原廳長
葉興平 深圳大學法學院院長
丘升明 廣州市司法局局長
劉 文 原公安部局長
孫鎮平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國家法室二處處長
劉俊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穎冰 人民政協報社主編
任興磊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企業家年會秘書長
呂國興 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助理主任
安霖賢 《青海司法》編委會副主任、依法治省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
張萬明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法制局副局長
陳 傑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
張冠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
巫昌禎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李 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
佟麗華 全國律師協會法律援助與公益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沈小英 法律出版社財稅分社社長、《中國司法》雜志社長助理
李正堂 新疆兵團監獄管理局副局長
杜兆清 吉林省司法廳廳長
張平發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楊驥川 北京市西城區原副區長、區政協副主席
李錫海 石家莊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
吳遠之 博聞投資集團董事長
鄭靜仁 司法部司法協助外事司副司長
鄭建邦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聯絡部部長
金德安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聯絡部副部長
鄭世凱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聯絡部副部長
羅炳忠 湖南省司法廳巡視員
周建華 北京千禧興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趙秉志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
施朝興 雲南省司法廳廳長、黨委書記
項先權 浙江新台州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徐國權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委、秘書長
高友東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
夏 衛 廣東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
郭山輝 東莞台升傢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景鈞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法制委員會主任
梁 紅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參政議政部副巡視員
梁淑雲 山西省司法廳巡視員
崔 薦 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黃 煒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法律部主任
路 寧 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魏 群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常務副總編
秘 書 長:
陳 群
常務副秘書長:
沈小英
副 秘 書 長:
周建華
劉穎冰
魏 群
任興磊
和新明
秘書處辦公室主任:
蘇 燕
法律服務部負責人:
王 健
8. 東南大學法學院的知名校友
女,1921年出生,湖北省應城縣人。1938年在漢口參加全國第一屆大學入學聯考,為國立中央大學法學院法律系錄取。然後偕王作榮轉輾跋涉山川而至重慶於1939年報到入學,1943年畢業獲法學學士後,旋即通過司法官高等考試。在此後的38年中她長期從事司法工作,從擔任地方法院的推事起直至升遷至台灣的大法官 。
范馨香20多歲時起,先後擔任過四川長壽、江蘇鎮江、桂林的地方法院及廣西高等法院的推事。1949年去台灣後曾擔任台灣高等法院民事庭庭長,台灣最高法院庭長。1972年以曾任最高法院推事10年以上而成績卓著的資格,出任台灣司法院的大法官並連任三屆,從事統一解釋法令等工作,成為台灣最資深的大法官。
范馨香以能終身從事司法工作為榮,有豐富的司法實際經驗,她務求判決公允,並嚴格遵守司法獨立之精神,不受外界干擾。她常說:法官必須能拒絕一切外界物質的誘惑與人事的糾纏。如果我有什麼座右銘的話,那便是我希望這個世界因我的到來變得更為美好,而非變得更為丑惡。
自1956年起她曾兼任台灣的東吳大學教授,並一度兼任台灣的政治大學教授,講授商事法、民權、物權等課程。並曾多次赴日本、德國及非洲各國考察司法業務及參加國際婦女法學會議。
王作榮與范馨香從被中大錄取即結伴赴重慶入學,四載同窗結下的不解之緣,1944年結婚後,伉儷情篤,合撰有《鰈情深》一書。
范馨香於1987年病逝台北市。90年代其夫婿王作榮以其伉儷名義在東南大學設立了獎學金。 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1911年2月生於江蘇如皋。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國研究,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國際私法,獲碩士學位。1942年轉入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繼續研究國際私法、國際公法、法理學等。
1945年,受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的著名國際法學家周鯁生之聘,回國任武大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他在武漢大學歷任校務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副教務長、法律系主任、國際法研究所所長、環境法研究所所長,還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第一、二屆成員、第三屆特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法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顧問、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中國環境資源法學會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名譽會長、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理事、環境政策與環境法研究中心理事等。
早在哈佛大學求學期間,韓德培就撰寫了頗有影響的評價龐德的社會法學派學說和凱爾森的純粹法學派學說的文章,回國後,在40年代針對當時黑暗的社會,韓培德在當時著名的《觀察》雜志上發表了我們所需要的法治一文,提出我們所需要的法治應該是建立在民主政治上的法治。解放後,韓培德將俄文《蘇聯的法院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法院》一書翻譯出版,並發表了《要為法學上的爭鳴創造條件》等論文,這些著作對於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和法學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1957年,韓培德蒙受不白之冤,被錯劃為右派分子離開法學領域
達20年之久。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韓德培才重新回到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陣地,更加關注我國的法制建設。1980年赴荷蘭參加了國際法律科學大會,在會上宣讀了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論文,向外國學者們介紹中國政府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法學發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增進了國外對我們推行改革開放後的法制發展的了解。隨後,他與幾位學者合作完成的《關於終止若干合同所涉及的一些法律問題》的咨詢報告,使國家避免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韓德培還發表了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等論文,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韓德培被公認為是新中國國際私法的一代宗師。80年代,他主持編寫了高等院校統編教材《國際私法》,並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和第一屆全國優秀圖書提名獎;1999年他主編的《國際私法新論》創立了現代國際私法學新體系;之後又發表了應該重視沖突法的研究國際私法的最近發展趨勢等論文,頗受學者關注。1993年他在市場經濟的建立與中國國際私法的立法重構一文中,提出了重構我國國際私法的基本思路。他對《示範法》的起草、定稿、譯本等事項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韓德培還在環境法學教育和研究方面貢獻甚多。他主編了我國環境法領域最早的較為全面系統的教材《環境保護法教程》,是我國迄今為止的唯一的全國高等院校環境法通用教材,1990年他又主編了《中國環境法的理論與實踐》,該書被譽為開拓性的理論著作,為此1998年他榮獲了地球獎。1999年,他被推選為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首任會長。
韓德培是一位誨人不倦的法學教育家,可謂桃李滿天下,武漢大學法學院能成為當今全國最著名的法學院之一,尤其是已成為全國性國際法及環境法的重點基地,韓德培功不可沒。韓德培是武漢大學法學院的一面旗幟,也是中國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韓忠謨,字筱初。1905年7月28日生。籍貫江蘇泰縣。1934年夏,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法律學系。受課之餘,孜孜於法學暨刑法原理之鑽研寫作,且以為終身志業。
四十三年,國立台灣大學延聘為法學院法律學系副教授,而教授,繼兼系主任,並歷任訓導長、法學院院長、教務長。任系主任時,廣攬名師宿儒,增闢課程,充實圖書設備,使法律系規模大具。
六十四年,出長銓敘部,持衡以清允見稱。六十六年,出任司法院副院長。凡銓審及職系之厘訂,審檢分隸制度之推行,躬親擘劃,奠立法治宏規。七十年,應聘為台大名譽教授。七十一年,時人有以「異議分子多出自台大法律系,而其皆為韓忠謨學生,韓氏主持該系及法學院多年,思想必有問題」,毀之,因而忠謨未獲出任台大校長,憤而辭職。
七十二年,中央研究院院長錢思亮以總幹事一席相邀,力辭不獲,而中研院直隸總統府,忠謨時任國策顧問多年,視同借調,當局僅允以代總幹事名義,相助為理,六月,錢院長自美返國,旋卧病辭世,暫代院務半年。七十九年初,中研院組織法奉核准修正,新置副院長忠謨膺聘為首任代副院長,院長吳大猷先生深資倚重,並獲充分授權主持院內一切事宜,積極進行組織法修法工作,使其適合及將來之需要,自起草至定稿,費時經年,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實施。繼據之以修訂各研究所組以規程暨相關子法,開展國家學術研究規模。
七十九年十月,忠謨街行受傷骨折,入院療治,旋告痊癒,而自覺體衰,乃辭職,以讀書自娛。又增潤舊著刑法原理,重新刊行問世。八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忽感不適,入台大醫院療治,以腸癌宿疾復發,終至心臟衰竭。八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七十九歲。十月四日,總統明令褒揚。
9. 為何在國內多數法學院都還在主張蘇聯的刑法四要件學說之時,日德的新理論卻被國家司法考試定為官方觀點
為什麼現在四要件在我們國家被如此廣泛地使用?
我認為每一個從事法律工作的人,都將看到這兩部分之間的裂痕,法律實踐與法律理論之間的裂痕,公眾的思考和法律的思考。
從事法律工作多年後,我逐漸認識到這兩個裂痕,我們研究法律,法律適用人民只會背誦法律概念,不完全理解法律的精神。
教育法,斷層是眾所周知的,第一年的法官不是正統的學習法律四要件非常現實的存在可以解決法官上崗的問題,四要件是簡單的適合好學,訓練法官,句子中或在一組的東西,至少避免了主觀的想法甚至沒有一個標准,所有的句子,老實說四要件背景下我們的社會仍然有很多積極意義。
總結,願大家都有一個美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