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性質的文件
⑴ 請問 帶有 國發 政發的文件分別屬於什麼性質的文件 法律效力應該如何界定
國發是國務院的文件,屬於行政法的范疇,政發一般是地方政府發的文件,也可以歸類到行政規章里。法律效力,上位法優於下位法,行政規章效力低於人大制定的法律。
法律分析
法的效力位階而言,法可分為三類,即上位法,下位法和同位法。這是從法的淵源而言的: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為上位法,它之下生效的為下位法。比如說憲法和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憲法就是上位法,因為其他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其他的法律如刑法民法就是下位法。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原則:指在效力較高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與效力較低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相沖突的情況下,應當適用效力較高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該原則主要適用於位階具有高低之分的規范。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原則,是指效力位階較高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與效力位階較低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適用效力位階較高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如:憲法優於法律,法律優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優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優於本級政府規章和較大的市法規、規章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⑵ 哪些規范性文件屬於立法法中的法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部委規章、政府規章),這些規范性文件屬於立法法中的法
⑶ 立法性規范性文件和非立法性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規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現法的內容的形式或者載體,它是普遍、多次和反復適用的法律文件,即通常所謂的法律,有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等淵源形式。所以,幾乎所有的法律、法規、規章文件都是規范性文件。非規范性法律文件,是指沒有普遍約束力,僅針對個別人、具體事所作的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通常指國家機關在適用法的過程中發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個別文件。例如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刑事判決書、委任狀、逮捕證、營業執照、結婚證等。
⑷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⑸ 規范性文件和法規性文件是一樣的嗎
規范性文件和法規性文件並不是一回事,從定義涵蓋的范圍來看,規范性文件范圍內會更大一些,包括了法規性文件容在內的各種規章制度的總和。
規范性文件,是指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因此稱為規范性文件。廣義的規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顯然包括了法規性文件的部分。
⑹ 哪些憲法或憲法性質的文件
我國《憲法》從1954年第一部憲法頒布至1982年《憲法》頒布,如今共經歷過4部。而1982年《憲法》頒布後,為更好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歷過4次修改,具體如下:
第一部憲法於1954年頒布
第二部憲法於1975年頒布
第三部憲法於1978年頒布
第四部憲法於1982年頒布
我國現行的憲法是第四部憲法,分別進行四次修改:
1.1988年對現行憲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主要內容為:一、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二、對土地不得出租的規定作了修改,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2.1993年對現行憲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主要內容是:一、在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黨的基本路線,增加了「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堅持改革開放」等內容;二、將憲法第十五條關於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的規定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並相應地將憲法第十六條關於「國營企業在服從國家的統一領導和全面完成國家計劃的前提下,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經營管理的自主權」的規定修改為「國有企業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將憲法第十七條關於「集體經濟組織在接受國家計劃指導和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的規定修改為「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有關法律的前提下,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三、刪去憲法第八條中的「農村人民公社」,增加規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容;四將憲法有關條文中的「國營經濟」改為「國有經濟」;五、在憲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六、將縣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由三年改為五年。
3.1999年對現行憲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主要內容是:一、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思想地位;二、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三、增加規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四、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五、增加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將鎮壓「反革命的活動」,修改為鎮壓「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
4.2004年對現行憲法進行了第四次修改。主要內容是:一、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二、增加「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內容;三、在統一戰線的表述中增加「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四、進一步明確國家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五、完善私有財產保護制度;六、完善土地徵用制度;七、增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規定;八、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成的規定中增加「特別行政區」;十、完善緊急狀態制度;十一、在國家主席職權的規定中增加「進行國事活動」;十二、將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由三年改為五年;十三、增加關於國歌的規定。
中國憲法性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
⑺ 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有什麼區別效力哪個大
地方抄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屬於襲同一效力位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現沖突的話,由下面的方式進行選擇地方性法規或者部門規章:
1.先由國務院裁決,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的相關規定;
2.但是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
PS:我國法律體系的法律位階共有五級,分別是: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
⑻ 行政立法是什麼性質的
行政立法是行政性質和立法性質的結合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機關通過法定形回式將某些立法答權授予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得依據授權法(含憲法)創制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它通常具有兩方面的內容:
①國家行政機關接受國家立法機關的委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②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關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的活動。亦稱「准立法」。
⑼ 最高法出台的規定是什麼性質的法律文件
說白點,司法解釋,是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的具體適用的變通規定或者內法律沒有規定的實踐容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適用法律的意見,對其他各級人民法院在司法審判中適用具有指導作用。算不上是立法,因為我們國家立法沒有賦予法院立法權。
⑽ 立法性質的文件是什麼意思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指出:「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把所有規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
這里,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可以理解為各種各樣的「紅頭文件」,「紅文文件」不是法。
按照我國立法法規定,只有擁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才有權制定、頒布相應名稱的規范性文件,即「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據此,除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外,只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政府擁有制定地方性法規、規章的權力。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地方、部門往往採取制發「紅頭文件」的方式替代地方性法規、規章,以此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其實,「紅頭文件」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只是與地方性法規、規章等需要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相比,「紅頭文件」由政府部門、單位自行制定、發布,主題往往是圍繞某一項具體工作、某一個具體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力也更為廣泛。
一些沒有立法權的單位、機關擅自製發、濫發「紅頭文件」,不僅損害了我國的法制統一和權威,也給當地法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種文件都是違法的。
要落實「禁止地方制發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這一要求,一方面要加強備案審查工作,對於明顯與上位法相悖的規范性文件,要依法撤銷和糾正,從源頭上規范立法性文件。另一方面,要嚴格禁止一些沒有立法許可權的政府機關單位隨意印發「帶有立法性質」的「紅頭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