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義道德觀
『壹』 南昌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南昌大學人才輩出,在各行各業眾多領域中都有許多知名校友,那麼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娛樂時尚方面的從南昌大學走出去的名人吧。
你可以看到他活躍在熒屏上,並且一路進步一路走到最後,一首《好的晚安》不知唱哭了多少人。最開始的時候他只是一直說自己的故事,說著說著甚至還哭了起來,就在大家都以為他只是青銅段位時,他一開口才知道原來他是個王者,將平凡的話語表達的深入人心,動聽的聲音直擊聽眾內心深處的最柔軟的地方,現場直接讓陳粒落淚。
帥氣的外表,扎實的唱功,動聽的嗓音,強悍的創作能力,他,就是南昌大學音樂表演專業2016級畢業生鄧見超。
這么多知名的娛樂時尚圈紅人都是南昌大學的,有沒有很心動!歡迎報考南昌大學與優秀的人成為校友呀!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哦!
『貳』 按照功利主義者的觀點,什麼是決定人類應該如何行動的道德標准
從人的趨樂避苦的本性中,通過將「功利主義」這一概念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哲學立場,奠定和確立了古典功利主義的地位。邊沁堅信描述性的人類學命題與規范性的倫理學命題之間的一致性,從所有的人都致力於趨樂避苦的描述性命題中、教育領域採取措施,來促進盡可能最大多數人的盡可能最大幸福。
而初級原則只是元標准,由於它在研判某一行為或規則的道德性時,不是依據其自身的性質對功利主義的理解論文
人們對倫理學的興趣,也就不在於對單一理論的研究與應用,最好的行為在於實現盡可能最大多數人的盡可能最大幸福的論點是他提出來的。而邊沁(JeremyBentham)則在其論著《道德和立法原則導論》(1789年)中通過對功利主義道德哲學的全面闡述,人類終於為自己建構和塑造出了以尊重個體權利,無論是誰的利益」。①這就體現了功利主義道德觀點的平等性。①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在與自身的野性沖動與惡質慾望的激烈抗爭之中,為自身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價值支撐與觀念指導。這就如同人們罹患疾病,可推導出趨樂避苦在道德上是正確的這一倫理學命題,從而不僅有效地規范和調節了人類的交往行為,而且也推動了社會文明進升到一種相當的成熟度,讓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人們自然生成一種慶幸與滿足感。
『叄』 根據材料,嚴復對於進化論的認識有哪些變化
嚴復,字又陵,福建侯官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嚴復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嚴復所生活的時代,正值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特殊歷史時期,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翻譯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力圖在西方尋求到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他翻譯的赫胥黎《天演論》等西方著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思想介紹到中國,在中國的思想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嚴復本人受西學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這一點集中地反映在嚴復的進化論倫理思想中.
一、進化論的自然法則與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
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是一部關於進化論思想的代表作.嚴復根據這本書翻譯完成了《天演論》,這是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形成的標志.在《進化論與倫理學》一書中,赫胥黎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揭示了自然歷史演變的一個重要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然而赫胥黎卻認為這一法則僅適用於自然歷史領域,人類社會發展所遵循的是人類自身所特有的倫理法則.嚴復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是自然界所遵循的普遍規律,也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所遵循的普遍規律.這正是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嚴復的這一思想是同當時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分不開的.當時中國正面臨著列強入侵、國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在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在努力尋求一條挽救民族滅亡的救國之路.嚴復翻譯《天演論》絕不是僅僅想對這部書作一般的自然科學介紹,而是希望通過介紹進化論「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自然法則來告誡每一個中國人:如果我們再不奮發圖強,改變落後、被動挨打的劣勢,那麼中國就很有可能成為這一自然法則的驗證者.嚴復通過翻譯《天演論》發出了令人發聾振聵的聲音.因此,要究其翻譯這本書的思想本質,乃是出自嚴復深厚的民族情感、憂患意識和愛國思想.
那麼中國到底「劣」在何處?西方到底「優」在何處?這是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中首先涉及到的問題,其實質是對西方的重新認識和對中國自身的沉重反思,尤其是對中國國民性的反思.在這方面,他接受了斯賓塞的思想.1861年,斯賓塞出版了《教育論——智育、德育和體育》一書,提出了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所決定的,其主要包括「血氣體力」、「聰明智慧」、「德行仁義」,即力、智、德三個方面.嚴復認為中國國民素質低下,關鍵在於力、智、德之不如人,而這三個方面的強勝劣敗,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他說:「是以西洋觀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斷民種之高下,未有三者備而民不優,亦未有三者備而國威不奮者也.」[1]18「人慾圖存,必用才力心思,以與是妨生者為斗,負者日退而勝者日昌,勝者非他,智德力三者皆大是耳.」[2]1351-1352嚴復由此提出了改造中國人的國民性,重塑國民人格和提高國民素質的「三民」主張,即「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這樣嚴復有機地將進化論的自然法則運用到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領域,並形成了其獨特的以「三民」主張為核心,以倡導西學、道德重建、人格重塑為實質內容,以功利主義為特徵的進化論倫理思想.
二、剖析國民人格,批判封建道德
嚴復在剖析國民人格時,對中國國民劣根性進行了反思,對造成國民劣根性的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道德進行了尖銳批判.
嚴復認為,中國國民劣根性首先表現在國民的「奴性」上.中國人奴性之緣由,出自於中國封建千百年來的宗法等級觀念.「中國自秦以來,大抵皆以奴虜待吾民.」然而,可悲的是不僅統治者「以奴待民」,而且「民亦以奴虜自待」[1]931.中國封建宗法等級制度,是中國人「奴性」形成的罪魁禍首.
劣根之二在於「民愚」.民愚的根源在於中國封建專制制度整個都奉行愚民政策.嚴復認為中國當前之急,在於「治貧、治弱、治愚」,而三者之中尤以治愚為最急.1902年,嚴復在《外交報》撰文指出:「有一道於此,致吾於愚矣,且由愚而得貧弱,雖出父祖之輩,君師之嚴,猶將棄之.」[3]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叛精神和大無畏的氣概.
劣根之三在於「德敗」.嚴復沉重地指出,中國之道德風氣,已墮落到足以亡國滅種的地步.最突出地表現在「顧私而忘公」.他寫道:「善夫!姚郎中之言曰:『也固有寧視其國之危亡,不以易其一身一瞬之富貴.故推鄙夫之心固若曰:危亡危亡,尚不可知;即或危亡,天下共之……』,故其端起於士大夫之怙私,而其禍可至於亡國滅種,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1]94嚴復直接將「德敗」的原因歸結於封建宗法制度,他指出:「民所恤私之恤者,法制教化使之然也.」[4]994對於當時社會道德淪喪,嚴復憂心忡忡地指出:「夫社會之所以社會者,正恃有天理耳!正持有人倫耳!天理亡,人倫墮,則社會將散,教則他族得以壓御之,雖有健者,不能自脫也.」[1]168
劣根之四在於「尚權」.嚴復認為中國封建統治所奉行的「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錮智慧、壞心術、滋游手」的腐朽制度.他說:「中國自古至今,所謂教育者,一語盡之曰:學古入官已耳!一夫使一國之民,二千餘年,非志功名則不必學,而學者不過詞章,詞章極功,不逾中式,揣摩迎合以得為二則何怪學成之後,盡成婦隸之才.」[5]281-282因而在中國求學不是為了獲取知識和真理,而在於入仕為官.為了做官可以不擇手段,如在考場上「通關節、頂替、請槍、聯號諸寡廉鮮恥之尤」.一旦做官之後,便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1]41.因此,嚴復認為八股取士的教育制度,不僅導致了整個社會道德墮落,而且也是中國科學不興、國弱民衰的直接原因.
劣根之五在於「崇古」.中華民族生息繁衍數千年,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具有強大的內聚力.然而千百年的歷史沉積,也使中國人養成了因循守舊,喜好「以古為宗」,普遍恪守「數千年前人所定之章程的傳統」.尤其是封建倫理道德、綱常名教觀念在中國人思想中根深蒂固,使得中國長期以來妄自尊大、因循守舊、盲目排外,這是中國在近代落伍的直接原因.嚴復尖銳地指出,封建統治者所極力維護的「禮」和他們大肆宣揚的「綱紀」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的道德學說;孔孟的「詩書禮樂之教」是使中國不能自存的「亡國之教」.因而嚴復主張棄古從今,以西方的新學代替封建舊學,以新道德代替舊道德,對中國人的國民性進行徹底的改造.
三、「倡導西學、道德重建,人格重塑」的提高國民素質計劃
嚴復認為,中國要避免亡國滅種,當務之急在於通過「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來擯除中國人的民族劣根性,進行道德重建和人格重塑.
首先要擯除中國人「奴性」之劣根,倡導「自由、平等」之精神.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封建舊觀念下,百姓不是國家的主人,因而,他們也就沒有國家責任心,民族責任感,這正是中國人「恤私忘公」德性之由來.自由、平等觀念的確定,其意義在於對個人獨立人格的承認,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之主人,只有去掉了「奴性」才能「進吾民之德,於以同力合志,聯一氣而御外仇」,「而赴公戰如私仇者」[1]31.
其次是要為中國人治愚療愚,而治愚療愚之良方就在於要「倡西學、開民智」.封建傳統的禮教舊學、傳統的科舉取士制度,使得中國人變得愚昧無知,使得今日之中國「力、智、德」均不如人,故國之衰可知也.嚴復認為改變這種狀況只有一個辦法:「有一道於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療貧起弱焉,雖出於夷狄禽獸,猶將師之.」[3]148也即是說要倡導西方資產階級「新學」.嚴復認為西學是開啟民智的鑰匙,是國強民富的關鍵,他於是發出了當前教育當務之急是發展物理科學的呼聲.嚴復稱:「舉凡水火工虞之事,要皆民智之見端,必智進而後事進也」,「農工商之民,據其理以善術,而物產之出也,以之益多,非民智日開,能為是乎?」[2]1351在嚴復看來,拋棄封建舊學,以西方先進科技文化知識武裝中國人民的頭腦乃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
再次就是要在「開民智」的基礎上「新民德」,即進行道德重建.嚴復認為道德在維系人心,固國強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道德掃地,人心窳壞」,社會就將失去維系,心散國亂,民族必衰.因而嚴復稱:力、智、德三者中,尤以新民德為最難.他主張用新的道德觀念代替舊的封建道德,其主要內容有:(1)用平等、自由觀念代替三綱五常的宗法等級觀念,嚴復認為自由乃是道德之前提;(2)改造舊的封建習俗,倡導新的社會風尚.嚴復專門就婚姻家庭道德作了中西對比來說明封建陳規陋習對人性的壓抑,比如婦女纏足等禮俗就是「貽害民力」之行為;(3)樹立全新的義利觀.嚴復明確指出追求合理利益對強國富民的重要意義.他說:「大抵古今教育不同,古之為教也,以從義為利人苦己之事,必其身有所犧牲而後為之.今之為教,則明不義之必無利,其見利而忘義者,正坐其人腦力不強而眼光短平,此德育教授新法之大略也.」[5]285
最後就是要「鼓民力」.即要增強國人體質.
在嚴復看來,要提高國民素質就應當「力、智、德」三者並重,互相促進.嚴復通過倡導「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為中國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提高國民素質的計劃,在當時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四、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的特徵——功利主義道德觀
在中國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時刻,嚴復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落後,一方面源於舊制度、舊思想、舊道德影響下的國民劣根性;另一方面源於中國經濟落後,國貧民困.因此,中國要想免於滅頂之災需從兩個方面入手.除了道德重建,改造國民性之外,還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實現國強民富.在他的譯著中,嚴復介紹了大量西方資產階級經濟思想,主張在中國實行「開明自營」,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在介紹西學的過程中,嚴復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功利主義道德觀.
首先,嚴復闡明了「利」對於今日之中國的重要性.他說:「中國士大夫,以言利為諱,又太習於重農抑商之說,於是生財之途常隘,用財之數常多,而財之出於天地之間,往往遺棄而不理.」所以中國若「不痛改諱言利之習,不力破重農抑商之故見」,就不可能強國富民[2]1552-1553.他對孟子、董仲舒等人重義輕利的道德觀進行了批判,認為這些理論「幾率天下而禍仁義矣」[4]858」.
其次,嚴復認為「義」與「利」二者關系並不是矛盾的,相反二者是相統一的.他斥責傳統思想「分義利為二塗」的理論是阻礙社會進步,禍害天下的「淺薄之道」;認為那種言利必致「天理亡」的觀點是對「功利」的誤解.在《譯事例言》中,嚴復對斯密的「義利合一」思想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義利合一」乃是符合「天演之道」,合乎人類利益的偉大思想.那麼「義利」統一於何處呢?嚴復進一步提出了他的功利主義道德觀中最重要的思想:「兩利為利、獨利必不利」,主張群己利益並重.既反對完全舍群體、他人利益只顧個人利益,也反對不顧個人利益而只顧群體利益.嚴復認為:「大利所存,必其兩益,損人利己,非也;損己利人亦非;損下益上,非也;損上益下亦非.」[2]1349「未有不自損而能損人者,亦未有徒益人而無益於己者,此人道極大公例也.」[4]892-893因此,嚴復提出了「民盼利進、蓋為常道」,「母財生利、為義自確」,「自由貿易、公平為競」等重要思想,主張「開明自營」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在嚴復看來,「開明自營,於道義必不背也」[2]1395,而且是富國利民之本.
嚴復的功利主義思想,是對當時封建統治階級所倡導的禁慾主義和利用群體主義否認個人利益以維護封建統治的否定,是對傳統「義」「利」觀的重新認識和定位,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實現國家富強.功利主義道德觀成了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
五、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中幾個重要的道德命題及評價
嚴復的進化論倫理思想除以上介紹的主要方面外,還涉及到幾個重要的道德命題.這些命題能幫助我們從一個側面更加全面了解嚴復進化論倫理思想的全貌.
首先,關於道德的起源問題.嚴復對道德起源的認識,完全是從「物競天擇」的進化論思想來加以理解的.他不同意赫胥黎認為自然進化與社會發展所遵循的是不同的發展規律,他認為進化論不僅是自然界演變所遵循的規律,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發展所遵循的規律.赫胥黎認為人類社會發展所遵循的是人類自身所特有的倫理法則,嚴復則認為,赫胥黎把本末倒置了,人類道德的產生仍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果.早期的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由散入群」以增強自己抵禦災禍和生存的能力,而人類倫理道德觀念的產生正是人類群體化的結果.因此,嚴復提出了道德「乃是天擇以後之事」[2]1347的重要命題.這一命題揭示了人類生存除自然屬性之外的社會屬性特徵,說明道德的起源乃是源於人類自身的一種本質需要,其觀點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方向.
其次,關於人性的善惡問題.嚴復從第一個命題「道德乃是天擇之後事」出發,進一步提出了他的第二個道德命題,即既然道德是人類為了生存合群的結果,那麼,道德中的善、惡觀念就不是先驗地存在於人的本性之中,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乃是後天社會化的結果.人性之初除了擁有與動物一樣的各種本能以外,人性本無善惡.因而,嚴復對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分別予以了批判.在批判「性善論」時,他說:「被謂,善者,人性也.其好善惡不本然,固無所待於報應之居何等.借令其人歆天堂之極樂而後為善,畏地獄之苦趣而後不為惡,此其人因己為喻利之小人,而所行不足貴矣.」[4]1013這個評論不僅揭示了「性善論」的虛偽性,同時也說明了人類的善惡觀念是後天產生的.對於荀子的「性惡論」,因而克服了人性道德善惡觀上的唯心主義先驗論,說明了人類善惡觀念形成的後天決定性.
再次,關於善惡的標准問題.在善惡的標准問題上,嚴復根據人們「趨樂避苦」的心理,提出了「人道以苦樂為究竟」的判斷善惡標準的道德命題.這一思想源於西方快樂主義倫理思潮,是西方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宗教禁慾主義思想的反映.嚴復主張在以「苦、樂」判斷善惡的問題上,要「論人道務通其全而觀之,不得以一曲論也」.有些事情雖「苦吾身」而令「天下樂者」是至善的行為.比若母親對於子女不辭辛勞,然則是「母苦而子樂也」,「母即苦以為樂」.嚴復認為在世道不昌的情況下,「必彼苦而後此樂,抑己苦而後人樂」,他十分推崇苦己而「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人」[2]1359.可見嚴復的「人道以苦樂為究竟」的判斷善惡標准,雖是建立在感覺論的基礎上的,然而在苦與樂的關繫上卻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其思想與其功利主義倫理觀主張「義利合一」是一脈相承的.
最後,關於道德與自由的關系問題.嚴復在倡導自由、平等觀念時,提出了「欲善必須自由」的道德命題,即認為自由乃是個人道德行為之前提.然而人之自由並不是為所欲為,須以「他人之自由為界」[1]132,也就是說以不能妨礙損害他人自由權利為界.嚴復這一思想在當時具有深遠意義,其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對民眾自由權利的剝奪,同時,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它說明了個人在道德行為選擇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徵:一是主體性,任何道德行為在本質上都是個體主體性的行為;二是自由性,所謂為善與為惡都是行為主體自覺自願選擇的結果;三是責任性,既然個人的道德行為是主體在意志自由的基礎上自覺選擇的結果,那麼行為主體就應該對其行為承擔道德責任.正如嚴復引用斯賓塞《論公》中的話所說的那樣:「言人道所以必得自由者,蓋不自由則善惡功罪,皆非己出.」[1]133因此,自由乃是個人道德行為之前提.
『肆』 功利主義道德觀 在企業管理中 功利主義道德觀體現在那些方面 應該如何避免呢
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提倡追求「最大幸福」。邊沁的功利主義最為回著名。
追求幸福答、效益並沒有錯。但是事事、時時以功利為目標、為目的,就會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虛假偽善、圓滑市儈。
避免功利主義的方法是大力弘揚高尚的倫理道德觀。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 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
『伍』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道德經》第二十章全文譯注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與阿①,相去幾何?美之與惡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其未央哉⑤!眾人熙熙⑥,如享太牢⑦,如春登台⑧.我⑨獨泊兮⑩,其未兆⑾;沌沌兮⑿,如嬰兒之未孩⒀;傫傫兮⒁,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⒂,而我獨若遺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⒅,我獨昏昏⒆.俗人察察⒇,我獨悶悶[21].澹兮[22],其若海;飂兮[23],若無止.眾人皆有以[24],而我獨頑且鄙[25].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26].
[譯文]
應諾和呵斥,相距有多遠?美好和丑惡,又相差多少?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疲倦閑散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恍惚啊,像大海洶涌;恍惚啊,像飄泊無處停留.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
[注釋]
1、唯之與阿:唯,恭敬地答應,這是晚輩回答長輩的聲音;阿,怠慢地答應,這是長輩回答晚輩的聲音.唯的聲音低,阿的聲音高,這是區別尊貴與卑賤的用語.
2、美之與惡:美,一本作善,惡作丑解.即美醜、善惡.
3、畏:懼怕、畏懼.
4、荒兮:廣漠、遙遠的樣子.
5、未央:未盡、未完.
6、熙熙:熙,和樂,用以形容縱情奔欲、興高采烈的情狀.
7、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准備宴席用的牛、羊、豬事先放在牢里養著.此句為參加豐盛的宴席.
8、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裡登台眺望.
9、我:可以將此「我」理解為老子自稱,也可理解為所謂「體道之士」.
10、泊:淡泊、恬靜.
11、未兆:沒有徵兆、沒有預感和跡象,形容無動於衷、不炫耀自己.
12、沌沌兮:混沌,不清楚.
13、孩:同「咳」,形容嬰兒的笑聲.
14、傫傫兮:疲倦閑散的樣子.
15、有餘:有豐盛的財貨.
16、遺:不足的意思.
17、愚人:純朴、直率的狀態.
18、昭昭:智巧光耀的樣子.
19、昏昏:愚鈍暗昧的樣子.
20、察察:嚴厲苛刻的樣子.
21、悶悶:純朴誠實的樣子.
22、澹兮:遼遠廣闊的樣子.
23、颶兮:急風.
24、有以:有用、有為,有本領.
25、頑且鄙:形容愚陋、笨拙.
26、貴食母:母用以比喻「道」,道是生育天地萬物之母.此名意為以守道為貴.
[引語]
老子從辯證法的原理認為,貴賤善惡、是非美醜種種價值判斷都是相對形成的,而且隨環境的差異而變動.在本章里,老子將世俗之人的心態與自己的心態作了對比描述.它揭露社會上層追逐物慾的貪婪之態,並以相反的形象誇張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僅僅是指他個人,而是一種有抱負、有期望的人.「眾人」、「俗人」指社會上層.這些人對是非、善惡、美醜的判斷,並無嚴格標准,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說「我」是「愚人之心」,這當然是正話反說.世俗之人縱情於聲色貨利,而「我」卻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升華,而不願隨波逐流.
[評析]
任繼愈在《老子新譯》中說,「老子對當時許多現象看不慣,把眾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誰都高明.而在表面上卻故意說了些貶低自己的話,說自己低能、糊塗、沒有本領,其實是從反面抬高自己,貶低社會上的一般人.他在自我吹噓、自我欣賞,最後一句,說出他的正面意見,他和別人不同之處,在於得到了『道』.」在老子看來,善惡美醜貴賤是非,都是相對形成的,人們對於價值判斷,經常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換,隨著環境的差異而更改.世俗的價值判斷極為混淆,眾人所戒忌的,也正是自己不必觸犯的.在這里,老子也說了一些牢騷話,使人感到憤世疾俗的意味,其中不乏深入的哲理.他說明自己在價值觀上,在生活態度上,不同於那些世俗之人,他們熙熙攘攘,縱情於聲色貨利,而老子自己則甘願清貧淡泊,並且顯示出自己與眾人的疏離和相異之處.
『陸』 人讀書為了什麼,為什麼要讀書
這種設定本身就是矛盾的,讀書的確可以讓人明事理,但明事理的渠道不僅僅只有讀書這一項,芸芸眾生,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讀過書,但一樣明事理;而那些明事理的人,在明白道理之後,依然堅持讀書,堅持讀書的原因也不是為了繼續明白道理,因為讀書的好處不僅僅於此。
雖然讀書可以讓我們領悟道理,但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明白道理。以當代社會為例,以農村孩子為例,想要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唯一的、最快捷的途徑就是讀書,如果你書讀得好,那麼你就可以比其他人多很多機會離開現在的生活環境,如果天賦好一些、能力強一些、運氣在好一點,成為下一個馬雲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讀書雖然為了明白道理,但不是為了明白道理才去讀書。
『柒』 道德哲學中的功利主義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是什麼你贊同嗎為什麼
贊同
『捌』 價值觀包括哪些內容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價值觀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歷史性與選擇性、主觀性的特點。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同時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價值觀對人們自身行為的定向和調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價值觀決定人的自我認識,它直接影響和決定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和追求方向的性質。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8)功利主義道德觀擴展閱讀:
價值觀的主要特點:
1、穩定性和持久性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人或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
2、歷史性與選擇性
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生活環境中形成的價值觀是不同的。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
3、主觀性
指用以區分好與壞的標准,是根據個人內心的尺度進行衡量和評價的,這些標准都可以稱為價值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價值觀
『玖』 解釋功利主義、權力至上、公平公正、社會契約和推己及人四種道德觀的具體內涵,
功利主義,即效益主義是道德哲學(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提倡追求「最大幸福」(內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學家有約容翰·史都華·米爾(John Stuart Mill)、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等。
權力至上:只重權,而舍其他。比如李剛之子。
公平原則
是要求招標人和投標人在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平等,雙方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分別承擔義務並享有權利。
公正原則
是要求評標時按事先公布的評標標准和方法對待所有合格投標人,對所有合格投標人一視同仁,不歧視任何投標人。
社會契約: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約關系解釋社會和國家起源的政治哲學理論。又稱社會契約論。它通過把社會和國家看作人們之間訂立契約的結果,來說明政治權威、政治權利和政治義務的來源、范圍和條件等問題。一般認為,契約分兩種:社會據以成立的契約稱為社會契約,政治機構或政治權威據以確立的契約稱為政府契約。
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別人的心意。指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