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刑法學開題報告

刑法學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4-02 04:26:51

① 幫我寫一篇關於刑法或是民法的用於答辯的論文。設計個題目以及開題報告。

人權入憲的法治意義

[論文關鍵詞]人權;憲法,法治意義
[論文摘要]人權入憲對中國法治具有重大的影響。人權入宛為權利的發展和實現提供了政治前提,促進了法律的獨立性發展,提升了法律的地位,從而為法治奠定了制度性的基礎。人權地位的提高,提高了民眾的權利觀念,從而為最終實現法治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前言
人權入憲至今已3年有餘,關於人權入憲的問題已經有很多研究和討論。人權人憲的意義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次入憲給我們法治帶來什麼影響,是怎樣影響法治的,卻缺乏闡述和論證。人權人憲在中國憲法變遷中具有重要意義。以下分別就人權入憲對法律本體的影響,對權利觀念的影響以及憲政的影響展開論證。
一、人權入憲對立法的影響
中國人權發展經受過歷史性挫折。新中國成立50周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在首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從貧困到小康的兩次歷史性跨越,公民政治權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我們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歷史,有人稱它為政府領導型的模式,或者有人稱之為政黨領導型的模式。
這種立法模式容易導致公民的權利不穩定,這極不利於我國公民對權利的真正享有。政策性的立法模式。長期以來形成了「現在能實行的我們就寫,不能實行的就不寫」、「只對需要修改的並已成熟的問題作出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問題不作修改」,造成了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公民權利規定不夠全面、不夠深入。
人權人憲無疑指明了法律的未來走向,法律的權利本位特點得到了加強,這將會固定並實現法律品性的轉變。法律具備獨立的品格,不過多地依賴於政治。
政治調控和法律治理是國家治理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兩種調整機制。法律應以人權作為維度進行關於人的權利的規定。立法以人權為度,加強了法律的中立性,法律的技術性凸現出來。法治不單純是一種「統治立法」,它不僅是法律的至上性,最高權威性,具有連續性,程序性的特徵,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法律本必須符合「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隨著現代國家向民主化法治化和現代社會向多元化發展,以及經濟的全球化,國家權力在不斷地,逐漸地向社會讓出地盤,由國家權力內部的分權,發展到國家向社會分權。政府已不是在所有領域都是惟一的權力中心,很多社會事務已由社會組織運用其社會資源與社會權力來治理。法律符合法治目標:要求加強了自身的特徵,而人權入憲為法的自身提供了源泉,從而使法律的獨立發展創造了動力和源泉。
國家權力與法律的權力源自人民,法的實行有賴於全社會,全體民眾的支持。法不應只是控制社會的工具,也是社會制約國家權力和社會自衛的武器。因此國家的法治化,不能沒有社會的參與,不能脫離社會的法治化。
法治社會包括社會基層群眾性組織的自主自治,各事業企業組織,各種社會團體等非政府組織及其社會權力等非政府組織及其社會權力,在民主法治的軌道上的自律和法治范圍內對國家權力的監督與制裁。
人權人憲強化了權利在憲法中的地位,形成了人權對國家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提升了憲法的權利特徵,從而從邏輯上將國家權力納入了合法性評判的標准即人權標准。要建立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必須要將權力納入規制的渠道,從而理順並完成了權利和權力的位次和邏輯關系。
有人提出了法律自創生系統理論,該理論認為「自組織是復雜系統演化時出現的一種現象,是指系統形成的各種組織結構的直接原因在於系統內部,與外界環境無關」。』。系統科學認為,自組織是系統存在的一種最好形式。』,因為它在一定環境下最容易存在,最穩定。法律再創生理論認為自創生系統是閉合的而非開放的,這是法治前提。要實現法治首先在於法律與政治的相對獨立,在民主社會中,法律已不僅簡單的就是當權者肆意妄為的工具,法律的產生有自身規律,法律首先代表了不同利益主體不斷斗爭、說服而產生的最終傾向,這種傾向依賴於法學家的思考和表述而成為法律草案,最終由民選代表來最終決定是否通過一項新的法律和制度。雖然說關於法律是否是自創生系統性,學者有不同的爭論,尤其是法社會學派與規范學派對此不同的觀點尤為尖銳,需要說明的是法律是否受外界的影響以及對於法律到底是什麼的不同回答,雖是兩者爭論的焦點,但法律自創性系統理論在強調法律自創性的同時並非否定法律會受政治、經濟環境等外界環境的影響,只是說法律首先是閉合的,同時對於外界的輸入法律並未完全拒絕,在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時,由法學家對其信息進行有關法律價值的判斷並進行技術處理,並進而與法律系統內部進行整合。
人權入憲提高了權利的地位,無疑為憲法實現權利本位。憲法高價位特性,促使了法律系統以人權為核心的構造。人權入憲在立法上為法律實現自創性系統提供了基礎性的條件。
二、人權入憲對司法的影響
由於憲法基本權利向部門法規定的具體轉化存在著「內在精神失真「的可能,同時這種轉化的具體化的實質使之既有不周延的可能,也有相互沖突的可能。這樣就需要運用憲法解釋制度化解矛盾,人權在憲法中的統率地位,也就決定了當法律沖突及法律缺漏時的人權解釋了,具體體現為當權利與權力的取捨無疑傾向於權利,當權利之間沖突無疑應作有利於弱勢群體的解釋。
司法活動與直接的政治的,道德的和其他情緒化的社會因素相脫離,從而將司法作為法律自創性系統的一個主要組成部門。「無救濟便無法律」,司法的非政治化非道德化,外觀上脫離社會,這會進一步從總體上加強法律的權威,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以人權為指向,從而為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與正當性與否的判斷提供了正當性依據。
日本學者谷口安平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他認為,訴訟是實體之母。邏輯上說,決定權利存在與否,並不僅僅在於實體法這一層次,而應該說主要是在訴訟的層次決定的。另外博登海默對法的弊端也進行了分析,他為法律具有保守性的傾向。因為法律是一種不可朝令夕改的規則體系,一旦法律制度決定了一種權利義務的方案,那麼為了自由,安全和預測性,就應該盡可能地快,這種「時滯」就會造成社會發展的障礙。其次是因為法律規范框架中因有的某種僵化性。由於法律規則得以一般的,抽象的術語來表達,所以它們在特殊情形中只能起到約束物的作用,給解決特殊案件帶來困難。法律的第三個弊端源於規范控制的約束方面。制定規范是為了反對和防止無序狀態的,然而,它始終存在著一種危險,即一些服務於有益目的的制度可能超越了其職責的范圍。如果法律制度為了限制和人權利和政府權力而規定的制衡原則變得過分嚴厲和僵化,那麼一些法律和權利的有益形成就會受到窒息。基於以上原因,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便不可避免,但法治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權力制約。人權作為一種理論解釋和實證發展的載體無疑為自由裁量提供了方向和共通的標准。
三、人權入憲促進權利觀念的發展
以四代領導集體為比較,我們可以概括如下:第一代時期,人權被標列資產階級的專利,對之態度若明若暗,從而導致缺失制度的保障。第二代時期,把人權分為「你的」,「我的」,注意區分二者是「兩碼事」,但已開始注意建設「我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正式承認人權的普遍性,認為它是人類文明共同結晶,敢於與兩方交流,合作與對話。第四代領導人實現人權入憲,實現了觀念性的權利向實在性的法律權利的轉變,從而深入展開的人權全面建設,社會保障法不斷制定和落實。
人權強調的是國家對公民應有的態度,而不是一種個人的與某種宗教性信仰相類似的排他性的實體信仰。人權的主要防範對象是公共權力,因此,在國家與個人的關繫上理解為「個人主義」的意義將使我們通過法律制定將人權觀念轉變為法律權利,使得那種認定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判斷在法律意義上沒有任何說服力。
中國由於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及其長期以來的傳統生產方式的決定了傳統中國人的人格特徵。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哲學,將修身作為後三者必經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地位不同。按照孔子的觀點,「仁者,人也」,處理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人際關系都必須以仁德為指導。正如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所說的中國是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關系,在西洋社會里爭的是權利,而在我們卻是攀關系,講交情,在一個差序格局中,缺乏一個普遍性的道德標准。我們的社會格局不是一捆一捆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每個網路有個「己」為中心,各個網路的中心都不同。這與法律的統一性是背道而弛的,難怪有學者說中國文化傳統中缺少一種可以支撐法治的文化和宗教。
即使是解放以來的計劃經濟時代,也是如此,長期以來,出於改造社會的雄心大志,國家通過計劃控制了幾乎所有的社會資源,並通過計劃制度進行分配,由此,一個以身份為特徵的社會逐步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各自的身份為坐標。在計劃體制中,所有社會成員被分別納入到各種形式的組織之中。這一切都導致個人觀念的缺乏,權利觀念的缺乏使得缺失普適性的人性關愛。
結語
人權人憲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步驟,具有法治進程的里程碑.它實現了對國家的行為的合法性的評價,從而將國家的行為從無需自證的的合法性轉變為對國家行為評價的正當性。這無疑拓展了憲法進行合法性評價的范圍,從而提高了憲法的權威,使得法律的品性發生了轉移。從而使法律從以往的片面依賴政治逐步轉化為社會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權人憲改變了以往憲法僅僅作為決定和評判法律合法與否定的政治標准,而且它使憲法和民眾的聯系得到了加強,從而必將提高憲法的權威和憲法的應用,法治以人權作為橋梁,構築了廣泛而堅實的社會基礎。

② 刑事案例分析小論文

刑事案例分析小論文根據我搜集的一些網站來看,建議看看這個,要做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推薦一個網站 http://www.lw54.com ,裡面的畢業設計什麼的全是優秀的,因為精挑細選的,網上很少有,都是相當不錯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別的相關範文很多的,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範文寫作網站,希望對你有幫助,這些精選的範文網站,裡面有大量的範文,也有各種文章寫作方法,注意事項,應該有適合你的,自己動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參考一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園網的話,請在下面的網站找:
畢業論文網: http://www.wsdxs.cn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畢業設計: http://www.wsdxs.cn/html/sf/lw/2009/0928/146347.html
開題報告: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實習論文: http://www.wsdxs.cn/html/shixi
寫作指導: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

③ 刑事科學技術畢業論文什麼題目比較好寫現在還沒有什麼眉目。。。。求幫助

刑事技術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須知
畢業論文正文的題目下面必須有論文摘要(100字-200字左右)和關鍵詞(3~8個)。摘要應摘出全文的主要觀點,內容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以「本文」、「作者」等詞作主語。示例如下:

摘要:應用自行研製的改性塑膠提取子彈彈頭上的立體痕跡,提取的陽模能完整地顯示其被提取物的痕跡特徵,並對制模劑的配製、提取的方法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槍彈痕跡 彈頭 痕跡檢驗 痕跡提取

3、正文的層次結構為:一、(一)、1、(1)、①。

4、論文正文後必須附上主要參考文獻目錄。格式如下:

(1)著作類:[序號]主要責任者.書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寫作方法和步驟

1、選准題目。學生選題時,在首先考慮題目意義的同時,要根據本人的興趣、基礎和條件,選擇恰當的題目。

2、調查研究、搜集資料。圍繞選題,搜集、閱讀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題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各種不同觀點、論據、數據資料。為寫作參考方便,應將主要內容摘抄或復印成卡片,集中使用,避免在寫作過程中需要某種資料時,花費很多時間重新查找。多數題目的研究和寫作,都需要作實地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

3、撰寫提綱、向指導教師提交開題報告,並進行交流、改進。開題報告經指導老師審定後,方可進行論文正文的撰寫。

4、寫作過程中要繼續搜集、補充資料,寫作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觀點明確,論證有理有據,具有說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簡潔、通順、流暢、無錯別字。凡引用文字、數據註明出處。寫完初稿後,根據文章的內容寫一份100~200字左右的論文提要,寫出關鍵詞。

5、將論文的初稿及提要送交指導教師審閱,根據導師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直到導師認可為止。

6、將論文按規定的規格列印清楚,送交指導教師。

④ 求刑法類畢業論文題目 絞盡腦汁 想不出來 本人自考,書讀的比較少,對這方面也不是很懂。。。

1.先選好論文問題。
2.找准視角後,選擇多看看相關的資料。
3.列好大綱。
4.填充內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創新點。
5.找導師,然後修改幾次,就搞定哈。
是這樣的,論文你應該:
第一,先確定你要寫作的內容(就是你要論述哪方面的內容),建議最好是你結合自身工作方面的內容,或是內容好寫的,不要選題太復雜;
第二,選好要寫的論文題目之後,就要圍繞論文題目從網上多下載一些別人寫的範例論文,把它們逐一進行修改;
第三,修改好別人你認為比較適合你的論文之後,就要把你的實際工作情況填充到你選定的論文里,不斷修改為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論文,反復斟酌好之後;應該就沒問題了,最好還是參考別人的論文後加入自己的內容,這樣既真實又方便你記憶,因為答辯時,老師問你論文內容時你會比較容易。

1、 摘要的寫法
論文摘要是全文的精華,是對一項科學研究工作或技術實踐的總結,對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結果的概括。
摘要置於主體部分之前,目的是讓讀者首先了解一下論文的內容,以便決定是否閱讀全文。一般來說,這種摘要在全文完成之後寫。字數限制在200~350字之間。內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主要結論。也就是說,摘要必須回答「研究什麼」、「怎麼研究」、「得到了什麼結果」、「結果說明了什麼」等問題。
簡短精煉是學術期刊論文摘要的主要特點。只需簡明扼要地將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分別用1~2句話加以概括即可。
論文摘要又稱文摘,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日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擁有與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閱讀全文,就可獲得重要的信息。摘要通常置於文題之後,文章之首。在論文發表後,論文摘要常被文獻檢索系統所收集。
摘要由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組成。目的部分應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說明提出問題的緣由,表明研究的范圍及重要性;方法部分應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了什麼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組對照,研究范圍以及精確程度,數據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經過何種統計學方法處理;結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和數據,有什麼新發現,說明其價值及局限,敘述要具體、准確,並需給出結果的可信值和統計學顯著性檢驗的確切值;結論部分應簡要說明、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極其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是否值得推薦或推廣等。
說白了,摘要就是你文章的骨架。

告訴你一個懶人的辦法:第一句寫目的,也就是你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和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然後是「本文通過……的方法,闡述了……,論證了……,得出了……。」記得摘要最好400字左右為宜,不宜過長。

2、引言的寫法
引言也叫緒言、緒論。引言的主要任務是向讀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內容和輪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項內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幾項:
1)介紹某研究領域的背景、意義、發展狀況、目前的水平等;
2)對相關領域的文獻進行回顧和綜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經解決的問題,並適當加以評價或比較;
3)指出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留下的技術空白,也可以提出新問題、解決這些新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從而引出自己研究課題的動機與意義;
4)說明自己研究課題的目的;
5)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或勾勒其大體輪廓。
比較簡短的論文,引言也可以相對比較簡短。為了縮短篇幅,可以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某研究領域的重要性、意義或需要解決的問題等,接著對文獻進行回顧,然後介紹自己的研究動機、目的和主要內容。至於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及論文的組成部分則可以完全省略。
(1)如何寫引言的開頭
引言開頭(即第一層)最主要目的是告訴讀者論文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及其意義是什麼,研究要解決什麼問題,目前狀況或水平如何。
(2)如何寫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對他人在某研究領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總結與評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觀點或理論、發明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時,必須標注出處,即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時何地公開發表。
(3)如何寫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介紹了他人在某領域的工作和成果之後,下一步便介紹作者自己的研究動機、目的與內容。介紹研究動機可以從兩個角度人手,一是指出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或知識的空白,二是說明解決這一問題,或填補知識空白的重要意義。
指出或暗示了知識領域里的空白,或提出了問題或假設之後,下一步理所當然應該告訴讀者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要解決哪些問題,以填補上述空白,或者證明所提出的假設。
(4)如何寫引言的結尾
研究目的完全可以作為引言的結尾。也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文章的結構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讀者了解文章的輪廓和脈絡。
至於研究結果,在引言中完全可以不寫。研究結果是結論部分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3、論文應有結論。
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章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觀點明確、嚴謹、完整、准確、精煉。文字必須簡明扼要。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不要簡單重復、羅列實驗結果,要認真闡明本人在結業工作中創造性的成果和新見解,在本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見解的意義。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應做出客觀的敘述。應嚴格區分自己的成果與他人(特別是導師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4、致 謝
在本次論文設計過程中,XXX老師對該論文從選題,構思到最後定稿的各個環節給予細心指引與教導,使我得以最終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在學習中,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學術思維、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師者風范是我終生學習的楷模,導師們的高深精湛的造詣與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這X年中還得到眾多老師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此,謹向老師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最後,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時間對本文進行審閱,評議和參與本人論文答辯的各位老師表示感謝。

畢業論文致謝範例

非常感謝xxx老師、xxx老師在我大學的最後學習階段——畢業設計階段給自己的指導,從最初的定題,到資料收集,到寫作、修改,到論文定稿,她們給了我耐心的指導和無私的幫助。為了指導我們的畢業論文,她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她們的這種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在此我向她們表示我誠摯的謝意。同時,感謝所有任課老師和所有同學在這四年來給自己的指導和幫助,是他們教會了我專業知識,教會了我如何學習,教會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於他們,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顯著的進步,在此向他們表示我由衷的謝意,並祝所有的老師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桃李滿天下!
通過這一階段的努力,我的畢業論文《xxxxxxxxxxxxxxx》終於完成了,這意味著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在大學階段,我在學習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淺,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與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在本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的導師xxx老師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選題到開題報告,從寫作提綱,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體問題,嚴格把關,循循善誘,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我還要感謝在我學習期間給我極大關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師以及關心我的同學和朋友。
畢業論文暫告收尾,這也意味著我在XXX大學的四年的學習生活既將結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寶貴的時光能於這樣的校園之中,能在眾多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老師們的熏陶下度過,實是榮幸之極。在這四年的時間里,我在學習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淺。這除了自身努力外,與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支持和鼓勵是分不開的
論文的寫作是枯燥艱辛而又富有挑戰的。XXXX是理論界一直探討的熱門話題,老師的諄諄誘導、同學的出謀劃策及家長的支持鼓勵,是我堅持完成論文的動力源泉。在此,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導師xxx老師。從論文的選題、文獻的採集、框架的設計、結構的布局到最終的論文定稿,從內容到格式,從標題到標點,她都費盡心血。沒有xxx老師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誨,就沒有我論文的順利完成。
感謝經濟XXXX系的各位同學,與他們的交流使我受益頗多。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們對我的理解、支持、鼓勵和幫助,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義;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才有了追求進步的勇氣和信心。
時間的倉促及自身專業水平的不足,整篇論文肯定存在尚未發現的缺點和錯誤。懇請閱讀此篇論文的老師、同學,多予指正,不勝感激

⑤ 刑法畢業論文中文摘要

論刑法的因果關系本份論文資料包括:開題報告,中英文摘要,論文,目錄,文獻綜述,任務書,答辯,中期檢查表,等 論文編號:XF012 摘 要
刑法因果關系歷來是刑法理論上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新論迭出的問題,在我國刑法學的研究當中,中外學者在對刑法因果關系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表了諸多的專著和論文,由此亦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了刑法因果關系的許多問題,然而至今為止,有關刑法因果關系的紛爭並未停止,歷史上就有偶然因果關系說與必然因果關系說之爭,現在又有高概率之說、條件說、事實因果關系與法律因果關系區分說之論,這些觀點的出現,表明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正在深化,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開闊了視野,但同時又給了我們一種不是隔靴搔癢——抓不到實處,就是只提出問題卻沒有說明如何解決問題的淺嘗轍止的感覺,刑法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和解釋學,其立論的出發點應該是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刑法學的重要課題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當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從我國目前有關這個問題的研究來看,情況似乎並不如此。而國外刑法因果關系的內容與結構與我國存在明顯的差異,美國刑法因果關系建立在判例法基礎之上,層次清晰、規則、體系完整。盡管目前刑法理論界不乏走出「必然性」與「偶然性」爭論困境的呼聲,但教學和司法層面仍然遵循原有理論。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因果關系理論進行重新思考,構建新的刑法因果關系理論。本文循著我國學者門在因果關系研究的蹤跡,借鑒國外有關方面的先進理論,從比較的角度,發現其中的問題,闡述我國刑法因果關系研究的不足之處,並對重新構建提出自己的一點意見和建議。關鍵詞:因果關系 英美法系 抗辯制度
O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Abstract
Penal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but also on Diechu a new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China's Criminal Law, Criminal Law on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published numerous books and papers, This is also a certain extent, resolved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many of the problems, but so far,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did not stop the disputes, there is the history of occas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that is bound with that dispute, and now high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facts and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of that distinction, the emergence of these views that the criminal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is deepening, as we further study a broad vision, but also gave us a not Gexuesaoyang - Zhuabu Dao is, is the only question is no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allow taste Zhe only the impression that criminal law as an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hermeneutics, the argument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Criminal Law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the Penal Code, of course, is no exception, however, from China's current research on this issue, the situ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The United States Criminal Code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iminal Code causal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case law, the level of clarity, rules, system integrity. Although there are currently out of "inevitability" and "chance" of the plight of controversial calls, but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still follow the original theo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heory of China's re-thinking and build a new Criminal Cod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heory. In this paper, follow China's scholars in the door o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races of foreign parties advanced theories, from a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found the problem, expounded China's Criminal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inadequacy of the study and proposed re-build their own point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Causal relationship;Common law;Defence system
目 錄
摘 要………………………………………………………………………………………Ⅱ
Abstract………………………………………………………………………………… Ⅲ
引 言……………………………………………………………………………………… 1
一、我國刑法因果關系概述…………………………………………………………1
(一)因果關系的定義……………………………………………………………………1
(二)因果關系的特點……………………………………………………………………2
(三)因果關系的研究價值…………………………………………………………… 3二、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現狀及評論…………………………………………… 3
(一)我國的研究現狀……………………………………………………………………3
1.局限於哲學的角度…………………………………………………………………………3
2.側重於偶然因果關系與必然因果關系的研究……………………………………………3
3.與行為人主觀心理態度及刑事責任完全分離……………………………………………4(二)英美法系及大陸法系的研究現狀………………………………………………5
1.英美法系的研究現狀………………………………………………………………………5
2.大陸法系的研究現狀………………………………………………………………………6
三、重構我國刑法因果關系理論……………………………………………………7
(一)弱化哲學上因果關系理論………………………………………………………8
(二)借鑒美國雙層次結構理論………………………………………………………8
(三)確立因果關系抗辯制度…………………………………………………………9
結束語………………………………………………………………………………………10
參考文獻………………………………………………………………………………… 11
致 謝………………………………………………………………………………………12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53-1/1905.htm

⑥ 死刑存廢論(支持有限度存在)的開題報告及論文應重點著手哪些方面拒絕抄襲的回答

我不是行家,所以給你找了些資料~自己找找看吧~
<br>死刑存廢論之我見
<br>
<br>王文婷
<br>
<br>
<br>死刑存廢之爭,自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問世以來,已歷經200多年。死刑存廢之爭已由一個法律問題上升到了倫理學、哲學的高度。面對前人浩瀚的學術成果和精闢入理的論證,我方才知道自己有如井底之蛙。我只能靠著滿腔的熱誠,用最淺顯的文字寫下最真實的看法。
<br>
<br>一
<br>毫無疑問,廢除死刑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共同趨勢。截止到2000年10月,全世界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達78個,事實上廢除死刑的國家達37個,僅對普通犯罪廢除死刑的國家也有10個。與之相比,目前僅71個國家仍保留死刑①。但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廢除死刑的道路也充滿了曲折和坎坷:前蘇聯三次廢除死刑又三次恢復,菲律賓、義大利、瑞士等均出現了死刑反復存廢的問題。死刑存廢的反復暗示著「死刑保留論」頑強的生命力。可以說,廢除死刑任重而道遠。
<br>死刑存廢論的分歧,實質是傳統刑罰報應論和預防論與人道主義、人文關懷沖突的結果。我國作為保留死刑的國家之一,大多數學者提出折衷的「死刑限制論」,作為我國刑罰發展的目標。「死刑限制論」以我國刑法對死刑對象的限制,死刑復核程序等為內容,基於死刑保留論的一系列觀點,強調中國目前無法全面廢除死刑。
<br>「死刑限制論」一直以來是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觀點,「廢除論」目前似乎還沒有得到大范圍的認可。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的積淀,以及目前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決定了中國目前無法全面廢除死刑。但「不能廢除」不等於「不應廢除」,前者強調實然性,後者強調應然性。如果將「死刑限制論」作為死刑發展的最高境界,那是人道主義的悲哀,更是文明社會進步的障礙。
<br>二
<br>死刑保留論的理論基礎是刑罰「報應論」。筆者認為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以「報應論」作為死刑保留的最大理由已明顯不合時宜。誠然,從奴隸社會野蠻的同態復仇,直至今日我們宣揚的「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刑罰已從「報復」轉向「報應」為目的。前者強調對違法者個人的制裁,是「刑罰與犯罪在損害形態上的等同與對稱」②;後者強調對社會大眾的預防監督,是「刑罰的輕重與犯罪的輕重的等比對稱③」。報應論已成為死刑保留論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報應可謂社會對於犯罪人為惡的反應,以刑罰來報應犯罪,因刑罰的痛苦來平衡犯罪的惡害,一方面可以實現正義的心理,另一方面則可以增強倫理的力量,以建立社會賴以生存的法的秩序。④」但是,無論報應論多麼完美,只能說明刑罰的正當性,而非死刑的正當性。因為目的正當並不一定表示手段的正當。況且報應犯罪的途徑不只死刑一種,無期徒刑同樣可以達到報應犯罪的目的。對犯罪分子處以刑罰是必須的,符合報應論,但死刑猶如「過猶不及」,除了滿足受害人的私憤外毫無意義。
<br>當然,有些學者強調報應的「等價性」,即犯罪者失去的利益應不小於所侵害的利益,以此論證「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的合理性。筆者認為是不可取的。如若以此為據,一味強調報應的「等價」,那麼現在的自由刑似乎只使用於非法拘禁他人的行為。強奸犯是否必須處以宮刑?詐騙犯是否只需交納罰金?很明顯,與同態復仇相比,等價報應論確實進步了許多,但在一個文明與人道的社會中,「殺人償命」仍是落後與野蠻的標志。無論在人們的觀念中,還是在司法實踐中,「等價報應」所提倡的「不小於」常被理解為「大於」而非「等於」。我國對經濟類犯罪仍保留死刑就是最好的例證。退一步來說,對一些諸如殺人罪的自然犯而言,死刑似乎是等價的報應,但其實質是以一個家庭的痛苦來換取另一個家庭的不幸,結果是兩個家庭的悲哀。這里的「等價」是心理痛苦程度的等價,而非刑罰輕重的等價。其結果往往是兩個家庭的悲劇——這就是我們自豪的文明社會?
<br>黑格爾從社會契約論角度進一步闡述了「等價報應論」。他說:「犯人行動中所包含的不僅是犯罪的概念,即犯罪自在自為的理性方面——這一方面國家應主張其有效,不問個人有沒有表示同意,——而且是形式的合理性,即單個人的希求。刑罰既被包含著犯人自己的法,所以處罰他正是尊重他的理性的存在。⑤」按照他的說法,死刑是犯罪者自己的意願,所有的痛苦是犯罪者自己選擇所得。從邏輯上看,這樣的推論是完美的。但從現實上看,很少有犯罪者完成犯罪行為後等待就擒,絕大部分都盡其所能逃脫執法人員的追捕。也就是說,犯罪者即便知道自己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但犯罪時無一不寄希望於逃脫這種制裁。因為時效制度的存在,只要脫逃成功,到時便可逍遙法外。刑罰的不必然性,成為犯罪分子的賭注。他的「理性的存在」就是鑽法律的空子,而非甘願接受刑罰的處罰。由此,黑格爾的說法僅是破案率為100%的理想社會的推論,只要刑罰存在不必然性或不及時性,逃脫法律制裁永遠是犯罪者的自由意志。刑罰的不必然性越高,刑罰的嚴厲程度就越大——即刑罰的嚴厲程度與刑法到達的必然性成反比,而後者與執法機關的盡職與否有直接聯系。因此可以推論:犯罪分子所接受刑罰的嚴厲程度,實際上取決於執法機關破案率的高低。這樣的結論顯然是荒謬的,但不可否認,在一些破案率低的地區,一旦抓獲犯罪分子,便希望通過最嚴厲的刑罰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同樣的犯罪行為,同樣的社會危害性,卻可能因當地破案率的不同遭受「生」與「死」的差別待遇。犯罪者的生命成為樹立司法權威的代價,這種「代價」違背社會契約論的平等與自由,違背罪刑相適應原則,更違背法律正義的終極價值。
<br>在報應論的基礎上,以史蒂芬、加洛法羅為代表的死刑保留論者提出「預防論」作為保留死刑的最大理由。筆者認為預防論同樣是站不住腳的。一般情況下,人對於死亡的恐懼遠遠高於對其他事物的恐懼。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逃避,是人類的本能與天性。因為恐懼程度看似與威懾力成正比,因此得出結論: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懾功能。暫且不論這樣的三段論推理是否必然成立,事實告訴我們:「嚴打」以來,適用死刑的人數增多,執行死刑的人數也增多,而重大刑事犯罪仍呈有增無減的趨勢;歷史告訴我們:明太祖朱元璋「欲殺盡天下之貪官,奈何朝殺而暮犯!」。死刑所謂的「最大威懾力」只是學者的推論,在事實面前,這種威懾力不斷弱化。對於那些義憤殺人,或為信仰而犯罪的人而言,死刑的威懾力毫無價值可言。退一步來講,200多年來無數學者為了回答死刑與無期徒刑相比,威懾力孰輕孰重的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直至今日,仍沒有權威機構能夠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既然我們無法證明死刑具有最大威懾力,那麼死刑的存在無合理性可言。同時,死刑的威懾力一旦沒能起到抑制犯罪的作用,這種威懾力往往成為其他犯罪行。為的誘因。犯罪者實施犯罪行為後,因懼怕死刑殺人滅口的例子不在少數——這是死刑無法推卸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死刑成為犯罪分子殺人的幫凶。
<br>「死刑限制論」相比「死刑保留論」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民主文明的進步,但它仍然有悖於人道主義、人文關懷的精神。死刑是野蠻之刑,是踐踏人權之刑。其野蠻與殘酷不僅體現在行刑的一剎那,恐懼與絕望從判決開始便在死刑犯心中紮下了根,悲哀與無奈從判決開始便與死刑犯的家庭如影相隨,更可怕的是,它們不會隨著行刑的結束而消失。死刑對於心靈與精神上的折磨遠比加在肉體上的痛苦來的大。肉體的痛苦是暫時的,只須一人承受,而精神的折磨卻須由無辜的家屬來承受,並且永生難以磨滅。死刑以剝奪他人的生命權為手段,使犯罪者完全喪失了人格權,即完全否認了他人為人的權利。而無期徒刑至少保留了犯罪分子的人格權。因為死刑本身就是不人道的刑罰,所以無論「死刑限制論」限制的多麼嚴密,都始終違背人道主義的原則。「罪刑相當原則」作為我國刑法基本原則之一,強調「犯罪危害性之大小,是決定刑罰輕重的重要依據,犯多大的罪就處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當、罰當其罪。⑥」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嚴重的犯罪行為如果不判處死刑,就是違背了「罪刑相當原則」。其實不然。罪刑相當原則要求的是「罪」與「刑」在懲罰程度上階梯形的對應,對於最嚴重的犯罪只要處以最嚴厲的刑罰就符合該原則的要求。一旦廢除了死刑,無期徒刑就成為最嚴厲的刑罰,將最嚴厲的刑罰分配於最嚴重的犯罪,完全符合罪刑相當原則,更符合「分配的正義」這一法的最終理念。
<br>
<br>三
<br>綜上,筆者認為死刑的廢除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為實際廢除死刑,無期徒刑成為最嚴厲的刑罰,筆者認為應當嚴格限制從無期徒刑減刑至有期徒刑20年的條件,適當提高無期徒刑的威懾力。我國雖然有無期徒刑這一檔刑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期徒刑「有期化」已成為相當現實的問題。大部分群眾無法接受那些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經歷了十幾年的有期徒刑後活躍於社會中的事實。本著既保護犯罪者的利益,又要適當考慮人民群眾的感情的原則,筆者認為嚴格限制無期徒刑減刑的條件是完全必要的。當然,一些學者從經濟利益的角度指出:無期徒刑消耗的國家財政遠比執行死刑的成本高出許多,以此論證死刑是最「經濟」,最「實惠」的刑罰。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社會已步入二十一世紀,將人的價值與經濟利益權衡的觀念早已為人道主義所摒棄。人的生命的價值重於整個地球的價值。國家如果出於純經濟利益的目的,從肉體上消滅犯罪者,這樣的社會是極不負責任的。
<br>中國的幾千年的歷史發展表明,長期的封建主義意識形態從未給人道主義提供萌芽的機會,人文關懷在中國的歷史上從未得到重視。可喜的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部分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道主義、人文關懷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中,我們應當抓住機遇,從小部分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入手,在部分地區嘗試從實踐中不執行死刑,這種嘗試從經濟犯罪領域內開始最為合適。我國目前無法完全廢除死刑,不僅因為經濟的原因,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滯後,對人類理性和良知的思考明顯少於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探討。中國廢除死刑之路,到了邁出堅定的第一步的時候了。
<br>
<br>參考文獻:
<br>①參見楊春洗、張慶方:《世界范圍內的死刑存廢現狀和中國的死刑問題》。
<br>②參見胡雲騰著:《存與廢:死刑基本理論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頁。
<br>③參見胡雲騰著:《存與廢:死刑基本理論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頁。
<br>④參見楊世雲、竇希琨著:《比較監獄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頁。
<br>⑤參見(德)黑格爾著:《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156頁-157頁
<br>⑥參見蘇惠漁主編:《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頁。

⑦ 怎麼寫論 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相關問題研究,開題報告。

「摘要」:在21世紀我國面臨著邁入老齡化社會,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造成社會生活環境日益變化,老年人犯罪現象也變得尤為突出。老年人與一般的成年人之間存在諸如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許多區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於老年人犯罪都規定了相應的從寬處罰的制度,我國古代及近代的立法都對此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我國現行刑法對此問題都存在重大的疏漏,沒有相關的規定。結合老年人自身的特殊狀況、我國老年人犯罪的現狀以及當前國際刑事立法的現狀等諸多方面,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的立法勢在必行。
「關鍵詞」:老年人 犯罪 刑事責任
2002年6月22日,湖南省衡陽市汽車配件廠88歲的韋有德因殺死鄰居劉文軍而被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案件判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討論,人們紛紛對「老年人犯罪能不能網開一面」和「要不要在刑法中規定犯罪年齡上限」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也引發了法律從業者對老年人犯罪的問題的一系列思考。
一、老年人犯罪概述
進入新世紀,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總人口的10%,人口年齡結構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老年人口還將以較快速度增長,到2015年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億,約占總人口的14%,到2040年60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在21世紀,不僅我們國家面臨著邁入老齡化社會,世界上許多國家亦是如此。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老年人在這種社會條件和生活環境里,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社會矛盾。按照傳統的觀點,人到五六十歲就步入老年期。按照老年病理學家的觀點,則將老年人區分為年輕老人(50-60歲)、中年老人(60-80歲)、老年老人(80歲以上)三個時期。這個時期,老年人的精神和身體方面開始衰退,感官功能逐漸降低,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固執、偏狹,甚至與兒童心理有某些相似之處,故有人稱老年期為「第二次兒童期」。
正因為老年人身心發展所呈現出的這些特點,古今中外的刑事立法中,都有一些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規定。
二、國內外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立法沿革
人的責任能力不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且隨著成年人進入老年年齡階段,其責任能力還有一個逐漸減弱,直至衰竭的過程,因而各國刑法對犯罪的老年人往往設有減輕刑罰或其他從寬處理的特別規定。
(一)、國外刑法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規定
正因為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的特殊性,在外國刑法的歷史沿革中,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國家中,都有一些關於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相關法律規定。主要有以下一些:
1、從寬處罰。例如:1940年《巴西刑法典》第48條規定:「對超過70歲的犯人從輕處罰」。
限制適用某刑種。如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刑法典》第18條第2款規定:「60歲以上的男人、婦女不得適用死刑」。第19條規定,剝奪自由刑的最高期限不得超過15年,但對犯罪時60歲以上的男子和50歲以上的女子,剝奪自由刑的期限不得超過10年。《俄羅斯聯邦刑法典》第59條第2款規定:「死刑不適用於婦女以及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人和法院下判決時已滿65周歲的男性。」
2、放寬適用緩刑、減刑、假釋的條件。例如:1940年《巴西刑法典》第30條規定:「對被判處監禁刑的犯罪人不得適用緩,但犯罪人超過70歲,且所監禁不超過2年的,可以宣告緩刑」。
(二)、我國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相關規定的歷史沿革
1、西周時期。
《周禮。秋官。司刺》規定:「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禮記。曲禮》上對這兩赦解釋說:「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老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周禮。秋官司寇。司厲》還在盜竊罪中規定:「凡有爵者,與七十者,與未齔者,皆不為奴」。
2、春秋戰國時期。
《法經》其減律略曰:「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年六十以上,小罪情減,大罪理減」。
3、唐朝。
《唐律。名例律》規定:「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流罪以下,收贖」。「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應死者,上請;盜及傷人者,亦收贖。作皆勿論」。「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即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贓應備,受贓者備之」。
4、宋朝。
元朝時期的重要法典《大元通制》中,也有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能力方面的規定。據《元史。刑法志》載,元朝時,民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不任杖責,聽贖。可見,元朝時期對老年人犯罪也是設立了上限的。
5、明朝。
明代對於老年人犯罪的處理,實行寬刑。洪武元年,令禁繫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散收,輕重不許混雜」。明律中規定:「凡誣告人罪,年在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者,依律論斷,例應充軍嘹哨口外為民者,仍依律發遣。若年八十以上篤疾有犯應永戍者,以子孫發遣;應充軍以下者,免之」。又規定凡年七十以上,犯流以下,收贖。八十以上,盜及傷人者,亦收贖。八十九犯死罪,九十事發,得勿論,不在收贖之例。九十以上,雖有死罪,亦不加刑。
6近代。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當時蘇維埃政府贛東北特區制定了《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暫行刑律》第29條規定:「滿80歲人犯罪者,得減本刑一等或二等」。
(2)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陝甘寧邊區抗日戰爭時期懲治漢奸條例》第條規定:「犯第2條各款之罪,年齡在80歲以上者得減」。
三、關於增設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立法建議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1979年制定的第一部刑法典以及1997年修訂的刑法典均沒有關於老年人刑事責任的特別規定。
鑒於我國老年人犯罪的現狀和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生理特點,我認為應增設老年人犯罪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諸如設立刑事責任的上限以及對老年人從寬處罰等。理由如下:
第一、老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狀況的限制。生理上,老年人由於機體衰老及腦功能的衰退,各項生理功能及軀體狀況減退,反應事物能力差,活動能力遲鈍。心理上,外源性的不良因素常常會造成老年人的孤獨與寂寞,個人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會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觀,一種無用或不參與社會活動的感覺會進一步加強老年人的悲觀和若有所失的情緒;內源性因素,如老年人喪失了活動能力和臟器功能的衰退可造成抑鬱和顯著的多疑。由於老年人適應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可塑性大大減退,固執任性,敏感多疑,使老年人對意外應激反應耐受性差,極易促發或誘發精神疾患,進而會發生系列的暴力行為。 由此可見,老年人其心理、生理的發展呈現出不穩定性,其責任能力也逐漸減弱,直至衰竭。
第二、從正義和人道的角度而言,老年人其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畢竟比精神正常的成年人要弱。當行為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低時,其反映出的主觀惡性就小,因而社會危害性就相對較小,應考慮從寬處罰。當然,對於違反刑事法律規范,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老年犯來說,其行為往往給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理所應當要對其定罪量刑,以還社會一個正義,平息受害人「受傷的心靈」,以利於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社會道德觀念相契合的目的。但同時,由於犯罪主體的年齡較大,不應對其適用死刑,這既合於中國自古以來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也可以穩定群眾和社會秩序。
第三、從秩序和功利的角度而言,「刑罰是給予拘束自由這樣重大痛苦的措施,其本身並非理想的而是不得已的社會控制手段……即使行為侵害或威脅了他人的生活利益,也不是必須直接動用刑法。可能的話,採取其他社會控制手段才是理想的」。 刑罰的代價從某種程度而言是高昂的,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將老年犯收押在監,對國家、社會也是一筆昂貴的費用。鑒於老年人自身的特點,他們不僅不能創造經濟價值,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照顧他們。從刑罰的經濟性而言,是對國家資源的一種浪費。
第四、從刑罰的目的來看。一般認為,刑罰的目的無非有二,一是特殊預防,二是一般預防。所謂特殊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懲罰改造犯罪分子,預防他們重新犯罪。所謂一般預防,是指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威懾、儆戒潛在的犯罪者,防止他們走上犯罪道路。老年人身心衰弱,其再犯能力較差,無須從肉體上消滅其來達到防止本人重新犯罪的目的。對老年人處以死刑,非但不能有效地警戒社會上的不穩定分子,不能有利於刑罰適用的報應目的的實現,反而讓一般人覺得刑罰過於殘酷,使刑法無法獲得普通民眾的認同,甚至對刑法產生反感、抵觸和對立情緒。
第五、從古今中外的立法實踐來看,不僅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就是我國古代、近代也有一些老年人犯罪的相關立法規定。在從傳統法律向現代法律歷史轉型的過程中,在與世界法律文化接軌的過程中,這種高揚人的主體精神的法律倫理主義,對於建構現代化的法制無疑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而且應該內化為相應的規范與制度。
當然,對老年人犯罪從寬處罰和設立刑事責任年齡的上限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會遇到一些難題,諸如如何確定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還需要多方聯合,共同探討,加以理論化、系統化,使之更具有現實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意)龍勃羅梭著:《犯罪人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高銘暄著:《刑法學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3、趙微著;《俄羅斯聯邦刑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康樹華主編:《犯罪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5、黃京平著:《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⑧ 國際法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要寫哪些內容

法學碩士復論文開題報告要寫的制內容一般包括:
1.選題簡介、目的和意義
2.文獻綜述:(4000字以上,參考文獻45篇以上,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不少於25篇)---各個學校可能有所不同
3.所選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需解決的問題和創新點
4.課題和論文進度安排及預期達到的研究結果
大體都這些內容

⑨ 求自考法律本科畢業論文一篇8000字左右的。寫刑法這一塊的!

首先建議你先列一個提綱,明確自己的目標,到底方向在哪裡,想寫什麼,其實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覺得你很難寫出一整篇論文,都必須要先明確你的論文想說什麼。論文的內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資料呢?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畢業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目錄,正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學校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1.先選好論文問題。
2.找准視角後,選擇多看看相關的資料。
3.列好大綱。
4.填充內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找出創新點。
5.找導師,然後修改幾次,就搞定哈。
是這樣的,論文你應該:
第一,先確定你要寫作的內容(就是你要論述哪方面的內容),建議最好是你結合自身工作方面的內容,或是內容好寫的,不要選題太復雜;
第二,選好要寫的論文題目之後,就要圍繞論文題目從網上多下載一些別人寫的範例論文,把它們逐一進行修改;
第三,修改好別人你認為比較適合你的論文之後,就要把你的實際工作情況填充到你選定的論文里,不斷修改為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論文,反復斟酌好之後;應該就沒問題了,最好還是參考別人的論文後加入自己的內容,這樣既真實又方便你記憶,因為答辯時,老師問你論文內容時你會比較容易。

⑩ 我國刑法中的自首論文開題報告

我國刑法,具體
題目要求才是

熱點內容
安裝空調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16 18:25:45 瀏覽:725
安徽當塗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6 18:00:21 瀏覽:201
法規教育課件 發布:2024-11-16 17:52:09 瀏覽:183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發布:2024-11-16 17:51:28 瀏覽:287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發布:2024-11-16 17:49:38 瀏覽:972
道德具有廣泛 發布:2024-11-16 17:48:15 瀏覽:44
2016年勞動法陪產假 發布:2024-11-16 17:48:10 瀏覽:105
兩高貪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16 17:34:31 瀏覽:980
刑事訴訟法第二第七節 發布:2024-11-16 17:24:22 瀏覽:847
法律法規文本資料庫 發布:2024-11-16 16:53:09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