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信息化依法治國

信息化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2-04-02 09:21:11

㈠ 推行消防監督執法信息化建設有哪些好的做法

一、正確的思想認識,是我們消防執法人的根本要求。 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和人民對消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新時期履行三大歷史使命的客觀需要,是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實施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要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加強思想教育,澄清官兵特別是監督幹部在執法活動中存在的各種錯誤認識和模糊觀念,教育和引導官兵認清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切實擺正位置,用好手中權力,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當好人民的公僕。端正執法思想要努力增強「三種意識」:一是增強責任意識。要深刻領會上級的指示精神,充分認識堅持執法為民既是公安消防部門承擔的職責任務所決定的,又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既是消防工作跨越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人民群眾意願的重要體現。二是增強執法意識。消防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執法人員要轉變思想觀念,克服特權思想,增強執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監督,依法履行消防職權,為企業單位服務,為群眾服務。三是增強服務意識。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消防部門既是直接參與的建設者,更是支持建設的服務者。這是由消防部門的性質、任務和職能決定的。在執法過程中,要突出強化服務意識,主動、耐心、熱情服務,寓服務於執法之中,以自願服務的思想認識來指導執法,用嚴格的執法、科學的執法來實現服務,在執法實踐中忠實實踐胡錦濤總書記「三句話」總要求。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消防部隊必須永遠遵循的宗旨。 公安消防部隊是人民群眾利益的忠實維護者,必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嚴格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做到心裡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人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的指示精神狠抓落實,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誠心誠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一要做到權為民所用。通過開展教育,使廣大官兵充分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群眾賦予的,是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絕不能用來魚肉人民群眾,更不能拿來以權謀私。要端正執法理念,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用好黨和人民群眾賦予消防的權力,嚴格辦事程序,為人民群眾執法、用權、辦實事、做好事,樹立公正文明執法的良好形象。二要做到情為民所系。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開展工作,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以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消防工作和部隊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責任意識不強,公僕意識不牢,群眾觀念淡薄,服務態度差,工作質量低,辦事效率不高的新問題,打牢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實現人民消防為人民。執法人員只有「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真正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才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把服務這件實事做深做細。三要做到利為民所謀。消防部隊作為武裝部隊性質的行政執法力量,作為公安機關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更要充分認識到,權力是人民通過法律賦予的,權力只能用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要堅持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真正使各項工作在執法為民這個層面上紮根進去、體現出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
三、規范執法行為,是當前消防監督的工作重點。當前,公安消防部隊在執法中存在一些問題,突出體現在:執法思想不端正、執法行為不規范、執法形象不文明、執法監督不得力等方面,導致消防監督人員攬權諉責、以罰代管、以情代法、以權謀私、徇私枉法,執法過程中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靠閑散行為和做法時有發生。要緊緊抓住消防監督執法工作中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著力解決實際問題。一要在思想觀念上挖根源。消防執法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主要是由於個別執法人員執法意識淡薄、執法觀念不強造成。要在思想觀念上對照「三句話」總要求和「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要求認真查找有哪些思想觀念不正確、認識不到位的問題,從源頭上消除執法工作的錯誤認識。二要在實際工作上擺問題。要在工作方法、工作作風、服務態度、工作程序等方面認真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查擺執法過程中是否存在執法思想不端正、執法行為不規范、執法形象不文明等問題。同時要深入人民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廣泛徵求群眾對消防執法工作的意見建議。三要在規范執法上見實效。要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對查擺出的問題認真進行剖析,抓緊整改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消防熱點、難點問題。要進一步規范執法工作,研究制定改進消防執法、監督服務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出服務經濟發展及便民、利民、親民的工作舉措,力爭達到手續簡便化、規則公開化、程序規范化、操作科學化,以實際行動塑造消防部隊良好形象,贏得人民群眾的真正擁護和大力支持。
四、創新執法機制,是新形勢對消防監督工作的必然要求。執法觀念的創新,必須以機制創新為前提,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工作方法創新為表現形式,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是機制創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的一些執法機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暴露無疑,阻礙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己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要以改革發展的理念,勇於改革不合時宜的機制體制,創新優化執法機制,提高執法效率,增強執法效果。如通過開展開門評警、開門納諫、聘請廉政監督員和行評代表等活動,增強執法活動的透明度,確保執法工作的嚴格公正。二是制度創新。要本著執法為民,群眾至上的指導思想,從合法性、適用性、有效性等角度對現行規范性文件進行分析,及時提出廢改立的建議。針對執法中存在違反程序的問題,制定保障程序法執行的各種規章制度和處罰辦法,加強執法制度建設,完善執法程序,從源頭上保障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三是方法創新。公安消防部隊的各項工作,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新形勢,要根據全黨工作大局的需要,根據市場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改進工作方法,轉變落後觀念,建立新型體制,履行消防職能。當前,消防執法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很多,傳統的管理方法和執法方式己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要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新辦法、新路子。
五、構建合理的保障體系,是實現消防監督執法的健康發展。 首先要加強主體建設。防火監督幹部是執法工作的主體,提高防火幹部自身素質對進一步加強消防執法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要充實力量。各級公安消防機構要本著加強執法、充實一線的指導思想,把一些德才表現好的幹部調整、充實到消防行政執法崗位上。同時要有計劃地每年從地方院校招收一些消防執法崗位亟需的專業人才,如建築、自動化控制、化工、電氣、法律等大學畢業生充實到消防執法崗位。二要加強培訓。要建立長期的培訓機制,做到崗前、晉職等方面的培訓,同時做好執法人員「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教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增強依法辦事觀念。三要健全制度。建立健全獎懲激勵制度,對執法工作作出貢獻的或執法水平高的應大力提倡,實施獎勵;對平時不注重學習,出現執法錯誤,執法不嚴的要堅決懲處,做到賞罰分明。其次要落實執法責任。進一步完善執法責任體系建設,明確各部門在執法職責許可權的同時,嚴格按照「誰承辦誰負責,誰審核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確定其執法責任,切實做到職、權、責的互相銜接和協調一致。第三要強化執法監督。要深入群眾,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對消防工作提出的合理性意見和建議,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同時聘請消防執法監督員參與消防監督工作,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和幫助,充分發揮對消防工作的監督職能作用,使他們了解消防,宣傳消防,監督消防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規范消防執法工作,群策群力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切實做到「執法為民」,為進一步加強消防監督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群眾基礎。

㈡ 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經歷了那幾次會議最終形成的

第一階段:孕育階段(1978年到1997年):「文革」十年,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十年動亂之後,在總結「文革」深刻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開始探索治國理政的新方法。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強調: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段談話,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確而簡潔地概括為16個字,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民主與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為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論基礎。

第二階段:形成和發展階段(1997年到2012年):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階段:完善階段(2012年至今):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新任務和目標,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實現「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2)信息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解決司法體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制約性、瓶頸性問題,要加強改革的系統性、聯動性,加快司法體制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設等。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更加註重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把法治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㈢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信息化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㈣ 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6個要點: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二要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按照職權法定的原則,對行政權力進行全面梳理,明確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法能夠行使的職權范圍,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三要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層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法律制度,合理、清晰界定政府間事權,強化中央政府宏觀管理、制度設定職責和必要的執法權,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促進政府間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充分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
一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
二要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抓緊建立以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機制,保證法律顧問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堅持「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強化各類決策主體的責任,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切實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一要根據不同層級政府的事權和職能,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加快推進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向市縣下移。
二要推進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重點在食品葯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遊、資源環境、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鄉建設、海洋漁業等領域內推行綜合執法,有條件的領域可以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理順城管執法體制,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建設,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三要完善市縣兩級政府行政執法管理,加強統一領導和協調,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
四要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努力提升執法人員素質和能力。
五要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嚴禁收費罰沒收入同部門利益直接或者變相掛鉤。對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指標,將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與行政執法機關業務經費、工作人員福利掛鉤的,依法嚴格追究責任。
六要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准和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建立銜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對銜接工作的監督,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現象,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

(四)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要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食品葯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社會治安、征地拆遷、勞動保障、醫療衛生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維護法律尊嚴。
二要完善執法程序,通過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的具體操作流程,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及時發現、解決和有效預防執法中的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不文明等問題,有效規范執法活動。
三要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為執法活動提供明確依據,從制度上解決執法不公現象。
四要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建立運行執法信息平台,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
五要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確定不同部門及機構、崗位執法人員執法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執法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一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各監督主體的作用和積極性,完善監督體系,科學設定監督職責,嚴密監督程序,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二要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
三要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四要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切實提高審計機關的履職能力和水平。

(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一要完善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二要依據權力清單,向社會全面公開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推進行政權力的公開化、透明化,加強對行政權力行使的過程監管,防止行政權力肆意膨脹。
三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
四要將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
五要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依法公開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執法結果,強化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六要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平台建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公開內容,創新公開方式,提供便捷的行政管理服務。

㈤ 如何正確理解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一、法治社會的基本認識
法治社會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建設內容被表述是2012年末,與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學界尚無公認的界定,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其一,制度層面的規則系統。包括國家正式的法律法規、社會自治規則及習慣等規則系統。法治社會之 「法」,在構成上是多元的,既包括正式規則,也包括自治性規范,還包括無形的規則。因此,其范疇有別於其他領域的法。其二,心理層面的認同。即社會群體和成員對規則的理念和精神上的認同,並自覺服從與踐行的習慣。其三,秩序層面的運行。表現為社會各類組織、成員與國家各職能部門間形成自治與統治的分工協作,形成共治的秩序。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關系: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既相對獨立又密切互構,而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關鍵環節,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核心力量(或主導力量)。
從一體建設的三極來看法治的重點不同:法治國家強調權力控制;法治政府強調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法治社會強調人權保障、社會自治。
二、我國法治社會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自依法治國戰略實施以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已有了一定基礎,但法治社會建設仍是一個短板。法治社會建設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兩大方面:
(一)法治精神的全面缺乏
一些領導幹部缺乏法治思維,濫用行政權、司法權侵犯公民合法權益;尤其是強勢群體帶頭違法對法治精神的破壞極大;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鬧不信法」;全社會「敬法」氛圍淡薄,鑽法律空子、「法不責眾」心態普遍。
(二)現行普法模式的落後和低效
實施普法已近30年,但從基層反映看,當前的普法模式仍舊偏向於單向的法律知識「灌輸」,並且普遍存在著形式主義做法,嚴重影響普法的實效。
三、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路徑
(一)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1.抓「大」和抓「小」並舉,培養全民法治意識
首先,抓「大」,即注重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法治信仰的培養。這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關鍵。其次,抓「小」,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進中小學課堂和教材。
在普法中要區分兩個重點:對公民普法要以樹立依法維權意識為重點;對公職人員普法應以嚴格依法為重點。
2.創新法治宣傳教育形式(針對以往普法的方法單一、形式主義問題)
首先,注重「參與度」與「互動性」。讓公眾參與法治各環節,在互動中放大宣傳教育效應。其次,從宣傳方式看,由單向灌輸向「整合性」「創新性」方式轉變。「整合性」即把普及法律知識與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傳與法治實踐、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重視法治示範創建活動。「創新性」增強新媒體作用,以多元、靈活方式創新普法的形式和內容。
3.以剛性約束培育法治精神
除了宣傳倡導,還須依靠剛性的約束機制和信息化手段。如通過公正宣判和以案說法等制度設計形成對全社會的威懾力和正向引導,培養全民守法意識。
(二)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內在要求,法治化程度越高,社會治理越接近善治。
首先,在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各領域深化依法治理。旨在支持各類社會主體依法自我約束、自我管理。
其次,發揮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依法治理不僅要依據法律法規,也要依靠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即硬法和軟法並用。
再次,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以一個自然段的文字來闡述社會組織如何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
為使公民信法、守法,就須以好的服務使民眾親法。為此要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從服務層面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四)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
首先,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為最大限度預防矛盾發生,要完善兩個機制: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民主決策的法定程序機制。為了最大限度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要創新和發揚「楓橋經驗」。其次,充分發揮不同糾紛解決制度的優勢。如發揮人民調解的民間性、成本低、方便快捷等特色;發揮仲裁的中立性、保密性和專業性特點。再次,建立完善各種糾紛解決制度的有機銜接、相互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和網路來強化糾紛解決的效果。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有豐厚的法治土壤,其中應蘊藏著全民知法、信法、用法、守法的養料,這就是我們要建設的法治社會。

㈥ 國鐵集團信息化建設堅持三統一原則三統一是指什麼

摘要 「三統一」指的是:

㈦ 如何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自覺為全面依法治國做貢獻

一、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自覺為全面依法治國做貢獻就要深刻領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領會過去一年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領會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部署、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抓好全國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推動司法行政工作實現新發展。
1、要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謀劃和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切實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堅持把司法行政工作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來推進,堅持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努力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法律服務和保障。
2、要努力服務全面深化改革。緊緊圍繞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扎實做好法律服務工作,為簡政放權、投融資體制、價格、財稅體制、金融、國企國資改革,為外貿轉型升級、有效利用外資、實施走出去戰略、多雙邊和區域開放等提供法律服務。
3、要努力服務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培育消費增長點、公共產品投資、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區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創新,廣泛深入開展專項法律服務,積極為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工作等提供法律服務。
4、要努力服務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大力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大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健全便民服務機制,滿腔熱情地做好維護群眾權益各項工作。
5、要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認真做好監獄、戒毒、社區矯正、法治宣傳教育、人民調解、司法行政基層基礎等工作,深化依法治理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6、要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深化監獄制度改革,健全社區矯正制度,深化律師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研究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完善司法協助體制,健全完善司法行政體系,認真做好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
7、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完善司法行政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確保司法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時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大力推進司法行政政務公開、獄所務公開、執業信息公開,加強執法執業信息化建設,健全完善執法執業公開、公示制度,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

㈧ 依法維護網路安全,是全面推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11月24日,首屆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劉雲山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劉雲山指出,互聯網的互聯互通,給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給社會進步注入巨大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學習交流、購物娛樂、創業興業,上網用網、在線互動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狀態。在充分享受互聯網種種便利的同時,要清醒看到網路攻擊、網路詐騙、網路侵權時有發生,網上黃賭毒、暴力恐怖以及網路謠言等有害信息屢禁不止,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損害人民利益。維護網路安全、規范網路秩序、凈化網路環境,已成為廣大群眾的共同呼聲。

熱點內容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
銀行法治課件 發布:2025-01-20 14:45:44 瀏覽:378
廊坊市法院 發布:2025-01-20 14:30:41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