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重慶市行政立法

重慶市行政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4-02 14:25:34

A. 重慶市依據市委關於加強法治和德治工作的實施意見保證公正司法深入推進以什麼

摘要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圍繞黨中央、國務院 決策 部署 和市委工作要求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動出台《 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 《重慶市社會信用條例》 等地方性 法規 7 件,制定《重慶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法》《重慶市輻射污染防治辦法》等市政府規章 9 件.進一步完善 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 . 發布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清單 , 完成

B. 重慶市徵收相關法律法規條例

為規範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重慶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關於《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為規範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現公開徵求《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希望廣大市民和相關單位積極獻言獻策並於2017年2月24日前,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
(一)直接在本網站留言;
(二)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
(三)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重慶市兩江新區星光大道96號土星商務中心B2幢,重慶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城鄉建設法制處(郵編:401121)並請在信封上註明「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字樣。
附件:1.《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
2.關於《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
重慶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2017年1月25日
(聯系人:黃園,)
《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範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及時合理、公平補償的原則。
第四條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指導與監督。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轄區內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人力社保、民政、市政、公安、教育、衛生計生、工商、食葯監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相關工作。
第五條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應當設立房屋徵收事務機構。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並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徵收工作經費,不得在房屋徵收補償費用中列支。
第六條從事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相關法律知識和業務,依法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
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
第七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
第二章徵收決定

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房屋的,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專項規劃,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統籌資金、房源,合理制定本地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項目年度計劃,報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政府確定的建設項目組織實施單位向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提出啟動房屋徵收程序,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發展改革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意見;國土資源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意見;城鄉規劃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符合城鄉規劃的意見並附具擬徵收范圍紅線圖;專項規劃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符合專項規劃的意見;
(二)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的,還應當提交發展改革部門出具的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的意見;
(三)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經審查後,對房屋徵收事項符合法定條件的,報請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查確定房屋徵收項目和徵收范圍。
第十一條徵收項目及徵收范圍確定後,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徵收范圍內,不得實施下列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當增加的費用不予補償:
(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經鑒定的危房解危改造除外);
(二)改變土地房屋用途,轉讓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或者設定其他權利;
(三)以徵收范圍內的房屋為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申請辦理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其他組織的設立或者變更登記;
(四)其他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
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徵收項目、徵收范圍及前款所列事項在徵收范圍內公布,並書面通知教育、城鄉規劃、公安、市政、工商、食品葯品監管、不動產登記等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
暫停辦理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暫停期滿,未下達徵收決定的,通知自動失效。
第十二條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被徵收房屋的用途、建築面積等信息,以房屋權屬證書記載為准;房屋權屬證書與不動產登記簿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三條未經登記建築按照下列規定認定及處理:
(一)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當事人應當予以配合;
(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國土房管等相關部門對調查結果進行認定;
(三)對認定為合法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違法建築不予補償,由相關部門依法拆除;臨時建築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自行拆除,經認定為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可結合剩餘期限予以適當補償。
第十四條房地產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會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組織召集被徵收人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多數決定、隨機選定應當由公證機關予以公證。
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可以公布社會信譽好、綜合實力強的二級以上房地產評估機構名單,供被徵收人選擇。各區縣(自治縣)不得擅自設定評估機構參與的准入條件。
第十五條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受委託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提供被徵收房屋及產權調換房屋情況等資料,房地產評估機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進行實地查勘,被徵收人應當提供或者協助收集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所必需的資料。
由於被徵收人的原因不能實地查勘被徵收房屋內部狀況的,經房屋徵收部門、房地產評估機構和無利害關系的第三人見證,可以參照同類建築中與被徵收房屋位置相鄰、戶型結構相似、面積大小相近的房屋進行評估,並在評估報告中說明。
被徵收人提供虛假資料或者不協助實地查勘而造成評估失實的,造成損失的自行承擔,並返還不當得利。
第十六條在房屋徵收決定作出前,房地產評估機構依據相關規定對徵收范圍內的房屋價值和擬產權調換房屋價值進行預評估,為制訂徵收補償方案提供參考依據。預評估報告不得代替房屋徵收評估報告。
第十七條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論證後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徵收補償方案應當包括徵收范圍、簽約期限、徵收實施單位和評估機構、徵收補償方式、評估機構提供的預評單價和產權調換房屋情況、徵收個人住房保障、補助及獎勵辦法等內容。
第十八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予以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徵收房屋的,過半數被徵收人在徵求意見期限內對徵收補償方案提出異議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九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結合舊城區改建的實際,劃定相應片區,由房屋所有權人提出申請,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實行預徵收。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制定預徵收補償方案,與該地段房屋所有權人簽訂附生效條件的補償協議。附生效條件的補償協議簽約率達到100%後,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下達徵收決定,附生效條件的補償協議正式生效。
第二十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第二十一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落實徵收補償費用和產權調換房屋。
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使用。
產權調換房屋應當為產權明晰、質量合格的現房或者取得預售許可證的商品房。
徵收決定作出之前,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書面通知不動產登記部門暫停辦理產權調換房屋的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轉移和其他權利設定,直至該項目實施完畢。
第二十二條主城區內被徵收人戶數在100戶以上或者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作出徵收決定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徵收補償方案、方案論證意見、資金和房源情況等相關資料報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三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相關規劃和計劃、房屋調查登記、徵收補償方案徵求意見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情況,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被徵收人戶數在100戶以上或者被徵收房屋建築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應當經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第二十四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在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5個工作日內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二十五條徵收決定公告後,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將分戶的初步評估結果向被徵收人公示3日,並安排負責房屋徵收評估項目的估價人員進行現場說明解釋。對被徵收人反映確屬有誤的部分,估價人員應當現場予以記錄,房地產評估機構應當修正。
第三章徵收補償

第二十六條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獎勵和相關費額標準的具體辦法。
第二十七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取得備案證明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第二十八條房地產評估機構依法獨立、客觀、公正開展評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法干預徵收評估活動。
房地產評估機構出具虛假或者重大差錯評估報告、採取虛假宣傳拉票賄票等不正當手段承攬徵收評估業務或者違規轉讓受託徵收評估業務的,按規定記入信用檔案。
第二十九條房地產評估機構在分戶初步評估結果公示期滿後,應當向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提交被徵收范圍內的整體評估報告和分戶評估報告。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轉交分戶評估報告。
第三十條被徵收人或者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10日內,書面向房地產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
原房地產評估機構應當自收到書面復核評估申請之日起10日內對評估結果進行復核。復核後,改變原評估結果的,應當重新出具評估報告;評估結果沒有改變的,應當書面告知復核評估申請人。
被徵收人或者房屋徵收部門對原房地產評估機構的復核結果有異議的,應當自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10日內,書面向市房地產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被徵收人對鑒定結果仍有異議的,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處理。
第三十一條市國土資源和房屋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成立房地產評估專家委員會,對徵收評估復核結果進行鑒定。
評估專家委員會由房地產估價師以及價格、房地產、土地、城市規劃、法律等方面的專家組成。
第三十二條徵收評估費用由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承擔,評估費用應當根據徵收項目規模、服務內容確定,原則上不超過被徵收房屋評估價值的千分之五。
鑒定費用由鑒定申請人承擔,但鑒定結論改變原評估結果的,鑒定費用由原房地產評估機構承擔。鑒定收費按照政府指導價執行。
第三十三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產權調換且改建地段具備條件的,城鄉規劃部門應當將產權調換房屋的面積、戶數、戶型納入建設項目規劃條件。
第三十四條產權調換房屋轉移登記實行並案辦理,按照相關規定減免相關契稅和規費,其中不補價差的免徵契稅,補價差的以所補差價為計稅依據,按規定適用稅率徵收契稅。
對被徵收個人簽訂徵收補償協議取得貨幣補償款,免徵個人所得稅。對被徵收個人因徵收選擇貨幣補償用以重新購置房屋的,購置價款未超過補償款總額的部分免徵契稅。
對被徵收企業簽訂徵收補償協議取得徵收補償款的,按照相關規定減免土地增值稅等稅費。
第三十五條被徵收住宅建築面積公攤系數在15%以下的,按15%的公攤系數計算應補償的住宅建築面積,被徵收住房建築面積公攤系數在15%以上的,按實際公攤系數計算房屋面積予以補償。
實行產權調換的住宅,產權調換房屋公攤系數超過15%的,其超過部分所對應的公攤面積由徵收人承擔購房費用;產權調換房屋公攤系數在15%以內,所對應的公攤面積由被徵收人承擔購房費用。
第三十六條徵收范圍內的個人住宅,經審查公示,以產權戶為單位,在徵收項目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通知發布之日前家庭實際居住且在他處無住宅的,按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實施補足後,家庭人口在2人及以下,被徵收住房建築面積不足30平方米,按建築面積30平方米給予補償;家庭人口在3人以上,住房建築面積不足45平方米,按建築面積45平方米給予補償。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第三十七條徵收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的,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產權單位完善補償協議,產權單位應當督促公房承租人按期搬遷。
徵收直管公房實行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由原公房承租人優先承租;實行貨幣補償的,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與產權單位完善補償協議,產權單位給予公房承租人補償。
徵收自管公房,產權單位應當書面明確被徵收房屋的處置意見,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按處置意見完善補償協議。
第三十八條徵收非住宅的,經被徵收人申請,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結合產權調換房源實際情況統籌考慮,提供非住宅或者住宅房源供被徵收人選擇,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符合產業園區政策情況的,鼓勵非住宅房屋被徵收人進入產業園區安置,並享受產業園區范圍內相應的優惠政策。
第三十九條徵收非住宅的,對因徵收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給予補償。被徵收人選擇貨幣補償的,按房屋評估價值的6%一次性給予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選擇產權調換的,每月按房屋評估價值的5‰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停產停業期限按協議約定計算。提供了臨時周轉房的,不支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過渡期限延長的,自逾期之月起每月按房屋評估價值的5‰加付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在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前,被徵收房屋用於生產製造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標准可以適當提高,提高額度原則不得超過規定補償額的50%。
未經批准擅自改變房屋用途的,房屋所有權人、房屋坐落與工商、稅務登記的證明一致,暫停辦理通知公布前連續合法經營,並能夠提供2年以上納稅記錄的,停產停業損失可以結合實際用途按本條規定給予補償。
第四十條徵收補償涉及企業的設施設備,搬遷後不喪失使用價值的,其搬遷補助費按所搬遷設施設備評估凈值的10-20%計算;搬遷後喪失使用價值的,參照評估凈值補償,其設施設備由被徵收人自行拆除處置。
對設施設備進行補償的,企業應當提供與現場設施設備品牌、編號等情況吻合的憑據;不能提供或者提供的憑據不符的,房地產評估機構應當在評估報告中說明。
第四十一條徵收范圍內,以產權戶為單位,建築面積總和與土地使用權面積比值小於1的,對土地使用權面積大於建築面積總和部分,應當根據土地供應方式、土地性質、土地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進行評估並依法予以補償。
第四十二條在房屋徵收公告和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由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簽訂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應當明確以下內容: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
第四十三條徵收補償協議訂立後,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協議約定及時履行補償義務。未履行補償義務的,被徵收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被徵收人應當及時履行搬遷義務;有實際使用人的,被徵收人應當督促實際使用人按期搬遷。被徵收人、實際使用人超過搬遷期限未履行搬遷義務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第四十四條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後,被徵收人應當將被徵收房屋的房地產權證等權屬證明一並交回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及時移交不動產登記部門依法辦理權屬登記。
被徵收房屋被依法強制執行的,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應當通知不動產登記部門,由不動產登記部門依法及時辦理權屬登記。
第四十五條區縣(自治縣)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
補償決定應當公平,包括本條例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實際使用人和所有權人不一致的,應當告知實際使用人搬遷期限等事項。
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六條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發出催告通知。被徵收人在催告通知送達10日後仍未履行義務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七條被徵收居民遷出原地後的義務教育入學,徵收之時可一次性選擇6年內繼續在原戶籍所在地按原招生辦法入學,或者在遷入產權調換房屋的戶籍所在地教育部門劃片招生的就近學校入學。
公安、民政、人力社保、衛生計生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相關因徵收而遷出原地居民的公共服務保障等工作。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有關部門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公共利益的項目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
(二)違反公示、公告、徵求意見、聽證、評估等房屋徵收法定程序的;
(三)違規干預評估活動和評估結果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四十九條被徵收人在暫停辦理通知公布後採取新建、擴建、改建房屋,違規改變用途和遷入設施設備,或者採取偽造變造不動產登記資料、設施設備銘牌等方式騙取徵收補償費用的,依法追繳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附則

第五十條本條例所涉及的有關名詞解釋:
(一)直管公房:是指由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者政府授權管理單位依法直接管理的國有房屋;
(二)自管公房:是指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投資建設自行管理的房屋;
(三)公房承租人:是指執行政府規定租金標准與公有房屋產權人或者管理人建立租賃關系的房屋使用人。
第五十一條徵收補償決定、分戶評估報告、催告通知等徵收法律文書應依照有關規定轉交或送達當事人。被送達人拒絕簽收的,由無利害關系第三人到現場見證,採用拍照或者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現場張貼法律文書,即視為轉交或送達。
第五十二條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授權的收購單位,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實施收購的,其補償價格的形成應當參照我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五十三條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拆遷許可的拆遷項目和依法下達徵收決定並公告的徵收項目,按原規定辦理。
附件2

C. 下列哪些行政機關具有行政立法權( ) A教育部B重慶市人民政府C慶鄭州市人民政府D開封

abc是。具體可抄見參考。那個d我看不清楚,開封後面是啥。
具體解釋: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將行政立法權賦予特定的行政機關: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部符合)
2、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重慶肯定是,而河南鄭州也是)
3、經權力機關特別授權,某些經濟特區的市人民政府也擁有行政立法權。(如果同類題有深圳,澳門也是,注意)
那個如果是d開封人民政府那也不是

D. 重慶市司法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重慶市司法局設11個內設機構和政治部:
(一)辦公室。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負責機關日常工作的協調和督查;承擔信息、統計、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外事等工作。
(二)研究室。負責擬訂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和理論研究;負責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發展重大問題調研和決策建議;負責重要文件起草工作。
(三)法制處。負責指導監督本市司法行政系統法制工作,起草司法行政地方性法規、規章;負責對本市司法行政系統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核;負責司法行政系統執法監督檢查;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司法救助等法律事務;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登記工作。
(四)法制宣傳處。擬訂全市法制宣傳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法制宣傳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負責法制建設和依法治市的對外宣傳、交流工作;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宣傳和新聞發布工作。
(五)律師公證工作管理處。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公證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負責律師機構、律師執業證的審批登記,公證員執業證書的審核和頒發;負責管理公證機構設立、變更與注銷;負責管理在渝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組織開展律師、公證組織及業務的對外合作和交流;負責對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和律師、公證員違法違紀執業行為的調查處理;指導監督企事業法律顧問工作。
(六)法律援助工作管理處。指導監督法律援助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負責法律援助機構、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指導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組織法律援助工作的對外交流、協作和業務培訓。
(七)基層工作管理處。指導區縣(自治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司法助理員隊伍建設;指導監督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負責本市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年檢、注冊工作;負責對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違法違紀執業行為的調查處理。
(八)社區矯正工作管理處。負責貫徹執行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法律法規及政策;擬訂本市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規劃和計劃;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解決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指導區縣(自治縣)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
(九)司法考試處。承擔本市國家司法考試的組織實施工作;負責本市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工作;開展司法考試的理論研究和對外交流;指導司法行政系統法學教育工作;參與指導面向社會的法學教育和司法行政系統高等職業教育工作。
(十)司法鑒定工作管理處。負責本市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的審核登記、資質管理以及對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和鑒定人進行業務指導、監督檢查等工作;負責對司法鑒定機構及司法鑒定人違法違紀執業行為的調查處理。
(十一)計財裝備處。指導司法行政系統財務、物資裝備和基本建設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中央政法補助專款和基建投資以及市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槍支、彈葯、服裝、警車配備工作;指導監督監獄、勞教系統固定資產投資和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財務、國有資產、裝備等管理工作。政治部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領導班子、幹警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負責司法行政系統機構編制、幹部人事工作;負責監獄、勞教單位正處級領導幹部的考察任免、副處級領導幹部職務任免備案工作;承擔司法行政系統警務管理和警務督察工作;負責本系統專業技術職務的資格評審、聘任和管理工作;負責機關和司法行政系統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下設幹部人事處、警務處(警務督察大隊)、組織培訓處。
市司法局紀委與市監察局派駐監察室、審計處合署辦公負責司法行政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紀檢監察工作;負責受理查處機關及所屬單位有關人員違法違紀案件;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和監獄、勞教單位領導幹部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人員工作處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指導所屬單位離退休人員工作。

E. 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條例全文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2010〕第23號
《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已於2010年7月23日經重慶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0年7月23日
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參與權、受保護權、受教育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應當得到特殊、優先保護。
第三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各級國家機關、武裝力量、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依法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各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在處理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事務時,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等狀況,了解和聽取未成年人的意見。
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勸阻、制止或者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控告。
第四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引導、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掌握基本的生存和應對意外事件的常識,了解與自身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抵制不良行為、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對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未成年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或者申請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五條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由本市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並組織實施。
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其年增長幅度應當不低於當年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
第六條 市和區縣(自治縣)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協調機構,其日常工作由同級共產主義青年團委員會承擔,並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協調機構由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單位負責人組成。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人員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協調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並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監督;
(二)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三)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四)接受有關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控告,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提出處理意見或者移送有關部門查處;
(五)組織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調查研究,向有關主管機關和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六)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驗交流和學術研討,宣傳和推廣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有益經驗;
(七)制定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制度;
(八)對本級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成員單位和下一級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協調機構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年度目標任務考核,並納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目標考核。
第七條 文化、教育、工商、公安、通信、食品葯品、價格等主管部門、文化執法機構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司法機關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建立信息共享、聯合執法、責任倒查等工作機制,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對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組織或者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給予表彰、獎勵。
第三章 家庭保護
第八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家庭中的其他成年人應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教育予以協助。
第九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有關單位和組織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導,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健康思想、良好行為和科學方法教育、影響未成年人。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接受義務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使其輟學。
對曠課、放棄正常學習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學校共同教育,督促其返校就讀。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女性未成年人、未成年的殘疾子女、繼子女、養子女、非婚生子女、父母離婚後隨其中一方生活的子女,應當依法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不得歧視、傷害、虐待或者遺棄。
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結合未成年人的生理發育、心理發展狀況,進行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導,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或者同居,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引導和監督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審慎開通移動通信終端上網接入服務,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第十四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房屋裝修、車輛駕駛、電器使用、食品葯品使用等方面不得違反有關規定或者技術規范,防止對未成年人造成人身損害。
第十五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監護職責時,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並將委託監護情況告知未成年子女所在學校和戶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
委託監護應當充分考慮受委託監護人的家庭環境、經濟狀況、道德品質等基本情況,並應當聽取未成年子女的意見。
父母應當與未成年子女、受委託監護人、學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保持經常聯系,關心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和健康,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第十六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以未成年人有違法犯罪行為而拒絕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對有違法行為屢教不改或者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配合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進行幫助和教育,並送專門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第十七條 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父母及其他監護人應當予以制止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或者單位應當依法查處,辦理結果應當答復報告人並抄報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
第四章 學校保護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責任制度,保持與未成年學生家庭、所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相關單位的聯系,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納入對學校的考核范圍。
第十九條 學校應當將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配備法制副校長或者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未成年學生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等專題教育活動。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未成年學生在戶籍所在地、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居住地就近入學。
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迫使未成年學生退學或者停止接受義務教育,不得違反國家和本市規定收取費用,不得違反法律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二十一條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和監護服務工作,外出務工人員子女集中的地區每個鄉鎮應當建立寄宿制學校,在鄉鎮、村社推行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子女託管服務機構,並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未成年學生給予寄宿費用減免或者資助。
鼓勵社會捐資支持寄宿制學校和託管服務機構建設。
第二十二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時開展青春期教育和社會生活指導,配備心理健康輔導員,提供心理健康輔導。
第二十三條 學校應當確保課業量與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學校應當保證未成年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課外文化、體育、科普等活動,保障未成年學生的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
學校應當建立管理制度,規范學生在校園內使用移動通訊工具的行為,並向學生宣傳關於互聯網的法律法規,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
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學生參加商業性活動或者與未成年學生年齡、身心健康等不相適應的其他活動。
第二十四條 學校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身體有殘疾的未成年學生,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二十五條 學校的服務設施建設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准。
學校應當保障校舍和其他校內設施的使用安全,定期檢查維修,消除安全隱患。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證未成年學生的飲食安全。
第二十六條 學校應當建立校園安全制度,配備安保人員,實行校外人員入校檢查登記,及時制止危害、侵害未成年學生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
學校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校園及其周邊治安工作,發現違法犯罪行為應當及時制止,並向公安機關報告。
公安機關應當建立校園及其周邊治安管理制度,建設中小學校、幼兒園周邊公共視頻監控系統和報警系統,及時處理校園及其周邊治安事件。
第二十七條 學校應當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開展針對各種災害、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人身傷害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應急演練每學期不少於一次。
發生突發事件和未成年人人身傷害事故時,應當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
第二十八條 學校的文化、體育設施應當在教學時間和課余時間免費向本校未成年學生開放;寒暑假、公休日、節假日期間,學校的文化體育場所、互聯網上網設施應當向本校未成年學生免費開放,相關費用由財政適當補助。
第二十九條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的處分,應當聽取未成年學生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陳述、申辯,並給予答復,同時在處分決定中說明是否採納的理由。
受處分後有改正表現的,學校應當在其畢業前將處分記錄從個人檔案中消除。受處分較輕的,不記入個人檔案。
第三十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規劃、設置專門學校,並將其納入普通學校序列。專門學校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專門學校的教育和管理提供指導。
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學校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由其父母、其他監護人或者所在學校申請,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准,送專門學校接受教育和矯治。
未成年學生被送到專門學校後,原就讀學校應當為其保留學籍,其專門學校學習經歷不記入個人檔案。專門學校學生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專門學校應當保證未成年學生完成義務教育,開展心理輔導,矯治不良行為,並根據社會需要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第五章 社會保護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社會各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科普知識宣傳,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成長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社會氛圍。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工作制度,公開聯系方式,受理投訴和提供法律、心理咨詢等服務。
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和個人為未成年人開展生理、心理和法律咨詢等服務工作,或者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經費、場所、人員等資助。
第三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未成年人的科技、文化、體育、娛樂場所等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城鄉總體規劃,規劃草案應當徵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至少應當建設一個區域性、綜合性青少年活動中心。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設未成年人課外活動場所和設施。
未成年人科技、文化、體育、娛樂場所、設施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和健康標准,建設者、管理者和經營者應當定期對未成年人活動場所、設施進行維護,消除安全隱患。
第三十三條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公園(植物園)、除文物建築類和遺址類外的博物館、紀念館以及公益性互聯網上網設施等活動場所,應當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公益性的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應當向學校或者社會團體組織的未成年人集體參觀和隨家長及其他監護人參觀的未成年人免費開放。
體育場館、動物園以及非公益性的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文物建築類和遺址類的博物館、影劇院對未成年人實行至少半價的票價優惠。
第三十四條 中小學校園周圍二百米范圍和居民住宅樓內不得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
中小學校園門口五十米范圍內不得擺攤設點和從事妨礙教學秩序和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其他營業活動。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接納未成年人。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入口及其他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標志。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實行有效身份證件實名登記制度。
第三十五條 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圖書、報刊、影視節目、音像資料、電子出版物。出版、播映不適宜未成年人閱讀、觀看的圖書、報刊、影視節目、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應當在醒目位置標識警示說明。
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有害信息。
網路服務提供者、相關監管部門應當依法對互聯網信息進行管理和監督。
第三十六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或者提供煙酒;彩票銷售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彩票和兌付獎金。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煙酒經營及彩票銷售場所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和彩票的標志。
第三十七條 生產、銷售用於未成年人的食品、葯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不得有害於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如需要標明注意事項的,應當在顯著位置用中文標明。
第三十八條 衛生部門和學校應當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條件,宣傳衛生保健知識,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對於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逐步擴大免費預防接種的范圍。
衛生部門應當對學校衛生保健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協助學校開展對未成年學生的體檢工作。
第三十九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違背法律規定,開拆或者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手機簡訊等個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第四十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組織、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乞討、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或者進行違法犯罪活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設立救助場所,對孤兒、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在臨時監護期間,民政部門應當及時查明其監護人,並負責交送其監護人。暫時無法查明的,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養。
第四十一條 解除羈押、服刑期滿、解除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歧視或者阻撓。
第六章 司法保護
第四十二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在司法活動中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進行有效矯治,防止其重新違法犯罪。
第四十三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案件。
對羈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成年人分別關押。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規被處以行政拘留或者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應當在專門場所執行。
第四十四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證人時,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到場。無法通知或者通知後不到場的,應當通知未成年人所在學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人民團體、法律援助機構派人到場。
第四十五條 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未成年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應當嚴格執行不公開審理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被害人為未成年人的性侵害案件,人民法院一律不得公開審理,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當給予被害人特別保護。
第四十七條 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可以自行或者委託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社會調查。學校、有關社會團體組織、辯護人也可以進行社會調查。
學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有關人員應當配合社會調查,如實提供未成年人的有關情況。
社會調查內容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犯罪前後的表現等,調查材料可以作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是否逮捕、提起公訴和判處刑罰的參考依據。
調查材料不得向社會公布。
第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離婚雙方因撫養未成年子女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應當聽取有表達意願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見,根據保障子女權益的原則和雙方具體情況依法處理。
第四十九條 刑罰執行機關應當根據服刑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情況,完善管教措施,開展幫教工作。
第五十條 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報道,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五十一條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社會團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和各有關單位應當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做好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正、挽救工作。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其他家庭成員或者所在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制止並向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處理並給予勸誡、批評教育;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撫養義務,由其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誡、制止;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拒不改正的,未成年人的親屬或者就讀學校、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撤銷其監護人資格,人民法院撤銷原監護人監護資格後,應當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人資格的原監護人仍應當支付未成年人的生活費用。
第五十三條 學校教職員工對未成年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損害未成年學生人格尊嚴等行為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規定給予處分。造成民事損害的,應當依法賠償;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由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活動場所免費或者優惠開放規定的,由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 對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未落實身份證登記制度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其中有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情形的,由文化行政執法機構依法查處。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文化行政執法機構依法予以取締,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市政、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移除,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在本條例施行前已經設置的,應當在三個月內遷移或者停業。逾期未遷移或者停業的,依照前款給予處罰。
第五十七條 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未在入口及其他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限入標志的,由文化行政執法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未在入口及其他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的,由文化行政執法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八條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違法接納未成年人的,文化行政執法機構按照以下規定予以處罰,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一)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六個月;
(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款;一次接納兩名以下未成年人的,依法責令停業整頓三十日;一次接納三名以上未成年人或者一年內累計兩次接納未成年人的,依法吊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三)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國家節假日外接納未成年人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三個月。
第五十九條 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圖書、報刊、音像資料、電子出版物或者網路信息等的,由公安機關、文化執法機構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出版、播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不適宜未成年人閱讀、觀看的圖書、報刊、影視節目、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及網路信息,沒有在醒目位置標識警示說明的,由文化行政執法機構依法查處。
第六十條 組織、教唆、脅迫未成年人乞討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脅迫、誘騙未成年人進行殘忍、恐怖、色情表演的,由公安機關、工商行政主管部門依照職責分別責令停業整頓,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煙酒、彩票銷售場所未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彩票標志的,由煙草、酒類、民政、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的,由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酒類行政主管部門處以二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
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向未成年人出售彩票的,由財政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彩票代銷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彩票的,由民政部門、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二條 向未成年人發送有害信息的單位、個人,由公安等職能部門按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六十三條 泄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文化行政執法機構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有以下情形的,相關部門應當實施行政問責,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其主管部門或者監察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批准不符合法定設立條件的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電子游戲場所的;
(二)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舉報、通報不及時查處或者不予依法查處的;
(三)為違法經營場所通風報信的;
(四)對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人進行打擊報復的;
(五)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五十條規定未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
(六)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所稱的學校,是指各級人民政府設立或者政府相關部門根據職權批准設立的全日制小學、全日制普通中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門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托兒所以及其他承擔未成年人教育任務的機構。
第六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29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的《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辦法》同時廢止。

F. 重慶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的職能職責

(一)調查研究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建設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推進依法行政的具體措施和工作建議,經市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協助市政府領導辦理行政管理涉法工作事項,為市政府領導依法行政和科學民主決策提供法制服務;對區縣(自治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依法行政工作和政府法制工作進行指導。
(二)承擔統籌規劃市政府立法工作的責任,擬訂市政府立法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經市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督促指導。
(三)承擔審查市政府各部門報送市政府的法規、規章草案的責任;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重要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承辦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草案意見徵求和反饋工作。
(四)承辦市政府規章的立法解釋和地方性法規授權市政府的執行性解釋工作;承擔法律、法規、規章實施中的指導和爭議的協調、處理工作。
(五)承擔區縣(自治縣)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規范性文件的審查登記責任,並對區縣(自治縣)政府的規范性文件審查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六)承擔行政執法監督和指導責任,按照市政府部署,檢查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組織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承擔行政執法培訓和行政執法資格管理責任,監督指導全市行政執法活動。
(七)承辦市政府管轄的行政復議、行政賠償案件;受市長委託參與行政訴訟活動;對區縣(自治縣)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八)組織清理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編輯出版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匯編正式版本;組織翻譯和審定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外文文本。
(九)開展政府法制理論、政府法制工作研究和宣傳,開展對外法制業務交流;聯系市政府法律顧問、市政府立法評審(復議咨詢)委員。
(十)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G. 求最近幾年頒布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重慶的地方性法規及軌跡國際公約各三條,完整的話會增加懸賞

2013年頒布的法律文件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4-01-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適用質證程序審理國家賠償案件的規定
2013-12-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2013-11-29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11-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10-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事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如何計算的批復
2013-10-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2013-09-1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9-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路查詢、凍結被執行人存款的規定
2013-09-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自賠案件程序的規定
2013-08-1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7-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
2013-07-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海事法院可否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問題的批復
2013-06-2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6-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13-06-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出口信用保險合同糾紛案件適用相關法律問題的批復
2013-05-0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5-0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4-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決定
2013-04-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4-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97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十批)的決定
2013-04-0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廢止1997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制發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決定
2013-04-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強制拆除問題的批復
2013-04-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13-02-0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1-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第九批)的決定
2013-01-2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廢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制發的部分司法解釋和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決定
2013-01-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13-01-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3-01-0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01-04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重慶法院司法拍賣機構名單2014年度》的通知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民事執行中評估、拍賣
工作的規定(試行)》的通知

H. 國務院批准18個較大城市具有立法權,是哪幾個

分別為:吉林市、唐山市、大同市、包頭市、大連市、鞍山市、邯鄲市、本溪市、撫順市、齊齊哈爾市、青島市、無錫市、淮南市、洛陽市、寧波市、淄博市、蘇州市、徐州市。

「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是為了解決地級市立法權而創設的。一旦獲得「較大的市」地位,就擁有了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權。

國務院共四次審批了共19個「較大的市」。其中,重慶因升格為直轄市而不再是「較大的市」,所以目前國內實際存在的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只有以上18個。

(8)重慶市行政立法擴展閱讀: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2、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2014年8月25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出,除省會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外,其他設區的市均享有較大的市地方立法權。

草案對地方立法權的范圍限製作出規定: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

熱點內容
大型社會活動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6 16:32:45 瀏覽:922
法院等級保護 發布:2024-11-16 16:31:42 瀏覽:378
民法典網賭 發布:2024-11-16 16:24:39 瀏覽:181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條件是 發布:2024-11-16 15:54:15 瀏覽:97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