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行政程序法立法方式

行政程序法立法方式

發布時間: 2022-04-02 18:52:07

① 我國的各項法律中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劃分依據和標準是怎樣的

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分類是按照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為標准對法的分類。實回體法是指以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答義務或職權和職責為主的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指以保證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或者職權和職責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的法律,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
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分類是就其主要方面的內容而言,它們之間也有一些交叉。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② 行政程序法怎麼解決沖突

參照本人《淺談行政法律規范沖突的適用規則》,行政法律規范沖突解決原則
1、同級規范發生沖突指在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相同等級行政法律規范之間發生沖突。其中以規章相互間的沖突最為突出,既有部門規章間的沖突,又有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間的沖突。解決原則:被授權者的授權立法優於其職權立法,有權立法優於無權或者越權立法等幾項標准。此外,還可確立合理性原則,比較相沖突的各個規范的內容,看哪個更符合或接近憲法和法律所確定的立法精神、法制原則,看哪個規范更加合理,更加切實可行。
如在查處無證出版物印刷企業時,《出版管理條例》六十一條規定出版部門可以處理,《印刷業管理條例》三十四條規定由公安、工商部門處理,這兩個同級的行政法規在這一具體問題的處理規定上顯然是相矛盾的。利用合理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鑒於出版部門執法力量、執法措施相對薄弱,對新設立不久、交通便利的,以出版管理部門查處為宜;對於相對偏遠、當事人不積極配合的,可以移交工商部門查處;對案情重大、復雜或者涉嫌犯罪的,應當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2、新舊法律規范發生沖突指新的行政法律規范和舊的行政法律規范規定不一致。應體現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但對於新法生效前發生的違法行為,則應當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決定適用新法還是舊法。(新法生效後的違法行為自然適用新的法律規定)
如近年來,隨著法制化進程步伐,新聞出版、版權管理領域的法律法規修訂、修改頻度加大,執法人員應當時刻關注法律變化,做到即時調整,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如2011年修改《出版管理條例》,近日,因行政許可事項變更等原因,修改計劃提到日程。法律條文的變更很大程度會引起法律後果的不同。
3、特別法與普通法相沖突時,原則上應當優先適用特別法的規定。優先適用特別法的規定一般適用於同等效力的法律規范之間,即法律與法律之間,行政法規與行政法規之間等,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規范之間一般不適用低層級法律規范的特別規定,但基於高層級法律規范的授權或確認,允許低層級法律規范作出特別規定的,則應優先適用低層級的法律規范特別規定。如對音像製品的管理,《出版管理條例》和《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是普通法,《音像製品管理條例》是特別法。
4、不同效力等級的法律規范發生沖突時適用效力等級高的行政法律規范。根據憲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各種行政法律規范形式的效力高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但基於效力高的行政法律規范授權效力低的行政法律規范作出與其不同的規定的,行政機關應優先適用效力高的行政法律規范。
5、不同區域間的規范發生沖突指各地方性法規、地方規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就相應的事項在內容上往往作了相互不同的規定,地區的差異和人口的流動等因素,決定了它們相互間在法律的適用問題上發生沖突的必然性。對此,應當注意三點:一是地方性的法律規范原則上僅適用於本行政區域;二是涉及不動產的,原則上應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規范;三是在資格、能力、身份的認定上適用當事人戶籍所在地或居所地法律。

③ 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我是法盲555

④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我國法律有關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規定

(二)我國法律有關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規定
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將符合法定程序作為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三大條件之一,大大推進了理論與實務界對行政程序法的關注。
我國法律、法規已經建立起一些行政程序法律制度,這里,作一列舉說明。
抽象行政行為的程序制度:
1、聽取意見制度。200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58條規定:「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2.起草審查制度。立法法第59條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3.公布制度。立法法第61條和第62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登。」
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制度:
1.表明身份制度。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第13條第2款規定:「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在查驗居民的身份證時,應當出示自己的工作證件。」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第12條規定:「口岸檢查、檢驗單位的人員需要登船執行公務的,應當著制服並出示證件。」
2.告知制度。199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4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除有礙檢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第71條規定:「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3.說明理由制度。1996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31條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4.迴避制度。行政處罰法第37條第3款規定:「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5.合議制度。行政處罰法第38條第3款規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6.聽證制度。行政處罰法第5章第3節專門規定了「聽證程序」,其中第42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7.審執分離制度。行政處罰法第46條規定:「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國務院於1997年11月發布了《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
8.復議制度。199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6條規定對11種行政行為,當事人可以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法規定了行政機關進行行政復議的程序。
9.司法審查制度。1989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此前,我國已有120多個法律、法規規定,不服行政機關決定或裁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法規定對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訴訟,進一步擴大了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圍。
10.順序制度。1994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4條規定,除了公安人員可以當場予以處罰的以外,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的其他處罰應適用以下程序:(1)傳喚;(2)訊問;(3)取證;(4)裁決。這一規定確定了處罰程序的順序,顛倒順序是違法的。
11.時限制度。這是在法律、法規中規定得比較多的一項行政程序制度。例如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5條規定:「市、縣公安局對出境申請應當在30天內,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應當在60天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對我國法律、法規中關於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規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我國的行政程序立法處於非常薄弱的狀態;1990年以來,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發展很快,越來越多的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在制定或修訂時注意到了程序方面的規范。特別是,我國已經有了幾部主要規定行政程序制度的法律、法規。如:1990年10月起施行的《行政訴訟法》;1991年1月起施行的《行政復議條例》(後為1999年10月起施行的《行政復議法》所取代);1995年1月起施行的《國家賠償法》中的行政賠償部分;1996年10月起施行的《行政處罰法》等。除了《行政訴訟法》總體上屬於訴訟程序法,其中部分內容屬於行政程序法以外,其他幾部法律均以規定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為主,分別規定了我國行政領域的幾大程序:行政處罰程序、行政賠償程序和行政復議程序,使我國行政程序法的發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這里應當特別提到的是,我國《行政處罰法》關於處罰程序的規定尤其反映了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一大進步。該法第5章專門規定了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其中包含著表明身份制度、統一格式制度、說明理由制度、告知權利制度、聽證制度、審執分離制度、迴避制度、合議制度等行政程序法律的許多重要制度,體現了行政程序法律的各項基本原則。特別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聽證程序更是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的一個重要突破。可以說,《行政處罰法》對我國行政程序法的進一步發展,已經而且還將繼續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最後,應松年就完善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提出了幾點建議。
他說,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法制建設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國現行行政程序立法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缺乏系統性。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規范分散在各類法律、法規中,沒有專門的、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由此造成各個行業、各個類別的行政行為在行政程序上不一致。除了行政立法、行政處罰、行政復議三類行政行為基本統一以外,其他各類行政行為的程序不統一的狀況還嚴重存在。
2.處於次要地位。許多行政程序法律規范混合規定在各個行政法律、法規中,這些法律、法規基本上都以規定實體規范為主,兼顧程序規范,甚至有的法律、法規仍然只有實體規范而完全沒有程序規范,重實體、輕程序的問題還遠遠沒有解決。
3.偏重事後程序和過於籠統。即使規定了一定的程序規范的行政法律、法規,多數也存在重事後程序、輕事先程序的問題,以及程序規范不具體、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多數行政法律、法規往往只是簡單地規定相對人可以申請復議、可以提起訴訟,或者只是籠統、粗疏地規定程序事項,對程序性問題在起草時缺乏細致的分析研究,在法律、法規中缺乏具體明確的規定。
4.法律責任不明確。大多數法律、法規雖然規定了程序規范,卻沒有規定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的法律責任,很容易使法定程序得不到嚴格執行。
適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我國加入WTO的需要,必須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應當建立和完善什麼樣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一個應當認真探討的問題。我想就以下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我國應當早日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目前,我國行政程序法典的制定已經提上了國家立法的議程。李鵬委員長在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指出:「要制定行政強制措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收費法,為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創造條件。」我們已經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和行政收費法也有了比較成熟的草稿。可以說,我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對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呼聲也很高,制定統一行政程序法的條件已經成熟。
2.應當把行政程序法列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主要部門法。我國目前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作為當務之急,盡管這個體系的范圍很難劃定,但不少學者認為,不管這個體系的范圍怎樣劃分,行政程序法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主要部門法,並不因為它有「行政」二字就與經濟無關。其理由是:第一,行政程序法是市場主體的地位和權利的保障。第二,行政程序法是市場經濟所追求的效率、效益的保障。第三,行政程序法是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和進入世界統一市場的保障。
3.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功能類型應當是以效率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型。我國學者多數主張「並重型」,即根據我國的情況,應當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兩方面。從提高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識來看,應當保障公民的程序權利。但是,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如果脫離社會利益而過分強調公民權利的保障,就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也要把效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效率型和權利保障型都是非此即彼的思路,並不可取。「並重型」的具體設想是把效率和權利保障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這樣的功能類型既不是完全的效率型,也不是完全的權利保障型,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類型。「並重型」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立法者應當從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出發,考慮每個公民的具體利益應當保障到什麼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處理好效率與權利保障的關系,因為效率更多地反映社會利益,而權利保障更多地反映個人利益。處理兩者關系的原則是:以提高效率為范圍,以權利保障為目標,在效率允許范圍內,對權利的保障努力達到「最大化」。這個原則可以稱為「效率對權利的最大寬容度原則」,或簡稱為「權利最大化原則」。因此,所謂「並重型」,就是以效率作為基礎、范圍和限度,以權利的最大化作為目標的功能類型,所以也可以稱為「以效率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型」。
4.在行政程序法中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聽證制度。聽證制度已經成為許多國家行政程序法的核心。能否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聽證制度,將是我國能否成功地制定行政程序法的關鍵。我國已建立三種不同的聽證制度,最早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數額較大的罰款時進行聽證,並對聽證的具體程序作了規定;二是價格法規定的在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時,應建立聽證制度;三是立法法規定的在起草行政法規時,可採取聽證會的形式等。聽證制度正在我國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第一,這三種聽證的主要區別何在?第二,三種聽證各應遵循哪些程序?至今尚無明確規定。聽證制度在行政程序法律中確認,將使社會主義民主原則中聽取對方意見和參與精神得到很好的體現,因而是行政程序法中極為重要的制度。

⑤ 實體行政法和程序程序法是以行政的什麼為標准進行劃分的

實體行政法與程抄序行政法相對,規定的是行政機關和當事人所享有的具體權利和義務(程序性權利和義務除外)。程序行政法主要指的是行政程序法和在其他各法律文件中的程序性規定。

(5)行政程序法立法方式擴展閱讀:

特徵:

(1)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

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⑥ 行政程序法的作品目錄

第一章行政程序
第一節程序、法律程序、正當法律程序
第二節行政程序
第三節行政程序與司法程序的比較
第二章行政程序法
第一節行政程序法的定義
第二節行政程序法的淵源
第三節行政程序法的功能
第四節行政程序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第三章外國行政程序法
第一節行政程序法典的出現和發展
第二節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
第四節日本《行政程序法》
第四章中國行政程序法的現狀
第一節中國行政程序法立法的形式特點分析
第二節中國行政程序法立法的內容特點分析
第五章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程序公正原則
第三節行政公開原則
第四節參與原則
第五節效率原則
第六章行政立法和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程序
第一節我國行政立法程序的現狀
第二節完善現行行政立法程序的幾點思考
第三節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第七章不利行政決定程序
第一節不利行政決定
第二節調查
第三節證據
第四節聽取意見
第五節說明理由
第六節送達
第八章授益行政決定程序
第一節授益行政決定
第二節授益行政決定的實施程序
第九章非權力行政行為程序
第一節行政指導程序
第二節行政合同程序
第十章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
第一節行政程序違法概述
第二節外國和我國台灣地區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後果
第三節我國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後果及責任
第十一章中國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
第一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
第二節行政程序法典與其他單行法的關系
第三節中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選擇
第四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架構
第五節中國行政程序法典的立法路徑
主要參考文獻

⑦ 行政程序法的內容簡介

行政程序法教材的編寫在國內尚屬首次,這成為本書的顯著特色。本書以十一章的篇幅對行政程序法的基本理論與制度構架作了全面、系統的梳理與詮釋,內容全面,體系性強,充分反映了行政程序法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全書詳細闡述了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法、外國行政程序法、中國行政程序法的現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等理論問題,同時介紹了不利行政決定程序和授益行政決定程序等內容,並對中國行政程序立法做了展望。

⑧ 「行政程序法所規范的不是所有行政行為」

行政程序法規范的不是所有的行政行為,而是與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有關的行政行為。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法,是規定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方式、過程、步驟、時限,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第一,行政程序法所規范的主要對象是行政行為。根據權力分立或分工的理論,行政行為是相對於立法行為和司法行為而言的。規定立法機關的立法行為的規范有議會議事規則;規定司法機關的司法行為的規范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而行政程序法所針對的主要對象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所謂主要對象是行政行為,是說盡管行政程序都直接或間接地牽涉到管理相對人的行為,行政程序法也或多或少地對管理相對人的行為作一些要求和規范,但主要是規范行政機關行為的。行政行為的方式是行政程序法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

第二,行政程序法所規范的不是所有行政行為,而是與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有關的行政行為。所謂與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有關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依據法律的授權,以國家行政機關的名義從事的影響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並能產生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例如,行政機關制定規章、發布決議和公告、徵兵納稅、制裁、頒發許可證、強制執行、行政救濟行為等等。行政機關非行使職權的行為,即使有遵循的准則和法規,亦不屬於行政程序法的調整范圍。國家或地方的自治組織,因公共利益之必要,經營事業和管理財產等行為亦不屬於行使管理職權的行為,故此類行為所遵循的程序規定亦不屬於行政程序法的范圍。

⑨ 行政立法和行政規定的區別

在我國,行政法規和規章之外的抽象行政行為被稱作行政規范性文件。因行政法規和規章也被目之為規范性文件,故又有其它行政規范性文件之謂。《行政復議法》規定可以對作為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國務院以外各行政機關(機構)的規定提請復議,於是有學者斷言規定乃是立法對行政法規和規章之外的抽象行政行為採取的概念,雖然從復議法的文字上並不能排他性地得出這一結論。時下又有行政法學者嫌行政規范性文件的這些名稱不夠學術,把它們換成一件「行政規范」的簇新袍子。行政法學家們推出的《行政程序法專家意見稿》中,有的版本使用行政規范的名目,有的使用行政規范性文件。本文遵循大多數的地方行政立法,採用行政規范性文件這一術語。

國內行政法學界關於行政規范性文件和行政立法的理論與立法,存在著方向性錯誤。本文希望在指出一些錯誤的同時,能為行政立法提供一個綱要式的描述。細節的論證不是本文所能承擔的任務。但毫無疑問,本文的分析是著眼於制度性的,不是什麼道義性的呼籲。

一、立法上對行政規范性文件和行政立法的規定

因為行政規范性文件能夠直接規定私人的普遍性的權利義務,[1]所以,從實質上的權力劃分角度而言,至少部分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可以納入行政立法之列。是不是所有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都屬於立法的范疇?這個問題容後再議。我國的《立法法》只規定到行政法規和規章而沒有規定行政規范性文件,那是該法的缺陷。理論界如果以此認為我國的行政立法只限於行政法規和規章,那是對自身立場的喪失。

分析行政規范性文件,繞不開對行政立法的法律規定。下面對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作一簡要陳述。

在舊中國的憲法上,行政立法均以命令的形式出之[2].但新中國選擇了不一樣的詞彙。1954年、1957年和1978年前三部憲法均規定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法律和法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議和命令」,1982年憲法的規定增加了「制定行政法規」一項,並將「決議」改為決定——這大概是因為新憲法規定國務院採取首長負責制的緣故[3].關於國務院各部委的立法許可權,1982年憲法規定是「有權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在這里,規章是與命令和指示並列的。

這是對中央一級的行政立法的規定。

關於地方行政立法,1954年和1978年憲法分別規定地方委員會和地方革委會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發布決議和命令」——使用的是決議和命令這兩種術語。1982年憲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權「發布決定和命令」,而縣級以上政府的工作部門和鄉級政府似乎只能發布「決定」[4].但地方政府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有權「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與命令」5,多了行政措施一項,而縣級以上政府的工作部門的活動方式是指示和命令,而鄉級政府也可以使用決定與命令:「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以下職權:……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6另外,1982年地方組織法修正案規定(部分)地方政府獲得規章制定權7.

⑩ 怎樣理解行政法和行政立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機關通過法定形式將某些立法權授予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得依據授權法(含憲法)創制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是指有權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制定並頒行有關行政管理事項普遍應用的規則的活動。
通常具有兩方面的內容:①國家行政機關接受國家立法機關的委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②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關行政管理規范性文件的活動。亦稱「准立法」。
行政立法的主體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建立的國家行政機關。由於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增多和行政權力的相對擴大,單靠立法機關立法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立法機關以委託立法方式,賦予行政機關以立法權;同時,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也是一種行政立法活動。
行政立法的內容包括:行政機關和公務人員的法律規范;行政機關管理國家事務的法律規范;對行政機關的活動進行監督的法律規范。不同等級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不同。

熱點內容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 發布:2025-01-20 08:00:3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