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飼養法治精神

飼養法治精神

發布時間: 2022-04-02 23:27:54

1. 如何培育法治精神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
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並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
理論聯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並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
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在踐履中進一步加深對「知」的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多參加社團活動多參加公益活動,多看報紙,多關照新聞等各種傳媒和輿論。

【補充】:
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義。法律包括憲法是由人民的代表制定通過的,是全體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法律至上,也就是人民的意志至上,任何人或組織都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都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這也是法治區別於人治的根本不同。在當代中國,法律至上要求執政黨要依法執政,國家立法機關要為全社會提供優質的法律規范,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正確適用法律,廣大人民群眾要自覺遵守法律,正確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

2. 什麼是"法治精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語境下,我們講的「法治精神」當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既吸納並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規律和基本價值,又立足於並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本國情和特定價值文化。

一、理性精神

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logos)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二、誠信守法的精神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中國自古有之,但作為法律術語則是從西方移植而來。「誠實信用」直接語源來自德語Treu und Glauben,法語作bonnefoi,均與拉丁文bonafides有某些淵源關系。德國學者的主導觀點是:「誠信原則的內涵是信賴,它在有組織的法律文化中起著一種凝聚作用,特別是相互信賴,它要求尊重他人應受保護的權益。

三、尊重法律權威的精神

法律權威體現了法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過程中基礎性和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從。關於法律權威的來源,分析法學「巨匠」奧斯丁認為,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法律權威來源於強制力。而新自然法學家約瑟夫?拉茲則認為,之所以按照權威的指令行事,是因為受指令者更傾向於接受權威者的理由。

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社會公正理念在法治方面的具體體現。羅爾斯認為:「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更准確地說,是社會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權利和義務」。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擁有大致相當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否定特權的存在。

五、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步入「權利的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受理的案件年度數量急劇攀升,信訪案件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法治事件,尤其是公民維權事件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有學者統計:2003—2012年,「維權類」法治案件占據了每年度十大法治案件的很大比重。

(2)飼養法治精神擴展閱讀:

1、靠法治為改革護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經過30多年的實踐,中國改革的路徑正在發生鮮明變化。如果說,過去的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過河」的勇氣、以「破」為主的血性、先行先試的闖勁,那麼今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確立,明確了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標志著我們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時代;深水區的利益藩籬,攻堅期的復雜難題,則呼喚著用法治理念去破解。把改革主張轉換成法治主張,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才能確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樣,行穩致遠。

2、以法治作為改革的壓艙石,是轉型期中國的內在要求。

法的基本價值之一,是其安定性。這對於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的當代中國而言,尤為重要。這種安定性,不僅體現為政策制定不能朝令夕改、決策出台必須於法有據,更體現為在一個高速前行的轉型社會中,對社會秩序和價值理念所起的穩定作用。

法治是指引中國改革這艘航船風雨中不變航向的燈塔,是阻攔奔騰的市場經濟之川不溢出河道的堤壩,是守護三十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蠶食的堅強衛士。在法治的框架內處理各種矛盾和改革,尋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識,這是中國改革持續向前的制度保障,也是全體人民的福祉所在。

參考資料: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具體表徵-人民網

3. 什麼是法治精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語境下,我們講的「法治精神」當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既吸納並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規律和基本價值,又立足於並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本國情和特定價值文化。

一、理性精神

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logos)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二、誠信守法的精神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中國自古有之,但作為法律術語則是從西方移植而來。「誠實信用」直接語源來自德語Treu und Glauben,法語作bonnefoi,均與拉丁文bonafides有某些淵源關系。德國學者的主導觀點是:「誠信原則的內涵是信賴,它在有組織的法律文化中起著一種凝聚作用,特別是相互信賴,它要求尊重他人應受保護的權益。

三、尊重法律權威的精神

法律權威體現了法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過程中基礎性和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從。關於法律權威的來源,分析法學「巨匠」奧斯丁認為,法律是主權者的命令,法律權威來源於強制力。而新自然法學家約瑟夫?拉茲則認為,之所以按照權威的指令行事,是因為受指令者更傾向於接受權威者的理由。

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社會公正理念在法治方面的具體體現。羅爾斯認為:「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更准確地說,是社會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權利和義務」。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擁有大致相當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否定特權的存在。

五、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步入「權利的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受理的案件年度數量急劇攀升,信訪案件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法治事件,尤其是公民維權事件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有學者統計:2003—2012年,「維權類」法治案件占據了每年度十大法治案件的很大比重。

(3)飼養法治精神擴展閱讀:

1、靠法治為改革護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經過30多年的實踐,中國改革的路徑正在發生鮮明變化。如果說,過去的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過河」的勇氣、以「破」為主的血性、先行先試的闖勁,那麼今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確立,明確了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標志著我們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時代;深水區的利益藩籬,攻堅期的復雜難題,則呼喚著用法治理念去破解。把改革主張轉換成法治主張,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風險,才能確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樣,行穩致遠。

2、以法治作為改革的壓艙石,是轉型期中國的內在要求。

法的基本價值之一,是其安定性。這對於社會變革日新月異的當代中國而言,尤為重要。這種安定性,不僅體現為政策制定不能朝令夕改、決策出台必須於法有據,更體現為在一個高速前行的轉型社會中,對社會秩序和價值理念所起的穩定作用。

法治是指引中國改革這艘航船風雨中不變航向的燈塔,是阻攔奔騰的市場經濟之川不溢出河道的堤壩,是守護三十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蠶食的堅強衛士。在法治的框架內處理各種矛盾和改革,尋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識,這是中國改革持續向前的制度保障,也是全體人民的福祉所在。

參考資料: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具體表徵-人民網

4. 弘揚法治精神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政,管理社會。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這就是說,所謂法治,即良法與守法的結合。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5. 孔子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

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孔子追求的「禮」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張,就是校正等級秩序,達到貴賤有序。這體現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5)飼養法治精神擴展閱讀:

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父母也就視同於飼養犬,乃大逆不孝。孔子還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婉言規勸,力求其改正,並非對父母絕對服從。

這些思想正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體現。然而孔子論孝,還講"父母在,不遠游",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表現了其時代的局限性。孝被後世之儒定為繁瑣儀式,《禮記》中規定父母死後"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哭泣無數"以至"身病體羸"變成精神和肉體的自我摧殘。

宋明時代把孝道作為道德論中最重要的范疇之一,理學家朱熹提倡父權絕對化。孝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中,剔除宣揚封建主義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對父母的"尊"、"敬"、"養老",將孝親與忠於民族大義相結合,主張死後薄葬節用等。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對於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援以夯實、築高輿論陣地,對於社會樹立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國際化,對於我們建設保和太和、萬國咸寧的和諧世界都有重大意義。

6. 大學生如何培育自身的法治精神

1、學習並熟知法律知識

2、在學識和實踐中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提高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3、增加社會閱歷,基礎知識的積累;

4、維護法律的尊嚴,加強法律信仰;

5、加強實務操作技能(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6、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思想自由,人格獨立,堅定的服從法律;

7、關注社會時事,關注新聞,探討新聞背後的故事,多看看《今日說法》這類的法律節目和《中國法制》這些法律報刊,提高自身的法律了解度和敏銳度;

8、積極地參加與法律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

(6)飼養法治精神擴展閱讀:

法治精神內容:

一、理性精神

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二、誠信守法的精神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准則,誠信原則的內涵是信賴,它在有組織的法律文化中起著一種凝聚作用,特別是相互信賴,它要求尊重他人應受保護的權益。

三、尊重法律權威的精神

法律權威體現了法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過程中基礎性和主導性的地位和作用,表明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從。

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社會公正理念在法治方面的具體體現。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擁有大致相當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否定特權的存在。

五、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步入「權利的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受理的案件年度數量急劇攀升,信訪案件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法治事件,尤其是公民維權事件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7. 什麼是法治精神,它的作用是什麼

在中國特色社會的法治語境中,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當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的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僅吸收和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普遍規律和基本價值,而且立足和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特定價值文化。

第四,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

權利與義務對稱的精神是法治社會正義理念的具體體現。羅爾斯認為:“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社會主要系統對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一個公正的社會制度要求每個人都有大致平等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並且否認特權的存在。

第五、依法維權和解決糾紛的習慣

中國社會正在進入“權利時代”。近年來,公眾的權利意識空前高漲,各級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數量急劇上升,信訪數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和法律事件,特別是公民權利保護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8. 法治精神是什麼

「法治精神」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種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既吸納並體現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規律和基本價值,又立足於並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本國情和特定價值文化。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具體表徵

1、理性概念源於古希臘時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邏各斯」(logos)說,它兼有客觀規律和主體理性思維的雙重含義,主要是指合客觀性(區別於信仰)和合邏輯性(區別於感性、情感和慾望等非理性)。

2、美國法理學家博登海默曾說過:「理性乃是人用智識理解和應對現實的(有限)能力。有理性的人能夠辨識一般性原則並能夠把握事物內部、人與事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基本關系。有理性的人有可能以客觀的和超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判斷他人。

9.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法治精神」是兩個內容互相銜接的科學命題。前者的關鍵在於強調法治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基本原則,諸如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後者的關鍵在於強調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法治的普適精神。

實行法治,沒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在中國實行法治,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完全照搬。在遵循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途徑和方式。我國封建社會歷史較長,「人治」等封建思想有一定影響,注重綱常倫理使中國社會具有「關系社會」、「人情社會」的色彩,這都成為了法治建設的歷史和文化障礙。要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的實際出發,繼續尋找建設法治的可行途徑和方式,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唯有如此,在中國厲行法治,才能保持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才能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我們所說的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現代法治思想內涵全面落實到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監督、公民行為和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上,協調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制社會建設,全面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諧。

我們所說的法治精神就是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以人為本、人民主體、執政為民、社會和諧;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為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

總之,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就是要把作為普適價值的法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既要堅持法治的一般原則和觀念,又要根據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和有效地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探索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嶄新道路。

10. 什麼是法治精神

一、深刻理解「法治精神」的科學內涵
「法治精神」的內函豐富精闢,它主要包括法治的善治精神、民主精神、人
權精神、公正精神和和諧精神。
善治精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善於運用法律、法治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
展中的熱點、
難點問題,
依法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
確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深
入實施。
民主精神: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權益。公民政治參與有序
擴大。
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
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
基本民主制度更
加完善。
人權精神: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並由人民依法行使;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維護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尊重和保護人權。
公正精神:從法律建設、制度建設、政策手段、工作方式等方面,依法建
立以權利公平、
機會公平、
規則公平、
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熱點內容
電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冊答案 發布:2024-11-16 14:39:20 瀏覽:448
勞動法孕婦發工資的制度 發布:2024-11-16 14:19:20 瀏覽:31
跨國公司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14:04:02 瀏覽:782
合同法法規定一定要交五險一金 發布:2024-11-16 14:03:19 瀏覽:446
行政法學課件 發布:2024-11-16 14:03:06 瀏覽:525
雙方簽訂的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3:00:30 瀏覽:527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