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畢業生
① 現在的中國法學畢業生的就業怎麼樣都在干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法學的就業確實不樂觀,法學辦學門檻降低,國內是個學校都開個法學院,導致教育質量良莠不齊(這里我主要想表達高校都應該追求真正的知識,不要盲目擴大規模,不要只注重數量而忽略質量),法學畢業生多如牛毛。
但是這些只是「初次就業率」,法學教會的更多的是法律思維和處理事情的技巧,這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相當有用的。我看到的同學無非有兩種選擇:第一,抱著法學死啃到底,立志為中國法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崇拜的研究型、大師型的同學;第二,法學知識學到一定程度後,進入社會大熔爐去鍛煉,除去傳統的公務員、公檢法司、律師、法務等,還有其他的工作,這種選擇下,如果你從事的是專業相關工作,可以說如魚得水(律師、法務尤甚),若與專業不相關,你會發現法律知識在各方面有很多幫助!
對本專業如果非常有興趣,就好好規劃未來,學好基礎科目,多參加課堂討論,多參加社團活動,學好(專業)英語,多利用假期時間參加專業實踐(律所好過法院)……朝著自己目標努力。別以為能通過期末考試就ok了。如果不感興趣,趕緊撤退,現在大一還來得及,轉投另外的專業,比如你有天賦的,你特別感興趣的,有現成資源可以利用的,未來很有前途的……哈哈,好好做功課。
② 法學院畢業生如何選擇畢業後第一份法律工作
對於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希望從事法律工作的,可以選擇去公檢法做公務員,去公司做法務、去律所做律師。由於篇幅有限,本次不討論公務員的選擇,我個人的意見是,如果你沒有想好一輩子做公務員,公務員未必是個很好的選擇。對於畢業後應該去律所還是公司,外資還是內資,我覺得這樣的選擇分類並不科學,因為現今的法律市場人才已經非常多元,每條道路上的競爭都很激烈,沒有一條道路一定通往成功。選擇哪一種類型的法律工作,需要符合自己實際情況,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律所或者可以加入一流的律所,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外資律所或外資公司的氛圍。為了走上法律職業的康莊大道,畢業生擇業時需要考量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能否培養堅實的法律功底
所謂法律功底,其包含法律研究、解讀法律、撰寫法律文書、進行商業談判等各項能力。律師是一個需要經驗積累的行業,在最初的幾年,有沒有資深律師可以學習模仿,對能否養成良好和正確的工作習慣至關重要。在這個問題上,外資所基本都有很好的新律師培訓體系;中資所中,有團隊合作的基本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當然排名越靠前的律所,其律師的水平也越高,可以給初年級律師的幫助越大。對於公司而言,有法務團隊的公司一般要好於沒有團隊的公司。公司團隊合作雖然不如律所緊密,但新律師至少可以隨時請教和仿效有經驗的律師,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法律功底。
僅就基本功培養這個方面,我不太贊成畢業生第一站去內資公司,考慮到內資公司對風險內控往往不重視,業務部門通常走在法務部的前面,導致法務部門被架空或者至少不會深刻地介入公司的核心業務或業務風險,對於初年級律師而言,就失去了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二、是否有更多接觸業務的機會
對於初年級律師,deal list是體現一個律師法律實踐經驗和技能成長最直觀的文件。就律所而言,在現今中國法律市場,其業務好壞直接與某個律所中國辦公室的運營情況掛鉤,其世界排名已經不再那麼關鍵。最近幾年,經常看到排名不錯的外資所在中國的律師業務小時數少到不正常。就公司而言,一般的,公司在中國的平台越大,業務的種類和質量越好,當然公司的工作強度、項目數量及多樣性通常是不及律所的。
三、是否有可預期的上升空間
這里所說的上升空間,不是單純的律師在律所升級到合夥人、法務在公司升級到法務總監,而是職業規劃意義上的上升空間,這就是法律經驗在市場上被認可的程度,可以理解為「法律人才的流通性」。多數人不會在一個律所或公司做上一輩子,因此一名律師在一個地方的工作經歷是否被市場所認可,直接決定了其在職業道路上能走多快和多遠。這好比公司的股票,流通性越高,升值空間越大。
一般而言,律所在市場上認可度越高,在其工作的經驗也越容易被其他律所和公司認可。合夥人的業務越被市場認可,在其帶領下的團隊工作經驗也更容易被其他律所和公司認可。就律所業務內容而言,在律所做並購和公司業務的經驗往往更容易被公司所認可,資本市場業務更容易被基金類的公司所認可。就公司經驗而言,外資公司的法務經驗基本在外資公司被普遍認可,而內資公司法務經驗被認可度較低,這是由於大部分內資公司缺乏規則,老闆風格決定公司風格。至於內資公司之間彼此是否認可,也需要個案分析。
畢業後選擇律所還是公司,外資還是內資,從職業規劃上沒有絕對,主要看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訴求。
③ 法學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法院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版研究內容權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就現在而言,法院大部分招書記員,要通過各省的公務員考試進入法院,一般要求法學本科學歷,但是一些法院還要求通過司法考試或者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具體情況還是要根據當地的招生簡章。
之後,進入法院後,還要通過司法考試,參加各省高院組織的1年預備法官培訓,領取培訓結業證書。
如果法律工作經驗滿2年自己年齡又滿23周歲的話,法院可以向上一級法院報請任命助理審判員,等省高院批文下來了,那個法院就可以任命助理審判員了,助審就能成為法官了。
④ 法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後前途究竟是怎麼樣的
不少的考生之所以會選擇報讀法學專業,除了對這門專業感興趣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看中了法學專業可觀的就業發展前景,學習學習法學專業,畢業之後可進入法律行業工作,而且大多數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也是選擇在法律行業發展的,當然也有不少法學專業的畢業生選擇報考公務員,法學專業畢業生報考公務員是有一定優勢條件的。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介紹下法學專業畢業之後的就業發展方向以及所要學習到的課程內容。
二、法學專業的主要學習內容相對於理工科類專業,法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偏於理論化,許多知識點都需要靠背誦的,因此對於學生的記憶力要求比較高,法學專業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法理學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法、法律職業倫理等,法律專業有必修的課程,也有選修的課程。
那麼除了小匠老師上面所介紹到的就業發展方向有關,你們認為學習法學專業畢業之後,還能夠往哪些就業方向發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討論。
⑤ 法學畢業生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懂
如果說是剛畢業的話,肯定自己本身有一定的壓力,剛出入社會了,肯定會感覺對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但是需要時間慢慢去適應就好了
⑥ 法學畢業本科生好就業嗎
法學畢業來本科生有很多就業途徑自,法學專業學生畢業後,適合從事審判、檢察、司法行政、律師、公安等實際工作,也可從事立法、法學教育、法學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業的法律顧問等工作。
其中,法學畢業生就業公務員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
(6)法學畢業生擴展閱讀
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經濟類、財經類等一些專業就業難度來說,法學類就業出路較窄。甚至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進入法律系統的。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社會對法律人員素質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法院、律師事務所等相關法制部門無法接受這樣大批的學生湧入,多數學生畢業後只能轉行。
⑦ 法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就業方向和前景如何
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這種現象已經不僅僅存在於一般本科生就業的情況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學院校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武漢大學爆出300名碩士生就業難的問題。法學,真的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專業好就業難的專業嗎?我國正處於由行政體制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的轉型時期,法學專業正經歷著陣痛與新生,法學還是有那麼一系列的就業熱門方向,正在升溫回暖。
律師:
依舊的黃金職業。律師這個詞總會讓人想起思維敏捷、風度翩翩等詞語,與枯燥的公檢法從業環境相比,一直是年輕的畢業生們的理想選擇。律師也作為社會公認的高收入階層,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加入WTO,律師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語和國際法的律師職業前景十分看好。律師的收入根據能力大小,高的年薪能拿到30萬元甚至數百萬元,低的可能只有1萬元左右。根據經濟法、勞動法、知識產權的專項不同,收入也會有差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法律顧問:
畢業生們的新選擇。法律顧問是我國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務於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還有一部分供職於政府法律咨詢部門,但是這一部分不是一般本科生能夠做到的,一般政府部門對咨詢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至於薪水,外企中的法律服務人員年薪10萬左右,要求精通英語或某國語言;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開價在年薪在5~7萬左右,但是對於不同的大學和專業也有所不同,比如深圳華為集團和中興在西南政法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中開價分別為年薪10萬和8萬;小型企業開價則在年薪2萬左右。
單學科就業:
讓優勢發揮到最大。除了律師和法律顧問人員之外,由於法學概念上的廣泛涵蓋性,也存在著大量的單學科優勢就業。一般此類職位對專業要求較高,人數較少,但薪水絕對高。
一
會計師、審計師等財會人員。三峽工程的審計風暴讓人們意識到了審計師的威力,其實這類財會人員早已在我國展示著自己的專業優勢。此類從業人員一般是經濟法專業出身,民商法和行政法出身也是被允許的,但是要成為注冊會計師則需要考試。這類人員由於精通我國商法、稅法、經濟法和審計法等的相關規定,被企業家們青睞。很多畢業生也喜歡獨立創業,成立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等。
二
證券業從業人員。證券業從業人員的待遇從目前來看雖然不能像2000年以前那麼風光,但是高薪水的誘惑依然是畢業生們所看中的,一般可達到年薪8萬左右。此類人員要求對商法與經濟法的專業學習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三
環境評估方面從業人員。這是一類新的就業方向,是環境法的相關規定催生的一種職業。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要求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需要獲取有環境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和《環境影響報告表》方可申報。此類從業人員要求嫻熟的環境法專業知識,工資就目前情況來看,如果是大中型發展城市,年薪10萬以上,中小型城市也有8萬左右。
四
新型商務律師。此類律師不同於一般律師。他們一般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主要針對商務活動中的法律問題開展工作,比如代理追債、代理商務談判等。此類律師可能身兼好幾家企業的法律顧問或者外部董事,其薪水可想而知。年薪上百萬亦有可能,但是專業知識的要求確實是一般人不能企及的,還需要時間的磨煉。
五
職業偵探人員。法學涵蓋的刑事偵察專業一直是法學的熱門,但是現今出現的職業偵探從業人員,也說明了法學其實可以有很多條路可以變通,但首先是自己的專業知識過硬。此類人員一般從業於某某調查公司,如上海need007調查公司等,年薪也很豐厚。
六
司法鑒定從業人員。司法鑒定人員是從法醫學、刑事偵察學等專業中產生的。目前我國強調訴訟法律程序中的司法鑒定環節給這類就業開拓了市場。其實該類從業人員的薪水一直都很高,因為它的高技術含量和從業人員少的原因,導致了好的司法鑒定中心從業人員工作可以達到20萬以上,但入行的門檻也比較高。
七
影視法律顧問從業人員。此類人員一般跟在影視大腕們的身邊,雖然不是很出名,但是錢絕對是賺得不少。此類人員不僅需要熟悉我國影視方面的法律法規,而且各類專業知識必須都十分全面和詳盡。目前,我國影視製品中的「法律弱智」現象嚴重干擾了我國的法律宣傳工作,影視法律顧問這個職位也應運而生,他們擔當著影片的法律問題的准確性和正確性的保障,也必須處理有關影片的製作、發行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對於薪水問題,目前還沒有具體標准,就要看你跟定了哪位導演或者製片人了。為此,很多法學院校開設了廣電專業。
八
房地產咨詢從業人員。房地產的火暴也帶動了一些產業,由於房地產業的政府監管力度和法律上的漏洞,房地產法專業的畢業生很受房地產商的青睞。當然也有很多畢業生設立或者加盟房地產咨詢公司,為一般民眾提供房地產合同書寫等相關法律服務,當然後者的薪水是不能和前者比的,前者年薪可以達到15萬左右,但是後者只能在5萬左右徘徊。
九
政府強制監管部門。這類職位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恰恰就是這些職業,不僅保障了國家的職能行使,也為自己謀得了安身之本,比如:進出口動物檢疫局、煙草專賣局、監獄管理部門等。很多時候,此類單位招收職員的時候都會困惑:除了學政法的之外,我還能招誰?因為全國沒有一個大學有相關對口專業的設置,或者此類專業的畢業生少之又少。但是從業人員的工作則須根據學校的知名度和區域來劃分了,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生供職於深圳市進出口檢疫局的可達到年薪25萬左右的水平。
十
法制宣傳人員。此類人員應該是邊緣學科發展和適應我國現實法律宣傳需要而產生的,主要就業單位為中央及各省市機關報紙以及專門的法制宣傳報紙,如《法制日報》以及各大電視台法制欄目,如今日說法、拍案說法等。至於此類人員的年薪層次各有不同,它涉及所在單位的級別、從事的事務以及個人的相關原因,但是年薪最低也不會低於5萬,電視台整體上比報紙宣傳工作的從業人員略高,不會低於年薪9萬。
目前法學就業存在著困境,但是前途還是很光明的,舉個很小的例子: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2002年的統計資料,全國現有律師12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美國30人,英國15人),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別達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 000萬家,僅有4萬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目前法學面臨的種種挫折,只是暫時的。作為法律人或者有志於從事法律工作的高三學弟學妹們,不應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斃,應當善於開拓,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靠我們大家的努力,寒流過後一定會迎來法律專業的春暖花開。
⑧ 法學畢業生為何就業難
自有現代大學以來,法學就與哲學、醫學並列為三大顯學,成為現代大學立足的標志。在西方發達國家,法律專業人士亦是備受尊敬的對象。我國有近700所高校開設了法學專業。然而,法學專業就業率並不理想,而且,相比於十幾億的人口大國,我國法律人才特別是應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在國家大力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大量法律人才的背景下,法學畢業生的就業為何如此困難?
培養學生重在應用
針對目前我國法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途徑和實踐思路。
展開校內合作與校外合作。就校內合作而言,地方高校要利用好專業資源。一方面,法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吸收本校優勢專業的資源,拓寬法學專業學生的知識視野;另一方面,法學專業亦可以反哺其他專業。具體來講,一方面,學校可以將非法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比如社會學、計算機、金融等)作為選修課引入到法律教育的體系之中,以備感興趣的同學選課學習;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將法學專業的課程作為公選課以備其他專業的同學選修。
就校外合作而言,首先,應重視地方高校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地方高校與全國重點高校間的合作與交流。可以通過與全國重點高校的合作與交流,與其他地方高校的相互借鑒,可以相互分享優勢資源,縮小發展短板。其次,應加強地方高校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地方高校與地方司法系統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為地方經濟和法治建設提供人力資源;另一方面,地方經濟建設也為法律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實習實踐和就業空間。地方高校應關注當地經濟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法律人才,為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與此相對應的是,地方政府應加大對地方高校法學教育的支持力度,從而達到地方高校法學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利。
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對於高校來講,大一、大二可以設定為通識教育和法學基本理論的傳授,注重學生人文精神、法律精神的培養。在經過大一、大二兩年的學習後,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和意願,為學生提供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做出指導,提供建議。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地方高校來講,這一目標的實現有一定難度。但學校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開設可能的課程,以使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對於本校難以承擔的課程,可以考慮用外聘教師和慕課等方式完成教學。
對於法學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高校可以壓縮理論教學課時,擴大實踐教學環節。但要注意的是,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角,教師是導演甚或是輔助。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減少了教師的工作壓力。
從校外資源的角度看,高校應該在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加強同地方司法系統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高校與地方司法機關可以建立法學教師和司法工作人員(法官、檢察官等)的雙向交流機制,即在一定條件下,高校教師可以到法院系統或檢察院系統工作;法官、檢察官可以到學校工作,為學生講授實踐課程。通過雙向交流,不僅增強了教師的實踐感知力,而且也讓法學課程更具實踐品格。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地方司法機關建立實踐基地。地方司法系統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習機會,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將學生的實習活動常規化和標准化,而不只流於形式。
⑨ 法學的本科畢業生干什麼
律師、法官、檢察官、司法機關人員等。你大一學生,我給你點建議:
首先,專你要明確上屬大學是干嗎的,大學畢業你想有個什麼樣的生活。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動力,大學怎麼過都是充實的。
其次,拿出70%以上的時間用於學習。現在大學氛圍普遍比較浮躁,沒事就聚會、K歌、看電視、玩游戲......,能真正踏實的學習,學到你想要的知識真的很難得,一些馬上要畢業的學生都後悔沒能拿出必要的時間看書、學習。同時,要爭取獎學金,不管多少,是一項榮譽。
再次,要寬以待人,多交朋友,少得罪人,多參加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也好,社會兼職也好,總之,不能把自己束縛在校園的象牙塔呢,多接觸社會積累經驗,對於以後走入社會也是好的。
最後,不要羞於表現自己。自己的特長、能力不要不敢表現出來,要敢於競爭、勇於接受競爭,在社團、班干、黨員及各類先進評選中努力爭取。這些頭銜對於走入社會的人來說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