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區市立法
『壹』 黨的哪一次會議提出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198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版法》首次提權出,較大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擴展了此前只有省會城市和經濟特區才擁有的地方立法權,但並沒有明確規定「較大的市」的界定和審批標准。
此後,國務院先後4次批准了19個城市為「較大的市」。1993年國務院批准江蘇蘇州、徐州成為「較大的市」之後,批准工作隨即陷入停滯。
時至今日,我國仍然只有49個城市擁有地方立法權。
『貳』 立法法中"設區的市"指的是哪一級市
設區的市除直轄市外一般就是指地級市。
簡介:
2015年《立法法》修改後,282個設區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省級以下),但有立法范圍限制。《立法法》修改前只有22個省會、5個自治區首府、4個經濟特區、18個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 《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第二款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叄』 設區的省轄市擁有了行政立法權,這將對地方政府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發揮什麼作
社區的省轄市擁有了行政立法權,這對地方政府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據。
『肆』 設區的省轄市擁有了行政立法權,這將對地方政府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發揮了什麼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對《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省、自...
『伍』 設區市 地方立法權 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在全面進入地方立法時代之際,設區市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做好准備。
一、讀懂立法初衷。立法權突然降臨地方,尚未被地方所充分了解,不少人認為地方立法將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權力。這種理解,誤讀了地方立法的初衷。地方立法是限制和規范地方政府的權力,讓地方政府在上位法缺位的情況下,在地方性法規或者地方政府規章的框架內行使權力,杜絕地方政府印發紅頭文件自設行政權力的違法現象,從而使地方政府更加規矩。所有國家公職人員特別是地方政府決策層都要讀懂這一地方立法的初衷,從一開始就杜絕利用地方立法謀求政府擴權部門爭利的念想,讓地方立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摸清立法需求。根據修正後的《立法法》,設區市立法僅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這些事項如果有上位法規范,就依上位法,如果沒有上位法規范,就應進行地方立法。因此,有必要對這些事項進行梳理,找出需要規范而又沒有上位法的情形,制定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逐步填補立法空白。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情況,但大氣污染、交通擁堵、泊位緊張已經構成困擾許多地方普遍而突出的問題。地方立法應該在不重復上位法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解決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凸顯地方立法對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的推動促進作用。
三、區分立法主體。地方立法的主體包括設區市的人大、人大常委會和政府,這三個立法主體的立法職能是不一樣的,在區分這三類立法主體的職能時,應明確一點,即對立法起主導作用的是人大,以真正體現權力來自於人民。因此,原則上,能由人大立法的,就不由人大常委會或者政府立法。只有一些次要性的事項才可由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只有來不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緊急情況下,才能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施行兩年後要麼制定地方性法規,要麼廢止。地方立法,是一件非常嚴肅和嚴謹的事情,應盡量減少政府立法,以避免政府既當制定者又當執行者;還應盡量減少人大常委會立法,以避免幾個人湊在一起一舉手就通過的粗糙立法。
四、設置立法機構。地方立法是設區市新增的一項重大事項,需要有專門的機構來承擔。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應由人大常委會的一個專門委員會承擔。目前,設區市人大常委會類似內司委的專門委員會主要從事公檢法三家的協調工作,與司法工作有關,如果再負責立法工作,則容易發生沖突。因此,設區市人大常委會應增設新的專門委員會專司立法職責。人大或者人大常委會立法過程中,應避免涉及事項的政府部門參與,以防止摻雜部門保護主義。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應由政府法制部門承擔,而不應交由涉及事項的政府部門去承擔,以避免產生部門利益法制化的問題。
五、生成立法能力。立法能力關乎立法質量,而設區市的立法能力,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生成過程,我們要盡量使這一過程更短暫更堅實。一方面,要聚集一批法律、語言文字、環保、城建、城管等方面的技術專家,其中環保、城建、城管方面的技術專家最好是環保部門、城建部門、城管部門之外的獨立學者,可以將他們吸收進立法機構,也可以將他們安排為立法顧問,組成一個獨立於政府部門的立法團隊,依靠這個團隊提高立法技術,做到科學立法。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定的機制,確保社會公眾廣泛深入地參與地方立法,讓社會公眾在地方立法過程中有渠道、有機會表達意見,使地方立法充分體現民意,做到民主立法。地方立法工作是全面賦權、穩步推進,而不是一下子全部放開。由此可見,立法質量高是才獲得更多的立法機會的關鍵。
『陸』 根據我國立法法規定,哪些地級市享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設區的市除直轄市外一般就是指地級市。
2015年《立法法》修改後,282個設區的市擁回有地方立法權(省級以下)答,但有立法范圍限制。《立法法》修改前只有22個省會、5個自治區首府、4個經濟特區、18個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
《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第二款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柒』 擁有地方立法權的省,自治區 直轄市以及設區的市是立法機關嗎
當然不是。
我們國家是單一制的國家,
我們國家只有一個立法機關。
就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人大不叫立法機關。
『捌』 根據我國立法法規定,哪些地級市享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對《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玖』 設區的市及不設區的市人大有立法權沒
我國的來法在廣義上包括法律、行政法源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
你問的有無立法權應該也是指這些廣義的法律,而不包括其他規范性文件。
而能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規在於那個市是不是國務院規定的較大的市,而大部分較大的市都是有下轄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