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征稅立法是否回歸人大

征稅立法是否回歸人大

發布時間: 2022-04-03 18:16:30

① 全國人大何時收回稅收授權

人大是否收回稅收授權:全國人大還要認真研究分析

在回答關於人大是否收回稅收授權的問題時,信春鷹說,立法法第8條規定了全國人大專屬立法權的范圍,稅收立法是人大的權力,但人大可以授權。1984年和1985年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在稅收、改革開放、經濟改革等方面制定行政法規。1984年的授權決定已廢除,但1985年的授權決定現在依然有效。

她說,至於什麼時候收回稅收授權,全國人大還要認真研究分析,在適當時候考慮這個問題。

關於勞教制度改革:用不了太長時間一定會有成效

郎勝說,勞教制度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他說,勞動教養制度最早產生於上世紀50年代,對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維護社會秩序等發揮了應有作用。但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斷健全,隨著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憲法原則的落實和公民維護自身權利意識的提高,弊端逐漸暴露。

「如何改革這樣一個執行了幾十年的制度,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郎勝說,比如現有一些體制機制要作出相應調整,有關法律規定要進行清理和修改。各有關部門正認真研究,做好准備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改革。「我想用不了太長時間,這項工作一定會有成效展示給大家。」關於預算審查監督問題:

首先要加強對公共預算監督

在回答關於預算審查監督的問題時,姚勝說,全國人大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發揮作用:一是決定預算,二是監督預算執行,三是規范預算管理。近年來,全國人大在歷次預算審查中提出了70多條意見建議,在整體平衡的基礎上,強調保障民生、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等領域的重點支出,同時對貧困群眾補助、扶貧等一再提出要求。

他說,對政府全口徑收支預算、決算進行監督,是全國人大對預算審查監督的重要部分。下一步要督促政府部門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全口徑預算的編制工作,同時建立規范性的預算編制制度。

他說,加強對預算的審查監督,首先要加強對公共預算的監督,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審查監督。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開展加強政府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的專項調研,進一步摸清情況,加強人大對預決算的審查監督。

32代表提交「征稅權收回人大」議案

3月7日下午4時,在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趙冬苓拋出一份《關於終止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暫行規定或條例的議案》,向廣大人大代表發出了徵集代表簽名的邀請。截至3月8日17時,隨著全國人大代表樊芸在趙冬苓領銜的議案上簽名,該議案的簽名代表達到32位,達到法定聯署人數。趙冬苓說,自己將在10日正式上交這份《關於終止授權國務院制定稅收暫行規定或條例的議案》。

根據《立法法》規定,只有在人大或人大常委會授權的情況下,國務院才可以制定稅收法規。據悉,1984年,根據當時的經濟發展形勢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和發布試行有關稅收條例,翌年,全國人大又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規定或條例。

趙冬苓認為,現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財政收入已達到10萬億元,旁落已將近30年了是時候收回了。

② 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快好還是慢好

稅收法定原則熱議背後的新常態
改革開放以來,財稅部門在稅法制定和稅制改革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為迅速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形勢下,稅收治理的要求和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一方面,依法治國和稅收法定原則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求在稅法制定和稅制改革中由立法部門主導並組織立法工作,而財稅部門要逐步從稅收立法主角的身份中擺脫出來,轉變為稅收法律和稅收政策的執行者和建議者。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納稅人意識或者公民意識開始覺醒,民眾要求參與稅收治理的要求和熱情空前高漲。在稅收立法、稅收要素的確定、稅收政策的調整等方面,民眾從以前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表達意見、積極參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社會對稅收法定原則的高度關注,正是這一要求的現實體現。
因此,全社會參與並由人大主導稅收治理將成為新的趨勢,也是新時期稅收新常態。這決定了在今後一段時期內,落實稅收法定原則,仍將是社會持續熱議的焦點。
全面理解稅收法定原則的內涵
稅收法定原則是世界上國家治理普遍接受和採用的原則。但是,在全國「兩會」期間,關於稅收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卻引發了廣泛和激烈的爭議,一方面的觀點強調人大是稅收立法權的行使者,在稅收立法中起決定和主導作用,稅率、征稅范圍、優惠政策等稅收要素的變化,必須要通過人大立法確定。另一方面的觀點則認為,稅收政策要根據經濟發展及時調整,這就需要人大繼續授權政府有一定的稅收立法權,使其有足夠的靈活性。這一爭論使得立法法修訂的二審稿到三審稿再到最終提交會議的審議稿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其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含義是確定的,具體包括稅種法定、稅收要素法定和稅收征管程序法定。比如,法國憲法規定各個稅種的征稅基礎、稅率必須制定法律。日本的憲法規定,稅種的設立和現行稅收的調整、稅率都由法律來規定。這一爭論一方面反映了公眾和「兩會」代表對稅收決定權能否真正回歸人大表示出的極大擔憂,另一方面反映了政府部門對於自身角色的調整在心理上和行動上還沒有做好准備。
全社會需要認真全面地學習和掌握稅收法定原則的基本內涵,特別是政府部門需要轉變思維和行為模式,按照法治思維調整工作方式,適應新的要求。
落實稅收法定不能一蹴而就
按照人大的規劃,2020年以前要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那麼,在2020年以前,稅收法定原則該如何落實?
有觀點認為,稅收法定原則應該盡早落實,越快越好。但也有不少觀點認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分步驟實施。筆者認為,全面貫徹稅收法定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條件。從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至少還有以下三個方面需要加強。
一是比較完備的稅收法律體系。成熟完善的稅法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前提,更是落實稅收法定的要件。沒有健全、完備的稅收法律,稅收法定就失去了基礎。在當前我國大多數稅種法律缺失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實現稅收法定顯然不太現實。
二是順暢的民意表達和實現機制。稅收法定的核心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框架內,人民的意志得到保障、納稅人的權利得到尊重。這就需要不斷實驗,積極摸索建立順暢的納稅人利益表達和實現機制,以便及時、真實、全面地反映納稅人的利益訴求,並在稅法中體現,從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三是比較成熟的法治社會環境。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既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也要求有一個比較成熟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現階段,我國正處在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時期,利益調整的矛盾突出,改革發展的任務繁重。同時,盡管納稅人參與稅收法治建設的意願強烈,但整個社會稅收法治的能力素質需要加強,稅收法治文化需要培育。
因此,盡管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但是,在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條件下,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還不能一蹴而就,必須遵循科學規律,不斷完善基礎條件,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否則將事與願違。
按照《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我國在2020年前的稅收立法工作主要是:第一,不再出台新的稅收條例;擬新開征的稅種,起草相關法律草案,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第二,與稅制改革相關的稅種,將配合稅制改革進程,適時將相關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並相應廢止有關稅收條例。情況復雜的,可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先對相關稅收條例進行修改,再將條例上升為法律。第三,其他不涉及稅制改革的稅種,可根據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和實際需要,將相關稅收條例逐步上升為法律。第四,待全部稅收條例上升為法律或廢止後,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廢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第五,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每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中安排相應的稅收立法項目。
可以說,《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實施意見》已經對過渡期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另外,在過渡期期間,如果需要對個別稅種的稅收要素、稅收政策進行調整的,授權立法的政府部門要堅持用法治思維,積極探索稅收法治的實現形式,加強立法公開,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通過立法反映人民訴求,體現人民意志,真正做到民主立法、科學立法。

③ 哪些稅種,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確定(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確定的稅種:

1、分別是: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煙葉稅、環保稅。

2、只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環保稅、煙葉稅和船舶噸位稅這6個稅種通過全國人大立法,其他絕大多數稅收事項都是依靠行政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來規定。


(3)征稅立法是否回歸人大擴展閱讀:


中國稅種稅基結構完善方案分析:

1、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輔助稅種,完善財產稅體系,財產稅是各國稅制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國目前開征的財產稅種主要有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財產稅體系。中國當前房產稅、車船稅存在著稅法內外不統一,徵收范圍過窄和稅率偏低的問題。

2、完善財產稅體系就必須適當擴大房產稅徵收范圍,拓寬房地產稅稅基。適當提高房產稅和車船稅的稅率,對一部分豪宅、豪華車輛或擁有多處房產、多輛汽車的富人可考慮適當提高稅率,以起到財產稅調節貧富差距的目的。

3、在此基礎上,開征遺產贈與稅,彌補個人所得稅的不足,適當地調節社會財富分配,限制不勞而獲,確保社會的穩定。

調整消費稅稅基:

1、消費稅是國際上普遍徵收的一個稅種,中國自1994年開始徵收。十多年來,消費稅在有效組織財政收入和正確引導生產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征稅范圍、稅目設置、稅率結構等方面也存在著與當前經濟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

2、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更好地引導有關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適當地調整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將一些高檔次的奢侈性消費品及行為納入征稅范圍,將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某些已課征消費稅的消費品從消費稅應稅稅目中予以取消,是消費稅進一步完善的首要任務。

3、為調節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可以適當地提高某些消費稅的適用稅率,以充分發揮消費稅調節高消費的作用。2006年4月1日中國對消費稅進行了調整,木製一次性筷子、柴油稅目作為此稅目的兩個子目,同時新增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五個子目。

4、取消「護膚護發品」稅目。調整部分稅目稅率,現行11個稅目中,涉及稅率調整的有白酒、小汽車、摩托車、汽車輪胎幾個稅目。消費稅稅基調整仍然偏窄,今後應從節約型與環保型的社會需要,進一步拓寬消費稅稅基。

④ 地方人大具有立法權嗎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4)征稅立法是否回歸人大擴展閱讀:

地方立法這兩年:設區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權全面推進

立法法修改之前,除省級之外,地方立法權僅為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所享有。這些市被稱為「49個較大的市」。一些市夢寐以求,甚至申請二十多年,希望成為「較大的市」,以獲得地方立法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的數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和范圍,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修改立法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據統計,從2015年3月立法法修改至2016年12月底,可以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的268個設區的市、自治州和不設區的地級市中,已有174個市州經審議通過並經批准地方性法規270件,其中,立法條例124件,其他方面的地方性法規146件。65%的市州已經有了自己的法規。

在146件「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事項的法規中,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廣東等中東部6省在前領跑,共批准89件(每省批准超過10件),佔到了61%。有的市已出台了多部法規,鎮江、鹽城、泰州、濟寧等已各有4部法規入賬。

不僅發達地區積極推進地方立法工作,位於西部的一些市州也先後出台了首部法規,例如新疆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立法程序規定》、西藏的《日喀則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條例》、甘肅的《武威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等。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更是已先後出台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區環境運行保護條例》等3部地方性法規。總體而言,設區的市立法正在有序進行、全面推進。

⑤ 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否有立法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立法權。
根據憲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包括:
1.立法權。依據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權。主要包括: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這樣,除了憲法和基本法律外,大量的立法工作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承擔。
2.憲法和法律的解釋權。解釋憲法,即對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而作的立法解釋。這樣便於從立法的角度及時回答和解決憲法和法律實施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保障憲法和法律的准確實施。
3.憲法實施的監督權。現行憲法除規定全國人大監督憲法的實施外,還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由它行使這一職權,便於對憲法的實施進行經常性的監督。這對於保障憲法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4.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的監督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撤銷由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
5.對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人事任免權。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的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決定國家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
6.對國家生活中重要問題的決定權。這一職權包括: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決定特赦;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戒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除上述職權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有權執行全國人大授予的其他職權。如: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聯系全國人大代表,並組織他們視察,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領導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等等。

⑥ 人大立法有哪幾個稅種

中國現行的稅種共18個種(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營改增」;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保稅 ),分別是: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煙葉稅、環保稅。

只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環保稅、煙葉稅和船舶噸位稅這6個稅種通過全國人大立法,其他絕大多數稅收事項都是依靠行政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來規定。

(6)征稅立法是否回歸人大擴展閱讀:

15個國務院制定

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第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2008年11月5日經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消費稅 《消費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第135號令發布,2008年11月5日經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營業稅 《營業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第136號令發布,2008年11月5日經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資源稅 《資源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第139號令發布。

城鎮土地使用稅 於1988年9月27日經國務院第17號令發布,2006年12月31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的決定》修訂條例內容。

土地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第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

房產稅 於1986年9月15日經國務院文件國發〔1986〕90號發布。房產稅條例規定,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免徵房產稅。但近年,為調控房價,上海、重慶等地開始試點對個人住房征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 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車輛購置稅 2000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

印花稅 1988年8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11號令發布。

契稅 1997年4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

耕地佔用稅 2007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511號令通過並發布。

煙葉稅 2006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464號令通過並發布。

關稅 1985年3月7日,由國務院發布。1987年9月12日,由國務院修訂發布。1992年2月28日,經國務院第九十九次常務會議通過。1992年3月18日,國務院第96號令《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決定》修訂。

船舶噸稅 2011年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610號令通過並發布。

⑦ 香港回歸後香港立法會與全國人大是什麼關系

根據我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它根據基本法和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產生,與港英立法局作為港督立法咨詢機構的性質有著本質的不同。特區立法會是名符其實的立法機關,可依法制定、修改及廢除法律;根據政府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聽取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以及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中央人民政府決定;等等。
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全國人大不能單方面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內部管理事務直接立法。因為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按基本法規定的立法程序立法。對於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制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的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如認為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⑧ 代表提議,稅收立法權回歸人大的意義何在拜託各位了 3Q

稅收法定原則有利於約束征稅機關的公權力、維護納稅人的基本權利。

1.人大是具有立法權的權利機構,國務院是行政機構理論上不具有立法權,人大的作用就是將權利關進籠子,盡可能的使人民受益;
2.要立法得要經過人大,也就是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同意才能通過,而國務院授權立法則不需要這一前提條件;
3.假設人民代表能代表人民利益,而國務院作為一個行政機構要絕對服從領導人的命令,那麼國務院授權的立法必定不是以滿足人民的意願為先決條件,而有可能是在服從領導及其所屬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不需要經過人大的認可就可以擅自頒布或修改稅收制度。

⑨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一名人大代表建議全國人大按照《立法法》規定收回稅收立法權,並終止國務院制定

A

⑩ 國家更改稅收是否需要人大立法人大決定改變某項稅收屬於決定權還是立法權

現行稅法的效力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等等。稅收法律由全國人大及人大常委會制定;稅收行政法規由人大授權國務院制定;稅務規章由國務院授權財政部、國稅總局制定。有些稅收制度的更改不需要人大立法,而是人大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是國務院授權財政部、國稅總局制定部門規章的形式更改。
如果人大改變某項稅收則屬於人大的決定權。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